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太極高手吳雅楠談太極膝
亞運太極高手吳雅楠談太極膝
〔編者按〕吳雅楠在新浪《太極道》微博里將他十幾年訓練的體會
無私的奉獻給全國的拳友,這是一篇寶貴的資料。筆者在整理過
程前徵求了吳雅楠本人的意見,並且尊重原文,基本沒有改動。
大家好,本人初來乍到看到大家都在談論練太極拳關於膝蓋疼的問題,本人從事專業太極訓練10年有餘,從未傷到過膝蓋,09年和我國著名太極大師崔仲三老師一起參加武術西部行活動時針對社會體育太極拳傷膝蓋的問題作過專門的報告,希望我的建議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膝關節損傷的預防與治療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實很多練習太極拳的朋友並不知道自己練太極的目地,年輕愛好者後面再說,先以老年人為例,除了世家習拳,大多數都是退休後為了鍛煉身體消磨時間才接觸了太極拳,那麼練習太極拳的目地就應該是養身健體為主,太極拳是一個多功能的體育運動,她有技擊類(推手)、競技類(規定套路)、傳統類、養生類等等,雖然我們現在練習的多為24、42或者楊式、陳式但對於上了年齡的人來說都應該按養生類的方法去訓練,也就是在意不在形,在習練的過程中多體會呼吸的方法和松沉的運用,給自己模擬一個意境使身心得到放鬆與鍛煉,達到修身養性的目地。而就我們現在在基層交流時發現,很多人問我的問題多是仆步怎麼仆的更低,蹬腿怎麼蹬的更高,弓架怎麼顯得更低,功力怎麼變得更深?這其實是錯誤的引導,在傳統太極里蹬腿的要求是不過腰的,因為超過腰的腿法容易使自己失去重心,讓對手抓住破綻,不但無法完成攻擊更是自己漏洞百出。真正的太極首先根基要穩,力才能傳達至膝、髖、胯、腰、胸、肩、肘、腕、指節節貫通。仔細觀察練習者的腿部會發現上步邁步過大、左右弓步轉換、虛步、撤步等等需要支撐腿大腿股四頭肌長時間做功時,因力量不足,其他的關節和肌肉就會參與進來代替做功,這時首當其衝的就是髕骨和膝關節十字韌帶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所以,我們長講要膝蓋尖延長線方向對準腳尖延長線方向,主要是為了避免膝關節錯誤的扭轉,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實際需要很長時間練習,因為它要求的是任何時候的停止支撐腿都應該達到此標準。對準只能減少受傷的幾率,真正想避免就應該量力而為,業餘愛好者在腿部沒有一定的力量和基礎時萬不可下架子不可直接上套路,我推崇首先學會正確的走步子將根基打好。循序漸進才是正確習練太極拳的方法。最簡單的道理,當你練習時感覺是大腿面酸、困、累、撐不住就對了,但是一定要堅持這個姿勢,因為他是對的,是在用你的股四頭肌做功,持之以恆難受的感覺就會逐漸消失。如果你為了減少大腿的負擔建議你先休息一會,不要再練,因為接下來必然要用到你的膝關節。
說了老年人防傷,再聊聊年輕人的誤區。很多人覺得太極拳又慢又軟練起來可能強度不大,其實真正練懂太極拳的朋友能體會到太極拳是一項由內到外、全身心高度協調、精神高度集中的運動。當你的精、氣、神、力、型達到高度的統一時,會進入一種狀態,這時大腦會分泌一種可以支配人的心理和行為內啡肽。科學家稱內啡肽為「快樂素」,它能使人產生愉悅,這也就是為什麼練完一套拳下來人會感覺非常舒服,精神舒暢的原因。同時體內還會分泌一種叫LHD—2的特質,被稱為血管清潔劑,它能清除血管壁上的附著物,使血管保持彈性,降低血壓。又因為太極拳始終是保持半蹲狀態,其緩慢的特點可以使你逐步的進入狀態,避免了強刺激。我們一般人生活中膝關節在90度至135度之間堅持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秒,無非是坐下站起之類,而太極拳最簡單的一套動作也要2到3分鐘,其強度是正常生活的90倍,所以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沒問題,有力量而去追求低架子反而進入了誤區。在專項力量上,年輕人和老年人差不了多少,因為這是相對於自己的力量而言。我看到有的朋友說他是練長拳的,改了太極拳之後力量應該不存在問題可是還是疼,這就是訓練方法的問題了,長拳的弓步大腿要達到水平,所以無需要求,力點自然在大腿上,而太極因為半蹲狀態可以發力的部位太多,而忽略了大腿的重要性。首先弓步完成後,後腳按延長線前移與前腳平行,其雙腳寬度應與肩同寬,2、弓步完成時前腳腳尖應微內扣,後腿膝關節方嚮應水平面斜下約45度。上步時始終注意支撐腿膝蓋與腳尖的方向,不可因邁步太大使膝蓋下壓
姿勢正確的照片:
下面是一組錯誤的圖片:這些問題都是業餘愛好者經常會犯的毛病,這正是引發膝傷的根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