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25檔案揭秘:新加坡總設計師李光耀
李光耀,新加坡的總設計師。1959年上台執政時年僅35歲,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 1990年卸任,執政31年,是世界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是他,使得新加坡這個髒亂、擁擠、毫無礦產資源的港口小島在三十年間,變成世界第二大港,變成最為摩登、整潔、秩序井然、綠茵遍地的花園王國,亞洲金融中心和國際會議中心,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高收入國。 根源於華夏,生長於馬來,學成於英倫;崇拜西方之科學,卻又堅守東方之人倫;開明讓位於他人,而最終還是權歸家門。李光耀,是一個不可不說的人物。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新加坡總設計師李光耀。 李光耀家族的歷史應從其曾祖父李沐文開始。李沐文祖籍是廣東的客家人,於1846年出生在廣東省大埔縣唐溪村。長大後,同當時下「南洋」的人們一起搭乘帆船到了馬來半島。大約在19世紀70年代,李沐文和一個在那裡出生的華人少女蕭喚娘結婚。1882年,李沐文在賺了很多錢後,決定返回中國祖先生息的村落,給自己蓋一座大宅院,並以鄉紳的姿態出現。可是,蕭喚娘卻不願意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於是,她便帶著孩子跑到娘家躲了起來,李沐文只好自己返回中國。他在中國娶了第二個妻子,蓋了座大宅院,後來還捐了個小官。他叫人給他畫了一幅身著官服的肖像,寄到新加坡來。李沐文的畫像直到現在還被李光耀一家保存著。
李光耀的祖父叫李雲龍,1871年出生於新加坡,長大後擔任一艘輪船的事務長,這艘輪船來往於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之間。在航海期間,1899年李雲龍在荷屬東印度的中爪哇三寶壟同一位叫邱念娘的華人姑娘結婚。於1903年在三寶壟生下李光耀的父親。不久,李雲龍便把妻子和孩子帶回新加坡。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在新加坡一座兩層高的大浮腳樓里出生。他出世的時候,家裡請了一位對取名素有研究的朋友,給取個吉祥的名字。朋友建議取「光耀」二字。不過,其祖父出於對英國人的仰慕,給多加了一個洋名「哈里」,於是他的全名變成了」哈里李光耀」。 李光耀兒時的生活並不特別快樂。他在後來的回憶錄中曾這樣寫到: 「父親偶爾會懷著惡劣的心情回家來,這一般是他在安珀路中華游泳會會所賭21點或其他紙牌輸了錢。他要母親把一些首飾給他,讓他典當後再回去碰碰運氣。這時候,兩人會發生可怕的爭吵。父親有時變得很狂暴,但母親卻是個勇敢的女人,無論如何都要保住父母親給她當嫁妝的首飾。為了孩子們的遠大前途,她毅然挺身跟丈夫對抗。我和弟妹們深知她為我們作出了不少的犧牲。我們覺得無論如何不能使她失望,所以盡我們所能,做到無愧於她,更不辜負她對我們的期望。由於我是家中長子,在我稍大時,她便開始跟我商量家庭的重要決定。所以說早在少年時代,我便成為事實上的家長。這倒教會我平時遇事如何做決定。」 李光耀上學後成績一直十分優秀。1935年小學畢業時,考到全校第一名。萊佛士書院錄取了他,這所書院只收最優秀的學生。萊佛士書院的一位老師坎波斯,曾在李光耀的成績單上寫下了這樣讚揚與鼓勵的話:「哈里李光耀決心出人頭地,他可能在一生中身居高位。」 1940年3月,在劍橋高級文憑考試中李光耀排名全校第一,也是全新加坡和馬來亞第一名。澳大利亞籍老師科茨在李光耀最後一份成績單上寫道:「以他的年齡來說,他見多識廣,與眾不同,腦筋非常靈活。他充滿熱忱,精力充沛,前途無量。」那麼,這樣一位被認為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是如何邁向政壇的呢?
