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 太極內勁分陳楊(上)

太極內勁是一種複雜和綜合的能量組勁,其中包括人體骨骼結構力學,呼吸力學,人體動力學和意念力學(上面這些科目不知北京大學有沒有講授)。意念力學在太極拳的推手試勁時效果明顯,我講的意念力學和王培生老師講的經絡太極應該差不多,只是他喜歡講經絡而我願意談意念。

沒練過太極拳的人也能體會到意念力學。不信試試看,隨便叫個人讓他拉你的手,讓他用力拉你,如果你不想被他拉動,就要拚命往回拉,這時可能就會出現僵持狀態。你也覺得很費力。你被拉手時,正常情況是你的意念在你的手上,如果你把意念收到你的肩上,一沉肩,你的手就回來了,對方根本拉不住。這就是意念力學。

意念力學是方法也是功夫,在這裡功夫比方法重要。有功夫了,能找到方法。沒有功夫,告訴你方法也不好用。

再舉個例子,對方打個撲面掌,你揮臂阻擋,阻擋時意念不要和對方之力相頂,意念要放在手臂的梢節處,對方就會感到打到一個兩頭有支點的棍子上,這就是意念力學裡的以線擋點。

發勁更是如此,發勁時意念要觀照到全身上下,所謂其根在腳,由腿而腰,還要觀照到沉肩墜肘,還要觀照到頭向上頂。殷建尼師傅講的頭頂,腳踩,腰摧,手發就是這個意思。意念能帶來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叫意念勢能。你觀照自己身體的地方越全面,意念勢能就越大。好比你用一個鎚子砸釘子,意念勢能大時,好比用大鎚子,如果你的意念只在你的手上,就像用跟釘子一樣大小的小鎚子。絕對不好用。所以說太極拳推手不是推手,但對初學者來說太極拳推手就是推手。

高手就不同了。田兆麟前輩說,發勁時要觀照自己,要觀照對方,甚至要觀照對方直到對方倒地。如果用鎚子的大小來比喻田兆麟的意念勢能,應該是李元霸用的那對大鎚。

太極拳內勁的具體表現也離不開意念。就化勁而言,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硬的手法生撥硬勾。比如李雅軒寫的一段文字:

1975年5月31日,教李耀源打手。我以為他懂些道理,可以用柔的方法將我勁化掉,他卻用硬的手法又撥又勾的所以他一手也化不掉。他這種化法是練雜拳的太極拳手法,所以化不了。然而這種練又勾又撥手法,近來鋪天蓋地皆是,直弄的真太極拳的提倡非常困難。

這種化法是本能化法,不用學,有點力氣就行。當然也需要一點實戰經驗。

第二種化法就是陳氏拳里講的纏絲勁,有順纏和逆纏之分,按纏絲勁的方向不同而命名。好的纏絲勁是以腰帶手,內要丹田旋轉,外要周身一體。但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是不上檔次的纏絲勁,這種勁到處都是,只是兩手臂帶著點力亂纏一氣,碰到對方根好時,就把他自己給纏出去了。

第三種化勁是楊氏太極拳里講的功夫化勁,田兆麟說得比較清楚,化勁就是粘勁加走勁。粘是不離開,走是不頂撞。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又杳就是這個意思,見力就走,不丟不頂。

具體做法呢,王培生講得很清楚。當對方來力時,手臂接觸點上一點力都不要頂,把意念調到腳底,想你自己的腳心,手臂自然隨對方來力而去,這就是化勁。

可以找個人試一試,第一手都能成,連續二三手就難說了,三手之後你肯定跟對方頂上了。此時你的意念已從腳底調到手上。

意念力學是方法,更是功夫。好的化勁是功夫加方法。如果你沒功夫,這方法你用不成。王培生曾用氣球來形容太極內勁在化勁中的表現。你用力去捅一個氣球,氣球會癟進去,你一放手球又圓了。


推薦閱讀:

圖文:太極樁功的習煉
[轉載]太極拳內功修鍊之百日築基
王新午:太極拳闡宗(2)
太極拳基本功
其根在腳如何理解,為什麼要修鍊太極腳功夫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