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閱讀讓孩子終身受益

當ipad、鋼琴、繪畫、芭蕾等豐富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時,小朋友的傳統「玩伴」——閱讀卻被束之高閣。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還保留多長的日常閱讀時間?有多少父母仍然看重閱讀? 4月23日正值「世界閱讀日」當天,上海市普陀區長風二村幼兒園啟動了「第一屆讀書月主題活動」,以期通過系統的幼兒閱讀活動、親子互動閱讀、教師探索閱讀活動,帶動年輕父母關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閱讀問題,並幫助家長、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

  早期閱讀讓孩子終身受益

  和「幾歲開始性別教育」一樣,「何時是孩子的最佳閱讀階段」同樣困擾著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上海市一級幼兒園、普陀區長風二幼園長鬍老師認為,即使是一歲的小孩也有必要培養閱讀習慣,早期閱讀對孩子終身有益。

  她認為,閱讀能豐富孩子的語感,養成循序漸進的學習習慣。學齡前孩子的固定特點也需要進行閱讀。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專註力還不夠,容易被電視、網路閱讀吸引,文本閱讀的時間就被壓縮了,而真正積累文化素養還是通過閱讀文本書籍比較好。 」

  事實證明,幼兒園孩子中非常盛行以「聽故事」的形式來閱讀。長風二幼的老師在小朋友中午午睡時間,引導孩子們用十分鐘「安靜地聽故事」然後再睡覺,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自己就有了講故事的素材,也懂得如何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通過孩子們之間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掌握的故事,對於幫助他們樹立在同齡人之間的自信心也恰到好處。

  親子讀物隨孩子年齡而定

  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教育的責任就扔給了老師。對此,業內多位幼兒專家、心理專家都指出這是極其錯誤的觀點,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和最長久的老師都是父母。父母和孩子間的互動如遊戲、閱讀,不僅增進親子情感,還能保障校園教育的效果。

  華東師範大學(微博)心理工作室樓明明曾在親子講座上提出,父母應該在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也可以在網路上查找篩選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讀物。

  胡老師也認同這一觀點,她補充稱:學齡前的孩子按小班 (3-4歲)、中班 (4-5歲)、大班(5-6歲)分析各自有適合的讀物。「小班生適合讀生活類的圖書,如『如何自己上廁所』、『如何自己獨立進餐』等;中班生可注重閱讀同伴間交往的書,如『好朋友』等。

  胡老師建議家有學齡前小孩的家長,應該划出時間營造親子閱讀環境。如小班幼兒家長可以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或抱在懷裡閱讀,每天宜10-15分鐘;中班幼兒家庭親子閱讀要結合磁帶和故事書,每天閱讀20-25分鐘;大班幼兒家長則應該帶著問題讓孩子閱讀,每天最好花25-30分鐘一起閱讀。

讀書認字並不是閱讀全部

  為什麼當前年輕家長都容易忽視孩子早期教育中的閱讀?作為上海市一級幼兒園園長,胡老師從多年一線工作經驗入手,她分析認為,幼兒園的學習效果不比小學、初高中,後者會通過量化的考試成績來評估,而幼兒園多側重習慣培養,即使是學習知識點,也還處於循序漸進地積累中,因此家長普遍認為 「幼兒園就是玩」、「閱讀就是為了認字」。

  

對此,胡老師認為,讀書認字只是閱讀的初級含義,現在的幼兒園在教學上都在尋求閱讀的情感交流、培養閱讀興趣等功能。「像每天要求小朋友利用一定的時間來閱讀,就是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恆心;不少讀本中的同伴交往、分享故事則是對他們走上社會為人處世打下基礎;而設置一些問題如『上海有哪些特色圖書館』等,則是通過閱讀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 」

  此外,閱讀也不僅僅是孩子個人的事情。國外兒童的讀物不斷更新,具有「每隔三年出生的孩子都擁有不同時代的讀本」,而國內孩子普遍反映「能數得出來的童話書除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就是《成語故事》」,在此背景下,長風二幼發動教師探索「名著新讀法」、「閱讀採風紀實」等,從教師層面理解何為有益的閱讀,為培養孩子們良好閱讀習慣營造出適合的環境。 「讀書月主題活動」則在親子閱讀專場中,開闢「朗讀爸爸、媽媽」的環節,讓家長也體驗講故事、做老師的感受。

推薦閱讀:

港專家提醒:皮膚癌早期沒有痛楚患者難發覺
胡可早期的演藝經歷有哪些?
《李易峰》的早期經歷?
早期德里達的歷史語境與支援背景*

TAG:閱讀 | 孩子 |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