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一代導演丟掉了骨氣接拍商業片,也還是拼不過新一代導演

來源新浪博客 文/胡瘋子

當新一代導演的電影質量低劣卻獲得大筆票房,大導演用心拍電影卻票房失意時,老一代導演坐不住了。

近些年熱門IP頻頻被改編成電影,曾經熱門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就不說了,《致青春》、《何以笙簫默》、《左耳》,IP好,拍得再爛,一樣賺錢;原本一檔綜藝節目,居然也開始披著電影的外皮出來搶票房,《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第一季在春節檔拿下7個億票房,《奔跑吧兄弟》大電影又拿了4億的票房;這也算了,但現在一首歌也能被改編成電影了,高曉松《同桌的你》、何炅《梔子花開》,硬是根據一首歌杜撰 了一個沒靈魂沒營養的故事,居然還得了那麼多票房。憑什麼大導演辛辛苦苦拍的電影沒人看,一檔綜藝節目、一首歌就圈了這麼多錢?

老導演們開始指責資本流向熱門IP,中國觀眾審美能力底下,缺乏辨別能力,腦殘地追逐偶像看電影,無靈魂無內涵的浮誇之作居然搶走那麼多票房錢,長期以往,中國電影行業就要被這些所謂的新晉導演毀掉了!

在此,我只想問三個問題:老導演,你拍的電影質量很高嗎?中國的年輕導演,會影響中國電影行業健康發展嗎?中國的電影觀眾是因為審美水平低才去看那些年輕導演的圈錢之作嗎?

○●○

第一問:大導演,你拍得電影質量很高嗎?

中國年輕導演拍的電影質量差,但你拍的電影就質量好嗎?

簡單說下中國老導演輝煌的過去吧。陳凱歌、馮小剛、姜文、張藝謀、李安、王家衛等些導演在我心中曾經是一個高山不可仰的存在。他們拍電影不差錢,都搶著給他們投資;他們想用哪個演員,新老演員都搶著上;當然他們的影片也的確配得上這些人的信任,他們的電影除了好看的故事、精妙的台詞,還有滿含深沉的人為關懷和社會責任擔當,或者讓人思考歷史,或者讓人反省自身,或者勾起人們內心底層的自我認同,讓人覺得電影里的那個人就是我。

然而,現在他們其中一些人拍的電影已經讓人無法承受了。

· 陳凱歌

陳凱歌拍的《霸王別姬》在豆瓣上被評分為9.4分,這是中國所有國產電影里的最高分,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國產電影。你可以從電影中,隨便截取其中幾個鏡頭,如程蝶衣唱「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時滴落的那一滴眼淚,段小樓在文革中揭發程蝶衣時吸毒做漢奸做男寵時的英雄氣短;再拿其中的幾句台詞,關師傅那句「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程蝶衣的「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而電影中的每個人似乎都成了你身邊的人,你恨不得跑進電影中抱住程蝶衣來安慰他,恨不得抽變成小毒蛇的四兒一個耳光,他們把故事裡的人都演活了。這部電影從故事結構到台詞設計再到演員表現,可謂處處是精華。

再看陳凱歌后來拍的電影,我覺得我看完後好像得了失憶症。《無極》的故事架構被網友戲謔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而我現在只記得張柏芝裡面露出一張裸背,對謝霆鋒說,「你想不想看我的身體」;《搜索》看完了,當時只覺得高圓圓好美,如今只記得一個情景就是高圓圓穿著露出膝蓋的裙子坐在公交車上對強求讓座的老爺爺說,「想坐,坐這裡」。最近,陳凱歌導演的《道士下山》上映了,網友開始戲謔了,「下山的該是凱歌導演吧!」

陳凱歌憑藉《霸王別姬》足夠證明他曾經是個優秀的導演。

· 馮小剛

再來說說馮小剛老爺子。馮小剛直性子,心裡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直接炮轟綜藝電影《跑男》沒底線圈錢,破壞中國電影規則,甚至要求整個電影行業的人抵制這種電影。

