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皈依

大皈依

 

◎如沒有『大智』透視生死的如幻,如果沒有『大悲』憐愍眾生的痛苦,如水沒有『大力』活躍於生死之中,所謂『有心無力』,怎能作為眾生歸依?

 

◎是否可作眾生的歸依,應從五方面加以觀察:

一.由身業清凈故,二.由語業清凈故,

三.由意業清凈故,四.由於諸有情起大悲故,

五.由成就無上法故。

──《瑜伽師地論》

 

◎諸梵王向佛求皈依時說:

『慧日大名稱,久住善寂地,聞名除諸惡,自然生梵世,我今頭面禮,歸依大解脫。』

 

◎佛是大覺者,我們發心歸依佛,是以佛為我們的模範,效法佛完成自己生命的解脫。

 

◎『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

二諦總持,是佛法的理論;三學增上,是明佛法的實踐,是整個修行的宗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到達圓滿完成時,就可證得殊勝的極果;『恢恢法界身』就是顯示佛所得的果──法身。

 

◎佛言:

『善男子第一是經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舍心,諸慳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嗔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

──《無量義經》

 

◎『三世諸佛皆以精進而得成無上道。』

『理論的研析』加上『行為的實踐』

再加上『不懈的精進』,才可得到『佛法的受用』。

 

◎『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宜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歎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受持讀誦斯經典者,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

──《法華經》

 

◎『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生。』──《法華經》

 

◎印光大師開示:佛法修持,總攝有二種不同法門: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死者,名為通途法門(難行道)。

若具真信切願,斷疑生信,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凈土者,名為特別法門。

──《易行道》

 

◎印光大師說:『莫訝一稱超十地,可知六字括三乘』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即得往生極樂。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賜給眾生最大有效的法寶。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什麼是三皈依?
在家居士不得不吃非「三凈肉」,如何解決此矛盾?
如果想要皈依佛門,需要準備些什麼嗎?
如何皈依佛門?

TAG:皈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