標籤:

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可以遠害。做人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要責難別人輕微的過錯,不要隨意揭發個人生活中的隱私;更不可對他人過去的壞處耿耿於懷久久不肯忘掉。做到這三點,不但可以培養自己的品德,也可能避免遭受意外災禍。不可對他人過去的壞處耿耿於懷,這樣是對別人人格的不尊重,也可能給別人給自己惹來意外禍災。至於不念人舊惡是要有些胸襟的,只有有修養的人才可能做到。其實人際間的矛盾往往因時因事而轉移,總把思路 放到過去的恩怨上屬於不智之舉,忠恕待人,養德遠害,應該成為處世待人的準則。西漢初年,天下已定,各位功臣翹首以待,總希望能有個好結果,有的已等待不及,早就在那兒爭論功勞大小了。劉邦覺得,也該到了封賞之時了。封賞結果,文臣優於武將。那些功臣多為武將,對此頗為不服,其中尤其對蕭何封侯地位最高、食邑最多,最為不滿。於是,他們不約而同,找到劉邦對此提出質疑:「臣等披堅執銳,親臨戰場,多則百餘戰,少則數十戰,九死一生,才得受賞賜。而蕭何並無汗馬功勞,徒弄文墨,安坐議論,為何還封賞最多?」劉邦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說:「諸位總知道打獵吧!追殺獵物,要靠獵狗,給狗下指示的是獵人。諸位攻城克敵,卻與獵狗相似,蕭何卻能給獵狗髮指示,正與獵人相當。更何況蕭何是整個家族都跟我起兵,諸位跟從我的能有幾個族人?所以我要重賞蕭何,諸位不要再疑神疑鬼。」眾功臣私下的議論當然免不了,但畢竟與蕭何無仇,對此事再不滿也就算了。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邊走邊觀望,只見一群人在宮內不遠的水池邊,有的坐著,有的站著,一個個看去都是武將打扮,在交頭接耳,像是在議論著什麼。劉邦好生奇怪,便把張良找來問道:「你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張良毫不遲疑地答道:「這是要聚眾謀反呢!」劉邦一驚:「為何要謀反?」張良卻很平靜:「陛下從一個布衣百姓起兵,與眾將共取天下,現在所封的都是以前的老朋友和自家的親族,所誅殺的是平生自己最恨的人,這怎麼不令人望而生畏呢?今日不得受封,以後難免被殺,朝不保夕,患得患失,當然要頭腦發熱,聚眾謀反了。」劉邦緊張起來:「那怎麼辦呢?」張良想了半晌,才提出一個問題:「陛下平日在眾將中有沒有造成過對誰最恨的印象呢?」劉邦說:「我最恨的就是雍齒。我起兵時,他無故降魏,以後又自魏降趙,再自趙降張耳。張耳投我時,才收容了他。現在滅楚不久,我又不便無故殺他,想來實在可恨。」張良一聽,立即說:「好!立即把他封為侯,才可解除眼下的人心浮動。」劉邦對張良是極端信任的,他對張良的話沒有提出任何疑義,他相信張良的話是有道理的。幾天後,劉邦在南宮設酒宴招待群臣。在宴席快散時,傳出詔令:「封雍齒為甚邡侯。」雍齒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確信無疑真有其事後,才上前拜謝。雍齒封為侯,非同小可。那些未被封侯的將吏和雍齒一樣高興,一個個都喜出望外:「雍齒都能封侯,我們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事情真被張良言中了,矛盾也就這麼化解了。做人應當寬宏大量,不要緊緊抓住別人的錯誤或缺點不放,那樣,不但證明自己人品的卑劣,而且也體現了自己狹隘的胸襟。能寬容待人,能容許人家犯錯誤,同樣能造福於自己和別人,從而避免禍害。感悟:一品香,品一口,口口留香。千古傳誦老人言,口口留香的人生哲學。盲目的行動最終帶給人們的是失敗的苦果,只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沮喪和無奈。要想在人生之路上一帆風順,必須要學會思考、善於思考,用思考的光芒引導自己前進的步伐。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人世間最淺顯平實而又最深邃奧妙的智慧。祖祖輩輩用經驗和教訓口口相傳留下的忠告。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話,古聖先賢的名言精粹,盡在教育城。老人言為什麼值得聽?因為老人的老,不光體現在年齡的衰老,更體現在智慧的古老、經驗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很多時候,時間本身就是一種資本。經過的事多,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多,也就相當於在這個世界上接受過的歷練多,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深刻,看人就能看到骨子裡去……文/單眼老表
推薦閱讀:

待人技巧
哪些星座待人最真誠,從不跟你玩虛的
我們該如何對待人生?-----------客觀評價《時代精神》
前台接待人員的基本禮儀

TAG: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