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甘石星經》系合《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改寫成之偽書—兼談『翼為天倡』一語無法證明出於公元前四世紀
05-30
今《甘石星經》系合《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改寫成之偽書
—————兼談『翼為天倡』一語無法證明出於公元前四世紀
一、清代王謨以今本《甘石星經》即《石氏星簿經贊》的改名
在《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經贊》,並有《渾天圖》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天文集占》十卷梁百卷。梁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星占》一卷梁有《石氏星經》七卷,陳卓記;又《石氏星官》十九卷,又《星經》七卷,郭歷撰。亡、《石氏星占》一卷吳襲撰。
於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二『曆象類』有《星簿贊歷》一卷,並有註:『《唐志》稱《石氏星經簿贊》。《館閣書目》以其有徐、潁、婺、台等州名,疑後人附益。今此書明言依甘、石、巫咸氏,則非專石申書也。』按,《唐志》即指北宋司馬光總其事所修的《新唐書》,內中於《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里,有『《石氏星經簿贊》一卷石申、《甘氏四七法》一卷甘德』。按,隋代或其前出現的《石氏星簿經贊》,於唐代,其名為《石氏星經簿贊》,而內中竟出現了如台州此唐高祖年間始出現不少書中後出的地名。南宋初年《中興館閣書目》(今存輯本)內雲:『《星贊簿歷》一卷,載星宿躔度應驗事。』而又有『《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集三家,悉圖其象。』分明此隋代或其前的書已被後人改過了。即《中興館閣書目》會發出『以其有徐、潁、婺、台等州名,疑後人附益』的論說來了。
而此書今世亦已佚。雖說是已佚,但是在清代的王謨,在其收錄此《甘石星經》的《漢魏遺書鈔》後跋文里指出了:『然則此書中有徐、潁、定、冀、宋、汴、江、池等州,又毋乃即《石氏星經簿贊》耶。』不過王謨結論認為今本的《甘石星經》是由後人按甘氏及石氏原著,再『更加附益』,而發為調和之論。而該書雖然以其為名的書今日不存,但是由南宋陳振孫所見的《星簿贊歷》(《石氏星簿經贊》)內容談到的『以其有徐、潁、婺、台等州名』,正好即現存《甘石星經》所呈現的相同情狀,故和《星簿贊歷》(《石氏星簿經贊》)大大有關。
二、今人談《甘石星經》系偽書
胡維佳,〈唐籍所載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7卷第2期,1998)即考證了今本的《甘石星經》系『唐代早期天文學上的一項重要成就』。不過坊間及教科書據此一偽書《甘石星經》大談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按,依吾人所考,隋代出現的《石氏星簿經贊》及唐初高祖年間鈔本《甘石巫咸氏星經》應系至早為隋朝以年的北朝末年的著作。而到了宋代被合併成《甘石星經》的初本出現,但今本又有改飾過。如下文所述。
蔡克驕及管成學兩先生於〈《甘石星經》是一部偽書考辨〉一文里引清人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44:『至《讀書志》、《通考》、《宋志》始有《甘石星經》一卷,竟指為甘石合撰之書。…以後人采進晉、隋二志之文成之。詞義淺近,必非古書。…嘗考《史記?天官書》詞致古奧,自成一種文字,此必出於甘、石之傳,非子長所能自造,故孟堅即取之,以作《漢書?天文志》。後之言天象者,舍史、漢而別求甘、石之經,是舍周鼎而求康瓠矣。』兩位先生又以《史記?天官書》里有『甘、石歷五星法,唯獨熒惑有反逆行』一語,但今存《甘石星經》無此內容。而《漢書?天文志》引甘、石之文:『石氏曰:名監德,在斗、牽牛。失次,杓,早水晚旱。甘氏曰:在建星,婺女。』『石氏曰:名降人,在婺女、虛、危。甘氏曰:在虛、危。』『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甘氏曰:在心、尾。』,但今存《甘石星經》無此內容。《後漢書?天文志》有『《石氏星經》曰:歲星守房,良馬出廄。』『《石氏星經》曰:辰星守軫,歲水。』『《石氏星經》曰:歲星入留與鬼,五十日不下,民有大喪;百日不下,民半死。』但今存《甘石星經》無此內容。
並從《甘石星經》內的地名,提到『滄州』,但此乃北魏熙平二年(517)設置的。提到的『玄莬』,是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始設置的。提到的廣陵,是漢元狩三年(前120)所所創。又像是所指出的衛州、甘州、秦州、許州、潁州、宋州、汴州、池州、丹州、廬州、洪州、蔡州、蘭州等,都非戰國時代的地名。
