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著北:你以為很簡單?
你能找得著北嗎?
我說的不是在城市裡認路的問題,也不是不同性別在空間認知與識別方面的差異。
北,是北方的北,北極的北。
可能這是個有點冒犯有點藐視智商的問題。
你也許會說,白天看太陽啊,晚上找北斗七星哪。
或者精確點,用指南針,用羅盤。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手機,裡面有指南針APP,有地圖,有GPS,So Easy!
但是,這個問題其實比你想的複雜得多。
一
地球是圓的,所以,一直向東走,前方就永遠都是東方,直到回到起點。
東西方向是一個圈。
南北就不同了,一直往北走,走到北極後再往前,就開始往南走了。
尤其是在北極點上,是名符其實地找不著北,四周都只有一個方向,處處都是南,隨便邁出一步都是在往南走。
我們今天要說的也不是這個找不著北。
二
北極點,在地球的北極存在這樣一個點嗎?
確實有。
因為地球是圓的(準確說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而且在不停地自轉,所以會有一個自轉軸,又稱地軸,其兩端就是北極和南極。
也就是說,地球自轉的方向是東和西,自轉軸所指的方向是北和南。
地球在自轉以及公轉,對今人來說只是小學常識,那麼,古人們是否知道大地並非靜止不動的呢?
關於天傾西北的文章里已經提過,漢代的《尚書緯·考靈曜》是知道的:
地恆動而人不知,譬如閉舟而行,不覺舟之運也。
同時期的《春秋緯·元命苞》則說到天地的運動方向:
天左旋,地右動。
有個成語叫天旋地轉,不就是對天地運動狀態的精簡概括么?
不過這種運動看起來更像是我們說的公轉。
成書時間存疑,或在戰國時期的《列子·天瑞》也有類似的說法:
運轉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故物損於彼者盈於此,成於此者虧於彼。
列子名寇,為戰國時期鄭國人。
天左旋地右動的說法也很可能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如《屍子》所載:
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辟而起畢昴。
牽牛與畢昂都是星宿名,其中牽牛星屬北方玄武七宿,畢昴二星屬西方白虎七宿。
屍子名佼,也是戰國時人,魯國人或楚國人或晉國人,說法不一,東漢班固說他是商鞅的師父。
宇宙即時空的觀點,屍子就說過「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PS:比屍子更早的文子也說過「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文子·自然》)。
三
有動,應該還有不動吧?
既然天地都在動,那誰又會不動呢?
地球自轉軸所指向的北極星貌似就不動,所以,我們可以用北極星來找北。
北斗七星屬北方玄武七宿,會繞著北極星旋轉,但鬥口那兩顆星(名為天樞、天璇)始終指向北極星,所以我們可以用這兩顆星尋找北極星,其連線延長五倍的位置就是北極星。
但是,不變是相對的,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就會發現,地軸所指的北極星仍然會變。
所謂北極星,只是最接近北天極的星。
所謂北天極,就是地軸的北端所指向的天空。
而地軸的指向,會搖擺。
地軸搖擺會在天空划出一個圈,即北天極會在天空遊走,其周期是26000年左右,天文上這種現象叫歲差。
比如現在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α星(勾陳一),而5000年前,地軸所指向的北極星是天龍座α星(右樞)。
事實上,小熊座α星在北宋初年時與地軸的角距還有6度,此後越來越靠近,但還得再過幾十年,到公元2100年左右它才會成為名符其實的北極星,那時與地軸的角距縮小到只有約28角分。
雖然28角分的角距已經微乎其微,算是非常接近北天極了,但終究還是有距離的。
再過2000年,那時的北極星將由仙王座γ星取代;然後再過10000年,那時的北極星會變成天琴座的α星,也就是織女星。
今天我們看到的小熊座α星再次成為北極星,就得在26000年以後了。
所以,就算找到了北極星,其實用它定位的北方與地軸真正所在的北極還是有些微差距的。
如果你是處女座的話,這點差距能忍嗎?
這還沒完,你以為北天極只是劃個圈么?
不,地軸所指的這個北天極所走的路徑並不是一個光滑的圈,而是搖搖晃晃地往前走,形成波浪形的路徑。
這種現象稱為章動,其振蕩周期是18.6年。
還有更讓人抓狂的,地球的自轉軸本身也是會變的。
也就是說,地軸所指的北極點和南極點這兩個位置會在地球表面發生漂移,所謂正經的北,始終都在變化之中。
這種現象被稱為極移。
當然,相對於上述北極星的變化以萬年計,章動周期也有近20年,極移的周期很短,短則一天,長則一年。
地球的運動有點複雜,但不管怎麼說,北極星還是用來找北非常方便的參照物,雖有誤差,可畢竟不是發射導彈,也用不著那麼精準。
不過,話說現在找北極星恐怕也並不容易,晴朗的星空越來越少,明晃晃的不夜天更讓所有的星星都已經黯然失色。
四
除了北極星,號稱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也是用來找北的神器。
說到指南針,咱得先說下指南車。
傳說黃帝時代就已經發明了指南車。
西晉崔豹的《古今注》載有黃帝與周公的故事:
大駕指南車,起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故後常建焉。
舊說周公所作也。周公治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貢白雉一,黑雉二,象牙一,使者迷其歸路,周公錫以文錦二匹,??車五乘,皆為司南之制,使越裳氏載之以南。
北宋《太平御覽》也有類似說法:
《志林》曰: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后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
另外還有說是九天玄女發明了指南車,更是邈不可考,尤其是黃帝、玄女等多有神話相伴,很難講。
西漢劉歆的《西京雜記》有載:「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陰,備千乘萬騎,太僕執轡,大將軍陪乘,名為大駕。司馬車,駕四,中道。」
《晉書·輿服志》所載:「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車雖回運,而平常南指。大駕出行,為先啟之乘。」
對照《晉書》所說的大駕出行用司南車為先導,而晉承漢制,所以《西京雜記》的司馬車很可能就是司南車。
可惜的是,「漢末喪亂,其法中絕」。
西漢以後,歷代都有研製指南車,如東漢張衡、三國馬鈞、南齊祖沖之等。
不過,指南車的內部構造和原理是什麼,始終沒能留下具體的文字記載,直到《宋史》才有了比較詳細的內部構造說明。
之所以這樣,或許與指南車並不只是簡單的指向工具有關。
因為在皇帝出行的儀仗隊里,指南車曾經是必備之物,而且極為排場,駕車之人超過一支足球隊,如《金史》載由十二人駕駛,而《宋史》則說原來是十八人,後來更增加到三十人。
一轅,鳳首,駕四馬。駕士舊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增為三十人。
由此可見,指南車實用性的考慮肯定遠遠不如皇權威儀的宣示更為重要。
如《南齊書·祖沖之傳》所記載的:「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巧,每行,使人於內轉之。升明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
姚興是後秦的文桓帝,被東晉劉裕所滅而建國南朝劉宋,後秦姚興的指南車也被繳獲,但可惜只剩下外殼,裡面的機件都被毀掉了。
每次出行還得用指南車充門面啊,怎麼辦呢?
