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

 

龍華----緣若

序,文殊指南 

緣    起 

  凡是去過寺院的人,常可見到在觀世音菩薩像的兩旁,站立著一對青年男女金像。那位女青年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我們稱她龍女。當她八歲的時候,已經智慧通達,善根成熟,就在「法華會」上,當眾示現成了佛。另一位男青年是「華嚴會」上的著名人物,名叫善財童子,是福城中一位長者的兒子。他們倆都是青年居士學佛的榜樣。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①善知識②,是一支美麗動人的故事,它出典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十二至卷八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中。 

  經文雖冗長而深奧,但故事的內容,對廣大學佛青年來說,卻是很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為了普及和弘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虛心好學的精神,我試把有關經文,節錄其主要內容,儘可能用通俗的白話文,以講故事方式,供奉給當代佛教青年居士。

   傳  奇 

  善財雖示現為一童子身,但從以下兩點來看,他卻非同一般,應是一位有來歷的大菩薩。   

  首先,當善財初入母胎的時候,在他的家裡,從地自然湧出七寶樓閣;在家宅內所有器皿中、庫房內,也都自然充滿種種財寶。因為出現了這些傳奇的瑞象,福城的人們都稱他善財。 

  其次,善財能遇上文殊師利菩薩,並在文殊的關懷指引下,先後參訪了五十四位善知識,其中有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彌勒菩薩等幾位大菩薩,他都能一一親自見到,接受教導。這些也是我們凡夫所望塵莫及的。 

  聽    法 

    有段時間,文殊師利菩薩來到福城東·莊嚴幢娑羅林·大塔廟處。——這裡也曾是往昔諸佛修道、居住、教化過的地方。 

  福城的人們,聽說文殊師利菩薩將在這裡講《普照法界經》時,都從福城中出來,雲集在大截廟處。這位善財童子,也同來聽經。 

  文殊師利菩薩已知道這位童子,在往昔供養過諸佛,並已深種善根,也具足廣大的信解;又常喜歡親近一切善知識,身語意業都是清凈的,沒有一點過失。知道他是凈修菩薩道、求一切智慧的「法器」;他那清凈的心,猶如虛空,什麼染污都沒有了,只是迴向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對他來說,一切一切都已無所障礙了。這時,文殊師利菩薩觀察了善財的因緣之後,便安慰他,為他開示、譬喻,並演說一切佛法。

   鼓    勵 

  在文殊師利菩薩為善財童子及一切大眾說法完畢之後,對善財說:眾生能發無上覺心的,就已經很難了,假如發心以後,繼續要求修學菩薩行的,那更是不容易了。像你這樣要決心成就佛智,確是非常難得,我希望你能參訪更多的、真正的善知識,虛心地向他們請求開示,勿生疲懈,勿生厭足。據經上所說,他曾先後參訪過五十多位善知識,其中有比丘、長者、居士、婆羅門、童男、童女等,更有大菩薩。由於他虛心好學,收穫是非常豐富的。後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成為佛教中的千古佳話。   

  指    引 

  文殊師利菩薩對善財說:從這裡向南去,有一國土,名叫勝樂,在那裡有一座妙峰山,山中有一位比丘,名叫德雲。你可以到那裡去請教他,怎樣修學菩薩行?他將為你詳細解說。善財童子聽罷文殊師利菩薩的指引後,悲欣交集,戀戀不捨,告辭而退,徑向南方走去,尋訪他的第一位善知識。  

  [注一]善財童子第五十參,有兩位善知識—一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所以他實際參了五十四位善知識。

  [注二]善知識簡義為明師。善知識有五種:①知道認識世間因果,而令眾生修行斷除習氣。②厭惡世樂,而欣樂涅槃.⑧有大悲心修六度行。④以無相的智慧令眾生修行。⑤令眾生無有障礙,修行圓滿普賢行願。 

第一參  德雲比丘

  善財童子自告別了文殊師利菩薩以後,直向南行,到達勝樂國,登上妙峰山。為了尋訪這位行蹤不定的德雲比丘,善財童子經過七晝夜,終於見到德雲比丘在另一個山頭上徐步經行。① 

  善財童子前去向德雲比丘頂禮、右繞②後說:「聖者,我早已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可是我還不知道菩薩應怎樣學修菩薩行?乃至怎樣從普賢的大行中,很快得到圓滿?我曾聽文殊師利菩薩為我介紹說,你聖者善能誘導教誨於我,令我修菩薩行。我願聖者大慈大悲為我宣說:菩薩是怎樣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 

  德雲比丘聽到善財童子的來意後,讚歎說:「善哉!善哉!你這位善男子,已經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道心,你又能請問諸菩薩所修的行門,你有這樣的誠心,真是難能可貴啊!」 

  德雲比丘鼓勵善財童子說:「這種不容易求得的菩薩行,你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的菩薩境界,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的菩薩出離三界之道,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的菩薩清凈道,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菩薩清凈廣大的心,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菩薩成就的神通,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菩薩示現的解脫門,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菩薩示現於世界的一切作業境界,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菩薩生死、涅槃門③,你也能求得;這種不容易求得菩薩觀察「有為」④「無為」⑤,你也能求得明了;這種心無所著的智慧,就能速滿普賢行願。」 

