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塵封的歷史——薛顛象形拳法知見錄(一)
解開塵封的歷史——薛顛象形拳法知見錄(一)2009-02-07 23:24
編者按:無論是誰,只要他能用超出眼前功利得失的情感和態度去作武術的無涯觀,他必能獲得古人所云的「寓物理自陳」。武術家一旦自我溶入自然萬象之變化中,即可達到「萬物與我為一」的無拳無意之境界。「拳霸」薛顛已矣,象形術猶在,然曲高和寡,問當今武界誰能與薛顛在精神上互通互聯,道出象形術的「真趣」,讓讀者切實受益,編者因工作關係,近水樓台先得月,較早地閱讀了曹英峰先生的文章,我很欽佩作者的學識和膽氣,覺得文章的發表有利於形意拳理論的研究和技擊實踐的探索,故樂為之薦。
一、拳學淵源錄
象形拳法,形意拳支派,為薛顛所創。薛顛,河北束鹿人,民國時期天津國術館館長。河北劉奇蘭系形意拳大師李存義先生高足。 關於薛顛的生平,各種武術史料和傳記中對於他的記載都非常少。據天津形意拳前輩講,解放後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薛顛被人民政府鎮壓,加之其任天津國術館館長期間的一些做法與武林同門之間產生了諸多的恩恩怨怨,死後背上了「拳霸」的惡名。隨著歲月的流逝,薛顛卓越的武學修為,連同他自創的獨特武學藝術,漸漸走進了歷史的深處,沉寂在歲月的長河中。 2003年,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軒先生撰文,以自已半個多世紀的武學體認,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武林佚事,並將原傳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公佈於世,一石激起千層浪,旋即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才使薛顛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同時,老人以「學術為本」的公正態度,字裡行間飽含了對師恩的無盡緬懷。 關於薛顛創拳的經過,在天津武術界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版本,無奈當年見證歷史的人早已作古,我們無從去考證哪一種說法具有真實性。據我的老師唐鳳華先生講:薛顛最早跟一位周姓武師學習形意拳,後為謀生去關東設場授拳。當時許多門派的拳師在關東以教武為生,這其中就有形意拳高手傅劍秋先生。作為同門,據說當時因為傅劍秋指出薛顛拳藝不精之處,於是二人當場試手。結果薛顛輸了拳,隨後離開關東,訪藝于山西,投師五台山靈空長老,得到這位隱世高人的指授。於拳、功、易、道,禪均有所得。後下山赴河北深縣,又得到李振邦、薛振剛的傳授,功臻化境,武學修為達到了神變的境界。
適逢李存義先生逝世,薛顛突然出現,並在同門面前顯示技藝,其身法之快,如鬼魅般靈動,一下子震驚同門,隨即薛顛公開向傅劍秋挑戰。這件事立刻在天津武林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後由尚雲祥、唐維祿出面平息了此事,並推舉薛顛當上了天津國術館的館長。 當時形意拳門承認象形拳法為支派,不是因為薛顛當了天津國術館的館長。究其原因,一者是它們之間歷史淵源上的一脈相承和技術特點上的高度吻合,二者是象形拳法的簡約、神變能使形意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尤其象形拳法中融入了中國道家最純正的內功體系(依個人之見,這才是象形拳法真正的亮點),由博返約,使之成為一門真正的道藝拳法。 