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太極拳  作者:潘詠周 文章來源:網路

一、何謂太極拳

太極拳顧名思義,是依據太極的道理演變出來的拳法。太極是什麼呢?易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生生之謂易。」從上面摘引的易經幾節文句,可知「易」是包羅萬象,而其起點為「太極」,從而生兩儀、四象、八卦陰陽消長,生生不息。至於「太極」又是如何來呢﹖宋儒周濂溪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無極」是宇宙太初、混混沌沌,一物未有的「無極」景象。「太極」是宇宙在太初混沌之後,陰陽雖未分而分之機已動。此時清氣猶未上升,濁氣猶未下降,在這個景象是為「太極」。一至動而分則清氣上升而為天,濁氣下降而為地,是陰陽已分,即為太極生兩儀,「兩儀」即是陰陽,是假定的相對名詞,所以宇宙間一切都是相對的,都可以陰陽代表,是一元的正反兩向,太極就是這個一元的合,兩儀 

就是一元的分。由兩儀生四象,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生八卦,為干、坤、艮、兌、震、巽坎、離;象徵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八種宇宙間的各種x象,八卦交互相配而成六十四卦。所以易經是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消息盈虛和動靜變化的道理。

  太極圖是表示宇宙是個渾圓一體,陰陽互相消長不息,循環運轉的形象。太極圖的陰陽兩儀,圖以黑白,黑白的多寡,就是表示陰陽兩儀的消長,黑白互抱,呈螺旋形,表示此消彼長,彼消此長,保持著平衡,循環螺旋地不息,永無休止。因為宇宙是動的,沒有一瞬息不在動,動了就有消長、循環、平衡。所以陰陽是相互消長的,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不論千變萬化,總是平衡,螺旋地前進,生生不息的。易曰︰「剛 

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相摩,八卦相盪。」等,也就是說明太極兩儀的消長和四象八卦的摩盪變化;更說明了宇宙無時無刻不在動,萬事萬物在變化,無時無刻不在消長、循環、平衡的法則中活動著。

  從上面的引述和粗淺的解說,對於「太極」一詞已經有了一個概念;簡言之︰太極是宇宙萬象,動的中心起點,而在將動未動的狀態。宇宙萬象是動的,由是而生兩儀、四象、八卦。八卦又交互相配而演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顛倒錯綜,以至無窮。可以說︰太極即是天地萬物之根本,陰陽兩儀是天地萬物活力的正反兩向。依據這個理則,所以天地萬物萬事,都有正反兩面,如虛與實,剛與柔,慢與快,開與合等, 

都可以陰陽兩字代之。

太極拳即是依據這個「太極」的法則演變出來的拳法。打拳時有「無極」的狀態,即如陳鑫所說的︰「學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氣,兩手下垂,身樁端正,兩足並齊,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也有「太極」狀態;陳鑫說「打拳上場後,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正中,其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已俱寓於心腹之內。此時壹志凝神,專主於敬,而陰陽開合,消息盈虛,特未之形耳。時無可名,亦名之曰太極,言此以示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打拳上場先要經過「無極」與「太極」的狀態,然後待動而手足身體各部運轉,都要分清陰陽(兩儀),就是處處要有開合、虛實、剛柔、快慢等等,並且最重要的是肢體的動作,都要作螺旋弧形,綿綿不斷地運轉,陳氏稱為纏絲勁。因此太極拳是確確實實符合宇宙之本的太 極陰陽自然法則的一種拳法,故名之謂「太極拳」

 

