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子那些事」作業之4
「古代才子那些事」作業之4---濃郁的山茶花
(2010-07-15 21:08:02)
轉載
標籤:
選修課校園 |
分類: 教育隨筆 |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如果你足夠陽光不妨走近品品這個聰明敢愛敢恨的女人的文字,如果你不夠堅強,那麼你最好還是遠觀。陽光的人有免疫力,消極的人缺乏定力往往會陷入文字背後的悲傷之中,難見天日。
濃郁的山茶花
想寫一寫張愛玲,說實在的完全是因為老葉,我這個人似乎還沒有對某個作家做到推崇備至的地步。張愛玲有才,誰都知道,捧個張愛玲文集的據我所知,也從來都是女生,基於環境的原因,大概很久以前我就找來她的文集翻過一遍,然後只記得一些名字《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類的,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如我所言,比喻新穎,立意並不見得新穎,生命的背後是一座曠無人煙的空城,悲傷抑或積極,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方可知曉。寫了一篇隨筆,一下子被老葉指出:去看博文《遠離張愛玲》。當時一下子嚇到了,我確實在睡覺前翻了那麼兩眼,沒想到老師就讀出來了,難道那位女子真的有那麼的魔力嗎? PS在我開始準備的時候,才發現,我在隨筆中提了那麼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一切又似乎昭然若揭了。
《文學史上的異數:曠世才女張愛玲》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最後只得遠走它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現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有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節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眾如醉如痴,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二;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鍾情於中國小說藝術,在創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關於張愛玲的三輪熱潮: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港台文化初入內地,張愛玲是和沈從文一起被發現的「出土文物」。
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文壇開始回顧和討論她的作品和人生,張的書熱賣。
21世紀初,張愛玲以小資鼻祖的身份再次成為熱門辭彙。
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麥根路(今康定東路),取名張瑛。原籍河北豐潤。她是清末洋務派名臣李鴻章的曾外孫女。
1995年9月8日逝世於洛杉磯公寓,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享年七十五歲。
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張愛玲遺願,將遺體在洛杉磯惠捷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
9月30日張愛玲的生忌,林式同與數位文友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個躺在藤椅上翻讀雜誌的中年男人。當他看到一篇小說時,才剛讀了個開頭,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細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這個男人就是胡蘭成,他讀的小說就是張愛玲的《封鎖》。
真正見了面,胡蘭成只說與他所想的全不對。他一是覺得張愛玲個子之高,二是覺得她坐在那裡,幼稚可憐相,不像個作家,倒像個未成熟的女學生。但他兩人一談就是五個小時。從品評時下流行作品,到問起張愛玲每月寫稿的收入。對一個初次見面的小姐問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失禮的,但「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兩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張愛玲倒未覺得胡蘭成的話很唐突。
次日,胡蘭成去回訪張愛玲。她房裡竟是華貴到使他不安,胡蘭成形容說,三國時劉備進孫夫人的房間,就有這樣的兵氣。那天,張愛玲穿了一件寶藍綢襖褲,戴了嫩黃邊框的眼鏡。多年後,胡蘭成對這些細節都有著清晰的回憶。此後,他每天都去看張愛玲。一天,他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張愛玲便取出來送給他,還在後面題上幾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但很快,他們戀愛了。他們談情說愛的方式似乎是他們最初相識的延續。胡蘭成在南京辦公,一個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但當時世人並不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只覺得胡蘭成的政治身份是漢奸,又有妻室,年紀大到幾乎可以做張愛玲的父親。世人都覺得這樣的愛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都是為張愛玲惋惜的。她卻不覺得。
時間已經接近了44年年底,時局明顯地在變動。胡蘭成說「將來日本戰敗,我大概還是能逃脫這一劫的,就是開始一兩年恐怕要隱姓埋名躲藏起來,我們不好再在一起的。」張愛玲笑道:「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見面的張愛玲,竟一路尋著來到了溫州。這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的三角關係,無論如何都只能是尷尬。因為怕范秀美的鄰居對三人的關係有所猜忌,他們三人都是在旅館見面的。一個清晨,胡蘭成與張愛玲在旅館說著話,隱隱腹痛,他卻忍著。等到范秀美來了,他一見她就說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門邊一把椅子上,但問痛得如何,說等一會兒泡杯午時茶就會好的。張愛玲當下就很惆悵,因為她分明覺得范秀美是胡蘭成的親人,而她自己,倒象個「第三者」或是客人了。
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時的胡蘭成已經脫離了險境,在一所中學教書,有了較安穩的工作。張愛玲選擇他一切都安定的時候,寫來了訣別信,隨信還附上了自己的30萬元稿費。自此以後,這二人一場傳奇之戀,就這樣辛酸地謝幕了。胡蘭成曾寫信給張愛玲的好友炎櫻,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張愛玲沒有理他,炎櫻也沒有理他。這段感情,真的是謝幕了。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我將只是萎謝了。」萎謝的不僅僅是愛情吧,還有文采,此後張愛玲的創作也進入了低谷。
要我說她做的是萬分的準確,等到時局的安定,與其分手,一方面表現出自己從前的舉動完全是接濟,並不是染著請;二方面,表現出自己的決心,時局穩定不願與其攜手,更何況是戰火綿延之時。當然,這僅僅是我這一角度,從原先她的創作品中都可看出她是卑微到塵埃里的愛著他,雖然心中肯定余情未了,但她表現出的該斷則斷,是一種女性特有的決然,我非常的欣賞。許多人都說,女人是只靠愛情吃飯的動物,我說錯大錯特錯,敢愛敢恨,專一都比那些濫情的男人好了一百倍。為什麼女人的代名詞是愛情??因為她們的心是一顆柔軟的海棉,因為她們企要的愛僅僅是一滴水,所以女人的代名詞不是愛而是珍惜!!
就象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的: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凄涼。
推薦閱讀:
※古代人用的時辰
※試談古代詩詞的藝術特徵
※古代被流放貶謫究竟有多慘?
※中國古代帝王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古代的教派是以什麼謀生或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