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宗室爵位: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和多羅格格有何區別?

瓊瑤的小說《還珠格格》在我們的童年佔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那時候放學回家打開電視劇就是看《還珠格格》。《還珠格格》拍了一部又一部,而且還在翻拍。曾經裡面的女主角至今歷歷在目,小燕子、紫薇、金鎖的扮演者如今早已成為了國際影星,紅的發紫。那時候,對格格的稱謂一無所知,只認為格格是皇帝的女兒,地位應該很尊貴的,就像我們漢人口中的公主吧。其實,我一直叫錯了很多年。在清朝,雖然是滿人統治,但是對女性仍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特別是對皇室宗族有著嚴格的規定,格格不是隨便叫的。在說滿清宗室女性等級之前,先說說滿清宗室爵位分級。滿清宗室音譯烏克孫,俗名黃帶子,是出身清朝皇族愛新覺羅氏嫡系的皇族成員所享有的稱號。沒有爵位的皇族宗室,可以在名字(gebu)之前冠上「宗室」,以表示其身份。

1635年(天聰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太極發布上諭,凡太祖(努爾哈赤)後代,稱阿哥,其他六祖子弟,稱覺羅,皆為汗的宗室。皆用紅帶子,一般人不可直呼其名,應用阿哥,或覺羅來稱呼。清興祖福滿(努爾哈赤曾祖父)有六子,德世庫,劉闡,索長阿,覺昌安(努爾哈赤祖父),包朗阿,寶實。都居住在赫圖阿拉的覺羅地方,『環衛而居,彼此相距近者5里,遠者不過20里,是為六工,又稱為寧古塔貝勒,亦通稱努爾哈赤六祖』。

在在清朝入關之後,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極下詔,規定

  1. 其祖父清顯祖塔克世(努爾哈赤父親)的直系子孫為「宗室」。烏克孫(uksun),被譯為宗室,成為清朝皇室嫡系子孫專有用的名稱。
  2. 清興祖福滿與清景祖覺昌安等其餘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覺羅」。

      

宗室系「黃帶子」,覺羅系「紅帶子」,由此以示區別。宗室被革退者系「紅帶子」,位列皇族家譜《玉牒》之末。身為宗室,依其親疏,可受封爵位,最高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下,共分十四等,隨著與皇室的親疏,逐代遞降。在十四等之下,稱閑散宗室,只享有宗室頭銜,可用四品頂戴,但沒有爵位。

             

       

宗室的爵位有14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三等)、奉恩將軍。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異性功臣爵位則授予漢員和西南民族等滿蒙外其他民族人士,基本上就是採用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

         在宗室爵位中會出現和碩、多羅、固山這樣的字眼。「和碩」、「多羅」、「固山」都是滿語轉音。「固山」就是「旗」(gūsa),「多羅」指一角(doro),「和碩」指一方(ho?o),都是指所擔當方面範圍的大小,以「和碩」為最大。因此加號和碩、貝勒、多羅、固山也能夠顯示出等級的高低。

         

宗室爵位有區別,那麼他們的子孫後代肯定也就有區別了。對於宗室的兒子,根據光緒《大清會典》卷一《宗人府》記載,「功封(為臣民在戰爭中立功而受封,稱為功封)、恩封(為皇裔受封(正常情況下必封),稱為恩封。)、襲封和考封(通過考試獲得爵位)為4種清代封爵方式。

襲封的方式有降襲和世襲兩種。降襲即逢子孫(通常為嫡長子)襲爵時,每代要遞降一個等級來承襲。原等承襲,即由皇帝頒詔允許,某些爵位逢子孫襲爵時,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級來承襲,世代相承不變。若是沒有子嗣後代時,則以旁支後代奉始封祖先祀,並承襲該爵。這就叫做世襲罔替,比如清朝的十二位鐵帽子王。當然,如果有功於國家與社稷,也會獲得晉封。比如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都是清中後期恩封並世襲罔替。

          

清代為了防止如明代一樣宗室爵位泛濫的情況,制定了降襲制度。清朝宗室降襲爵位的方式大體有「恩封」和「考封」兩種。清朝的親王總共也只有39個封號,前10個是世襲罔替,成親王是降等世襲,其後的不是世襲,雍、寶、嘉、智,4個入繼大統(禮、睿、豫、鄭、肅、庄、怡、恭、醇、慶、成、雍、寶、嘉、智、穎、英、敬、端、惠、安、襄、裕、榮、理、純、恆、淳、廉、履、果、和、諴、定、質、哲、儀、惇、瑞)。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親王的爵位,但是這個繼承,是降一等繼承。也就是說,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他,降襲為郡王,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而親王爵位依次遞降四等以後就不再遞降,以鎮國公世襲罔替。當然不入八分的爵位也是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得,這種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而考封的爵位除了特殊下旨世襲罔替以外,都有其襲封的次數,襲封次數滿額以後,襲封者的後裔也不能獲得爵位。

