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藤纏中醫中藥
瓜藤纏是一種發生於下肢的結節紅斑性、皮膚血管炎性皮膚病。因數枚結節,猶如藤系瓜果繞腿脛生而得名。《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云:「此證生於腿脛,流行不定,或發一二處,瘡頂形似牛眼,根腳漫腫……若繞脛而發,即名瓜藤纏。」相當於西醫的結節性紅斑。其特點是:散在性皮下結節,鮮紅至紫紅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壓痛,好發於小腿伸側。多見於青年女性,以春秋季發病者為多。
【病因病機】
素體血分有熱,外感濕邪,濕與熱結,或脾虛失運,水濕內生,濕郁化熱,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瘀阻經絡而發;或體虛之人,氣血不足,衛外不固,中醫五絕網整理寒濕之邪乘虛外襲,客於肌膚腠理,流於經絡,氣血瘀滯而發。
【診斷】
1.臨床表現
發病前常有低熱、倦怠、咽痛、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
皮損好發於兩小腿伸側,為鮮紅色疼痛性結節,略高出皮面,蠶豆至杏核大或桃核大,對稱性分布,若數個結節融合在一起,則大如雞蛋,皮損周圍水腫,但境界清楚,皮膚緊張,自覺疼痛,壓之更甚,顏色由鮮紅漸變為暗紅。約經幾天或數周,顏色及結節逐漸消退,中醫五絕網整理不留痕迹,不化膿,亦不潰破。在緩解期,常殘存數個小結節,新的結節可再次出現。皮損發生部位除小腿外,少數病人可發於上肢及面頸部。
本病發病急,一般在6周左右可自愈,但亦有長達數月不愈者。部分病人可因勞累、感冒受寒、婦女行經而複發。
2.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加快。
【鑒別診斷】
1.硬結性紅斑秋冬季節發病;好發於小腿屈側;結節較大而深在,疼痛輕微,易潰破而發生潰瘍,癒合後留有疤痕;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常有結核病史。
2.皮膚變應性血管炎皮損為多形性,可有紅斑、丘疹、斑丘疹、瘀斑、結節、潰瘍、瘢痕等,疼痛較輕;反覆發作,病程較長。
瓜藤纏治療以活血化瘀為基礎,結合病證,或清熱利濕,或散寒祛濕。嚴重病例可用皮質激素治療。
1.辨證論治
(1)內治
①濕熱瘀阻證
證候:發病急驟,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灼熱紅腫;伴頭痛,咽痛,關節痛,發熱,口渴,大便干,小便黃;舌微紅,中醫五絕網整理苔白或膩,脈滑微數。
治法:清熱利濕,祛瘀通絡。
方葯:萆薢滲濕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②寒濕人絡證
證候:皮損暗紅,反覆纏綿不愈;伴有關節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幹;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遲。
治法:散寒祛濕,化瘀通絡。
方葯:陽和湯加減。
(2)外治
以消炎、散結、止痛為原則。
①皮下結節較大,紅腫疼痛者,外敷金黃膏、四黃膏或玉露膏。
②皮下結節色暗紅,紅腫不明顯者,外敷沖和膏。
③蒲公英、丹參、紫草各30g,荊芥、丹皮、當歸各20g,煎水外洗。
2.其他療法
(1)西醫治療:疼痛明顯者,中醫五絕網整理可考慮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皮損廣泛,炎症較重,疼痛劇烈者,可考慮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2)針刺:主穴取足三里、三陰交、崑崙、陽陵泉,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隔日1次。
(3)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治療。
預防與調護
1.注意休息,適當抬高患肢,以減輕局部腫痛。
2.注意飲食宜忌,忌飲酒,勿食辛辣發物。
3.避風寒,防潮濕,冬季注意保暖,以防複發。
推薦閱讀:
※四時養生之秋季潤肺
※聊聊祛濕
※中國產婦為何要「坐月子」?
※中醫藥治療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研究近況.doc
※12種止咳化痰方法,有孩子的快點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