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談道教人物

一、三清:供奉在三清殿

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對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稱。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闢地之神, 為上古盤古氏尊謂,稱玉清元始天尊,也稱原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 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德天尊 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 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三清」左右兩側站立著十二位天將:

左天將:溫元帥、殷元帥、畢元帥、劉元帥、陶元帥、辛元帥;

右天將:鄧元帥、張元帥、龐元帥、勾元帥、朱元帥、岳元帥。

二、三皇:供奉在三皇殿

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

 地皇黃帝居左;天皇伏羲居中;人皇神農居右。

「三皇」左右兩側輔坐著十大神醫:

左側:王公清任、錢乙、李公時珍、葉公天士、王公惟一;

右側:孫思邈、張公仲景、皇甫謐、扁鵲、華佗。

三官:供奉在三官殿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唐堯,為帝嚳次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祁姓,名放勛,號陶唐,謚曰堯,因曾為陶唐氏首領,故史稱唐堯。堯有聖德,有如天之涵養,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臨天下。這位德化廣大的堯深受人們的愛戴。傳說堯曾設官掌管天地時令,觀測天象,制定曆法,敬授民時,諮詢四岳,用鯀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堯實行上述措施,使得萬邦和睦共處,友好交往,共同組成了中原部落大聯盟,出現了國家雛形。堯選擇舜為其繼任人,死後由舜繼位。這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推崇的禪讓。

虞舜,三皇五帝之一,名重華,字都君;生於姚墟,故姚姓,今山東諸城市萬家莊鄉諸馮村人。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

大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後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

四御:供奉在玉皇殿或玉皇樓

四御是僅次於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祗(女神)。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為道教所奉的總執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後的四御之首。

1、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宮。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玉皇上帝除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凶禍福。

2、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3、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4、后土皇地祗(女神)

「四御」是虛擬人物,道教中的「次高尊神」。

五嶽:供奉在岳帝廟。

東嶽大帝:主廟設在山東泰山岱廟

南嶽大帝:主廟設在湖南衡山南嶽廟

中嶽大帝:主廟設在河南嵩山中嶽廟

西嶽大帝:主廟設在陝西華山西嶽廟

北嶽大帝:主廟設在山西衡山北嶽廟

 

 

五嶽大帝是我國道教中的「自然尊神」。

東嶽大帝(右)和東嶽娘娘(左)平排尊坐,東嶽大帝是掌管人間生死大權的「神」,左右兩側站官是十二生肖,稱為「元神」,右元神:鼠官、牛官、虎官、兔官、龍官、蛇官,左元神:馬官、羊官、猴官、雞官、狗官、豬官。

六、地藏王菩薩

左右兩側有文武判官10位,文判官(左):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武判官(右):卞成王、秦山王、平等王、都是王、傳輪王

七、文化神

文昌帝君:供奉在文昌閣或文昌大殿

文昌帝君為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

左座:朱熹(理學神聖)

 中座:文昌(梓潼帝君)

右座:孔子(儒家聖賢)

 八、吉祥神

福、祿、壽三神:供奉在壽星殿(也名三星殿)

福祿壽三星的來歷及擺放

中國民間崇拜的福神、祿星、壽星的合稱。又稱福祿壽三星。據傳福神原為歲星,即木星,後逐漸人格化,一說源於五斗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演化為天官賜福之說。一說福神為唐道州刺史陽城,因其有抵制進貢侏儒的善政,遂被尊為福神。祿星原為文昌垣的第六星,後被賦予人格,附會為張仙。一說張仙為五代時在青城山得道的張遠霄,一說為後蜀皇帝孟昶,即送子張仙。壽翁亦始於星宿崇拜,即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中的頭二宿,為列宿之長,故曰壽。另一說為南極星,在船底座,故壽星亦名南極仙翁。明清以後民間常將福祿壽三星一併奉祀,三星典型的形象為福星執如意居中;右為祿星,作員外打扮,懷抱嬰孩;壽星在左,廣額白須,捧桃執杖。

左座:壽星,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本為恆星名,又稱南極老人星。

 中座:福星,民間傳說之神。象徵能給大家帶來幸福、希望的人或事物。

右座:祿星,顧名思義,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

九、守護神

1、城隍(菩薩):供奉在城隍廟

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倖免」。

2、青龍、白虎(門神):堅守在山門殿

左:青龍 

 右:白虎

 十、龍王:供奉在龍宮或龍王殿

東海龍王(敖廣)眾龍王之首

南海龍王

西海龍王

北海龍王

龍王是大海的統治者,可以興風作浪,施雲布雨。

東海龍王左右兩側站立的八位將領:

左:趕漁郎(手持雙尖魚叉)、順風耳(大耳朵)、風婆(背大口袋)、雨神(左手拿柳枝條,右手拿葫蘆);