二、太極拳的本質

太極拳是依據太極陰陽自然法則的一種拳法,因此太極拳的本質也可以想見了。太極圖的陰陽兩儀互抱呈螺旋形,所以太極拳是以纏絲勁為「經」,開合虛實為「緯」。經緯備而結合動作的剛柔快慢,成一種無與倫比的上乘功夫。如果僅知開合虛實,而不明纏絲勁;或僅明纏絲勁,而不知開合虛實。是有經無緯,或有緯無經。即使經緯具備,而不能兼剛兼柔,能快能慢,亦不能達英雄無敵,從心所欲的境界。即對於健身養生,亦收效極微。所以陳氏第十六世裔孫陳鑫在其所著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精(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謂︰「開合虛實,即是拳經。」關於剛柔快慢,謂︰「是藝也,不可謂之柔,亦不可謂之剛,第可名之為太極。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於無x之謂也。」「慢到十分功夫,即能靈得十分,惟能靈到十分火候,斯敵人跟不上我。」所謂靈即是快,可知太極拳是要兼剛兼柔,剛柔相濟的,要能快能慢的,不過鍛煉的方法是由柔而剛,慢而快而已。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經」,是太極拳的核心,是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所獨創。纏絲勁的運行是循人體經絡,能使全身的氣血循環平衡,促進生理機能,收健身卻病難老延年的功效;對於技擊方面,能將來力走化而反擊,以小力勝大力,以慢勝快,敗敵於不知不覺之中。

開合虛實是太極拳的「緯」,太極拳的每一動作,均是走弧線,有開合,有虛實。太極拳是圓圈的作用,開合虛實,即在此圓圈之內。動作之向前者,為開為實,後退者,為合為虛。此不過譬仿說明。究其運用言之,圓圈渾然無端,應敵變化,開合虛實,並無定位。一著之動作,對全身言,為一大圓圈。對局部言,各部自有圓圈。故太極拳每一動作中,含有無數圓圈。各個圓圈中均有開合,均有虛實。全身為一大開合,大虛實;局部為無數的小開合,小虛實,合而為一整體。如此則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互結合,保持平衡,故能支撐八面,運轉自如,應敵變化,靈活無比,敵勁來臨,引進落空,一攻而克。

三、太極拳的練法概要

太極拳的何以名為太極拳,已經有了一個概念;太極拳的本質是什麼,亦已經說明了,現在進而說明太極拳的練法。太極拳的練法說起來真是千頭萬緒,不論如何詳細,總是無法周全。陳鑫說︰「千言萬語,難形其妙,當場一演,人人可見可曉,落於紙筆,皆成糟粕。」蓋拳藝一事,重在當面教練,教者示範,學者心領神會而已。茲將練法上幾個要點提出,或有助於學者練習。

(一)用意行氣

意是意識,是屬於精神現象,亦謂之意念,古人謂之心,是腦的代稱。因此用意即是用心,以意行氣,即是以心行氣。所以拳譜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不是呼吸空氣的氣,是一種內氣,也叫作元氣、正氣、先天氣、中氣等等,陳鑫著作中稱此氣為「中氣」,是人所秉受於天,本來之元氣。

在打拳時每一動作,先要經過腦的想像,這就是用意,練習日久,自然覺得有氣。據人體生理的現象,人體動則生物電位升高,血液循環加速,血壓降低,氧與血紅蛋白也就迅速離解,人就會感覺到有氣,這就是所謂內氣的發生。氣是聽意的指揮,用意要在有意無意之間;如若用意太著意了,就變成用力了,氣遇力則阻,就無法運行了。潛於內的是氣,形於外的是勁,所以太極拳的一舉動要用意不用力,先是意動,而後 

形動。這樣才能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動作才能沉著,久練之後,氣能收斂入骨,達到深奧的功夫。所以太極拳以能用意為第一要義。

(二)身法中正

打拳重在身法,所謂「低頭彎腰,傳授不高。」武禹襄有身法八項。此身法八項在李亦畬手寫武氏太極拳譜內為︰涵胸、拔背、裹怠⒒る啤⑻岫ァ⒌酹怠⑻諗病⑸琳降勸訟睿但在永年李氏廉讓堂本太極拳譜列身法八項,無騰挪與閃戰兩項,而代之以松肩與沈肘。徐震太極拳譜理董,關於武禹襄著述之身法,增為十項,以松肩沈肘與騰挪閃戰一併列入,細考研究,松肩沈肘應為上肢部份之法則,屬於手法。因之武禹襄之身法八項,應為最初之李亦畬手寫本之八項為準,此八項分為四對,即涵胸與拔背相配,涵胸是胸腔微向內含之謂,拔背是脊骨微有鼓起之謂,涵胸與拔背是胸背相系。裹滌牖る葡嗯洌裹凳仟悼詵趴沓旁倉謂,護肫是肋骨節節松沈前合之謂,裹與護肫是使身軀周圍充實。提頂與吊相配,提頂是頭頂百會穴輕輕上提之謂,吊凳腔嵋躚ㄇ崆嶸系酹抵謂,提頂與吊凳巧舷孿嚶ΑL諗燦肷琳較嗯洌騰挪是虛實靈換圓活之謂,閃戰是猝發抖勁以小力勝大力之謂,騰挪與閃戰是身法的心法,也是身法的總法。