由於歷史原因,象形拳法的流傳遠遠不及形意拳那麼廣泛。加上象形拳法是以五行為體,五法為用,沒有深厚的形意拳根基,很難將象形拳法之微妙發揮出來,而在我們這一拳系中,少有人盡得這兩門拳學的奧義,因此日趨勢微!我的師爺褚廣發曾在唐維祿先生的推薦下師從薛顛,在天津國術館學習過象形拳法,因此我們這一支保留了對象形拳法的部分傳承。一直以來我對象形拳法情有獨鍾,在學習形意五行拳一年之後,終於得到唐鳳華老師的傾心相授。挾技歸來,每日醉心專研,雖時日無多,但與同道試手,僅以飛雲二法便可輕取對方,深感斯技之神妙靈動,又精簡圓融,實為上乘武學之奇葩! 「以學術為本」一直是我歷年訪道求學的準則,正如宋徽宗是庸君,蔡京是佞臣,但是他們的書法藝術仍世世代代為後人臨摹和研究!我們不是歷史的親歷者,是無法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去感知古人的情感世界的,更無法用現代人的意識形態去辨別歷史事件的好惡。做學術研究,沒有必要對這些是是非非溯本求源,我們研究它,去蕪留菁地繼承它,自己受益的同時能福澤社會,這才是我們該做的!結合原書現將象形拳法之拳功理法,扼要披露如下。 二、大道至簡之內功闡微
提到內功,據我所知,原傳心意六合拳、八卦掌等內家諸拳在創拳之初都有佛道兩家內修的內容,因而神乎其技,而致日後大行其道!但是發展到今天,內外兩家似乎已無分別,概因內功傳承慎密,每代也僅有一二人得全訣而矣。所以,見到一些內家拳譜雖然大講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但究其實質,不過是名詞附會,徒費筆墨之談。 薛顛的內功得自虛無長老——一位神秘的佛門隱世高僧。在《象形拳法真詮》一書中,薛顛是這樣描繪他老師的:「虛無上人法號靈空,五台南山卓錫崇峰,花甲兩度其顏猶童,求真訪道三教圓融,參贊古易象理禪宗,以術延命普渡眾生,負荷此道傳之無窮。」初讀之下,不由想起當年氣功熱時就有一種普遍的現象,某拳某功託名歷史上某個著名的人物所創,以彰顯其珍貴,或杜撰怪力神異,荒誕不經的佚事來故弄玄虛。但是,薛顛著書傳世,在那個時代恐怕還沒有今人的利慾心機,這一點從薛顛留下的武學理法中是不難考證其真偽的。其實,無論近代、當代,像虛無上人這樣的出世修士並不乏其人,道隱無名,相反那些招搖過市者卻未必真有學問。 修命獨道家之以術延命最為善巧,修性則佛理之明心見性最為高妙。考宋代以前,佛道兩家均重實修,而諸如吐納、導引、觀想、胎息一直是修行的主幹,除火候運用變化萬千之外,方法基本不離於此,全靠習者苦修,平淡中自見神奇!無論正史野史,記載成仙成佛者甚多!明清以來,道家內修之術愈出愈奇,佛家大小兩乘之理論亦汗牛充棟,臆想空談者眾多,所謂性命雙修,已是徒有虛名。故後世慨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薛顛的內功體系與易筋洗髓經的鍊氣基本一樣,只是火候上有很大的差異,也正因為大道至簡,半個多世紀以來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頌揚的只是拳學的精妙,而忘記了內功才是拳學的靈魂所在!誠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薛顛的內功體系大致分為三步,即正身法,調息法,修心法。通俗的說,即身,氣,神之三調,三者貫穿於實修的終始,是密不可分的!薛顛在其《象形拳法真詮》一書中繪圖列表來明示三者之間的關係,這是著者的苦心,惟恐讀者不明其意。但是武學技術和內功心法,往往需要口傳身授,不是文字能表述清楚的。唐老師在傳我的時候,與書中內容亦大為不同,然而將口訣傳畢,書中之內容一目了然矣!