右:巡海夜叉(手握三尖刀叉)、千里眼(大眼睛)、電母(雙手持鑼)、雷公(雙手握鎚子)。

 十一、西王母娘娘:供奉在西華殿

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崑崙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西王母。

十二、媽祖(海神娘娘):供奉在媽祖廟、海神廟或天后宮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為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媽祖,尊為海上女神,又名天后聖母,天王母后。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

  道教封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媽祖左右兩側共有八位站官: 1、印官——宣官;2、筆官——籍官;3、南海龍王——東海龍王;4、北海龍王——西海龍王。

十三、送子娘娘(送子觀音):供奉在娘娘廟或觀音閣

眾神之中,掌管生子的神據說是「註生娘娘」,又稱「送子娘娘」,舊時廈門城隍廟、東獄廟都有祭祀。神像安詳端坐,懷抱娃娃 。求子的女子擺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禱告,請求「註生娘娘」賜子於她。然後「搏簽」,求得「吉簽」,表示「註生娘娘」已願賜子於她,即起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衣裳給「註生娘娘」懷中的娃娃穿上,然後再拜 。據說無不靈驗的。這當然是迷信。得子後,還要來拜謝,奉之以油飯、雞、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舊時也認為觀音菩薩是司人間子嗣的女神,故又稱其為「送子娘娘」。那些婚後久不生育的婦女多向觀音菩薩燒香求子。

送子娘娘左右有二位脅侍,左脅侍:診子娘娘(手捧金童。寓意保佑幼童健康成長);右脅侍:眼光娘娘(手捧眼鏡。寓意保佑幼童長大後,眼光遠大,大有作為)。

送子娘娘

 送子觀音左右的二位脅侍是:金童、玉女。

送子觀音

十四、陳十四娘娘(聖母娘娘):供奉在聖母廟。

陳十四娘娘

 順天聖母陳靖姑為浙江南部等地與福建北部民眾共同信仰的神祇,其生前或死後尊稱極多,如臨水夫人、順天聖母、順懿夫人、天仙聖母、慈濟夫人、碧霞元君、註生娘娘等。陳靖姑的傳說更具有傳奇色彩。

傳說大致為:觀世音天庭鬥法所生兩根白髮下界化為雌雄南蛇為害人間,而後手指上滲出三滴血化為紅雨降世陳家生陳十四。陳家世習茅山法,百姓懇請陳教義出山收伏蛇妖,陳因患病難以成行,遣二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倖免逃歸。南極仙翁薦陳十四至廬山學法,三年後學成歸來,陳靖姑手持廬山鎮山牛角,經過多次斗戰,終於除滅了蛇妖。期間由於偷吹廬山鎮山牛角令地動山搖,降雨解災又斬殺雷神,多次觸犯「天條」,廿七歲陽壽便終。現在閩、台、浙南各地,均以立廟奉祀。

十五、八仙

八仙,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雲)、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稱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劍、葫蘆、拂塵、花籃等八物為「八寶」。

十六、星宿之神:

斗母(眾星之母):供奉在斗母殿或三清殿背面

斗母元君,簡稱斗母,是道教崇拜的女神。道教說他是北斗眾星的母親,原來是龍漢年間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由於一個春天在花園遊玩有感悟,生下九個兒子。在道教中,斗母崇拜十分普遍,許多道教宮觀都建有「斗母殿」、「斗母閣」,專門供奉斗母。他的形象是三隻眼,四個頭,八隻手,手中分別拿著太陽、月亮、寶鈴,金印,彎弓,矛,戟等作戰兵器或法器。

 十七、三福財神:供奉在財神廟或財神殿

舊時指掌管錢財的神。據了解,農曆七月二十二,是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也就是俗稱的「財神節」。

文財神比干: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干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股,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他受其兄帝乙的囑託,忠心輔佐侄兒——幼主紂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29年)63歲。

武財神趙公明: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該財神像當為正財神,即趙公元帥像。

武財神關羽: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被佛、道、儒三教所崇信。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王」、「武聖人」之尊,不但在佛教界擔任了警衛局局長,位居伽藍殿之尊,商賈們更是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把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奉為武財神。

十八、民間廟宇凡例

太陰宮聚聖殿

五福財神(正堂):

左坐:惠應聖王(皇帝的替身)

中坐:財神(進寶招財之神)

右坐:張三令公(保佑兒童金榜題名)

左旁:太歲聖君(管理60甲子、天地年月)

右旁:土地尊神(土地爺,專管土地山林)

左側:總管元帥(掌管殿宇,好人相見,惡人遠避)

右側:值殿符使(通奏三界,坐騎為白馬)。

註:溫州市鹿城區荷花路太陰宮

十九、英雄人物

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如:民族英雄、民間英雄、救貧濟苦者、為民請命者、樂善好施者、助人為樂者、業績顯著,影響較大的,也被百姓列為紀念和供奉的對象。

1、岳王殿供奉民族英雄岳飛

(杭州西湖、溫州垟兒路)

