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基礎知識(講座手記五)
05-30
近體詩基礎知識(講座手記五上)近體詩基礎知識(講座手記五上)在開始今天的講座前,我再重申一下關於聲韻的一個概念性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求近體詩寫作要用《平水韻》,填詞的時候要用《詞林正韻》(其實也是平水韻),而不能用「新韻」。使用「新韻」寫詩填詞的朋友,最常見的一個理由就是,現在時代變了,口音的變化要適應現在的語音而不需要拘泥於古音。這看似很有改革精神,其實,這是不懂近體詩為何物的表現,也是不了解漢語語音發展史的原因。《平水韻》來源於隋朝時的《切韻》,這個《切韻》其實從來就不是哪個朝代哪個地方的口音。它實際上只是一個虛擬的語音系統,它是參考隋朝以及更古的時候的各地的語音折衷彙編的,是「文字音」。學過漢語語音史的人都知道,《平水韻》(切韻)屬於中古音系,或為當時的一些官話很接近,或以當時某一官話為基礎。但,《平水韻》從來都不是具體的哪一地方的口音。它是獨立存在的,它是為古典詩詞而存在的。所以,從《切韻》到現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它並未因多少朝代的變更而被改變,並未因不適應哪個朝代的需要而被改革。試想一下,一千多年來,變換了多少朝代?即使同一個朝代,因為地域的不同又有多少不同的口音的存在?《平水韻》,其實已經做為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而被保存了下來。我們要記住的是,它的性質是獨立的虛擬語音系統,不是時代和地域的附屬品,所以,《平水韻》可以豐富,可以簡約,那是為了使用的需要,但是,《平水韻是》不可以被修改的。新韻的制定者,不論他多麼「權威」,不論他多麼有「背景」,他所做的「改革」無疑是對中華詩詞之藝術品質的糟蹋!好,說這些,是不斷有朋友問我關於新韻的問題。我建群以來,開始基礎講座的第一課,講的就是聲韻,這是跨入古典詩詞殿堂的第一步。如果不懂平水韻,千萬別說你懂詩詞,呵。閑話少說,言歸正傳。今天繼續做近體詩基礎教程講座。主要想談談關於詩的「鍊字」問題。關於鍊字,我在以前的各種講座中談過很多,也多次列舉過不同位置上的字的不同煉法。今天,我們繼續談這個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謀篇和鍊字是永遠的課題」。寫詩,格律等基礎性的知識都是「硬性」的,其實,只要用功,是不難掌握的。但是,有的人格律也熟了,對仗也會了,押韻也能比較準確地押了,可是寫出來的詩,就是沒有詩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甚至,大白話入詩,也可以合上平仄,也可以在格律上符合啊。這是因為,他不會鍊字。那麼,什麼是「鍊字」呢?鍊字是個詩詞學的的術語。其實,通俗點說,就是寫詩填詞時,對所選用的字的挑選和修改。如何去挑最好的「詞兒」來寫自己的作品,就是鍊字。我們一般把所有的漢字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實字」,一類叫做「虛字」。實字,是指著字本身具有一定意義的字,比如名詞,代詞,代名詞。比如「山、水、日、月、花、春、秋、鳥、張三、你,我,他們……」等等。這類字,經常構成了我們寫作時的主體.寫山,寫水,寫你,寫我,寫神仙。怎麼運用這實字,其實是屬於我們上周講的「謀篇」的問題。實字的選用問題不叫鍊字,真正詩學上所說的鍊字,其實是指著煉虛字。我們下面所要關注的,就是虛字!那麼先知道什麼是虛字。很簡單哦,除了上面說的實字,其餘的都是虛字了。比如,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助詞等等。一首詩里,實字是骨架,虛字是脈絡和筋,虛字才是使詩意靈動起來的關鍵。比如說一個「山」有什麼意思?但說它是「大山、小山、高山、禿山、青山……」這一加上虛字,就把山給說的清晰逼真了起來。再比如說一個「笛」字,這有什麼意思呢?一個樂器而已,但是如果說成「橫笛、吹笛、弄笛、奏笛……」,那是不是就生動了起來?怎麼來形容這個「笛」?怎麼讓它動起來,讓它具有精彩的靈動?這,就是鍊字!字煉的好,你的作品就生動,不會鍊字,就寫不出好詩來。所以,鍊字,真的真的很重要的。以前我在講近體詩之鍊字的時候,常介紹一些具體的煉第幾個字的方法。比如七言里,第一個字怎麼煉,第二個,第三、四、五、六、七個字怎麼煉。這有點程序化了,我講的時候自己感覺都枯燥。今天咱不那麼講。近體詩分為五言和七言的兩種。傳統上的說法是,五言要煉第二、三字,而七言,要煉二、四、五、七字。其實,想開了,就不必拘泥什麼位置了,可以肯定的說,鍊字是不分什麼位置的。