1941年底,新加坡被日軍佔領。第二年2月的一天,在日軍的收容所里,李光耀和一群人在接受身體檢查。檢查完後,青壯年男子都被送上卡車,看來像是要送去當苦力。李光耀發覺卡車看守得很嚴,不像是開往工地,他預感不妙,便瞅准看守的疏忽,迅速跳車逃跑了。20年後,李光耀回憶說:「後來才知道,那些上卡車的人,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二戰結束後,李光耀於1946年前往英國,先後在倫敦經濟學院、劍橋大學深造,獲法學兩項最優等成績;並獲得結業成績第一名。由於學業出類拔萃,還獲得劍橋大學頒發的優異星獎。1950年,李光耀在倫敦中殿法學協會獲得律師資格;之後回到新加坡。 1952年,新加坡郵電制服職工聯合會來找律師李光耀,該工會即將舉行罷工,請他出任談判的法律顧問,李光耀以他的雄辯才能一炮打響。後來的幾次罷工,李光耀以工會法律顧問的身份,多方策劃,據理力爭,為工友爭得了權益。 到1954年,李光耀擔任了一百多個組織和個人的法律顧問,他以精明強幹、善於籌劃、辯才過人而著稱。這年11月,一個青年知識分子小組在新加坡醞釀:成立民族主義政黨——人民行動黨。當討論黨的秘書長這一要職該由誰來擔任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推舉在勞工界聲名顯赫的年輕律師——李光耀。李光耀對新加坡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1959年贏得自治後的新加坡成功發展史,完全可以說就是李光耀的不懈奮鬥史。
1959年,新加坡自治,並進行大選。人民行動黨在全部51個議席中佔43席,李光耀被授權組織自治政府,他成為第一任內閣總理,當時年僅35歲。
中國有句俗話:腳踏實地。李光耀將這個思想融入他的治國哲學之中。他曾說:我們必須生活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新加坡是一個600多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飛機一起飛就進入別國領空,地下幾乎沒有什麼礦藏,地上也沒有農田,填海造地的土石都是從外國買來的。鑒於此,李光耀告誡國人:我們一無所有,除了我們自己。李光耀號召國人培養「共同經營」意識,為團體的生存和榮譽而埋頭苦幹。 李光耀很注意抓住各種時機。1967年10月,他在參觀英國一家大造船廠時驚訝地發現,英國輪船的推進裝置,竟用了瑞士的專利產品。他極為感慨:一個四周被陸地包圍的山國,不遺餘力地發掘人們的聰明才智,從而打入世界各個角落。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因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比瑞士要好得多,它扼印度洋、太平洋之間的交通要道,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港口,轉口貿易極其興旺。70年代末,新加坡利用自己的優勢,經濟大為發展,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9.4%。以後,由於石油危機的爆發,李光耀又發動了新加坡第二次工業革命。實行了以勞動密集型到資產密集型、從低科技到高科技工業的戰略重點轉移,大力培養尖端人才,重點扶持電子、電腦、精密儀器、石油機械等產業,使新加坡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是讓「世界上的主要強國知道它的存在——如果沒有興趣來幫助我們——至少不要把我們搞得更壞。」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新加坡還建立起規模不大,但足以表明不屈意志的國防。
新加坡的罰款之嚴舉世聞名。在許多公共場所里,經常可以看到各種「不能做」的牌子,旁邊標著罰款的「價格」。一般收入的居民,只要接到任何一張罰款單,一個月的工資可能就完了。 李光耀對貪污腐化者深惡痛絕。他說:貪污腐化曾是殖民當局的宿疾,如果我們失職,或是變得貪污腐化,就同樣會被人民唾棄。 在新加坡,不是沒有人批評李光耀,比如說他作風專制。但確實沒有人說他不清廉。所以,當有的記者詢問新加坡人:是什麼人在提醒政府官員不要犯錯誤?是什麼人堅持犯錯誤必須受到處罰?答案多半只有三個字:李光耀。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一個移民社會,華人佔76.7%、馬來人佔14.6%、印度人佔6.4%,還有一些歐亞混血人。這裡的語言、宗教也是五花八門。 李光耀政府採取寬容、和諧、多元的民族政策,不搞華人至上。他提倡保留各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提倡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期產生一種新的文化——新加坡文化。 李光耀每次講話,總是先用英、華、馬來三種語言分别致詞,然後才用通用的英語演講。他每時每刻都在塑造新加坡人的形象。現在,新加坡的各個民族的移民們,已經開始習慣於把自己看作新加坡人了。 新加坡人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對此,1990年2月李光耀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中曾說:「若模仿美國的生活方式,新加坡將會毀滅。」所以,新加坡的形象是自己逐漸建立起來的。