故認為今本的《甘石星經》乃是不折不扣的偽書。
三、今《甘石星經》系合《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改寫成之偽書
但南宋初年《中興館閣書目》有提到,當日的『《星贊簿歷》一卷,載星宿躔度應驗事。』而又有『《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集三家,悉圖其象。』而今本的《甘石星經》,既有『載星宿躔度應驗事』,而又『圖其象』,恐今本又是後人合《星贊簿歷》一卷及《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而成今日《甘石星經》的二卷本。南宋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天文類》里:『《甘石星經》一卷,漢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舍,恆星圖象次舍,有占訣,以候休咎。』可見在南宋初年,有關《甘石星經》已出現,但今本二卷二十八舍不全,故今本亦非晁公武所見本,後世必有修飾或即是以《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合併及增飾成今本《甘石星經》,含唐代出現的地名等亦加入。
四、戰國甘公及石申其作應不出於《史記?天官書》所述之外
西漢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是他這位襲先祖太史之職,『司馬氏世典周史』至其父司馬談復為太史公,傳至司馬遷。而司馬遷在西漢武帝時著此史著里,結集了當日的王官之職守太史的天文學而成的著作,他在《史記?天官書》指出:『昔之傳天數者:高辛之前,重、黎;於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萇弘;於宋,子韋;鄭則裨灶;在齊,甘公;楚,唐眛;趙,尹皋;魏,石申。』其中,齊國的甘公及魏國的石申,即是戰國時代兩大『傳天數』的大家,但其甘公及石申的著作在《漢書?藝文志》里竟沒有著錄,可以說明的是,可能未成書,而只是口傳或零簡通行於世未集成書冊,尤其像太史公司馬遷以世襲掌太史之職,可以接觸到所有三代的所口傳或簡冊所傳的前人天文知識,而以其博通於天文而成《史記?天官書》。所以,連《漢書?藝文志》都沒有記載曾出現所謂《甘氏星經》及《石氏星經》,而像《史記?天官書》所引也都是說是『甘、石歷五星法』之屬,並無署名是石氏或甘氏星經之語,於是可知,司馬遷所引用的『甘、石』,也只是其所聽聞及或掛名甘氏及石氏的斷簡零冊內的記載,而並無成書。而《史記?天官書》的內容,即使取材於先秦兩位天文大家石申及甘公的成就,則石申及甘公的成就必不能多於《史記?天官書》成就以上。
《史記?天官書》記錄星名92個,星官86個,星數500多。而到了《漢書?天文志》指出:『凡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但到了敦煌寫本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星占書》)殘卷則星官有121個,有809星,一見不論星官或星數,都多於《史記》及《漢書》,即知此一《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必是後世偽托之作了。而今本的《甘石星經》,述星官167座,800多個星數,一見即知必偽晚於《史記》及《漢書》的偽書,而其星官及星數近於唐初所鈔《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殘本,則時代與唐初武德四年鈔本《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不遠,更加印證或正即《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或合併成今本《甘石星經》。
五、自東漢到近世,《甘、石星經》偽書不斷亡佚又再造偽
(一)三國至晉的太史令陳卓偽造巫咸星經
漢代既無《甘氏星經》或《石氏星經》的成書,故《漢書?藝文志》無著錄。不過,到了東漢以下,懺緯盛行,於是緯書出世,而此種星占之書亦附著在天文學之下而出現了。《史記》、《漢書》及《後漢書》所引用的石公曰或甘公曰,從《史記》以下,《漢書》及《後漢書》已無法確定是否即是太史公所聽聞或搜集到的零簡的石公曰或甘公曰了。而到了,因為《漢書》指出了:『甘氏、石氏經以熒惑、太白為有逆行』,班固都不列入於《漢書、藝文志》有甘氏及石氏的《經》了,何以又講出了『甘氏、石氏經』,似班固看到坊間有出現了《甘氏經》及《石氏經》了。而在西漢末到東漢出現的緯書《尚書緯考靈曜》里,也有冬至點距斗星度數,而南朝劉宋范曄的《後漢書?律曆志》內引了《石氏星經》,此一偽書《石氏星經》所記的冬至點距斗星度數,又比《尚書緯考靈曜》少,論者認為此一《石氏星經》出現的時間尚晚於《尚書緯考靈曜》了(胡維佳,〈唐籍所載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7卷第2期,1998)。而在許慎《說文解字》中出現《甘氏星經》,則偽的《甘氏星經》或《石氏星經》出現時間約在東漢到三國間。