想當年,小剛老爺子也是牛犇的人啊,《唐山大地震》也曾經震撼人心無數,後來他拍了《夜宴》,據說是根據莎翁的《哈姆雷特》改編,但我看完後我就吐血了。我大學時讀過莎翁《哈姆雷特》的劇本,被其中浪漫的語言、哲理的思考徵服,反覆讀了好幾遍,覺得外國文學中如果說最擅長用諷刺手法的作家是果戈里,那麼語言最優美浪漫而充滿哲理的作家就是莎士比亞;如果說中國還有一個人能與莎翁的語言相抗衡,那必定是曹雪芹,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後來,我看了1990版《哈姆雷特》的電影,結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然而,在《夜宴》中我看不到原著中絲毫浪漫的語言和緊張的氣氛,只看到浮誇的動作設計和滿屏的肉慾,而今唯一記得的場景就是葛優在章子怡的裸背上從脖子到股溝來回地揉搓。(註:這是章子怡的裸替)

對了,馮小剛後來還拍了商業大片《非誠勿擾2》,原諒我記性不好,其他電影我還能記得住一個場景,這部電影的場景我一個也想不起來了,只記得當時拍景的地方是在日本,日本的景色好美。

聽別人說馮小剛的《1942》是一部良心之作,於是我先去看完劇中所有男女主角的相關採訪,說他們拍戲多麼辛苦,然後飽含期待地去看正片,結果看了十幾分鐘看不下去了,於是我想到男女主角那麼辛苦地拍戲,一定要看完;不到半個小時,我覺得實在沒意思,於是我鼓勵自己能看完這部電影就獎勵自己去沙縣小吃的店裡吃一頓我平時捨不得吃的排骨米線;但是最終我還是沒有看完,因為遠在天邊的排骨米線也無法解救故事情節的鬆弛拖沓,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我覺得,我不是那麼深刻的人,但也絕對不是那麼膚淺的人。在中國電影觀眾里,我的觀影品味算是一個中等水平。《1942》我沒有看完,但我相信這是一部良心之作,幾十年幾百年後當所有的電影作品都被掩埋在歲月的塵埃之下時,我相信這部電影正在被後人一遍遍地觀看著,研究著,感嘆著,但我現在真的看不下去,因為這部電影講述故事的方法和節奏讓我昏昏欲睡。我覺得這部電影內容是有歷史感的,演員的表演也是成功的,然而不足在它講故事的方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年輕人。拿現在已經拍好的素材重新去剪輯,讓結構緊湊一些,故事性強一些,可能票房會好些,否則對這麼沉重的內容用最平淡的剪輯處理是拿不到年輕人兜里的錢的,只能留給那些史學家去做歷史研究。

總的來說,馮小剛已經多年沒有出產讓我驚喜讓我意外的電影了,給我驚嚇的電影倒還有一些。

· 姜文

姜文,曾經多麼有才華的一個導演啊,年長的人看過他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年輕的人看過他拍的《讓子彈飛》,甚至有人杜撰段子說,美國稱炸死本拉登就是採取了《讓子彈飛》中的策略,其實美國炸死的那是個冒牌的本拉登,真正的本拉登還活著。但後來,姜文拍了《一步之遙》,還在北京首都機場的草地上做了一個大手筆的營銷,本來人們對這部電影的票房預期是10億,但上映後觀眾紛紛善意地表示看不懂,其實他們內心想說的是,太垃圾了。這部電影我也不記得場景了,只記得滿屏是白花花的大腿了。

· 張藝謀

當然,中國第五代導演並不是徹底沒落了。王家衛還在拍《一代宗師》,張藝謀還在拍《歸來》,李安還在拍《少年派》。

張藝謀在我心裡是一個具有老農民般樸實情懷的導演。他前期曾經拍出《活著》這樣真切樸實、撼動人心的影片,後來也曾經拍出《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滿眼浮華的不實之作,但他於2014年還能拍出《歸來》這樣的情感作品,說明他還未完全老去。