上面所說的身法八項,可以說是身法的分解,其基礎在於立身中正,因之身法應以中正為主。中正之標準應以頭頂百會穴與部前後陰間之會陰穴成一條垂直線,在練拳時始終要自百會穴至會陰穴,上下對準一條線。這樣心中想像,在有意無意之間,身軀自然中正不偏不倚,頭頂自然虛虛領起,做到所謂虛領頂勁,亦即提頂;擋孔勻磺崆嶸系醯成了吊怠H綣真能意會到這個上下一條線,當然是胸部能夠虛含,背部自然有上拔之意,擋炕嵋跚崆嶸系醯悼謐勻環趴沓旁玻因胸部的不著力,肋骨也自然節節松沈前合,如此所謂含胸拔背,裹禱る貧伎勺勻壞刈齙健R蛭打拳時能夠做到上下一條線地身法中正,又因為練拳時的用意行氣,漸漸就能做到氣沈丹田。所謂虛領頂勁,氣沈丹田,不是有意強求可以做到的,是要在準確的練法下不期而得的。到了功夫深進,動作虛靈,自能做到騰挪與閃戰,因此在練拳時始終要把握住身法中正為要。

(三)貫串相連

打拳是肢體的動作,太極拳動作起來要求上面的手和下面的足,以及身體各部份都要作整體性的動,所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體的腰和脊是具有中軸的功能,腰脊的動發生離心力作用,靜發生向心力作用,即所謂︰「動之則開,靜之則合。」所以一動一靜都是腰脊的作用。打拳時肢體的動作,要聽命於腰脊,簡單地說聽腰的指揮,腰動手足身體各部都動,腰靜手足身體各部都靜。這樣就是做到了一動 

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同時人體的動由於各個關節的伸縮所形成,因此打拳時每一動作,由腰部發動起,順著各關節旋轉著,連同肌肉轉動,達到四梢(兩手兩足尖)。這樣每一動作,節節貫串,相連不斷,達到周身一家的功夫。

打拳是由手足的動作所組成為d與勢,單純的一手一足的動作謂之「手」,積「手」成「著」,聚「著」成「勢」,聯「勢」成「套」。「著」也就是「式」,如攬扎衣,單鞭等,在一式之中,有好幾「手」,上面所說的每一動作由腰部發動節節貫串到各個「手」,由「手」成「著」,其中如何貫串呢﹖那就要對於拳勢(此處之勢,非手著勢套之勢,是氣勢之勢。)的起、承、轉、合必須明白。「起」是發勢,也叫作「 

起勢」,「承」是接筍,「轉」是變換,亦稱轉關,「合」為成勢,就是每著式成之時謂之「合」。一著之中有起承轉合,層次分明,一氣貫串,神氣毫無隔斷,至於著與著的接連,亦要求貫串,所謂著著貫串。

節節貫串是著的本身的貫串,著著貫串是著與著的貫串,能達到一氣呵成,綿連不斷。著在發勁之後,出現了斷勁的現象,就要將這發勁的余意接續下去。萬一意與動作也脫了節,形成意有外馳,這不但勁斷了,意也斷了,這樣勁意兩斷的境況下,那怎樣辦呢﹖就要運用意和勁的余神來接續下去,使恢復到貫串一氣。實際操作的方法,就是要用轉接轉關,接骨斗筍的方法了。