        

對於戰功昭著的親王與郡王,擁有世襲罔替的權利,他們的主爵位不必世襲遞降。分別為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鄭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這八個清初王公,嫡系後裔享有世襲罔替的王爵(俗稱鐵帽子)。但是除了嫡子以外,其餘子孫還跟其他王公一樣,世襲遞降,並且進行考封。後來也有四位親王因為輔佐皇帝、太后政治鬥爭有功,而得到此殊榮,即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根據世降一等的襲爵方式和嫡庶有別的原則,必然會導致有些宗室無法取得爵位,這些人被稱作「閑散宗室」。他們著四品頂戴、武職補服,但無四品實職。

        

對於宗室的女兒,在入關前,不管是汗的女兒還是貝勒的女兒均可稱格格。《清史稿》記載:「太祖初起,諸女但號「格格」,公主、郡主,亦史臣緣飾云爾。」這不是正式的冊封。她們的丈夫被稱為額駙,同時將丈夫的部族名加在「格格」之前稱呼,以作區分。如東果格格、哈達格格、巴約特格格等。

        

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皇太極冊封七位公主,是他的姐妹、女兒等女性親族。此次冊封公主,僅稱固倫公主、和碩公主,無公主徽號。但由於制度缺失,皇太極的女兒並非皆有冊封。後清政府逐漸確立冊封制度,確定皇女封號為公主,分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兩類,需要進行特定的冊封儀式。「固倫」是滿語「天下」的意思,也只有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封「固倫公主」,妃嬪所生之女封「和碩公主」。當然和碩公主也會因額戰功或者自己受寵、母妃得寵而晉封固倫公主。

       

順治17年(1660年),又規定除皇女以外,宗室之女依據父親的身份以下封號:

       

  •    

     親王女「和碩格格」即「郡主」,嫡女封「郡主」、庶女封「郡君」。
  •     

    世子、郡王女「多羅格格」即「縣主」,嫡女封「縣主」、庶女封「縣君」。
  •     

    長子、貝勒女「多羅格格」即「郡君」。

  •     

    貝子女「固山格格」即「縣君」。
  •     

    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格格」即「鄉君」。
  •    

    不入八分公以下女一律不授封,俱稱「宗女」。

       

備註:和碩親王法定繼承人封世子、多羅郡王法定繼承人封長子。  

      

在清朝,「格格」有時候也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

      

      

無正式封號的貴族之女可稱格格。《清稗類鈔》稱:「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大抵稱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處子為多。若其長女,未得正式之封號者亦罕。」

       

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位在側福晉之下。《清史稿》記載雍正帝的孝聖憲皇后「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不作為稱號的一部分使用時,滿族所有未出嫁女子都稱為格格。

       

      

歷朝歷代的宗室爵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皇親國戚中的皇族,隨著一代一代的沿襲,曾經的皇族子孫除了少部分能夠擁有比較低的爵位外,更多的人與平民無異。除非後世子孫能夠爭氣,能夠晉封。《三國演義》中劉備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用這麼長的一句話給獻帝自報身世,弄得獻帝還得令宗正查看。其實說了那麼多,劉備就是個布衣,跟皇族基本上不沾邊了。當時的獻帝需要藉助外界實力抗曹,不得不和劉備拉關係,最后冠上了皇叔的名號,這也為劉備後來開疆拓土積累了資本。對於滿清宗室也是如此,除了世襲罔替或者因功再次獲封外,幾代下去,與皇族基本上就不沾邊了。當然滿族作為貴族, 別說是宗室後代,就是旗人都還是享有特權的,與平民還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威廉王子的封號(劍橋公爵、斯特拉森伯爵以及卡里克弗格斯男爵)有三個而且是等級不一樣的封號?
為何歐洲爵位的繼承世系名字上都要寫上從哪來的,用哪個祖先的名字,用了那名字還要說明第幾世?
清代的爵位制度(3)
「趙簡子」中的「子」是爵位嗎?

TAG:滿清 | 爵位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