唐代李淳風的《隋書?天文志》提到:『三國時,吳太史令陳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著於圖錄。並注占贊,總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並二十八宿及輔官附坐一百八十二星,總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按,此文里一看,即看出是陳卓此人,首先偽造出了巫咸星官。因為北朝的北魏在永熙年間(533~534)『校比天文書,集甘、石二家星經及漢魏以來二十三家經占』時,尚無使用到陳卓的所謂巫咸星官,故巫咸星官為陳卓所假託而偽造的。
(二)南朝偽造的甘氏、石氏、巫咸著作大盛
在南朝梁阮孝緒《七錄》中指出了甘公《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天文》八卷;
又按,《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經贊》,並有《渾天圖》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梁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星占》一卷梁有《石氏星經》七卷,陳卓記;又《石氏星官》十九卷、《石氏星占》一卷吳襲撰。可以看出在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偽托甘氏、石氏、巫鹹的偽書大盛。有的偽書連作者都列出來了。如吳襲撰《石氏星占》一卷,梁的陳卓記的《石氏星經》七卷。還有未標撰者的梁又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又有《石氏星官》十九卷、《渾天圖》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等等。含《七錄》里假託甘公的《天文星占》八卷及石申的《天文》八卷。
(三)唐初瞿曇悉達《開元占經》所引的石氏或甘氏都是偽書之言
黎國韜先生的力作《古劇考原》(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於『附錄四』收錄了〈翼為天倡考〉一文,有提到了錢寶琮〈甘石星經源流考〉(《二十世紀中國文史考據文錄》,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一文,考證甘、石的星經原書已佚,後世典籍所載佚文多不是甘石原文,黎先生指出:『有一定道理,但錢文只可以證明殘存《星經》佚文中之天象與先秦之天象有出入,卻很難證明石氏所云「翼,天樂府也」一句之偽,所以本文仍以之為傳世文獻左證。』黎先生於是以唐初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六十三內容:
『石氏曰:翼,天樂府也。主輔翼以衛太微。黃帝占曰:翼和五音調笙律,五輔以衛太微官,九州島之位,入為宰相。石氏贊曰: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7冊)
於是黎先生認為此一『石氏曰』即為戰國時代的石申的本人所說,以證明『翼為天倡』乃至遲在戰國末年,公元前四世紀已出現了的證據之一。
按,本文不在於考證『翼為天倡』的出現時間,而是於此考證既然漢初到唐前都如前所述沒有真正的石氏星經或甘氏星經,還出現了那麼多偽托石氏及甘氏的冒牌貨,則唐初瞿曇悉達寫作《開元占經》所引用的所謂石氏曰或甘氏曰,都是從六朝到隋代出現的偽書,而存在於《隋書?經籍志》而得以被瞿曇悉達看到,而拿來引用於其《開元占經》內。
所以瞿曇悉達寫作《開元占經》時引用的『石氏曰』,應即出自於《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經贊》,並有《渾天圖》一卷石氏、梁有《石氏》八卷、梁有《石氏星經》七卷,陳卓記、《石氏星官》十九卷、《石氏星占》一卷吳襲撰等書目錄之屬了。
而其引用的『甘氏曰』,應即出自於《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的《甘氏四七法》一卷。梁《甘氏天文占》八卷之屬了。
故黎國韜先生的力作《古劇考原》所據以為立論的瞿曇悉達《開元占經》里的石氏曰及甘氏曰,而以《史記?天官書》:『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言從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所述,石申作《星經》,乃是戰國時期的七國相王之際,亦即公元前334年,魏、齊二國會徐州相王;及公元前323年,燕、趙、中山、魏、韓五國相王的公元前四世紀。但因瞿曇悉達寫作《開元占經》引用的石氏及甘氏曰,皆非戰國時甘氏或石氏的親口之論,而是後世偽書里之言了,故無法證明『翼為天倡』的立論是出於公元前四世紀。(劉有恆,台北)
