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港英政府歷任港督,一人因創立廉政公署而倍受港人愛戴
港英政府時期,英國共向香港派駐過二十八任,作為英王代表管理香港,雖然日本佔領香港時期,也有日本人擔任過港督,但其意義以及性質還是有所區別的。從名義上來講,英王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總督則是英王的全權代表,實際上港督的權力很大,兩局的議員都是由港督任命,而且地,當局要討論的一切議案或法案也都必須由總督同意並簽署才可通過。
因為是個人生活經歷、行為作風、處事方式的不同,這幾任總督在管理香港的模式以及政策也各有不同。他們在任期內表現,有積極性的,也有負面性的,這些是非功過,也就留有後人來點評了。因為是篇幅限制,著重介紹下其中比較知名的幾位。
第一任:璞鼎查(1789-1856)
璞鼎查,也叫做砵甸查、波廷傑,他早年加入英國海軍,1803年起跟隨英軍進入印度作戰,在印度這塊土地,將近居住了40年。1840年,因為在侵略阿富汗戰爭中,表現英勇,被英王晉封為男爵。
1841年,璞鼎查受英國政府委派成為鴉片戰爭時期英國的侵華全權代表,曾經率領艦隊攻陷過廈門、定海等地。1842年,他作為英國代表,與清政府簽訂了知名的《南京條約》。1843年,他出任了香港殖民政府第一任總督,後人稱為「開埠港督」。
璞鼎查的任期很短,1844年5月離職,是28任總督中任期最短的總督,因而也就沒多少的政績。之後,他還做過英國開普殖民地總督、馬德拉斯總督,退休後,定居在地中海島國馬爾他。
第二任:戴維斯(1795—1890)
戴維斯,又譯爹核士、德庇時、大衛斯,是中國通,年輕時就來到中國廣州,為東印度公司工作。1844年,就任第二任香港總督。
雖然說戴維斯被稱作為「精曉漢學的港督」,然而因為沒有多少政績,又被新聞媒體稱作為「歷史上最不受香港居民歡迎的總督」,然而,他也是香港歷史最為長壽的總督。
第三任:文咸(1803-1863)
文咸,又譯般咸、般含,早年曾經出任英國第四任海峽殖民地總督,1848年開始出任第三任香港總督。
文咸在任職期間,執行了很多改善措施,以期望扭轉香港居民對港英政府的不滿,他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稅收,大力投入了社會建設,打擊猖獗海盜,改善香港治安,因而為香港居民所擁護,後被稱為香港開埠以來的「首位模範港督」。
第五任:夏喬士·喬治·羅伯特·羅便臣(1824-1897)
羅便臣出生於愛爾蘭,家庭出身顯赫,他早年在愛爾蘭工務局工作,後來被提升為西印度蒙特塞拉特主席,長達四十年,為自己積累了不少的政治資本,於1859年出任了第五任香港總督,是香港歷史上最年輕的港督。
羅便臣再任期內還是進行了大幅度的整頓,改革出新,發展教育,招攬人才,提高華人待遇的同時,重視處理與華人的關係, 並還在郵政與貨幣政策上進行重大改革,發展了填海工程,加強水塘、港口建設,使得香港日趨穩定,他也因此得到好評。
羅便臣這一生曾先後在八個殖民地服務,並且在其中七個殖民地擔任總督,之後,他還出任了錫蘭總督、新南威爾士總督、紐西蘭總督等職務,受到英國政府的重視。
第八任:軒尼詩(1834—1891)
軒尼詩其實在任上的作為不大,把他拎出來說,是因為他在任期內大大提高了華人的地位,廢除了禁止華人在中環購地的法令,將香港華人歸化英籍,而且還讓華人在政府中擔任要職。他還對刑罰制度作出改革。
第十三任:彌敦(1862—1939)
彌敦,英籍猶太裔軍人,早年曾出任黃金海岸總督,是首位擔任大英帝國殖民地總督的猶太人,於1904年出任第十三任香港總督。
彌敦任期內香港的交通得到顯著發展,香港電車正式通車、第一輛單層巴士正式運營,九廣鐵路興建,而且,他還發起展開了油麻地的移山工程,制定了中西區的重建工程,之後,他還在南非納塔爾、澳大利亞昆士蘭擔任過總督。
彌敦一生都沒有結婚,是香港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結婚的總督。
第十五任:梅含理(1860-1922)
梅含理,也譯作梅軒利,愛爾蘭人,1881年就來到香港,後被招募到港英政府任職,曾擔任水師提督參議、庫政司、副華民政務司,還出任過香港警察司長,他一手創立了新界警察隊。1911年,曾一度調任為斐濟總督,1912年就任香港第十五任總督。
梅含理任職期內,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香港局勢變得很是微妙,梅含理本人也是為此焦頭爛額,但他還是盡心儘力為英國的殖民統治事業服務,成為香港居民的反對對象。
第十七任:金文泰(1875-1947)
金文泰,出生於印度,父親是英國殖民地官員,他早年任職過海峽殖民地總督,於1925年任職第十七任香港總督。
金文泰1899年被香港殖民地政府聘任為官學生,長期在港英政府任職,對香港情況有著深入了解。他任職總督時,正好是省港大罷工接近尾聲時,他採用緩和政策穩定了香港經濟,更是與國民政府交好,改善了外部環境。他十分重視社會基礎建設,興建了九龍醫院、瑪麗醫院和城門水塘等設施,還力推中國傳統文化。
在政治上,金文泰也進行了革新,讓華人有著更高的政治地位,因而地,他在任期內的聲名還是不錯的。
第二十一任:楊慕琦(1886—1974)
楊慕琦,出生於印度,父親是英屬印度殖民地官員,他早年曾任職過巴貝多總督,1941年開始擔任第二十一任香港總督。
楊慕琦在香港任職期間,其實沒多大的可圈可點,即使是他想要作為也不太現實,因為當時日本人已經將香港納入自己的版圖,就在他上任三個月後,日本人進軍香港。當年,12月25日「黑色聖誕節」,楊慕琦向日軍無條件投降,之後成為戰俘。戰後的1946年,他曾復任香港總督,推行過被叫做「楊慕琦計劃」的方案,但收效甚微。
第二十二任:葛量洪(1899-1978)
葛量洪,又譯葛亮洪,1925年開始在香港輔政司任職,之後又在英屬殖民地百慕大、牙買加、斐濟等地工作,於1947年出任第二十二任香港總督,他是香港歷史任期第二長的總督。
葛量洪任職期間,正是經歷戰火的香港百廢待興時,面對各種危機,葛量洪做出了各種應對措施,實施多項重大政策,終於使得香港經濟復甦,建構了香港的基本格局,將香港從轉口港轉型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港。
葛量洪被認為是香港歷史上聲望最高的港督之一,也是港人曾經最理想的港督,之後,只有一人超越了他。
第二十五任:麥理浩(1917-2000)