記得我在萬達電影院看《歸來》時,我坐在影院正中間的位置,兩邊的音響正對著我,音響效果特別好。在橋上有一場追逐戲,很多人在抓陳道明飾演的陸焉識,那時鞏俐飾演的馮婉瑜嘶啞著嗓音叫著「快跑」的時候,我有一種撕心裂肺地感覺,心一下子被揪起來了。後來鞏俐飾演的馮婉瑜失憶,有一場戲,是陳道明去鞏俐家修鋼琴,修好鋼琴後陳道明彈琴,鞏俐深情地看向陳道明,眼圈變紅眼眶盈出淚水;陳道明以為鞏俐終於恢復記憶了,心中感慨萬千,忍不住滿含淚水;後來鞏俐慢慢地出現疑惑的神情,最後還是沒有想起來眼前為她修琴的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鞏俐大聲叫起來,長久的溫情脈脈被打破。那是一個長鏡頭,我覺得用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當時鞏俐和陳道明那種樸實的、細膩的、恰到好處的演繹,也在想著張藝謀導演當初是怎樣給他們解釋這種東西才能讓他們演得那麼真實而感人。雖然電影的故事設計很簡單,故事的結局令我出乎意料,因為我以為故事還有很長時,大熒幕上開始出現片尾,但是我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其中一些細節可以被當成教科書的影視作品。

· 李安和王家衛

我看過的李安導演的電影總共有5部,《色戒》、《飲食男女》、《卧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沒看過的作品不好評價,但這5部電影或許不完美,但是這些作品沒有很明顯的錯誤,甚至我覺得其中幾部是完美無瑕的。在我心中,李安導演是一個能堅持他一貫原則、對每部作品都很負責的導演。

王家衛在我心裡是一個才華源源不盡的高雅藝術家。如果說我最喜歡的導演,還是王家衛。對王家衛我不好評判,因為我覺得如果我愛他,我就會喪失對他理智的判斷,就算他拍得電影不好看,我也會覺得他拍得電影很美。一說起王家衛,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他的一句台詞。我想,百年後,可能很少有人再刻意去翻看今天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但是王家衛的台詞仍舊會像今天一樣流傳在無數青年男女的口中,銘刻在他們的心底。

· 許鞍華

接下來說一下女導演許鞍華吧。在我心裡,許鞍華跟王家衛、張藝謀這些人不是同一級別的,但也是值得關注的一位女導演。我唯一看過的一部許鞍華的作品是《桃姐》,比較喜歡這部電影,因此也開始關注許鞍華。

去年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在國慶檔上映後,票房很不如人意,可是當時除了《痞子英雄:黎明升起》這樣一部尚且能讓人知道的電影外,根本沒有特別硬的電影與之搶票房,這又該怎麼解釋電影票房不好呢?於是,專業人士認為《黃金時代》發行失誤,比如這部電影主要針對的是文藝青年,國慶七天大家都去玩了,人們沒空看電影;假期結束後,沒有重新提高該片發行比例,宣傳不對等等,對此我只想說,扯!

我看《黃金時代》時看不下去卻硬逼著自己看的痛苦,就好像我工作了24小時後我想睡覺,但我的上司卻說,你敢閉眼睛我就砍斷你的腦袋一樣,硬是強撐著自己的眼睛看完了這3個小時的長篇作品。2014年4月份時我因為工作需要做關於電影的微信,那時候影片還在製作期,這個影片就已經開始在宣傳了,而且像馮紹峰、湯唯、黃軒這樣知名度的演員足夠撐起一部片子的影響了,因此這部電影票房不好,這並不是宣傳不夠、排片不夠、明星號召力不夠的問題,而是純粹的質量問題。這部電影是一部紀錄片,但是紀錄片的剪輯你也可以用心一些,而不是按照流水賬來剪輯啊。看這部電影就像是喝一缸你見不到底的白開水,越喝越淡,越喝越淡,以至於本來影片也沒有那麼噁心,到最後你喝得都想吐。

  •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老導演現在面臨的困境吧。

中國老導演現在面臨的難題是什麼?是他們想承擔中國電影傳承中國文化、反省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這樣充滿深沉底蘊的作品,但他們拍出來的作品浮誇、空洞、支離破碎,連一個完整的、結構緊湊的故事都講不成;他們想拋去一身骨氣去拍討好觀眾的商業片,但他們拍出來的商業片做到了普通商業片的庸俗、膚淺,卻無法獲得新晉導演商業片的票房。

馮小剛、陳凱歌、姜文已經很久沒有拍出能對得起他們在中國電影行業地位的電影了;張藝謀時而會拍出爛片,但是他現在能拍出既跟上這個時代又能充滿社會責任擔當的電影作品;李安和王家衛屬於才華與生命同等壽命的藝術家,時代永遠無法將他們拋棄。(說得太滿了,至少現在這個時代他們還沒有被拋棄。)

○●○

第二問:中國的年輕導演會破壞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嗎?