推薦閱讀:
—————兼談『翼為天倡』一語無法證明出於公元前四世紀
一、清代王謨以今本《甘石星經》即《石氏星簿經贊》的改名
在《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經贊》,並有《渾天圖》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天文集占》十卷梁百卷。梁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星占》一卷梁有《石氏星經》七卷,陳卓記;又《石氏星官》十九卷,又《星經》七卷,郭歷撰。亡、《石氏星占》一卷吳襲撰。
於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二『曆象類』有《星簿贊歷》一卷,並有註:『《唐志》稱《石氏星經簿贊》。《館閣書目》以其有徐、潁、婺、台等州名,疑後人附益。今此書明言依甘、石、巫咸氏,則非專石申書也。』按,《唐志》即指北宋司馬光總其事所修的《新唐書》,內中於《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里,有『《石氏星經簿贊》一卷石申、《甘氏四七法》一卷甘德』。按,隋代或其前出現的《石氏星簿經贊》,於唐代,其名為《石氏星經簿贊》,而內中竟出現了如台州此唐高祖年間始出現不少書中後出的地名。南宋初年《中興館閣書目》(今存輯本)內雲:『《星贊簿歷》一卷,載星宿躔度應驗事。』而又有『《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集三家,悉圖其象。』分明此隋代或其前的書已被後人改過了。即《中興館閣書目》會發出『以其有徐、潁、婺、台等州名,疑後人附益』的論說來了。
而此書今世亦已佚。雖說是已佚,但是在清代的王謨,在其收錄此《甘石星經》的《漢魏遺書鈔》後跋文里指出了:『然則此書中有徐、潁、定、冀、宋、汴、江、池等州,又毋乃即《石氏星經簿贊》耶。』不過王謨結論認為今本的《甘石星經》是由後人按甘氏及石氏原著,再『更加附益』,而發為調和之論。而該書雖然以其為名的書今日不存,但是由南宋陳振孫所見的《星簿贊歷》(《石氏星簿經贊》)內容談到的『以其有徐、潁、婺、台等州名』,正好即現存《甘石星經》所呈現的相同情狀,故和《星簿贊歷》(《石氏星簿經贊》)大大有關。
二、今人談《甘石星經》系偽書
胡維佳,〈唐籍所載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7卷第2期,1998)即考證了今本的《甘石星經》系『唐代早期天文學上的一項重要成就』。不過坊間及教科書據此一偽書《甘石星經》大談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按,依吾人所考,隋代出現的《石氏星簿經贊》及唐初高祖年間鈔本《甘石巫咸氏星經》應系至早為隋朝以年的北朝末年的著作。而到了宋代被合併成《甘石星經》的初本出現,但今本又有改飾過。如下文所述。
蔡克驕及管成學兩先生於〈《甘石星經》是一部偽書考辨〉一文里引清人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44:『至《讀書志》、《通考》、《宋志》始有《甘石星經》一卷,竟指為甘石合撰之書。…以後人采進晉、隋二志之文成之。詞義淺近,必非古書。…嘗考《史記?天官書》詞致古奧,自成一種文字,此必出於甘、石之傳,非子長所能自造,故孟堅即取之,以作《漢書?天文志》。後之言天象者,舍史、漢而別求甘、石之經,是舍周鼎而求康瓠矣。』兩位先生又以《史記?天官書》里有『甘、石歷五星法,唯獨熒惑有反逆行』一語,但今存《甘石星經》無此內容。而《漢書?天文志》引甘、石之文:『石氏曰:名監德,在斗、牽牛。失次,杓,早水晚旱。甘氏曰:在建星,婺女。』『石氏曰:名降人,在婺女、虛、危。甘氏曰:在虛、危。』『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甘氏曰:在心、尾。』,但今存《甘石星經》無此內容。《後漢書?天文志》有『《石氏星經》曰:歲星守房,良馬出廄。』『《石氏星經》曰:辰星守軫,歲水。』『《石氏星經》曰:歲星入留與鬼,五十日不下,民有大喪;百日不下,民半死。』但今存《甘石星經》無此內容。
並從《甘石星經》內的地名,提到『滄州』,但此乃北魏熙平二年(517)設置的。提到的『玄莬』,是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始設置的。提到的廣陵,是漢元狩三年(前120)所所創。又像是所指出的衛州、甘州、秦州、許州、潁州、宋州、汴州、池州、丹州、廬州、洪州、蔡州、蘭州等,都非戰國時代的地名。
故認為今本的《甘石星經》乃是不折不扣的偽書。