我的建議是,見虛字就要去「煉」,而不管它在第幾個字的位置上。比如我們看老杜的一句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上下句第一個字就是動詞。看他這字用的怎麼樣?開句一個「映」字就使句子活了起來,下句一個「隔」字領句也非常到位。這個「映」字呼應了尾字的「色」,沒有映哪來的色?而「隔」字,和後面的「音」字扣合了起來,前後照應,渾然一體。鍊字怎麼煉?鍊字,其實就是要讓詩意變的更和諧,更具有整體的靈動的流動感。我們還要注意這「映」與「隔」的關係。這是一個對仗句,關於對仗,我們下節課再具體的講,但是,我們要注意上句用了「映」字,下句就不要用同類的字來寫了,如果下句寫個「照」,那和「映」就是一個意思了。上下句之間,首先要避免的就是重複的意象和重複的動作,這可是常見的「毛病」哦,上句寫什麼意思,下句換個詞兒還寫它,我們把這叫什麼?叫「合掌」,這是寫近體詩時一定要避免的。詩意是要變化而豐富的,你在一個意象上轉來轉去的寫起來沒完了,那你的詩還有什麼看頭?上下句之間,可以寫成遞進的關係,形成一個連貫的「流動感」,可以寫成並列的關係,但並列不等於相同。還可以寫成對比的關係,總之,是要錯落開。錯落而不失去聯繫,是關鍵。所以,鍊字的好壞,也決定著謀篇的成功與否。再看老杜這句,有了「映階碧草」,才有了「隔葉黃鸝」,怎麼聯繫上的?上面有「草」,下面有「葉」,上句寫的「映」其實形容的是草,下句「隔」的葉,才有了來源。上句寫色,下句寫音,按現在的話講,這視頻和音頻都給你整全了,搭配的又是這麼協調,這詩句能不活嗎?這詩能不好看嗎?我們都聽過賈島鍊字的故事,他因為「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而撓頭不止,我們現在常說的「推敲」二字,就來源於他鍊字的故事。他還道出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感嘆。我們寫詩,立意容易,措辭卻難。只隨意而寫,常常卻用辭不工或出律,如果只去琢磨詞兒了,卻往往傷了我們的氣格,使原來的立意跑了調。辭和意,總是很難協調起來,這就是初學著面臨的一道門坎兒。那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解決方法只有八個字---豐富底蘊,換位思考。[豐富底蘊],就是多做積累哦。要鍊字,你首先得有字可煉,漢字的特點是非常有趣的,同音不同義,同字不同義,同義不同字,同字不同音,變化多端,豐富多彩。你掌握的越多越好啊。比如一個「說」字,你可以寫成「講」寫成「言」寫成「曰」「雲」「侃」「噴」「吹」「撂」「描」「道」……呵,還有很多,用在你的詩句里,哪個最恰當呢?知道的多,選擇餘地就大。所以,可供選擇的材料你得備足了。除了一個「說」字,你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多可以形容「說」的,你不知道它有這麼多的變身,你拿什麼去鍊字啊?除了這個字,你沒有別的字可選,當然覺的詩難寫,更難修改了。再看前面說的賈島,他呢,也只是會在「推」和「敲」二個字上打轉,怪不得他要「一吟雙淚流」呢,能不愁哭了嗎?其實,除了「推敲」二字,他還可以選別的字啊---「鳥宿池邊樹,僧尋月下門」不好嗎?還可以寫成「僧移月下門」「僧踢月下門」「僧扶月下門」「僧依月下門」「僧開月下門」「僧呼月下門」……呵呵,多了去了。我這有點玩笑了,但是要說明的是,我們鍊字用心痴迷的精神可以學它,鍊字的方法卻不可以學他。我們可以比他選擇的範圍更大更豐富。知道的詞越多,鍊字的底氣就越足。[換位思考],是提高鍊字能力的關鍵所在。如果覺的自己想不出好詞的時候,就要換個角度去寫它。寫同一個動作,換個角度去看去寫,那動作表現的效果就不一樣了。換個角度,再換個角度,再再換個角度。就好象去攝影,選個最佳的角度去拍照,拍出的照片就是最佳的。最佳最妙的角度去看這個動作,那這個動作就是最精彩的。把這個動作相應的詞用上,就是煉出了好字了哦。比如我們寫一個燕子和樹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這場景色。我們可以寫成「紫燕穿林過」,這個穿,是形容燕子的動感。我們還可以寫成「林間藏燕影」,還可以再換幾個角度去寫它「燕語枝前鬧」「雛燕鳴春柳」「雨燕擦梢影」等等等等。我自己匆忙寫的例子不算精彩,只是提示一個寫作的思路。我們還說前面講的賈島的「推敲」。「推」和「敲」,是說這位和尚深夜歸來臨門而做的動作,是直接推開好呢?還是先敲敲門好?賈島猶豫的是這個。但是我們放開思路,把視線放在和尚身上,用一個「尋」字,則可寫出另一個態勢,是說他找不到回家的門了,或他夜行尋宿呵。寫「踢」呢?則可以表現另一個情景,比如《水滸》里的魯智深回寺院,那就得又砸又踢,呵呵。再比如我上面選一個「扶」字呢,也可以形容他夜不成寐,或者說他忽有佛悟,扶門而望哦。