1990年,李光耀主動將總理職位交給自己選中的接班人吳作棟,並繼續以內閣資政的身份對新加坡的發展和未來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在戰後出現的亞洲領袖群中,李光耀的在位時間是最久的一個。
李光耀從自治起,當過31年內閣總理,近14年「國務資政」和近7年「內閣高級資政」。他讓出總理職位後,繼任人選並非兒子李顯龍,而是夥伴吳作棟,這也讓他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並未「傳子」。然而不論新加坡人或外國人,熟悉內情者都知道,新加坡究竟誰當家。李光耀雖然退休了,但李光耀的時代並未「退休」。
孩子往往是父親的一個影像。對於長子李顯龍,李光耀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回憶說:顯龍一向對政府和國家大事深感興趣,當他還是11歲的小學生時,就陪著父親到選區訪問。
李顯龍曾經是劍橋大學數學學科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但他在給導師的一封信中冷靜地作出了一個重大抉擇:「現在,讓我說明我不要成為專業數學家的原因。……對於世界變成什麼樣或者國家往什麼方向發展,數學家所能做的實在有限。」李顯龍告訴導師,他將回新加坡從事能夠更好地為國家服務的職業。作為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清楚從政一途的艱辛,但他在信中寫下了這麼一段話:「我寧可選擇辦事而同時可能被別人咒罵,這總比只能咒罵他人而自己卻無法辦事來得好。」李顯龍寫這段話的時候,只有20歲。
李顯龍先在新加坡軍中服務,一直做到准將。1984年,在父親的安排下,32歲的李顯龍辭去軍職正式從政。李光耀曾經百感交集地說:「我本來不曉得他到底有多像我,直到有一天我在電視上觀察他才知道。當時電視里播映顯龍出席一個記者招待會,他做了一個小動作,把衣袖往肩上拉,和我的動作完全一樣,他還有其它和我近似的言行舉止。」在父親百感交集的、慈愛的注視之下,1990年,李顯龍當上了副總理。 吳作棟上台後,李顯龍的接班人地位凸顯出來。雖然李光耀沒有直接把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子,但他的兒子最終還是接過他的衣缽,把這位新加坡國父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李光耀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與中國大陸交往,雙方都放棄了60年代時敵對的政策,他會晤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多位中國領導人。
李光耀對海峽兩岸的關係一直十分關注,在他的促成下,海峽兩岸曾經在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過第一次汪辜會談,極具象徵意義。
李光耀十分重視儒家文化中核心價值觀的作用。2004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李光耀發表了題為《東西方文化與現代化》的演講。他說,全球化並沒有使東方或西方文化變成單一文化,所有文化都崇尚誠實、行善等美德,但東西方文化之間也是有差別的:中華文化強調和諧與秩序,以家庭為核心,社會重於個人;西方文化則重視個人自由和權利。他預期,中國的文化將不斷地發展、演化和適應,以便成功地工業化和全球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保護和必須保留的是核心價值觀,包括強調照顧和教育子女的責任、教導子女孝順、對家人和朋友忠誠、節儉謙虛、努力向學等。 李光耀表示,正是保留這些核心價值觀,讓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而免遭其他古老文明沒落的厄運,它還將讓中國社會克服外在的震撼和內在的動蕩,並在文明進程持續不斷的情況下繼往開來。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光耀著作《李光耀觀天下》?
※李光耀是不是相對更無私、廉潔?
※李光耀對中國到底是什麼態度?
※如何看待李光耀的孫子李繩武表示「新加坡再不需要有一個李家領導人」?
※新加坡第一家庭因房決裂,會給國家帶來什麼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