三、今《甘石星經》系合《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改寫成之偽書
但南宋初年《中興館閣書目》有提到,當日的『《星贊簿歷》一卷,載星宿躔度應驗事。』而又有『《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集三家,悉圖其象。』而今本的《甘石星經》,既有『載星宿躔度應驗事』,而又『圖其象』,恐今本又是後人合《星贊簿歷》一卷及《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而成今日《甘石星經》的二卷本。南宋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天文類》里:『《甘石星經》一卷,漢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舍,恆星圖象次舍,有占訣,以候休咎。』可見在南宋初年,有關《甘石星經》已出現,但今本二卷二十八舍不全,故今本亦非晁公武所見本,後世必有修飾或即是以《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合併及增飾成今本《甘石星經》,含唐代出現的地名等亦加入。
四、戰國甘公及石申其作應不出於《史記?天官書》所述之外
西漢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是他這位襲先祖太史之職,『司馬氏世典周史』至其父司馬談復為太史公,傳至司馬遷。而司馬遷在西漢武帝時著此史著里,結集了當日的王官之職守太史的天文學而成的著作,他在《史記?天官書》指出:『昔之傳天數者:高辛之前,重、黎;於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萇弘;於宋,子韋;鄭則裨灶;在齊,甘公;楚,唐眛;趙,尹皋;魏,石申。』其中,齊國的甘公及魏國的石申,即是戰國時代兩大『傳天數』的大家,但其甘公及石申的著作在《漢書?藝文志》里竟沒有著錄,可以說明的是,可能未成書,而只是口傳或零簡通行於世未集成書冊,尤其像太史公司馬遷以世襲掌太史之職,可以接觸到所有三代的所口傳或簡冊所傳的前人天文知識,而以其博通於天文而成《史記?天官書》。所以,連《漢書?藝文志》都沒有記載曾出現所謂《甘氏星經》及《石氏星經》,而像《史記?天官書》所引也都是說是『甘、石歷五星法』之屬,並無署名是石氏或甘氏星經之語,於是可知,司馬遷所引用的『甘、石』,也只是其所聽聞及或掛名甘氏及石氏的斷簡零冊內的記載,而並無成書。而《史記?天官書》的內容,即使取材於先秦兩位天文大家石申及甘公的成就,則石申及甘公的成就必不能多於《史記?天官書》成就以上。
《史記?天官書》記錄星名92個,星官86個,星數500多。而到了《漢書?天文志》指出:『凡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但到了敦煌寫本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星占書》)殘卷則星官有121個,有809星,一見不論星官或星數,都多於《史記》及《漢書》,即知此一《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必是後世偽托之作了。而今本的《甘石星經》,述星官167座,800多個星數,一見即知必偽晚於《史記》及《漢書》的偽書,而其星官及星數近於唐初所鈔《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殘本,則時代與唐初武德四年鈔本《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經》不遠,更加印證或正即《石氏星簿經贊》與《甘石巫咸氏星經》或合併成今本《甘石星經》。
五、自東漢到近世,《甘、石星經》偽書不斷亡佚又再造偽
(一)三國至晉的太史令陳卓偽造巫咸星經
漢代既無《甘氏星經》或《石氏星經》的成書,故《漢書?藝文志》無著錄。不過,到了東漢以下,懺緯盛行,於是緯書出世,而此種星占之書亦附著在天文學之下而出現了。《史記》、《漢書》及《後漢書》所引用的石公曰或甘公曰,從《史記》以下,《漢書》及《後漢書》已無法確定是否即是太史公所聽聞或搜集到的零簡的石公曰或甘公曰了。而到了,因為《漢書》指出了:『甘氏、石氏經以熒惑、太白為有逆行』,班固都不列入於《漢書、藝文志》有甘氏及石氏的《經》了,何以又講出了『甘氏、石氏經』,似班固看到坊間有出現了《甘氏經》及《石氏經》了。而在西漢末到東漢出現的緯書《尚書緯考靈曜》里,也有冬至點距斗星度數,而南朝劉宋范曄的《後漢書?律曆志》內引了《石氏星經》,此一偽書《石氏星經》所記的冬至點距斗星度數,又比《尚書緯考靈曜》少,論者認為此一《石氏星經》出現的時間尚晚於《尚書緯考靈曜》了(胡維佳,〈唐籍所載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7卷第2期,1998)。而在許慎《說文解字》中出現《甘氏星經》,則偽的《甘氏星經》或《石氏星經》出現時間約在東漢到三國間。