根據自己的立意,換個角度,多點想像,鍊字,其實也不是很難的事。如果不以鍊字為難,那麼寫首好詩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哦。我們感覺自己辭彙量不足的時候,我們就用「換角度」的方法來彌補。其實,寫詩就是寫的靈氣。什麼叫靈氣呢?八面玲瓏,角度多了,思路就開了,靈氣自然就在其中了。看李白,看杜甫,看白居易,他們寫的詩,有多少生字難字嗎?他們會的字,我們也會哦。他們比我們強在哪呢?他寫的詩,煉的字咋就那麼精彩呢?根本原因是,他會換位思考。他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山,用山來說話,可以把別人換成自己,用自己來寫別人的話。把話說回來,動詞,形容詞,本身就是一種變化性的詞,我們何不以變化的角度來運用它們呢?我們再看一個「來」字,我們可以把它寫成「去」字,因為我們把方位變化一下,就可以了。把來字可以寫成「上」字也可以寫成「下」字。「煙花三月下揚州」,這裡的「下」就相當於一個「來」字或者一個「去」字哦。我們長說「北上」和「南下」,這裡的「上」和「下」,其實也就是來來去去啊。在我們寫詩的時候,也要這麼去思考,去想像,去聯想,那麼,我們的詩必然也就會靈活了起來。鍊字,是個長期修鍊的課題,說到底,它本質上不是個方法的問題,而是個思維模式的問題。我們學習寫詩,其實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訓練的這種思維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詩思」。多去讀那些經典的名篇佳作,去注意那裡面的虛字是怎麼運用的,起到的是什麼作用,可以試著去給他換一個,看看是不是會更好。關於一些傳統的鍊字的方法問題,以及煉詩眼的問題,今天就不具體講了。我個人的空間里有相關的講義,我們捨得群的管理也會把它放在群空間里供大家參考和轉載。如果更多的朋友對具體的煉法感興趣,可以向捨得群管理組反映,因為鍊字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根據反映情況,考慮在近期追加一次《鍊字專題講座》。詳細講一下煉虛字、煉疊字、煉重出字、煉詩眼的基本規律和注意事項。另外,今天繼續和大家說練字。我上次講座大致上講了「鍊字」的意義和基本思路。這鍊字於詩而言,怎麼看重它都不過分。寫詩高手和初學者的區別在哪?主要體現在鍊字上。一個字可以救活全篇,一個字可以帶來一番新的境界,這是毫不誇張的說法。常有人說,寫詩要重意境,可以不拘泥字句或者格律,其實這是很不負責的說法。意是什麼?於詩而言,再高深的意也是要靠一個個具體的字的組合來表現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把字煉好了,才能表達好你的詩意。如果不講究字,隨意堆砌,那麼你再豐富的想像,再好的意,也只能留在你的腦子裡,而化不成好詩。所以,寫好詩的基礎是「煉」好字。鍊字,其實就是在煉意。練過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打太極拳有個說法是「重意不重形」,我覺得這和我們寫詩的道理是一樣的。太極拳是個意念拳,由於意念領先,它能起到意、氣、形融貫一體,對氣敷全身起到極其良好的作用。但是意念領先的前提是對拳練多年,動作(形)正確,而在練拳中已取得一定經驗的人而言的。如果叫初學者去重意,那麼他本人就不會太極拳規範的拳架(形),不明白形與意的關係,所以用「重意」之詞只能去嚇唬初學者。太極拳"形"的質量,決定於意的質量,形正,意就正,形亂意必邪。太極拳是具有文化內涵,富有哲理性藝術性的拳術,其意與形的關係,也可以借鑒於我們詩詞寫作的。詩是什麼?詩言志,詩寫的就是「意」,詩意詩意,所以詩當然以「意」為重。但是詩也要有形的,詩「形」不正,詩意也是必邪。詩形是什麼?當然是指詩之體裁的合體,詩句的合理通順,以及詩中每一字的具體運用。字煉的越好,意就表達的越貼切,越傳神。我們欣賞詩歌的思路會按照什麼樣的順序呢?很自然,我們會先看語言,再看意象,再再品味意境,最後才感受情感。看詩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語言組織,語法不通,語句亂堆,生硬之詞隨意湊,那麼,第一印象就得不了高分,語言都不過關,你就沒資格喊什麼「意境為重」這樣的口號了。語言組織得當,才能塑造好意象以及意象間的關係,意象與意象間的合理而巧妙的互動,才能塑造出詩之意境。詩之意境出來了,詩意的情感也就「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了。我在上次講座時說到,「鍊字」指的就是煉虛字,詩的煉虛字,其實主要是指煉的是動詞和形容詞。