轉接轉關,接骨斗筍的方法,做起來很簡單,說起來非筆墨所能形容。武禹襄十三式行功要解內所說的︰「往複須有折迭,進退須由轉換。」就是指這個著與著之間的貫串方法。手法上遇到往複時,要有折迭,步法上遇到進退時要有轉換。所謂折迭與轉換,是用圓轉的方法來接續下去,這樣就能圓順,沒有抵觸,也就是不論在手法上的往複或在步法上的進退,決無直來直往和直進直退的,是一種迂迴的方法,練架時習慣了這種方法,一旦遇到敵勁之來,決不致與之正面衝突,必能迂迴取勝了。

(四)虛實分清

陳鑫說︰「開合虛實,即為拳經。」開合在內為勁,在外為形;內在之勁,要開之以意,合之以神;外在之形,要隨內在之勁要開則俱開,合則俱合。拳勢的一開一合,乃是自然之理,所謂「一開連一合,開合遞相承。」虛實是平衡重心的方法,所以虛實必須分清。練拳時雙手要有虛實,雙足也要有虛實,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隨地分清虛實。也就是說,左手實則左足應虛,右手虛則右足應實,這是起調節內勁使保持中正的作用,達到立身中正的目的。虛實的比例,在初學時步法可以大虛大實,以後逐步練成小虛小實,最後達到內有虛實而外面不見有虛實的境界。

虛實著重於內部的變化,要以意念的虛實為虛實,還要講究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腿部因為要支持全身的重量,比較上部手的虛實要顯露於外,同樣要講究虛中有實和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站煞,總要使步法的變換靈活迅速。而且不但手與足要分虛實,全身各部都要分虛實,大概說起來,胸部關聯著上肢的虛實,腰部關聯著下肢的虛實。各部份的虛實,相互呼應,有相吸相系之意。

太極拳的動作圓圈,在轉圈中間,虛實在變換。半圈為虛,半圈為實,虛實合成一圈,這就是陰陽變化的道理。在一圈之內,隨時有無數的小圈,就有無數的虛實靈活變換。所謂陰變陽,陽變陰,似陰非陰,似陽非陽,忽隱忽現,使人不可捉摸,致勝於不知不覺之中。

(五)由柔生剛

太極拳的操練,不論單人的練架,或雙人的推手,都是切忌用力,但是從鍛鍊出來的勁是要求剛柔相濟。對於剛柔的概念,先要明白的是︰剛不是用力,柔不是無力;有了這個概念,那就不致再用拙力了。再來講怎樣由柔生剛的操練方法。

人體的各部能隨意而動,這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舉起手臂,不免就要用力,肌肉就呈緊張,有一股僵勁。這股僵硬的勁,是人體與生俱來的,在學拳初期,要動作柔和來化去這股僵硬勁,所以在這時間練拳要越柔和越好;並且這段時間愈長愈好,一般說來要一、二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練拳要在毫不用力的原則下慢慢地動作,要練到一些僵硬也沒有,動作起來能節節柔和地貫串起來,在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有心求柔。

練拳練到極柔和以後,全身肌膚骨節,處處鬆開;這種鬆開,是一種有意識的松,不是一種像一堆爛泥的松,同時沒有絲毫的鼓勁意思,這樣身體各部就能產生一種富有彈性的掤勁。能夠達到真的柔和像上面所說的肌膚骨節處處鬆開,再用功練習,使這種具有彈性的掤勁,加強其彈性,那就成了太極拳的剛。這就所謂無意成剛了,所以太極拳的練法是由柔生剛。

這種由柔生出來的剛,是經千錘百鍊練出來的富有彈性革刃性的剛,這種剛是從纏絲勁的絞來絞去中練出來的。有了這由柔練出來的剛,就可以達到忽柔忽剛,亦柔亦剛的境界。

練成了可剛可柔,忽剛忽柔,亦剛亦柔的程度,進而配合著拳勢的開合變換剛柔,每個拳式的動作都有開合,每個開合過程中都有運勁的落點處;剛柔的變換,就是在落點處要用剛勁,其它過程中都用柔勁,這樣就能達到剛柔相濟,應敵裕如了。