老導演說,中國年輕導演破壞了中國電影生存規則,使資本更趨向於流動到那些有熱門IP有大明星卻沒有靈魂的劣質電影中大筆圈錢;不再有人願意投資那些真正有豐富內涵的良心之作了。

他們說中國明星利用自身高人氣熱IP包攬最紅明星利用粉絲腦殘心理圈錢,這些不懂電影的人看到電影市場大熱,於是一股腦全進電影市場當導演了。

他們說的對,現在就是不懂電影的人跨界當導演了。現在都是哪類人在跨界當導演搶老導演的飯碗?演員,比如趙薇《致青春》、徐崢《泰囧》、鄧超《分手大師》、蘇有朋《左耳》;作家,比如韓寒《後會無期》、郭敬明《小時代》;歌手,比如高曉松《同桌的你》、何炅《梔子花開》。張嘉佳的短篇小說《擺渡人》、盧庚戌的歌曲《一生有你》、劉同的隨筆集《誰的青春不迷茫》據說也在籌拍電影。這些已上映電影中,有的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有的是重新寫劇本,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低口碑、高票房。被罵得最慘的是拿到6億票房的鄧超的《分手大師》和拿到12.6億票房的徐崢的《泰囧》,徹底的三俗作品啊,最讓人氣憤不過的是《泰囧》居然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

我覺得老導演的氣憤是在理的。他們在氣憤新導演的劣作能拿到那麼多票房,也在氣憤自己丟下了架子去拍商業片還是拿不了票房。

2014年中國票房接近300億,中國國產電影上映大概有300部,但其中能讓人看得下去的國產電影不到15部,我認為質量較高些的有8部,張藝謀《歸來》、徐克《智取威虎山》、寧浩的《心花路放》、陳可辛《親愛的》、陳正道《催眠大師》、路陽《綉春刀》、婁燁《推拿》、周顯揚《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2014國產電影里,我覺得兼顧到票房和當下年輕人浪漫情懷的電影還是寧浩導演的《心花路放》,總票房接近12億,一部有情懷的商業電影。這部電影有巨大失誤,四場艷遇里的四個女角全部為轉身就忘,兩個男主角演得很賣力卻實在讓人無法記住,但裡面有最出彩的兩個人,一個是這部電影的編劇岳小軍飾演的旅店掌柜,另一個就是「活著也不僅僅是活著吧」的文藝青年康小雨。以中國目前的電影水準來說,哪敢奢求演員全都入戲,只要演員能演活其中一個人就算成功的了,但這部電影演活了兩個人,這就成功了。

《心花路放》用大段時間來刻畫2個主人公和4個艷遇女郎,但全淪為炮灰,反倒讓出場時間很短、台詞也沒有幾句的旅店老闆和大齡女文青這兩個相當於配角的撐起了這部戲,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失誤,然而就憑這2個出彩的配角和兩條不同時空線索交錯的故事結構,這部電影已成為中國高質量電影的代表。

比如刁亦男的第三部導演作品《白日焰火》敘事方式枯燥沉默,如果不是因它拿到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我覺得很多人不會去電影院看它,但它謎一樣的結局後讓我覺得很驚喜。

再看其他知名導演的電影。著名電視劇導演高希希拍的《露水紅顏》、趙寶剛拍的《觸不可及》、吳宇森《太平輪》、許鞍華《黃金時代》,他們有的是故事不悲傷表演卻過度用力,有的是講出來的故事根本就沒有人讓人看下去的慾望,而有的是他根本就不打算講個故事,他只是想像一個會計一樣記一筆流水賬。

如果已知名的老導演拍出來的電影都有這麼多問題,為什麼不能對新生代導演留存一點寬容呢?其實,那些新生代導演的作品還是有值得讚揚的地方的。比如韓寒處女作《後會無期》拍的根本就不是電影,而是一個段子集錦,但我覺得裡面的配樂高大上,而且那些段子也真的很有道理啊;郭敬明《小時代》系列不厭其煩地撕逼讓人厭煩,但你不得不承認他的選景角度和攝影技巧很棒,除了劇情瞎扯外,配樂、攝影都是很多當代中國大導演也拍不出來的效果,隨便截一幀都可以當海報用。