虛字本身是無意義的字,是配合實字而具有意義的。所以,鍊字時,其實還是要結合實字一起煉的。貼合實字展開想像,那麼,虛字的運用就能使我們的詩靈動了起來。我們先看一個例子體會一下。看看杜甫的一首詩旅夜抒懷 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我們先注意一下他的頷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他對星和月的描述是用「垂」和「涌」來表現的,叫我們來寫星寫月,一般是不會想到這兩個字吧?他描述的前提,是建立在「平野闊」的基礎上,星懸高空,與「平野闊」(寫成平面的感覺)構成了立體的效果,這「星」好象要往下掉一樣,這樣的形容,生動異常。「月涌」呢?月從江邊升起,就好象在江中升起一樣,江水滔滔,托月而起,一個「涌」字,平添了如許的動感。我們再看一首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我在上周講課時說過:「他寫的詩,煉的字咋就那麼精彩呢?根本原因是,他會換位思考。他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山,用山來說話,可以把別人換成自己,用自己來寫別人的話」,看李白寫詩,其實就是這樣,他正是以物觀物,所以才不知何者是自己,何者是山,才會這樣忘我與投入。這是一種投入狀態,也是一種閑適的心境,他將自身的這種「閑」化為了雲之閑情,化自己為雲,所以他寫出了「孤雲獨去閑」。這種將感情移到了身外之物上去的寫法,在美學上,叫「移情」。再看起句的「眾鳥高飛盡」,鳥高飛而漸漸淡出視線,一個「盡」字寫出了這種淡盡的形態。一盡一閑,呼應得當。好,我們舉上面這兩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幾個問題。五言詩,煉虛字主要在第二字第三字第五字上煉的,這是傳統的說法,而我們這兩個例子正是一個煉的第二字,一個煉的第五字。以後凡寫五言,在這些位置上有虛字(主要是指動詞和形容詞),就多加推敲,因為對五言而言,這位置也算是個多變的「節點」。五律煉第二字,還可以參考下面幾個例子:水廻青嶂合,雲度綠溪陰。---廻,度(孟浩然)紅入桃花嫰,青歸柳色新。---入,歸(杜甫)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動(王維)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蒸,撼(孟浩然)五律煉第三字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連,送(李商隱)青天回玉壘,遠樹出華陽。---回,出(王漁洋)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有,自(杜甫)藏舟移夜壑,華屋落泉台。---移,落(黃庭堅)五律煉第五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照,流(王維)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濕,寒(杜甫)寒梅雪中盡,春風柳上歸。---勁,歸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白,青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疾,輕關於七律,多在第二,四,五,七字上煉。多讀讀古詩,例子到處都是,我這裡不一一舉例了。只看兩個在在第七字上的虛字的煉法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遠,疏(高適)看這上句「青楓江上秋帆遠」,前面是「青楓」「江上」「秋帆」幾個物象的陳列,最後用一個「遠」字便將他們合理的布置起來了。對句「白帝城邊古木疏」也是這樣的功效。前面是實字組合,最後這個字是虛字。斷句可為「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遠是形容「秋帆」的,「疏」是形容「古木」的,而前面「青楓江上」和「白帝城邊」,起著狀語的作用。語法清晰,層次分明。再看一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隔,遙(杜甫)斷句和上面是一樣的,一個「隔」字透出了不得相見的悲涼,一個「遙」又寫出幾許孤身寂寞之感。還是強調一個觀點,煉虛字,最好是見虛字就要煉,虛字是隨著實字走的,是意象間的紐帶和脈絡,沒有好的虛字的煉,那所寫的意象就是死氣沉沉的堆砌。而上面說的五言或七言的幾個關鍵位置,是需要重點注意,多加推敲的。鍊字,就是煉意,虛實結合,先立「象」(實字),再鍊字(虛字)。