不能自動就手動唄。裡面藏個人,不管車左轉還是右轉,都保證讓指示方向的木人始終指著南方,如《宋史》所載:「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常南指。」
君臨天下,面南背北,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指南,這是受命於天的王權象徵。
五
黃帝時代的指南車流於神話,漢代以後歷代指南車的原理結構均不得傳,南北朝時的指南車顯然已經是王權的象徵。
《宋史》里記載了指南車的結構和技術規範(先後由燕肅和吳德仁所造),可知是純機械裝置,並沒有使用磁石。李約瑟博士認為,指南車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有共協穩定的機械。
既然是純機械裝置,那麼,其方向的指示只能依靠事先測定,通過齒輪傳動可以保證指向不變,但並不能在車輛的行進中像指南針一樣隨時測定方向。
所以,真正辨方找北的神器還得靠使用磁石的指南針。
利用地球的磁場效應而辨別方向,在發展成為指南針之前,叫司南。
《韓非子·有度篇》載:
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
《鬼谷子·謀篇》載:
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韓非鬼谷都生活是戰國時期,但《鬼谷子》一書後人懷疑是六朝時的偽作。
而且,這些記載中的司南是不是用磁石製作的指南工具仍有爭議,也有人說其中的司南其實是官職,或者只是上面說到的機械裝置指南車。
東漢王充的《論衡·是應篇》載: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這裡倒明確說了是用來指南。
不過,疑古派也說了,此司南乃北斗七星也。
尤其是曾有多人試圖用天然磁石復原這種傳說中的司南,要麼未能成功,要麼開外掛使用了現代技術,要麼誤差很大,言下之意就是,用天然磁石磨成勺子用來辨別方向,做不到。
確定用磁石指南,已經是宋朝了。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有載:
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
磁場效應指示的方向準不準呢,沈括說:「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地球磁場的南北極並不與地理的南北極(自轉軸指示方向)重合,甚至並不在地球南北方向的相對位置,而且,地磁南北極也會遊走。
地磁北極
2001年:北緯81.3°N,西經110.8°
2004年:北緯82.3°N,西經113.4°
2005年:北緯82.7°N,西經114.4°
地磁南極
1998年:南緯64.6°,東經138.5°
2004年:南緯63.5°,東經138.0°
2005年:南緯64°31′48″,東經137°51′36″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wikipedia.org
PS: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實際是物理上的磁場北極和南極
看到嗎,因為磁偏角的存在,如果你想找真正的北,指南針可能比北極星還不靠譜呢。
六
關於指南針的年代問題,有說在三星堆石器中發現了類似指南針的石雕。遺憾的是其為民間收藏,出土於何時何地,真偽如何,全都存疑。
由七塊玉(石)板拼接而成,正面是圖形,反面是古文字,特別是在第4塊玉(石)板上的中間,有一個園形圖案,其上放置了一個類似半個「地球」的東西。在這個「地球」的頂部(北極)有一個直徑4cm的小洞,其中插上一支玉(石)的指南針,在圓形圖案上有東、南、西、北四個古文字。
石板共七塊,長90cm,寬60cm,厚2cm,正面鑿刻山水、道路、雲彩,路邊標有古文字。第四塊中央,有一個突起的半球形,上有長22cm的指針。
指針亦為石質,屬模型性質,並不能轉動。
指針上有陰刻的標準太極圖。
取下半球形後的石板,內圓直徑為23cm,外圓直徑為37cm,半球形置於內圓。
右側圖片為放大摹本,可見四方有東南西北四字,其外圈圓形有十二等分,或代表十二個月。
來源:《三星堆玉(石)器上發現的指南針及古文字新釋》,張如柏、張玉玉,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三星堆遺址距今5000至3000年,如果該石板為真,那麼,關於指南針的出現年代將需要大幅提前到公元前1000以前(公元前1000年為西周康王二十一年)。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Hailion1999
推薦閱讀:
※告訴你最簡單有效的桃花運
※水晶的簡單鑒別方法
※簡單材質不簡單設計 2套極簡風格裝修
※和妹子總是不知道怎麼聊天?教你一個簡單易學的方法
※剖腹產吉日絕不是簡單地選個好日子
TAG: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