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異性好友的5大好處

-

上周,一位大學妹子給精選君發來消息說:自己受夠了身邊的女生朋友,覺得和同性交往好累好累,是心裡喘不過氣的那種累。

「身邊那些女生總是喜歡八卦!她們八卦那些明星啊什麼的就算了,就連我最好的閨蜜!我都聽說,她在背後跟別人說我的壞話!和我在一起的時候都是開開心心的,難道她都是裝的?」

「我還是和男生朋友一起玩更開心輕鬆。啊…… 是真的朋友哦,不是那種關係,你要相信我!」

我當然相信你啊!

男女之間對待同性朋友,本來就是有很大差異的。更何況,男女在結交異性朋友之後,得到的好處也各有不同。

別急,精選君為大家從成千上萬的權威國外心理資料中整理出了精華部分。那些關於男女之間友情的一二三四 A B C D,今天統統說給你聽!

(好吧,有點小自戀哈,連「誇張」二字怎麼寫都快忘了…… 其實我也就是讀了二三十篇學術文章啦~ 嘿嘿,廢話不多說,讓我們先來看看有關同性友誼的男女性別差異。)

- 01- 好基友和好閨蜜:男女朋友,各有不同

男人和女人在各自的同性友誼之中,是否存在一些差異呢?答案是肯定的。

① 成雙成對的女女,和群體活動的男男

女女之間一般成雙成對(呃…… 我的意思是說,女人和同性朋友之間的活動,一般以兩人為單位)。

男男之間就不是了。男人和同性之間的活動,一般以成群結隊為主,較少會出現「男男雙人組」的情況。

②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研究表明,比起男性,女性更喜歡在自己的同性朋友中找出幾個「最最要好的朋友」。

如果你問男人:「你那麼多男性朋友,哪個男人才是你最好的朋友呢?」

對方可能想了半天都只能回答你:「呃…… 都差不多吧?」

但同樣的問題如果去問女人,她們不用思考很久就會回答你:

「那還用想嗎?當然是那個隨時都願意陪我去逛街買衣服的小卉啦!還有小蘭、小芳,我們也都超級要好的……」

③ 自我揭露和抑鬱症

女性朋友在一起活動的時候,比起男性,更容易進入「自我揭露」的狀態。

啥叫「自我揭露」?呃…… 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學習啊工作啊情感啊生活的各方各面啊,遭遇啊心情啊做的事情啊腦子裡的思緒啊…… 嗯,就這麼都說出來了。

(不過…… 到底說的是真話假話呢?心理學家只能佐證,女性更願意揭露自己的小秘密,但揭露內容的真實程度還不得而知……)

研究發現,男女之間在自我揭露上的性別差異,早在孩童時期(小學5年級左右)就會慢慢形成。這種差異一旦形成,終身都不會改變。

看來要讓男人開口主動表露自我,要趁早啊!

(不過小孩子也沒什麼好坦白的吧…… 要不我們去問問那熊孩子是不是偷吃了誰家的巧克力?)

心理學家還發現:在女性朋友彼此揭露自我的時候,雙方都更容易進入「交互情緒反芻(co-rumination)」的狀況。

而這種互動式的情緒反芻,和兩人的抑鬱傾向都息息相關。

若是其中一人已經是抑鬱症患者,那另一方也可能被「傳染」。

心理學家早就發現,女性得抑鬱症的概率比男性高不少,而女性之間的交際模式,也必定是這種患病概率差異的原因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男性就不喜歡「自我揭露」呢?心理學家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各位聰明的讀者快來猜猜看,這究竟是why why why?

④ 朋友之間的矛盾

男人和女人,誰更容易和自己的同性朋友產生矛盾?

女人。

研究表明:女性不僅會和自己的同性朋友產生更多矛盾,而且每個產生的矛盾似乎都要激烈和嚴重許多……

比起男性,更多女性覺得自己的同性朋友「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還有就是,大家記得我們前面才說過的嗎?比起男人,女人更容易能在自己所有的同性朋友中找出幾個「最最要好的」,但比起男性的同性朋友,前者的友誼更容易破裂。

然後呢…… 即便只是普通朋友,女性一輩子終結的友誼,也比男性來得多。

這是為啥?