這裡看一個煉虛字的特例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杜甫這是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中的頷聯,看看這裡虛字的運用,這一聯中除了「時、雪,客、春」外餘下十字皆為虛字,頸聯更狠,上下句分別只使用了一個實字「歲、鄉」,有《詩話》對其評道:「兩聯用二十二虛字,句法老健,意味深長,非巨筆不能到」。其實,一個句子里,特別是在七律中,可能不止有一個動詞,需要煉的可能有兩處。下面把這樣相關的例子羅列一下。這裡我要說明的是,在一個句子中,不適合出現三個以上(包括三個)的動詞。兩個動詞,足以表達出你要表達的任何意思了,如果你意猶未盡,那就請把多餘的動詞放在其他的句子里去。習慣上,我把這包含動詞太多的句子稱為「多動症」。這一點,我著重強調,因為我見到的初學的朋友經常犯這樣的錯誤。雖然這不是絕對的,比如上面舉的杜甫的這個例子就含有三個以上的動詞,但是,多動了,我們很難掌握,特別是對初學者來說,很多詩病的原由皆是因為「動」的太多了。所以,我再三的強調這點。煉雙字,有下面這些類型,1,煉第一、第五字。2,煉第二、第五字。3,煉第二、第七字。4,煉第三、第六字。5,煉第四、第六字。6,煉第三、第七字。我們著重看一下煉第二第五字,因為這是比較常見的,其餘的就不一一舉例了,煉雙字時,重點注意的是動和動之間的配合和協調,2,煉第二、第五字「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杜甫)。----「移」「開」,「繞」「識」。「秋入園林花老眼,茗搜文字響枯腸」(黃山谷)。----「入」「花」,「搜」「響」。「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高適)。----「冷」「苦」,「空」「干」。「水合南江壯,山連大劍昏」(王漁洋)。----「合」「壯」,「連」「昏」。「燈昏山鬼逼,雨止蟄龍還」(王漁洋)。----「昏」「逼」,「止」「還」。看前人的句子怎麼煉的,對我們是個借鑒。讀到精彩的句子,我們就要習慣地看看它到底精彩在什麼地方?看他的動詞和形容詞是怎麼運用的?想像力的發揮,其實多源於這裡。下面說一下關於詩的「詩眼」的問題。我們前面所說的鍊字,其實煉的是什麼?就是在煉詩眼。什麼是詩眼呢?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畫龍點睛」,也理解它的意思,其實,所謂的詩眼,就如這龍的眼睛一樣。看詩,就看最重要的那部分,最能體現詩意,最具精神的那一段,那一句,那一個字。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首詩里,有時候會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話,對理解全篇的結構脈絡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著非常重要點示的作用,這就是詩眼。古人鍊字,講究的就是「點眼」一說。「詩眼」這個詞是宋人提出來的。蘇東頗的話是「天工忽向背,詩眼七增損」。南宋的范成大的形容是「道眼已空詩眼在,梅花欲動雪花稀」。比如杜甫的詩中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濺」一「驚」皆為眼也。李白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寒」和「老」把詩給帶活了。宋朝人論詩,把詩句中突出的、不平凡的字,稱為"詩眼"。好比人的眼,有眼才見精神。眼睛有神,人才精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詩有光彩,也須看詩眼所在,詩眼是詩歌的神采。詩眼,其實還分為句中之眼,和篇中之眼。句中眼是基礎,篇中眼是精髓。煉詩眼,煉的還是虛字。我們主要是在動詞和形容詞上多下工夫。下面舉例中,以句為例的是看句中眼,以全篇為例的,我們找的是篇中眼,這點說明一下我們先看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裡哪個字最關鍵,其實大家也看出來了,在這個「悔」字上。一個「悔」字把這位少婦的「閨怨」濃愁抒發得淋漓盡致,這裡煉的就是動詞。訓練自己,讀詩時要善於找出詩眼所在,下筆時,也會比較注意鍛造這個詩眼,讓我們的詩有眼,我們的作品也就有了精神。好詩都會有詩眼的,不成功的作品就是散光,無神。再看李商隱的《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要找這裡的詩眼,我們自然就看到了「逐」字和「帶」字,這兩個字使詩活了起來。