(六)先慢後快

打拳動作的快慢有兩個涵義,一是指練一趟拳所需要時間的長短,二是指每一個拳式中的動作過程何處應快,何處應慢。先說第一個涵義的快慢,在初學時間要慢,慢可以揣摩姿勢的正確性,但是慢也不是漫無限止,不能慢得痴呆,所以慢必須在神氣鼓盪和意氣靈換的條件下求慢。經過一、二年慢練的時間,姿勢已經正確,沒有什麼缺陷了,就可以隨著熟練的程度漸漸加快速度,就是說縮短練一趟架子所需要的時間;但快不可有浮飄與錯亂。在這個時間也知道了勁,在快速中鍛煉勁。最後到功夫精進後,拳式由開展進為緊湊,使運勁的線速度又逐漸變緩,而在轉關處的角速度卻更加快了,那就可以柔處極柔,剛處極剛了。這是練架的先慢,後快,復緩的三層步驟,快慢發展的三個程序。

至於第二個涵義的快慢,是在每個拳式中的快慢,是這樣的︰即在轉關處要慢,過了轉關處就逐漸加快,運到落點時最快,以後復轉慢,這樣周而復始著,這個每個拳式中的快慢原則,是始終不變的。因此練習太極拳是經過能快能慢的鍛煉,所以能在應用時可以「彼微動,己先動。」和「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握著有利的條件。

四、太極拳的呼吸

太極拳的呼吸要任其自然,切不可閉氣鼓勁,有傷健康。呼吸要配合動作的開合,亦不可故意做作。開則用呼,合則用吸,並須使呼吸之氣,由丹田出內。通常用腹部呼吸,腹部呼吸有正反兩種。

腹部正呼吸是吸時橫膈膜下降,腹隆起,呼時橫膈膜上升,腹回縮。實際操作方法是,練拳時,在全身松靜,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的姿勢下,口唇輕閉,齒輕合,舌舐上顎,進行呼吸。吸時緩緩從鼻孔吸氣,用意引導著氣有徐徐下行的感覺,送入腹部臍下;吸時要自然,不能使氣硬壓。在吸氣過程中,橫膈膜下降,壓擠腹腔內臟器官,腹部隨之隆起,這時肛門括約肌隨著收縮一緊,術語叫作提肛。呼氣時,由鼻孔緩緩呼 

氣,橫膈膜上升,下腹部隨之回縮,肛門括約肌隨著呼氣放鬆,一呼一吸,毫不勉強。

腹部反呼吸是吸時橫膈膜上升,腹微內收,呼時橫膈膜下降,小腹自然外凸。實際操作方法是,吸時用鼻緩緩吸氣,使有氣體下行的感覺,徐徐送入腹部臍下;這時橫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內收,吸氣將盡,肛門括約肌即微微收縮,使氣聚于丹田,略停一停,是為一吸。隨即肛門括約肌鬆開,緩緩以鼻呼氣;這時橫膈膜自然下降,小腹部自然地外凸,是為一呼,也是一呼一吸,毫不勉強。

習太極拳應用腹部呼吸,正反呼吸不拘,可從其習慣,因其效果則一。陳氏太極拳則用腹部反呼吸,並且要配合纏絲勁的關係,不是單純的氣沈丹田,並有丹田內轉的作用,使動作的緩急與呼吸的不同強度的起伏相配合。

練拳到熟練後,要使呼吸與動作配合。拳勢的起落配合著呼吸,就是要把「起」配著「吸」氣,「落」配著「呼」氣;這樣拳勢的起落動作,配合著呼吸的「吸氣」和「呼氣」,橫膈膜的不斷地起伏,內臟也有輕微的按摩運動,就能夠活潑了內臟,加強了氣血的循環,達到袪病健身的效驗。


推薦閱讀:

飛星紫微斗數飛星紫微斗數網路家族文集--梁 49
網路拾英
為什麼要燒金紙?網路上常見的錯誤燒金紙由來 以訛傳訛的燒金紙由來
為什麼流量是個寶?
自媒體成網路謠言傳播機器,應該如何規範應對?

TAG:文章 | 來源 | 太極拳 | 太極 | 網路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