中國知名導演電影拍得不好,賣不出票房,就來指責新生代導演出來圈錢了。他們有義正言辭的理由:中國新生代導演搶IP包明星,用劣作圈錢,破壞中國電影行業投資規則,應當全民抵制這種低劣庸俗電影。

但我想問,中國像郭敬明、韓寒、何炅這樣能在全國觀眾中產生影響力的年輕導演又有幾個,一個熱門IP的形成需要好幾年,他們改編自己的IP又能有幾次?中國的綜藝電影圈錢不少,但像《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這樣紅火的綜藝一年也就2個,能改編的電影也只有兩部。就算所有資本都願意流向這種就算拍成垃圾也能獲取高票房的電影,但這種電影的數量相對於中國投拍的電影總量來說,比例是很小的,剩餘的資本必然是流向其他影片。所以,這些年輕導演的「劣作」和綜藝電影這樣的「偽作」真的會影響到中國電影發展規則嗎?

事實上,市場具有自動調節功能,市場自動會淘汰劣質電影,而優秀電影永遠都有市場。《爸爸去哪兒》第一季大電影在春節檔獲得7億票房,第二季大電影同樣放在春節檔卻只有2億元票房。

還有一些電影是一開始排片不利卻因為口碑好而實現票房逆襲。《狼圖騰》在春節檔放映,被成龍主演的《天將雄師》和王晶導演的《澳門風雲2》雙面夾擊,但後來憑藉好口碑實現票房逆轉,最終獲得7億票房;同樣還有現在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一開始夾在何炅的《梔子花開》和郭敬明的《小時代4》中喘不過氣來,但後來口碑引爆,票房迅速增長。

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處於井噴狀態,2014年總共有296億元的票房,2015年前半年票房超過200億,這麼大的市場空間,僅憑零星的幾個年輕導演和一兩部綜藝電影就可以改編中國電影投資規則,影響中國電影正常發展,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也太異想天開了。

○●○

第三問:中國的觀眾真的沒有審美能力嗎?

票房失意的大腕導演一直認為是中國的年輕導演利用審美能力低下的觀眾搶了票房,但我想問:中國的觀眾是因為沒有審美能力才去看那些無內涵的空洞、低俗電影嗎?

中國觀眾去看那些非電影出身的新晉導演拍的那些華而不實的、沒有營養的電影,是因為中國那些讓人敬重的導演現在已經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沒辦法講給觀眾聽。到現在,老一代導演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他們的電影敘事方式可能已經無法讓年輕觀眾接受,根本引不起年輕觀眾看下去的慾望;而且說實話,他們拍出的商業電影也和他們鄙視的那些新晉導演一樣,沒內容沒涵養。

我覺得,因為中國電影質量整體偏低,導致很多時候真正的觀眾並沒有走進電影院。以我為例,如果我對這個導演很信任,我就不管外界評價立即去看他的電影,比如《歸來》上映時,我知道那是張藝謀的作品我就去看了;比如《星際穿越》上映時,我知道那是我心中的大神諾蘭的作品,一到休息日,我就去看了。但對於一些作品,我在心裡無法保證其質量,我就會到豆瓣上查看電影口碑,口碑好的我會去看,比如《殺破狼2》就是我在看到口碑挺好的時候才去看的;還有一些電影,就是我一直等到網路上有資源時,我才去看,比如《有種你愛我》、《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何以笙簫默》這種,因為在網上看到想吐的時候可以快進,但在無法快進的電影院嘔吐恐怕就要影響其他電影觀眾了。

所以,那些所謂的熱門IP明星承包的資本電影,很多人就不是沖著電影去看電影的。很多新導演推出的都是處女座,比如韓寒、何炅、高曉松、趙薇,而觀眾去看他們的電影只是因為對這些電影有好奇心,想知道他們的作品究竟能拍成什麼樣子,他們在去電影院之前心裡基本都有一個「這部電影很難看」的心理預期,能看到電影中有一個亮點,就會很高興,覺得自己賺了;而對於已經推出第四部電影的郭敬明,一些觀眾走進電影院,可能只是因為希望身邊的人能在吐槽《小時代》時,他能加入這個話題,他不想在網路上都吵翻天時他沒有話語權。