岳飛,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將、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紹興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大理寺獄中。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兩宋文臣、武將得通謚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傳世。

2、包公殿供奉鐵面無私判官包拯

(河南開封、溫州西山路)

包拯(999—1062),漢族,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

3、關帝廟供奉「忠義」好漢關雲長

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4、白馬殿供奉賑濟受災饑民的昭明太子蕭統

(溫州大南門的白馬殿)

蕭統(501~531年5月7日) ,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梁武帝蕭衍長子、太子,母親為蕭衍的貴嬪丁令光,又稱丁貴嬪。謚號「昭明」,故後世又稱「昭明太子」。主持編撰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

5、浮沙殿供奉勇救落水災民而獻身的漁民浮沙氏

(溫州鹿城十八家路)

6、楊府殿供奉專為百姓辦好事的楊精義

      (溫州市海坦山)

7、胡公廟供奉為饑民請命的兵部侍郎胡則

(永康方岩、永嘉烏牛東蒙山)

胡公塑像

8、黃大仙廟供奉「叱石為羊」得道成仙的黃石公

黃大仙是沿海地方神祗,香火興旺,源遠流長。現在一般都說廣州黃大仙、香港黃大仙和浙江金華黃大仙一樣,原名黃初平,出生地為金華蘭溪,他是從當地的一名牧羊小孩,叱石成羊,飛升為仙,後來,黃大仙文化傳來廣州,又傳來了香港……

9、東甌王廟供奉溫州人文始祖東甌王騶搖

關於"東甌國"的記載,溫州市的史料記載較為詳細:秦朝末年,爆發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大起義。六國貴族和下級官吏也紛紛擁兵抗秦,一時群雄蜂起。這時,散居在甌越間的越王勾踐第七世孫搖,也統率義軍跟從鄱陽令吳芮投入滅秦的洪流。秦亡之後,又幫助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立下了戰功。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漢王朝在甌地建立了一個"東甌國"(地域相當於今溫州市和麗水、台州地區的範圍),封搖為東海王,世稱東甌王。

10、平水聖王

相傳西晉永康年間,浙南地區洪水為患,有「周凱」者,因為民博斗洪水而死,奉為「平水聖王」。

九天玄女

也稱為「九天娘娘」,原先是神話中的女神,後為道教所尊奉。《黃帝內傳》說她是黃帝之師金母元君的弟子,人頭鳥身。黃帝與蚩尤在涿鹿大戰時候,九天玄女下降,以六王,遁甲,兵符,圖策,印鑒等授予黃帝,並製造牛鼓八十面,於是黃帝打破蚩尤。在《水滸傳》中,也提到過宋江受九天玄女三卷天書,書中描寫到娘娘是「身穿金縷絳綃之衣,手拿白玉圭璋之器,天然妙目,正大仙容」,而且宋江造化也不錯,喝了三杯仙酒,吃了三枚仙棗。九天娘娘不但被道教奉為尊神,也被佛教納入了神佛體系,在敦煌發現有名為《大部禁方龍樹菩薩九天玄女咒》的佛教咒語。溫州也有殿宇主祀或配祀九天娘娘,像溫州郭溪宋嶴的青龍觀(原名顧賜庵,建於清同治年間),瑞安的外陶尖的玉皇道觀,玉皇道觀的旁邊還有瑞安孫氏後裔為了紀念孫希旦年輕時候在外陶尖讀書,後以一甲三等及第,建造了一座「探花樓」。

王靈官

道教的護法神,位居二十六天將之第一位。在道觀中常設有靈官殿,其塑像為紅面,滿髯高翹,口露獠牙,三眼,手執玉鞭或玉斧,為鎮守山門之神。神姓王名善,師從宋徽宗時道士王侍宸,林靈素的弟子薩守堅學符法,死後被道教收進神祗體系,奉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傳說明永樂年間有道士周思得以靈官之法顯靈於京師,附神降體,禱之有應,朝廷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封薩真人(守堅)為崇恩真君,封王靈官為隆恩真君,宣德年間改廟為火德觀,封「玉樞火府天將」。民間又一傳說:王靈官原為惡神,薩真人行至湘陰縣(今湖南嶽陽市),見人用童男童女祭祀本處廟神,十分憤慨,便用法術燒毀廟宇。十二年後,薩真人行至龍興府,在江邊洗腳,見水中有一神影,方面,黃巾,身披金甲,左手拽袖,右手執鞭,聲稱自己是湘陰廟神,被真人毀廟後,跟隨十二年,伺機報仇,但真人功行太高,自己願為其部將。真人奏明玉帝後答應了請求,此後方才成為靈官,鎮守南天門。


推薦閱讀:

現在的修道士還煉丹嗎?外丹是不是已經絕跡了?
為什麼魯迅說人們不憎道士,進而提到懂了這個道理就懂了中國大半?
為什麼道教始祖是黃帝
居士證與授籙到底有什麼用?

TAG:人物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