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家輝太不給中國官員面子

9月14日,達沃斯論壇在大連開幕。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在當日調侃美駐華大使駱家輝,問其「坐經濟艙來參會是否有意在提醒美國欠中國錢」?駱家輝回應稱在美國,官員乘坐經濟艙出行是一般規則。 

    沒出意外,這個小插曲成了網路上關於達沃斯論壇的最熱話題。有人說駱家輝在作秀,其實駱家輝坐什麼並不重要,我們的官員坐頭等艙也可以心安理得——問題是,一切都得擺得上檯面,經得起推敲,受得住監管,拿得出理由。果真如是,人家做秀,咱就不至於心有戚戚焉。

 

    

 

    駱家輝何以只能坐「經濟艙」

 

    

 

    屢有驚人之語的芮成鋼,沒人可以讀懂

 

    制度因素

 

    當國內相應級別的官員早已成為商務艙的座上嘉賓,甚至還有「讓領導先飛」的特權時,坐經濟艙的駱家輝顯然不僅僅是一種低調,而更關係到政府的身份意識。

 

    靠稅收供養的政府,天生就應該是個廉價政府,也就是一個成本很低的、不浪費納稅人金錢的政府。廉價政府,當然首先要有起碼的成本意識。廉價政府為了實現公共事務成本最小化的目標,絕不會去考慮官員的享受,而必定會選擇最經濟廉價的艙位,經濟艙成為官員出行的一般規則,也就並不意外了。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公務車的配置,甚至是政府辦公樓的建設與裝修等所有環節中。

 

    官員出行坐什麼檔次的飛機,什麼等級的艙位,與其說是展示了國家財政的經濟實力,毋寧說更多是政府的身份意識的體現。政府究竟是昂貴還是廉價,官員究竟是不是把自己當僕人,從官員出行的艙位,就不難看出。當然,廉價政府從來都不能靠政府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實現,而必須通過完善的外部監督與約束機制來構建。

 

    價值觀因素

 

    除了制度因素外,駱家輝坐經濟艙其實並不牛,牛的是他所執守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在官本位思想還很重的中國。但是,制度制約是有條件先行的,但是迄今為止,我們並未看到相關的制度。

 

    中美之間文明的衝突固然存在,但不應否認的是,總有一些價值觀是可以取得共識的。2007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就曾表示,「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是整個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放在駱家輝坐經濟艙這件事情上,其文明成果和共同價值觀即在於行政之精神,以及權力對權利的敬畏,而它同樣是民主法制之一部分。

 

    「經濟艙」是一堂很好的行政倫理教育課

 

    

 

    駱家輝接受媒體的採訪

 

    駱家輝反照出中國官員行政倫理失范的現實

 

    就個體理性來說,駱家輝並非僅僅只有坐經濟艙的打算。誰不想享受呢?但是,在規則制約和官員倫理的自我約束下,他只能選擇經濟艙。如果你知道了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為了出席英國女皇的晚宴,自費趕製一套晚禮服;美國某官員卸任後被發現一支「收藏」的鋼筆沒有上報稅收遭遇起訴,前州長施瓦辛格要旅遊也必須自費時,恐怕就會明白,駱家輝坐經濟艙或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

 

    相比之下,我們的官員在公款花費上從不心疼,甚至可以享受特殊禮遇並心安理得,還有的官員如果沒有享受到額外的特權,就可能大鬧「機場」等場所,如此種種,既是一種對比,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感到臉紅。

 

    行政倫理一失范,再好的規則也難落實

 

    所謂行政倫理失范就是行政人員在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置行政倫理的規範與原則不顧,把公共權力用來滿足私利的情況或現實,從而導致公共利益受損。從本質上說,行政倫理失范是行政權力的異化。

 

    公共選擇理論提出了政府官員也是經濟人的觀點,認為行政人員就要追求個人利益(效用)最大化。我國學者錢弘道也指出,「當個人由市場中的買者或者賣者轉變為政治過程的投票者、納稅人、受益者、政治家或官員時,他們的品性不會變化」,他們都會按照成本—收益原則追求最大化效用或利益。按照公共選擇理論的觀點,政府官員既是具有理性和私利的經濟人,又是公共利益的維護者,當公私角色發生衝突、需要做出選擇時,如果其行政倫理較差,抵擋不住各式各樣的誘惑,其行為就會失控。作為官員,他們在政治市場上追求自己最大的效用,即權力、地位、待遇、名譽等,而把公共利益放在次要地位。由此就出現了大肆揮霍公帑和耍特權的官員,而駱家輝坐經濟艙既是規則約束的結果,也是官員倫理的理性顯現。

