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紙咬指甲,怪癖孩子如何戒掉?
一位小男孩躲在房間的一角,用小手在鼻子里不停地挖呀挖,媽媽走進房間,小男孩立即緊張地停止。
「你在吃什麼?」媽媽覺得奇怪。
「我在吃糖。」
「家裡沒糖呀,哪來的?」
小男孩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來。
後來,當媽媽發現小男孩靜悄悄的時候,透過門縫一看,小男孩用小手在鼻子里不停地挖呀挖,最後丟進嘴巴里咬!
「天啊,你在幹什麼?」媽媽氣得沖了進去。
小男孩面紅耳赤,小手捂著嘴巴。後來,為了不再讓大人發現,孩子會躲廁所甚至被窩裡挖!
「非常不衛生!打也打過,罵也罵過,這孩子讓人頭痛……」小男孩的媽媽給我留言,「不知怎麼辦!」
當然,在給建議前,掌握小朋友充分的行為信息,找出不良行為動作背後的根源很重要。
▲口腔怪癖常見的原因:口欲期「固著」
1、寶寶處於口欲期的現象
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0-1歲的寶寶,他們的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是一個孩子人格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會用嘴巴進行味覺、觸覺的過程。常見的現象有:
寶寶要吮吸母乳;
寶寶會咬奶嘴;
寶寶會把手指往嘴巴里送;
寶寶還會把小玩具、小毛巾、紙巾往嘴巴里塞……
2、「固著」會給寶寶帶來什麼後果?
什麼是「固著」?舉個例子,當寶寶吃手時,大人用粗魯的態度呵斥阻止,寶寶感受到了挫折,後期便可能會以「怪癖」的形式表現出來。正如弗洛伊德說,固著的孩子,比如寶寶嬰兒期常常被餓,長大可能會暴食。
想起以前一位同事,一頓飯要吃5碗米飯、2碗湯,還有無數的肉和菜……每次聚餐時,他的「大胃」都會被人驚嘆:「你是剛從某牢放出來嗎?還是野外幾天沒吃了?」這哥們「嘻嘻哈哈」說起了小時候的「傷心事」:小時候家窮,母親還沒母乳,他常常要跟家裡的小羊羔搶羊奶。「劇情」一點也不溫馨,因為他每次不是被擠下小板凳摔得鼻青臉腫,就是被羊蹄踢,當他好不容易爬到羊身上,抱著羊媽媽的肚子以為可以吸個夠,才發現早已經被小羊羔吸光光了……長大後,他不僅常常做夢跟人搶食,還總感覺吃不飽!
那些按時餵養寶寶,而不是按需餵養寶寶的父母,是不是要改變一下主意呢?
幼年期的「固著」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常見的後果?比如:
喜歡咀嚼紙屑或其他;
玩耍時愛咬嘴唇;
喜歡啃咬指甲腳丫;
寫作業時愛咬衣領;
睡覺時總啃咬被角……
類似的理論:蒙台梭利的口腔敏感期
有人評價弗洛伊德充其量是個「小說家」,而不是「心理學家」,而我認為,有用的便是好東西。跟口欲期類似的理論,有義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的口腔敏感期。蒙台梭利認為,小寶寶用嘴巴認識世界。他們用嘴巴嘗試物品的味道,感知物品的軟硬和形狀。除此之外,小寶寶通過「用手抓取東西往嘴巴里送」的這個過程,還是寶寶的粗大動作發展與大腦協調運作的過程,有助於促進寶寶智力成長。
在寶寶口欲期,父母正確的做法:
為了避免「固著」或給寶寶帶來不良影響,在寶寶口欲期,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寶寶可以適當吃手。如果過於頻繁,比如寶寶已經把手指的皮膚吃得皺皺的,就要考慮讓寶寶使用寶寶專用的啃咬工具或安全的磨牙玩具。除此之外,父母還需要避免寶寶吞食小物件或小玩具。6,7個月後的寶寶,可以開始吃稍微有硬度的輔食了,1歲後可以吃麵包饅頭等硬食物。
否則,寶寶在口欲期得不到充分的滿足,便可能會導致一些亂咬亂吃東西的小怪癖。
▲面對口腔怪癖的孩子,父母常見的錯誤做法
本文開頭小男孩的媽媽對孩子進行打罵,企圖阻止孩子吃鼻shi的做法是錯誤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被打罵的恐懼而不敢在父母面前繼續,但他們可能會做得更隱蔽。父母的打罵,還會加大孩子的焦慮和緊張,從而又加重了孩子的怪癖行為。
弗洛伊德也提到,便便等這類臟髒的東西,對年幼的孩子們來說是「創造物」,孩子並不覺得多噁心。父母的嫌棄和斥責,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不良的感覺。
曾經遇到一位小女孩,喜歡咬頭髮。因為她媽媽喜歡小女娃長發飄飄,還能編各種可愛的小辮子。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父母發現她玩玩具時,總喜歡揪起一些頭髮往嘴巴里送。雖然咬頭髮沒像咬指甲那麼有疼痛感,但是咬頭髮也是不衛生的行為。小女孩被屢訓不改,父母開始控制不住惱怒,最後一怒之下便把小女孩的長頭髮剪成男娃頭。小女孩雖然再也咬不到頭髮,但是行為上表現得很緊張,父母稍微大聲說話,小女孩便成驚弓之鳥,完全沒有一個小孩子應有的活潑。
▲面對口腔怪癖的孩子,正確的應對方法
前文提到的挖鼻吃鼻SHI的小男孩,媽媽在我的建議下,給小男孩買了一罐話梅粒,並且提醒孩子:「媽媽理解你忍不住,當你想咬什麼的時候,吃一顆話梅粒,然後去玩玩具……」當然,小男孩一開始總忘記,媽媽經常提醒,後來便養成了「一想咬什麼便吃一顆話梅粒」的習慣。再後來,媽媽給我留言,當那罐話梅粒快見底時,小男孩有一天突然跟媽媽說:「媽媽,我覺得話梅粒比鼻SHI好吃多了,真搞不懂我以前為啥吃它……」
所以,父母面對口腔怪癖、不良動作的孩子,正確的應對方法,是用安全、不傷害孩子的方式,幫助孩子把「未完成」的成長繼續完成。比如幼兒說前面提議的「想咬什麼東西」的時候,吃點相對健康的有硬度的小零食;不適宜吃東西的時候,比如孩子睡覺前啃咬被角才能睡著,父母可以陪孩子睡前唱唱兒歌、鼓勵孩子講故事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當然,孩子的口腔小怪癖、不良動作,也常常伴隨著「安全感缺失」的心理原因,比如一位小朋友在幼兒園被老師嚴厲批評罰站後,回到家裡突然愛上了咬手指。所以我們經常需要綜合考慮,才能為孩子找到最合適他們的應對辦法。
孩子其實跟一棵小樹苗很像,嬌嫩時小樹皮如果被人不小心地撓一撓,未來便可能長成一個大疙瘩,需要父母更多的愛和耐心才能「撫平」。
(完)
關鍵字:不良行為、口欲期、口腔敏感期、親子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如果有個同齡人打字是二指禪,最大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孩子為啥會挖鼻咬指甲,娃兒小怪癖如何戒掉?
※因為寫東西前會去查資料,查的越多看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了解太少而無法下筆,但是內心真的很有感觸怎麼辦?
※12星座怪癖大百科
※十神格局之女人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