還有一些人就是沖著演員去的。他們去電影院之前可能已經知道這部戲不會太好,但他們依舊去電影院支持下他們的偶像,這是他們對偶像表達愛的一種形式。平時看偶像都看不到,現在買預售票不到20塊錢一張就可以坐在電影院里在高清鏡頭下看自己的偶像90分鐘,他們覺得是種享受。如果偶像演得好,那他們賺了;如果偶像演得不好,那他們意淫了90分鐘心中的偶像,那也不吃虧。

當沒有質量好的電影出來給他們講真正的故事時,他們花十幾塊錢坐在陰涼的電影院里享受一晚自己的偶像,這有錯嗎?

因此,當中國觀眾沒有好電影可看被逼得去坐在電影院看偶像的臉時,那些地位崇高、票房失意的老導演不必感慨中國電影規則被郭敬明、韓寒、何炅這樣跨界導演破壞了,也不必譴責中國電影觀眾審美能力低下不變好壞,而是應當反思你們自己的問題。

現在的中國觀眾有審美能力。如果真的沒有審美能力,口碑差的電影不會被噴,口碑好的電影不會實現票房逆轉,《狼圖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華麗逆襲就是證據。 當口碑好的電影出現後,這批看臉的觀眾也會去看好電影,而那些原先沒有走進電影院的人也會走進電影院,所以不要說這是個好作品沒市場的時代。

○●○

結語

如果把電影比做蛋糕的話,每個導演都是蛋糕師。你拿著一塊看起來很醜的蛋糕說,快來嘗嘗我的蛋糕,很有營養,顧客吃了一口後再也不吃不下去第二口,於是選擇了旁邊另外一個蛋糕師的沒有多少營養但看起來很漂亮吃起來也可口的蛋糕,於是,前面的蛋糕師說,現在的顧客都沒有鑒賞力,都不會吃有營養的蛋糕。你的顧客沒了,你的生意破敗了,你的老闆也不打算給你投資錢讓你開蛋糕店了,你覺得這都是旁邊的蛋糕師的錯。

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目前的觀影群眾就像是一頭餓得到處覓食的老虎,所以只要他們能看見的食物,他們都會去吃,只不過特別難吃的,少吃一點,比較好吃的,多吃一點。所以,中國電影觀眾之所以會去看那些被老導演斥為浮華空洞的庸俗作品,是因為中國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低下,他們就算想看好電影也看不到。

如果老一代導演現在不去反思2014年為什麼《變形金剛4》能在中國撈到近20個億,而是不停指責《小時代》等劣質電影憑什麼拿6、7個億;如果他們現在不能生產高質量電影,而是不停指責跨界導演不專業、中國電影觀眾審美低下,那我想他們前半生的榮譽要被他們後半生的恥辱淹沒了。

老導演應該擔心的不是中國年輕導演用劣質電影圈錢無數,而是中國電影業當前優秀導演人才的斷層:中國電影觀眾胃口爆發性增長,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大多數已經無法拍出高質量影片,而中國第六代導演還沒有成長起來。我想,這才是中國電影行業發展中最大的問題。

註:本文中所提及的「老導演」針對不是某個人,而是中國第五代的導演這個整體。馮小剛導演只不過是面對現在混亂的電影市場把心中的困惑、不甘與無奈說了出來,我相信這也是很多第五代導演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我個人很敬重馮小剛的這個人,也很喜歡他直來直往的脾氣,只是希望他能看到指責不能解決問題,也希望他能給有心拍好電影暫時走上迷途的年輕導演一些指導,利用自身地位和影響力,在行業能出一些事情來促進中國第六代導演的發展。

推薦閱讀:

一周影視大新聞丨萬磁王魔形女可能會死?!文晏憑《嘉年華》獲金馬最佳導演
導演侯孝賢:人生本就蒼涼
怎麼看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大家想看嗎?
怎麼看待體育明星轉行拍電影這件事情?
《監禁風暴》導演手記。太黃暴?

TAG:商業 | 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