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腐、全家賭等家庭型犯罪日增 凸顯家風培育缺位(2)

  一位半月談記者的故鄉是湖南省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村莊,30年前,淳樸、勤勞、與人為善、勵志向上是這裡民風的主要特徵。辛勤耕作被視作本分,偷摸拐騙被視為恥辱,多數村民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好好讀書、清白做人」。每逢夏天,外鄉人挑著貨物經過,特意選在這裡歇腳,坐在水井邊跟洗衣裳的村民聊天,接受村民們遞過來的蓮蓬,喝上一瓢甘甜的井水,或者一碗清香的熱茶。很多老百姓家裡,都備有兩三個專為乞丐準備的飯碗,等乞丐來到家門前,就盛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飯菜,讓他們坐在堂屋吃。

  然而,大約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這裡的風氣悄然改變。村裡越來越多的人去珠三角一帶務工,一部分人被「花花世界」所吸引,走上了偷摸拐騙的道路。他們帶回錄像機,也帶回色情碟片,吸引村裡一些少年沉湎其中;他們帶回外面賺錢容易的「傳奇故事」,衝擊著村民讀書至上、清白做人的價值觀。一批村民在他們的影響下,讓小孩不要再讀書,直接外出「掙快錢」。他們帶回的麻將機、詐金花,也改變了村民勤勞耕作的習慣,部分未成年人染上賭博惡習。

  如今,這位記者的故鄉正面臨從未有過的凋敝。這種凋敝不僅僅是青壯年大量外出而導致的人氣蕭條,更是鄉村道德一再滑坡的精神頹敗。村民之間有了爭執往往用暴力解決,誰家拳頭硬,誰家話管用。為了一些蠅頭小利,村民甚至能打得頭破血流。有知識的家庭、懂禮節的家庭,不再是村裡最受尊重的群體;誰家樓房蓋得高、誰家轎車高檔、誰家掙錢多,成為不少村民教育孩子學習的榜樣。

  重慶市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孫元明長期關注農村社會治理和鄉村道德建設。他分析說,在商業化、工業化、城鎮化浪潮衝擊下,傳統農村社會出現鄉土民風斷裂問題,這是鄉村道德、村社經濟、農村社會治理等各種因素交織作用後的結果。一旦金錢成為城鄉社會所追求的普遍價值,就會無限制地刺激人們的物質慾念,而人的慾念如果得不到合理遏制,就可能引發整個社會的瘋狂,造成世風的衰敗。

  道德與法律攜手,護佑好家風,帶動好世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

  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王雅教授表示:「好家風是好世風的基礎和前提,需要從每個家庭、每個人自身做起。誠如《大學》所言:一家仁,一國興仁。」

  在江西省法制辦工作的馮躍認為,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無論世風如何,都應當正確判斷哪股風是符合時代潮流應傳遞給孩子的,哪股風是應該摒棄不應傳遞給孩子的,這樣才能給孩子固本強基。

  潘允康分析,就家庭層面來說,不能因為社會上有不正之風,就放棄對孩子正能量的傳播和影響;就學校層面來說,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小學階段完全可以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定期聘請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開展講座;就社會層面來說,要規範各類家庭教育指導機構,提升培訓質量。「三者優勢互補,織成網,形成合力,終能重塑家風,扭轉世風。」

  「在家庭倫理、基本隊伍、教材開發、服務載體等方面,也要加大力度。」關穎呼籲,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家庭教育理論體系和研究團隊;實施全國統一的家庭教育指導者培訓工程,建立家庭教育指導者資格認定製度;教材和產品開發要著力於家庭教育基本問題和家長基本職責;強化面向大眾的硬體投入,搭建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平台。

  改善家庭風尚和社會風氣,光靠社會輿論、宣傳教化、公共譴責及個體內省是不夠的,缺乏確定性、強制性和權威性,因此還需要法治的跟進與保障。作為社會治理和社會規範的兩種基本模式,法治與德治應雙管齊下,相輔互補。

  鄧小平曾反覆講:「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專家認為,脫離制度和法治的力量,僅靠道德約束和軟性引導,很難保證人心向善,實現對人性的匡扶和矯正,尤其在當下金錢慾望躁動的社會轉型期。

  事實上,一部分道德完全可以轉化、上升為制度和法律,良法無不具有道德性。例如,民法中關於誠實信用的原則;刑法中關於制止邪惡、保護善良的各項規範;社會立法中體現人道和仁愛的福利法等,都因具有深厚道德基礎、符合人類道德要求,而擁有堅韌的生命力。一旦道德上升為法律或轉化為法律化的德,法律的屬性就使之與原本意義上的德有了形式和本質的區別,也獲得了某種制度的強制效力。

  江蘇師範大學倫理學與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陳延斌教授認為,傳統家訓在論及治家教子時,有不少都強調了「獎懲結合、情法並用」的方法。宋代以來的家訓中幾乎都列有懲罰的條規,不少還把家訓與家規、家法、族規結合起來。「宗法社會中家規、族法不僅具有道德的勸喻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這使家庭道德的教育和實施能夠取得成效。」

  江蘇南京市高淳區紀委監察局副局長劉建軍告訴記者,他是高淳區小花村人,這裡的劉姓人氏多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後裔。去年,劉氏家族在時隔88年後,完成了第16次續修家譜的任務,在祖先確定的22條家規基礎上,結合實際修訂成10條家規。「好的家風肯定需要道德和法律的雙支撐。」劉建軍認為,祖先定下的家規,都是參照當時的法規條文和道德標準制定的,觸犯家規就很容易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孩子如果不誠實、不守信、不勤勞,習以為常後,長大後觸犯法律的幾率就會增加。」

  當前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亟待把現代法治精神和理念融入道德建設中,培育與法治社會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顧益康表示,在社會生活中凡是符合道德的善行總得到褒揚,壞的行為受到懲戒,失德者總是逃脫不了法律的懲罰,那麼,良好的家風和民風就會在人們心中深深紮根。 (本篇參與采寫記者:周潤健 范春生 朱旭東 周楠 李美娟 張穎 王菲菲 趙葉蘋 張鶯)

推薦閱讀:

居家風水幫你解脫房奴車奴孩奴
聶榮臻的家風如何?
居家風水:魚缸到底放財位還是衰位?到底養幾條魚為佳?
重溫家訓 涵養家風
百家姓氏:八大姓氏祖訓受益匪淺,趕快收藏講給孩子聽!

TAG:犯罪 | 家庭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