心理學家指出:女性在和自己的朋友產生矛盾時,更喜歡使用「關係性武器」來攻擊對方。

比如:她們表面看起來和和氣氣的,但會在背後說對方壞話、故意冷落對方……

而男性在和自己的同性朋友遇到矛盾時,他們多數會用更為直接的方式把話說清楚,哪怕是要大吵一架甚至打起來,也希望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矛盾的根源解除。

呃…… 說了這麼多抑鬱啊矛盾啊人身攻擊啊之類的,會不會有點負面了?

話鋒一轉!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男女同性朋友之間的相似之處。

無論是評判好朋友的標準、還是維繫友誼必不可少的條件,男女之間還是有不少相同點的,而且大多都很積極陽光哦~

-02- 還是好基友和好閨蜜:雖有差異,但也有相同之處

爽爽地玩過一回男女友情版「大家來找茬」之後,讓我們再來找找男女同性友誼之間,是否有什麼相同之處。

① 朋友人數都差不多 Friendship Network Size

心理學家曾調查過許多人的朋友數量,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有5-8位同性朋友。

這個數字對男女而言都是一樣的。

② 好朋友的3個特徵 Desired Characteristics

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而言才算是個好朋友呢?

心理學家發現,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我們在找同性朋友時都具有以下3個特點:

1. 希望對方能和自己比較相似(例如性格、說話和行為風格、興趣愛好和吃東西的口味之類的)。

2. 看重對方是否值得信任、真誠。

3. 能夠給予我們情感支持這樣的朋友,比起只能給予我們任務和物質支持的人(比如在需要時借錢給我們、或是幫忙做些事情等),我們更容易把前者當成好朋友,無論後者幫我們完成的事情有多棘手、借給我們的錢有多少。

③ 友誼地久天長的3個條件 Maintenance Sources

和朋友們在一起,出去玩也好、逛街也好、吃東西也好、哪怕只是陪伴也好,如果我們和對方能彼此做到以下幾點,那才能讓這段友情長長久久地保持下去,無論男女。

1. 彼此給予支持和關懷,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情感上的。

2. 做能讓雙方都能擁有愉悅感的事情。比如吃大家都覺得好吃的美食、看大家都想看的同一部電影、討論讓大家都覺得開心的話題等,並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一起開懷大笑、感到滿足。

3. 平等的社會和經濟地位。這一點很重要。兩個朋友在一起,如果一個是富家子弟,另一個家境稍差,一起下館子、出去玩,前者總是獻殷勤掏腰包……

嗯,看起來很棒是吧?錯!這樣的行為,無論是否出於好心,長遠而言對友情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這裡說的「地位」,並不一定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

比如上面提到那位有錢的朋友,如果你願意放下身段,主動迎合後者去和對方共同進行一些不太昂貴的活動,並在這個過程中彼此感受到歡樂和滿足,這樣的友誼也一樣會堅不可摧,和你們的客觀條件無關。

OK,同性之間的友誼,我們就先說到這裡。

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在自己的生命中結交一個甚至多個要好的異性朋友。

Why? 比起同性朋友,異性朋友是否能給男男女女們都帶來一些好處呢?

-03- 交個異性朋友能有啥好處?

心理學家除了研究同性友誼,當然也會對異性友誼產生興趣。

(我們這裡說的真的是純純的友誼哦,如果有人以交朋友的幌子帶著其他目的靠近異性,那就不算不算啦~)

研究表明:男人如果有個女性好友,是可以赤果果得到不少好處噠!

① 自尊加分

和同性朋友比起來,男性如果有個女性朋友,會得到更多的「自尊支持」。

說白了就是:女性朋友更可能說很多好話,真誠的誇讚也好,稍帶虛偽的恭維也好,都能幫助男性獲取更多的尊嚴。

而尊嚴這種東西么…… 哪個男人不需要呢?

② 更多的情感支持

前面我們提到:男性很少在同性朋友「自我揭露」。

但如果男人有了個女性朋友,就變得更願意開口了。

為什麼?因為在女性朋友面前表露真實的自我之後,女性不僅不會攻擊自己的自尊(上一點我們才提到這個),還會給予許許多多的情感支持(表示理解、安慰等)。

嗯,自尊不受傷害、又能收穫溫情,很棒棒吧?

那麼…… 女性如果有個男性朋友,是不是也能得到些額外好處呢?

嗯嗯!必須噠!