  接著,德雲比丘向善財童子介紹了自己所修的「憶念一切諸佛、智慧光明普見法門」,以及修學這些念佛法門⑥的方法和境界。他說:「這一智慧光明普照的念佛法門,能使我常見到一切諸佛國土的種種宮殿,完全莊嚴的清凈境界。又有使一切眾生念佛的法門,隨順一切眾生心所歡喜的,完全令他們見到佛,而得到清凈的妙道。又有使眾生安住於佛的十力中,而念佛法門能令眾生證入佛的十力。又有使眾生安住在念佛法門,能見無量佛,聽聞正法。又有照耀諸法的念佛法門,能完全看見一切諸世界中,眾生所造的業,平等無差別的諸佛大海。又有證入不可見處的念佛法門,完全看見一切微細的境界中,諸佛自在神通的事情。又有能住於諸劫中的念佛法門,在一切劫中,能常見到如來的所行所作,無有暫舍。又有住於一切時念佛法門,在一切時都常見如來,和佛同住,不舍離的境界。又有住於一切佛剎的念佛法門,在一切國土中,都看見佛身,相好光明超過一切,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境界,又有住於一切世的念佛法門,能隨順自心之所欲樂,而普遍見到三世諸佛的境界。……其他還有住於一切境界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寂滅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遠離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廣大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微細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莊嚴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能事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自在心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自業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神變的念佛法門、又有住於虛空的念佛法門等等。德雲比丘認真而謙虛地說:「我只得到這憶念一切諸佛境界的三昧,以智慧光明普見一切諸佛的法門,但我豈能了解說一切諸菩薩無邊的智慧和清凈的行門呢?善男子,在南方有一個國家,名叫海門,在那裡有一位聖人比丘,名叫海雲。這位比丘以觀海為法門,以普眼法雲潤澤一切,你可以前去,請問他:菩薩應怎樣學習菩薩行,修菩薩道?海雲比丘能為你詳細分別解說,令你發起廣大善根因緣,海雲比丘將會令你證入廣大的助道位。」

   善財童子在德雲比丘處,學習到了「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和指引後,即向德雲比丘頂禮、右繞,然後告辭而退,去尋訪他的第二位善知識。

  ****** 

  [注一]經行:是在一定的地方,繞圈迴旋,來來去去散步,叫做經行。這是為了防止坐禪時發生睡眠狀。經行又可養身療病.《十誦律》:經行有五種利益:①輕健、②有力、③不病、④消食、⑤意堅固。《三千威儀經》:有五處可經行,①閑處、②戶前、③講堂前、④塔下、⑤閣下。 

  [注二]右繞:佛教禮敬儀規之一,即圍繞佛、尊者、塔右繞(即順時針方向行走)一圈(或稱匝)、三圈或百千圈,表示敬意。 

  [注三]生死門·涅槃門:不住涅槃是生死門,不住生死是涅槃門。 

  [注四]有為,原意為「造作」、「有所作為」,亦稱「有為法」,與「無為」相對,泛指一切處於相互聯繫、生滅變化中的現象,以生、住、異、滅為其特徵。特指人的造作行為。 

  [注五]無為,亦稱「無為法」。與「有為」相對,指非因緣和合形成、無生滅變化的絕對存在。原是「涅槃」的異名。 

善財童子第二參 海雲比丘 

    這時,善財童子專心致志,思惟善知識所教導的道理,沒有其他的雜念,也沒有其他妄想。 

  善財童子一步一步漸向南行,抵達海門國,來到海雲比丘的道場,向海雲比丘頂禮、右繞、合掌,一心恭敬的說:「你是世間上有大智慧的聖者,我在以前已經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我想證入一切無上大智慧之海,但我還不了解菩薩應怎樣才能舍離世俗的「煩惱家」,而生到「佛家」,證得佛果?又怎樣才能度脫生死的苦海,而證入佛的智慧之海?又怎樣才能離開凡夫地,而證入如來地?又怎樣才能斷除生死的六塵流,而證入聖人的法性流呢?……」 

  海雲比丘首先問善財童子:「你已經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嗎?」善財回答說:「聖者,是的,我在很久以前便發了無上正等正覺①的心。」 

  海雲比丘讚歎說:「善男子,若一切眾生不種善根,則不能發無上正等正覺心。」接著告誡說:「發菩提心的人,要發大悲心來普救一切眾生;要發大慈心來護佑一切世間;要發安樂心令一切眾生除滅一切苦難;要發饒益心令一切眾生離一切惡法;要發哀憫心守護那些怖畏恐懼的人們,要發無障礙心,舍離一切諸障礙;要發廣大心,使一切法界都遍滿;要發無邊心,度量等虛空界,無處不到;……要發智慧心,普遍證入一切智慧大海的法門。」  

  接著海雲比丘介紹他自己說:「善男子,我住在這海門國已經有十二年了。我常以大海作為我修道的一種境界。我常思惟大海的廣大無量,我常思惟大海的甚深難測,我常思惟大海漸次深廣,我常思惟大海無量眾寶奇妙莊嚴,我常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議,我常思惟大海無量眾生在其中居住,我又思惟大海能容受種種大身的眾生,我常思惟大海能受大雲所下的雨,我常思惟大海不增不減。」 