「逐」和「帶」是這裡的詩眼。「逐」有追逐的意思,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寫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氣。本來是斜陽照著柳枝,秋蟬貼在柳枝上哀鳴,詩人卻用兩個「帶」字反說柳枝「帶」著他們,(二個「帶」字是重出字,後面我們會講他的用法)同樣是化被動為主動,化客觀死景為活景,表現了秋日之柳的不幸。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表達了詩人遲暮之感。我們再來看李清照的《醉花陰》,這是一首「重陽詞」,其結尾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是全篇的詞眼。創造了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詞意,畫龍點睛,使思婦形象與凄涼環境顯得十分協調。「人比黃花瘦」實際上已經成為經典用語了,皆因為這個「瘦」字。咱們再看一首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是王維的《鳥鳴澗》。這裡最具動感的是哪個字呢?對,是這個「驚」字。「驚」字用得好,好在其反襯的效果,鳥兒的驚動反襯春澗的幽靜。體現了詩人心境的寧靜。煉詩眼,不是僅僅煉動詞,還要鍊形容詞和副詞,比如我們看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直」寫的是烽煙勁拔、堅毅之美感。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感受,用一個「圓」字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個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於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一直一圓,亦剛亦柔,寫的是相當強的震撼力。關於副詞的煉,我們可以看柳宗元寫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裡給我們感受最深的字是哪個呢?是這個「獨」字。既有「狐獨」之意,又有「狐傲」之情,既表達了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圍,又表達了詩人傲岸卓立的情操,若換用別的字,就難以表達如此豐富的內容。一個「獨」字提領出了全篇的精神所在。寫詩鍊字,近體詩每個字都應該是有自己獨到作用的,所以,避免重複就是要從鍊字做起。鍊字,就是精鍊你的詩句。我在以前說過,從格律上而言,五律只不過是七律去掉每句前面兩個字而已,格律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你寫的七律如果真的可以去掉前兩字而變成五律,那你這七律寫的就是失敗的,就不成為其詩。如前人所言「所謂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聯珠不斷方妙」,寫成的詩要字字都有用,一字都省略不得才為好。利用下面一點時間,說一下疊字和重出字。我們先看一首古詩: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戶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再看易安的《聲聲慢》里的句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再看王維的《積雨輞川庄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我們注意到都使用了「疊字」。疊字就是兩字連用,起的多是強調的作用,也起的是一種詩意的回味和回蕩的效應。我們尋常寫作時,也常用到疊字,但是,卻很難寫的好。疊字看著好寫,其實,詩里使用疊字是個「高難度動作」,寫的好了,渲染加重詩意的分量,寫的不好了,常常打薄了你的詩意,讓你的詩變得淺薄了起來,失之詩味。我們看上面這首詩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套用前人對此的評論「"漠漠陰陰』用疊字之法,不獨摹景入神,而音調抑揚,氣格整暇,妙處悉在此四字之中」,形容的是氣氛,講究的是聲調。「漠漠陰陰」被推崇讚歎,概因在這兩方面表現的好。疊字有用在句首的,用在句尾的,有用在中二聯的,但是我的看法是同一首詩里盡量不要多用,尤其是中二聯,如果頷聯用了,頸聯就不要用,不然極難掌控,控制不住這詩意就非常容易「平」了。