① 從關係緊張中獲得解放

可能是因為男人都比較「神經大條」吧?哦…… 不對不對,是因為男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比較直接。

所以說,如果女人在和同性朋友相處時遭遇一些緊張氣氛(比面上面提到的「關係性武器」),和男性做朋友,就能讓自己的人際關係簡單明朗一些。

至少,一個男人對你笑、說你好,那是真的笑、真的好,不太會存在「背後其實在討厭你、在別人面前偷偷說你壞話」的情況。

和男人交朋友,女人可以避免許多類似「她是不是又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擔憂。

② 安全保護

這真是個實實在在的好處呢。

回家晚了有人陪著一起打車送到樓下、外出旅遊哪怕找不到路也不用擔心自己一個人要和陌生人問路、再直接一點的話……

路上要是真的遇到壞人,也有人可以幫自己擋一下,對吧?

也難怪,心理學家通過問卷採訪到的許多女性,都在自己「為何要交男性朋友」這一欄註明了:

「因為從男性朋友那裡能得到保護,比起自己一個人或是和另一個女生一起外出,更安全些。」

寫在最後

上面這些所謂的「好處」是不是聽起來都有點自私自利呢?

心理學家發現:有個異性朋友,其實對男女雙方都有共同的好處。

最明顯的一個就是:通過對異性的接觸,提早開始認識異性,為…… 咳咳…… 為接下來的羅曼蒂克和各種羅曼蒂克過程中要發生的事情做準備,嗯嗯。

(這個真的是心理學家說的,不是精選君胡謅的哈,下面的文獻資料里可以證實哦,見參考文獻[2]號)

其實,男女之間性別這個話題,還有許多其他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值得探討。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友情」。

除了友情之外,還有什麼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呢?

男人女人對待愛情的區別?在學習和工作方面的性別差異?不同國家和文化下的男女平等或是不公平?……

如果你對「性別」這個話題感興趣、想看到更多心理學家對男人女人的研究,歡迎你留言告訴精選君。

—— —— ——

Notes / 附註:

本文中所指的性別差異指的是男性女性的生理性別(sex),而非心理性別(gender)。前者指生物學意義上的男女區分,後者是指人們個體心理上對自己的性別認知和行為上的表現。

本文中呈現的性別差異是基於男女兩個群體的大數據,並不能代表具體的個人。例如:雖然女性總體上說較男性而言更願意揭露自我,但也可能存在某一個比大多數女性都更願意揭露自我的男性。請大家用智慧和辯證的眼光看待心理學中的理論模型和研究成果。

Acknowledgement / 致謝:

This article is in part based on the lectures on the Psychology of Gender and Sex Differences by Dr. Sunaina Assan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We sincerely thank her for he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ent within this article.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Dr. Sunaina Assanand教授的心理學術講座:《男女心理和身理性別差異》。我們對Dr. Assanand教授做出的貢獻表示誠摯感謝。

Main References / 主要參考文獻:

[1] Edwards, R., Eccleston, C., & Keogh, E. (2017). Observer influences on pain: an experimental series examining same-sex and opposite-sex friends, strangers, and romantic partners. Pain, 158(5), 846-855.

[2] Urberg, K. A., De?irmencio?lu, S. M., Tolson, J. M., & Halliday-Scher, K. (1995).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 peer network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1(4), 540.

[3] Graham, S. M., Huang, J. Y., Clark, M. S., & Helgeson, V. S. (2008). The positives of negative emotions: Willingness to express negative emotions promotes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3), 394-406.

[4] Lewis, D. M., Al-Shawaf, L., Conroy-Beam, D., Asao, K., & Buss, D. M. (2012). Friends with benefits II: Mating activation in opposite-sex friendships as a function of sociosexual orientation and relationship statu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3(5), 622-628.

[5] Ford, H. A. (2016). Predicting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same-and cross-sex friendships. The University of Maine.

[6] Thomas, J. J., & Daubman, K. A. (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iendship quality and self-esteem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 Sex Roles, 45(1), 53-65.

[7] Werking, K. (1997). We"re just good friends: Women and men in nonromantic relationships. New York, NY, US: Guilford Press.

[8] Bleske-Rechek, A. L., & Buss, D. M. (2001). Opposite-sex friendship: Sex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initiation, selection, and dissolu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10), 1310-1323.


推薦閱讀:

知乎Live聽課筆記-心理學家的養成
居然想要研究愛情,我再也不相信心理學家了
心理學家都在實驗室搗鼓些什麼呢?| top5的心理學家和他們的「成名」實驗

TAG: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學家 | 異性 | 好處 | 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