唐代李淳風的《隋書?天文志》提到:『三國時,吳太史令陳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著於圖錄。並注占贊,總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並二十八宿及輔官附坐一百八十二星,總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按,此文里一看,即看出是陳卓此人,首先偽造出了巫咸星官。因為北朝的北魏在永熙年間(533~534)『校比天文書,集甘、石二家星經及漢魏以來二十三家經占』時,尚無使用到陳卓的所謂巫咸星官,故巫咸星官為陳卓所假託而偽造的。
(二)南朝偽造的甘氏、石氏、巫咸著作大盛
在南朝梁阮孝緒《七錄》中指出了甘公《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天文》八卷;
又按,《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經贊》,並有《渾天圖》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梁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星占》一卷梁有《石氏星經》七卷,陳卓記;又《石氏星官》十九卷、《石氏星占》一卷吳襲撰。可以看出在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偽托甘氏、石氏、巫鹹的偽書大盛。有的偽書連作者都列出來了。如吳襲撰《石氏星占》一卷,梁的陳卓記的《石氏星經》七卷。還有未標撰者的梁又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又有《石氏星官》十九卷、《渾天圖》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等等。含《七錄》里假託甘公的《天文星占》八卷及石申的《天文》八卷。
(三)唐初瞿曇悉達《開元占經》所引的石氏或甘氏都是偽書之言
黎國韜先生的力作《古劇考原》(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於『附錄四』收錄了〈翼為天倡考〉一文,有提到了錢寶琮〈甘石星經源流考〉(《二十世紀中國文史考據文錄》,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一文,考證甘、石的星經原書已佚,後世典籍所載佚文多不是甘石原文,黎先生指出:『有一定道理,但錢文只可以證明殘存《星經》佚文中之天象與先秦之天象有出入,卻很難證明石氏所云「翼,天樂府也」一句之偽,所以本文仍以之為傳世文獻左證。』黎先生於是以唐初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六十三內容:
『石氏曰:翼,天樂府也。主輔翼以衛太微。黃帝占曰:翼和五音調笙律,五輔以衛太微官,九州島之位,入為宰相。石氏贊曰: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7冊)
於是黎先生認為此一『石氏曰』即為戰國時代的石申的本人所說,以證明『翼為天倡』乃至遲在戰國末年,公元前四世紀已出現了的證據之一。
按,本文不在於考證『翼為天倡』的出現時間,而是於此考證既然漢初到唐前都如前所述沒有真正的石氏星經或甘氏星經,還出現了那麼多偽托石氏及甘氏的冒牌貨,則唐初瞿曇悉達寫作《開元占經》所引用的所謂石氏曰或甘氏曰,都是從六朝到隋代出現的偽書,而存在於《隋書?經籍志》而得以被瞿曇悉達看到,而拿來引用於其《開元占經》內。
所以瞿曇悉達寫作《開元占經》時引用的『石氏曰』,應即出自於《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經贊》,並有《渾天圖》一卷石氏、梁有《石氏》八卷、梁有《石氏星經》七卷,陳卓記、《石氏星官》十九卷、《石氏星占》一卷吳襲撰等書目錄之屬了。
而其引用的『甘氏曰』,應即出自於《隋書?經籍志?天文》的書目里的《甘氏四七法》一卷。梁《甘氏天文占》八卷之屬了。
故黎國韜先生的力作《古劇考原》所據以為立論的瞿曇悉達《開元占經》里的石氏曰及甘氏曰,而以《史記?天官書》:『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言從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所述,石申作《星經》,乃是戰國時期的七國相王之際,亦即公元前334年,魏、齊二國會徐州相王;及公元前323年,燕、趙、中山、魏、韓五國相王的公元前四世紀。但因瞿曇悉達寫作《開元占經》引用的石氏及甘氏曰,皆非戰國時甘氏或石氏的親口之論,而是後世偽書里之言了,故無法證明『翼為天倡』的立論是出於公元前四世紀。(劉有恆,台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