首句用了,尾句就不要用。疊字使用的多是形容詞副詞等「狀詞」,疊起來本身就有強調的作用,如果連續多處使用,則很難突出重點到底在哪了。除非有特殊的寫法,如前面易安的那個《聲聲慢》我們寫近體詩,忌諱用的是重字。但是疊字也是重字,是屬於有意而為之的,不算犯忌諱。還有一種形式,叫「重出字」,也是用的重字,但是重字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和照應,這也是一鍾設計,這也不算構成詩病。比如義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兩個「難」字構成了排比的關係,是種修辭手段。還比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東坡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再看一下王安石的《游鍾山》: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還有王漁洋的《題秋江獨釣圖》:一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這甚至四句都反覆重出了字,但是形成了並列遞進等互相關聯的關係,是一種獨到的設計。自然帶出一種風味。這裡,再把本人的一篇七律拿出來,雖然寫的不算好,但是也嘗試使用了重出字的寫法,給朋友們借鑒一下:誰知窈窕風來舞,卻是娉婷葉托花。長袖送香香撲語,短聲銜笛笛吹沙。平生最怕伊人笑,淺笑難扶醉客斜。零落芬芳傷幾許,桃園深處一流霞。我這篇七律的頷聯用了兩個「香」字,兩個「笛」字,看著是疊字,其實不是疊字的用法,而是重出字的用法,因為這兩個「香」字不是起著強調的作用,而是接引遞進的作用,下句的「笛」字,也是這樣。在頸聯,上下句各用了一個「笑」,同一個字,其實是屬於不同的詞性,對句的「笑」其實是做名詞用的。有朋友對我這一聯是否工整提出了疑問,私以為還是對的比較工整的,呵呵。「笑」的重出,也不是詩病之重複,是借用、遞轉的作用。其實,疊字也好,重出字也好,都屬於鍊字的範疇。字要活用,要為我所用。有所設計,有所謀劃和布局,自然會有所效果,有所精彩。現在將網路上彙集的關於鍊字的名句貼在下面,算是節日里給大家的一個小貼士吧:1.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前蜀】盧延讓2.百鍊為字,千煉成句。 【唐】皮日休3.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 【唐】方於4.新詩改罷自長吟。 【唐】杜甫5.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杜甫6.欲識為詩苦,秋霜若在心。 【唐】杜牧7.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唐】賈島8.典盡客衣三尺雪,煉精詩句一頭霜。 【唐】杜荀鶴9.夜吟曉不休,苦吟鬼神愁。 【唐】孟郊10.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 【唐】顧文煒11.清詩要淘煉,乃得鉛中銀。 【宋】蘇軾12.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清】牧13.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清】曹雪芹14.詩家好作奇句警語,必千錘百鍊而後成。【清】趙翊15.詩可數年不寫,不可一字不真。 【東晉】陶淵明16.慾望句之驚人,先求理之服眾。 【清】李漁1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1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19.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陸遊2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陸遊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這裡匯聚了幾十個行業幾百個前輩的乾貨
※面相小知識 什麼面相的人晚年有好運
※擇日學知識
※羅輯思維的「得到」半年營收達1億,這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漲知識!拜年禮儀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