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記——看中國發展」老民警老照片講述公安事業的幾十年變遷

光影凝固歷史的瞬間,是雋永的歲月沉澱。

討論案情

破案後群眾贈送錦旗

最近,網上有人曬出了幾張關於上世紀80年代公安民警的照片,作為一名90後,這些照片帶給我的感覺是「新鮮」,畢竟這些都是在我生活中從未出現過的風景;但是對於60後、70後、80後的前輩們來說,照片所展示的內容很可能就是他們兒時的場景,甚至是人生中最初的記憶。

出於對那個年代公安故事的好奇,我通過各種途徑輾轉聯繫上了照片的拍攝者,也因此結識了一位新的「老朋友」——安徽省宿松縣公安局69歲的退休老民警牛守慶,一個從警營中走出來的攝影家。至今,他家裡仍保存著大量當年的老照片。

「難得你們年輕人還能把這些陪了我這麼多年的老夥計們當個寶,我也算遇到知音了呀!」在分享自己的光影歲月時,年近古稀的牛守慶侃侃而談。談及自己記憶深刻的照片時,他興奮得像個孩子。

摩托車、自行車、公文包、鋼筆、記事本、黑白膠捲相機

看著牛守慶早期拍攝的照片,那時的公安民警穿著的58式白色警服顯得格外醒目。牛守慶回憶,那時公安局的交通工具非常落後,局裡沒有汽車,刑警隊辦案都靠騎摩托車和自行車。因為交通工具不給力,民警們下鄉辦案,往往一去就是好幾天,經常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但沒有一個人叫苦。

在那個裝備落後的年代,公文包、鋼筆、記事本、黑白膠捲相機是公安民警記錄案情的標配,「眼勤、手勤、腳勤」是他們最常喊的口號。「眼勤」就是要多觀察案發現場,尋找一切可用的蛛絲馬跡;「手勤」就是要多做記錄,不能遺漏現場發現的每一個細節;「腳勤」則是要多跑腿,不能怕辛苦,有摩托車騎摩托車,沒有摩托車就騎自行車。如果自行車也沒有,那就跑步去!

這張照片的主人公名叫王珍蘭,時年30歲,作為一名辦案民警,王珍蘭日常免不了要出差,一出去就是幾星期。

這天,在外面呆了很長時間的她終於回到家裡,當她剛跨進自家院子時,一眼望見了騎玩具車的女兒和正在洗衣服的媽媽。5歲的女兒看到她後,顧不上騎車,眼睛直愣愣地盯著她,突然做出張開手臂撲向她的動作;她迅速彎下身子,張開雙手伸向可愛的女兒。

就在母女倆久別相見的瞬間,當時隨同的牛守慶馬上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溫馨感人的一幕。

牛守慶說,那時候的公安系統很窮,常見的警察形象就是騎個二八自行車,帶著一個公文包,到處記材料。「有的派出所窮得只能在街道辦事處借個地方工作。經常有老頭老太太給沒對象的小公安介紹對象。」

上天、入地、下海、互聯網+、大數據

翻到這張照片,才算是看到了我記憶中的警察蜀黍的樣子。牛守慶說:「這是我退休之後拍的啦,他們現在辦案的條件跟我們那會兒比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幾年出現了很多高科技的東西,我聽過的就有『天網』啊、『錢盾』啊還有個打拐的『團圓』,真的是越來越高級了,我們局裡新進來的那些小伙兒,一人同時操作好幾台電腦辦公根本不在話下。」

「而且現在我們的公安民警辦案,交通工具也是海、陸、空三棲兼備。天上有無人機偵查,地面上有各種警車巡邏,犯罪分子就算逃到海里我們的快艇也能隨時水上出擊!」牛守慶不無自豪地說。

忠誠、敬業、不忘初心、為人民服務

一卷卷膠片在訴說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安事業風雲激蕩的光輝歲月,一張張照片見證著人民警察守護人民初心不改的絕對忠誠。不管是使用老式的膠捲相機還是數碼單反相機,牛守慶從未停止過用鏡頭記錄警營點點滴滴的腳步,警營大大小小的警事,都是他光影里的主角。

牛守慶珍藏的膠捲

當年在牛守慶照片中活躍在公安戰線的主人公,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有的退休了,有的則已經離開人世。但不管歲月如何變遷,這些把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公安事業的人民警察內心深處,始終飽含著對這份職業的眷戀。

時光荏苒,改變的是公安民警辦案的桌椅板凳、技術裝備,不變的是每一位公安民警的敬業精神和守護人民的決心,以及對警察職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推薦閱讀:

有一個搞傳銷的父母什麼感受?
第一章, 一,父母關【從面相看法】
第一份工資,想給父母買一個測血壓的儀器,是不是電子的準確一些?測血糖的呢?
從小在父母的爭吵中長大的孩子會喜歡回家嗎?
有個沒文化、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封建迷信、愚昧又逞強好勝的父母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中國 | 父母 | 照片 | 發展 | 改革 | 老照片 | 中國發展 | 事業 | 公安 | 十年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