麥理浩,早年出任過英國外交官,缺乏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很多人並不認可他的就任,可沒想到,他後來卻成為香港歷史上被普遍認為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甚至媒體將他執政時期,稱為「麥理浩時代」。
麥理浩於1971年開始出任第二十五任香港總督,直至1982年去職,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並且先後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麥理浩在任期內對香港進行了全面而又深入地改革,涉及到了房屋、廉潔、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等各個範疇,不僅是發展了香港經濟,也提升了香港的形象。
香港當時貪污風氣嚴重,正是在麥理浩任職期間成立了廉政公署,使得社會風氣大為改觀。在教育方面,他努力推行九年免費教育政策,還開發「十年建屋計劃」以滿足香港民眾的住房要求,香港經濟在他任期內得以騰飛,為世界所矚目。他還曾到北京訪問,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訪問大陸的首位港督。
第二十八任:彭定康(1944-)
彭定康,早年曾任職英國環境大臣以及保守黨主席,1992年出任香港最後一任總督,於1997年見證了香港主權移交。
彭定康在任職期內的表現,爭議性很大,主要是他所提出的政改方案,與實際國情多有抵觸,曾一度被斥責為「千古罪人」。另外,他所提出的策略性排污計劃,最終也是以耗資過高以及非必要而被喊停。
值得說道的是,彭定康在任內起用華人在政府中出任要職,1993年陳方安生成為首位華人布政司,1995年曾蔭權成為首位華人財政司,期間都有他的身影存在。而且地,在穩定香港銀行體系上,彭定康也是出力很多。在歷屆總督中,他也是最為親民的。
彭定康卸任總督後,也曾多次重遊香港,與香港各界人士交流,之後,他出任過歐盟外交事務專員,還成為了英國廣播公司管治機構BBC信託的主席。
附錄:香港歷任總督
1、璞鼎查(Henry Pottinger)1843年6月23日—1844年5月8日
2、約翰·弗朗西斯·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is)1844年5月8日—1848年3月18日
3、文咸(Samuel George Bonham)1848年3月21日—1854年4月13日
4、寶寧(John Bowring)1854年4月13日—1859年5月5日
5、夏喬士·喬治·羅伯特·羅便臣(Hercules George Robert Robinson)1859年9月9日—1865年3月15日
6、麥當奴(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1866年3月11日—1872年4月11日
7、堅尼地(Arthur Edward Kennedy)1872年4月16日—1877年3月1日
8、軒尼詩(John Pope Hennessy)1877年4月22日—1882年3月7日
9、寶雲(George Ferguson Bowen)1883年3月30日—1885年12月21日
10、德輔(George William Des Voeux)1887年10月6日—1891年5月7日
11、威廉·羅便臣(William Robinson)1891年12月10日—1898年2月1日
12、卜力(Henry Arthur Blake)1898年11月25日—1903年11月21日
13、彌敦(Matthew Nathan)1904年7月29日—1907年4月20日
14、盧吉(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1907年7月29日—1912年3月16日
15、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1912年7月24日—1918年9月12日
16、司徒拔(Reginald Edward Stubbs)1919年9月30日—1925年3月19日
17、金文泰(Cecil Clementi)1925年11月1日—1930年2月1日
18、貝璐(William Peel)1930年5月9日—1935年5月17日
19、郝德傑(Andrew Caldecott)1935年12月12日—1937年4月16日
20、羅富國(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1937年10月28日—1941年9月6日
21、楊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1941年9月10日—1941年12月25日
22、葛量洪(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1947年7月25日—1957年12月31日
23、柏立基(Robert Brown Black)1958年1月23日—1964年3月31日
24、戴麟趾(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1964年4月14日—1971年10月19日
25、麥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1971年11月19日—1982年5月8日
26、尤德(Edward Youde)1982年5月20日—1986年12月4日
27、衛奕信(David Clive Wilson)1987年4月9日—1992年7月9日
28、彭定康(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1992年7月9日—1997年6月30日[2]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費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推薦閱讀:
※盤點男星的「平凡老婆」 成功男人背後的那些女人們
※愛上長腿歐巴思密達 盤點滬上最IN韓流咖啡店
※盤點娛樂圈擁有博士學位的明星
※盤點TVB藝員培訓班裡走出20大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