首先說「正身法」。我在訪道之初,曾細心觀察一些實修的人,總覺得其行、走、坐、卧和常人不大一樣,後來經師點破,才知所謂「道不離須叟」之真意!每見一些練功者定點入座,風雨不誤,看似極有規律,但是,人這一天要T作,要生活,喜怒哀樂,營營役役,無時無刻不在受著七情六慾的賊伐,所以正式練功的時候不可能一下子諸緣皆空,勢必有所牽掛,那麼每次練功的有效時間就會大打折扣(就筆者經驗,靜功人坐,即便修鍊有素者,大概也須30到40分鐘方能進入狀態!初學者往往雜念紛飛,此起彼伏,一兩個小時練無所得也絕非稀奇)。再者,即便如此,又有誰可以保證三百六十五天風雨無誤呢?因此,「念茲,在茲,常惺惺」是內功中一個很重要的口訣!一個真正的修鍊家往往練功的隨意性是很大的,只要一有閑暇,片刻之間,即收心斂息,一呼一吸,系之於命蒂,漸而久之,心、神、息皆歸 於氣海,元氣才能日積月累,固有一日「凝神氣穴」,萬念俱寂,「玄關」促開,丹有居室,始有「丹田」之象,內功即一日千里,歸人正途! 所以薛顛說:「隨意法,即權變之法門也,無論行止、坐卧、車上、馬上,皆可隨意而練之(此法用意而練之),有一時_丁夫修一時道,有一刻工夫練一刻心,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偈日: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齒著力學龜息,息字自心聖人知,四個橐龠八卦爐,不知不能立丹基。」真是天機直指啊! 再說「調息法」。薛顛說:「呼吸者,則謂之調息也,息調則心靜,息外無心,心外無息,欲得息外無心之妙,必須真調息,息調則心定,心定則神寧,神寧則心安,心安則清靜,清靜則無物,無物則氣行,氣行則絕象,絕象則覺明,覺明則性靈。性靈則神充,神充則精凝,精凝而大道成,萬象歸根矣!」拋開文字上的繁冗疊復,一幅內功修鍊圖已經脈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何謂「精凝」?丹成之象也!薛顛文化不高,這本《象形拳法真詮》為他的傳世之作,語言幹練精美,自然少不了請人潤色,但內功是核心的東西,靠的是真傳,外行人是創造不出來的。譚紫霄在《化書》中載有「五忘仙訣」,云:「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忘虛以合道,忘忘則功圓。」而薛顛的內功精要不正是「五忘仙訣」最通俗的註解嗎? 《象形拳法真詮》中將「調息法」分為三步,要求循序漸進。自然而成。所謂「努力呼吸」即是「服氣」一法。用意較重,是用武火的後天層次,然「心為臣,息為君」,能很快排除雜念,達到心神凝定。比所謂的「一念代萬念」要高明許多。習者不假一絲一毫的做作,一片淳樸,直入先天。第二步的「丹田呼吸」依書中所說很容易讓讀者誤以為是著意吸升呼降,導氣運行周天,其實不然!書中所指乃丹經上說的「取坎填離」之境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此時口鼻呼吸雖在,但「吸之綿綿,呼之微微」,數分鐘或十幾分鐘才有一次,丹田氣動,橐龠初成,內氣周流不問斷,此時內功根基已成,宿疾頓去,生理上常有饑寒不迫等不可思議的現象發生,修鍊家稱此為「金水河車」或「氣河車」,是後天中之先天的境界。至於「體呼吸」,不如稱之為「胎息」更為確切,薛顛說:「然此呼吸,實為呼吸最終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門。」到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先天境界,一切生理功能完全高度自動化,打破了生命體由盛轉衰的自然規律,補足虧損,甚至返老還童!而河車自轉,精盡氣化,馬陰藏相,這才算是真正的「煉精化氣」了。每見有人,動輒大談「煉精化氣」,甚至自詡功臻「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以正統修鍊家的眼光看來,簡直是痴人說夢,令人噴飯!察中國近代武林中。也只有董海川、杜心武、孫祿堂等寥寥數人做到而已。所以,薛顛在書中說:「故習此道者,不可不恆心努力達此境域。」
第三步的「修心法」被薛顛放在了內功的後面。其實,做功夫的伊始,「修心」就要踏踏實實貫徹進去。薛顛在書中說:「修心法者,即道成不二法門,釋謂明心見性,道謂修心煉性,儒謂存心養性,其名雖殊,則理是一。」談到「修心」,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龐大了。非指專事於修鍊,做人亦是如此。簡單地說,修鍊家對於世俗的道德標準以及人生態度的客觀認識,都可以稱是廣義上「修心」的範疇。至於「三教圓融」,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空」,得靠修行者真實體味,恐怕文字已經不能達其意了。圈裡有一句話:命賴師傳,性靠自悟! 真正的修鍊家是不會把自己禁錮在所依附的教派之中的,而一個四肢發達,大腦貧乏的赳赳武夫也永遠不可能到達武學的巔峰。人之習武就如養虎在身,而這「修心」又恰如「伏虎之術」,薛顛是沒有做到,否則就不會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
推薦閱讀:
※義大利黑手黨探究(6):「聖人」唐.維托
※歷史上的明朝到底有多強?
※【工具】《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大家還記得那些為了二戰奉獻犧牲的《盟軍敢死隊》隊友嗎?
※如何評價抗日女俠?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