  海雲比丘說,我正在這樣思惟的時候,就在海的下邊,有一支大寶蓮華忽然湧現,把大海全部彌覆蓋住了。那時,我看見這朵蓮華上,有一位佛結雙跏趺坐,這裡的一切,都是不可思議。這時,佛伸出右手,來摩我的頂,而為我宣說『諸佛菩薩行光明普眼法門』(簡稱普眼法門),為我開示一切佛的境界,顯示啟發一切菩薩所修的諸行門。我在這佛的道場里,住了一千二百年,專修這種普眼法門,受持讀誦,憶念觀察。」 

  海雲比丘卻謙虛地說:「善男子,我只知道這個普眼法門,但在所有的一切諸佛剎土中,大轉正法輪,教化眾生,我自己怎麼能知道?怎麼能宣說這一切諸大菩薩所修的行門,以及他們廣大無邊的功德呢?從我這地方向南走去,有六千多由旬,楞伽道旁有一鄉村,名叫海岸,在那裡有一位比丘,名叫善住。善財童子,你可以到他那兒去請問他:菩薩是怎樣修行清凈的菩薩行?」 

  這時,善財童子,向海雲比丘頭面禮足、右繞三匝,然後辭退,向南行去,尋找他的第三位善知識。 

  [注一]無上正等正覺:是音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譯.舊譯為「無上正遍覺」、「無上正遍知」等。被認為能覺知佛教一切真理,並能如實了知一切事物,從而達到無所不知的一種智慧。 

  《大智度論》卷八十五:唯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名「大菩提」。大乘菩薩行的全部內容,就在成就此種覺悟。 

善財童子第三參 善住比丘 

    一路上,善財童子一心專念善知識的教化,專念普眼法門,專念念佛的神通力。……漸漸向南行去,來到楞伽道邊,海岸村落的地方,他觀察十方,求覓善住比丘。

  這時,善財童子看見這位善住比丘,不在地上,不在山中,而在虛空中來往經行,有無數諸天、龍王、緊那羅王、阿修羅王等圍繞供養。善財童子見到這情況後,生大歡喜心,他便合起掌來,向善住比丘敬禮。說:「聖者,我已先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可是我尚未知道菩薩要怎樣去修菩薩行?學習佛法?要怎樣一點一點積集佛法呢?要怎樣修行而完備具足佛法呢?要怎樣來熏習這一切佛法呢?要怎樣才能使佛法一天比一天增長呢?要怎樣才能把佛法的大義總攝起來而明白它的道理呢?……要怎樣才能把佛法都通達明白呢?

  我聽海雲比丘介紹聖者,說你善能運用種種權巧方便法門來誘導眾生,教化眾生,我現在到這兒來的唯一目的,是願聖者發大慈悲心,為我宣說你的種種法門,來教化我。……」

  善住比丘很高興地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經能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你現在又發心來求問佛法,一切智法,自然之法。我已成就菩薩無礙解脫法門,所以我能來去自如,無論動靜,都隨順我的心意,我修習種種法門,觀察種種境界,立刻得到一種智慧光明,它的名字叫『究竟無礙三昧』。因為我得到這種智慧光明的緣故,所以我知道一切眾生的心和所行所作,而無所障礙,又能知道眾生生死的因果報應,而沒有障礙。……又能以自己的身遍住十方一切佛剎國土去親近諸佛、供養諸佛,也是無所障礙的。」

  善住比丘解釋說:「我為什麼能到十方一切的佛剎,無所障礙呢?因為我得到無所住著、無所造作的這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力量。所以我能在虛空中行走,或者住於虛空,或者坐、卧在虛空中,所以我能把身體都隱蔽起來,也能顯現出來,或者現出一個身體,或者現出無量身,所有一切牆壁也障礙不了我,……一切諸世界中所有眾生,若是看見我的形相,都一定會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在彼世界的一切眾生,我都能清楚地看見他們,隨順他們的身體大小,殊勝或卑劣,悲苦或歡樂,而示現和他們一樣的形體去教化成就他們。若眾生親近我,我都令他們安住在這種法門」。  

   善住比丘最後說:「善男子,我只知道這種『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的無障礙法門』,如果要象一切大菩薩那樣持大悲戒、持波羅蜜戒、大乘戒等持戒功德,我怎能知道?怎能演說呢?善男子,你從這裡向南方去,有一個國家叫達里鼻茶,城的名字叫自在城,在那城中,有一位仙人,名叫彌伽,你可以到他那裡去請問他:菩薩應怎樣學習菩薩道?」 

  這時,善財童子聽完善住比丘的介紹後,向他頂禮、右繞、瞻仰,然後辭退向南走去。

 

推薦閱讀:

現在回想起小時候,你都有什麼樣的體驗?
分享一些古代的有趣故事,不定期更新
故事丨從你的全世界擼過
Story Daily 第3期丨我們那時候啊,和你們現在不一樣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