 

    離開了行政倫理和良心的支持,再好的規則也難以落到實處。

 

    讓官員坐「經濟艙」,中國才更有希望

 

    

 

    駱家輝在達沃斯會議現場

 

    中國的官員太缺少約束了

 

    國度不同,歷史背景、政治文化、政治體制肯定存有較大的差異,但為政之道卻是可以借鑒的。而對於近來美國官員的一些「吝嗇」之舉,有人質疑是「作秀」,甚至認為是刻意推銷美國的價值觀。對此,復旦大學教授馮瑋直言不諱地指出:「第一,價值觀的『價值』在於是否『國際』,而不是『國籍』;第二,駱家輝『背包喝咖啡,坐旅行車,坐經濟艙』若為了『作秀』,那麼這種『作秀』值得借鑒。」

 

    這是一種什麼規則呢?一是廉潔簡樸、不鋪張浪費、不講排場,是美國的一種官場文化,並形成一種慣性習慣,體現在工作和生活的細節之中。無論是奧巴馬邀請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到街頭小店吃一頓大約10美元左右的漢堡;還是副總統拜登訪華時,到街頭小店吃79元的套餐,駱家輝來華「背包上任」……雖然事件不同,但秉承的觀念卻是一脈相承的。

 

    二是嚴格的財政花費監管制度,讓美國官員必須遵守規則,不敢鋪張浪費。在此,有一則舊聞:曾經有中國的地方官員與美國市長見面,大包大攬地邀請對方來華訪問,提供所有的路費與食宿費用,令美國市長大為吃驚。要知道,美國市長在這種事情上是必須首先向議會提出議案的,因為市政經費來自於納稅人。如果美國市長順口邀請中國官員訪問的話,前提都是經費由訪問者自己掏腰包。很顯然,美國官員要想大吃大喝、出行講排場,不但報銷是個難題,恐怕還會遭遇公民質疑、起訴,甚至丟官。在這種遊戲規則下,駱家輝自然不敢越雷池一步。

 

    中國的芮成鋼們也需要自省

 

    相信沒有人能否認「大國崛起」這個話題的熱度。然而,與經濟實力的增長相比,軟實力的發展卻一直讓國人尷尬,至今沒人得諾貝爾文學獎不說,單是國民心態就讓人擔憂。

 

    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人不難感覺到,中國在「追趕西方」的進程中充斥著怨恨。從現象學生存論上講,「怨恨」的本質是「我本來應該像你那樣風光,卻不能夠如你那樣得意,於是形成一種生存性的緊張情態」。為了消除這種生存性價值比較的緊張情態,怨恨者可能貶低被比較者的價值,或者提出一種不同於被比較者的價值觀。對於一般人,這種國家怨恨會被個體經歷掩埋;但對於以民族國家主義進行營銷或者習慣了站在民族國家主義立場想問題的人,這種國家怨恨就會與個人「成敗」產生心理同構,埋下心理隱患。

 

    芮成鋼就是這樣的人。他在這次提問,表現出一種「向外的自大」。芮成鋼對其「央視主持人」的身份缺乏省思,老喜歡代表國人說話,當他將國家怨恨內化成自身價值後,在達沃斯這種國際論壇上自然就希望以犀利的逼問讓代表西方的美國難堪,為國家長臉。可駱家輝的回答自然地將「錢的對比」轉換成了「規則對比」,相信芮成鋼聽後一定為自己愚蠢的丟臉後悔不已。

 

    大國小民的標籤,看來我們還要貼很久。

 

    一個經濟論壇,最大的熱點不是經濟,而是關於「經濟艙」,中國也真夠悲哀的!


推薦閱讀:

教你5道壓場子的家常菜,讓你面子倍增
八字揭秘人的愛面子
地方小科長憑啥不給部隊師長面子?火爆視頻引人深思!
面子下的生存:中國人的面子到底有多重要?

TAG:中國 | 面子 | 官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