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易》掃盲

《周易》掃盲
  

作者:四德先生

 

 

第一章     《周易》的作者

 

  第一節 引子  

  關於《周易》的作者,或者《周易》的成書經過,這是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我們今天所說的《周易》,其實是《易經》和《易傳》的合稱。一般認為,伏羲創造了先天八卦;而周文王將此推演成後天八卦,並將八卦兩兩重疊而成六十四卦,還為每卦寫了卦辭和爻辭,形成了《易經》;其後,孔子及其弟子將自己學易心得寫成七類十篇文章,用以解釋《易經》,被稱為「十翼」,形成了《易傳》。通俗地說,《易經》和《易傳》的關係就好比是教科書和教輔書的關係。

  由於伏羲處在我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周文王則處在商朝末期,孔子則處在周朝,而這三人又都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聖人,因此,關於《周易》的形成有所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但是,歷史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第二節 伏羲與先天八卦

  與《周易》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第一位聖人是伏羲——傳說中一個非常神秘而又偉大的人物。據說,他母親是上古時代生活在華胥之國的一位姑娘,一日於無意間踩到雷神留下的一個碩大的腳印,受感而孕,懷胎十二年後生下一個人首蛇身的兒子,取名「伏羲」,他還有一個妹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媧。上古傳說中有很多這種父親為非人類的名人,即使到了秦末,還有一個沛縣叫劉邦的無賴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居然編造故事,說自己是母親劉媼在夢中與龍交合而懷孕所生——哎呀,真是平白地給自己老爸送了頂綠帽子。

    (下面是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媧圖)

  這伏羲畫八卦、結網罟(音gu)、取火種、興嫁娶、制曆法、創樂器、造書契,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結繩記事的蒙昧歷史,開創了中華文明,因而被後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之祖。

  那伏羲究竟是怎樣創造八卦的呢?前面說過,組成《周易》第二部分的是十篇解釋性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名為《繫辭》的文章里有這樣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其中的「包犧氏」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伏羲。由於上古時代缺乏文字,依據口頭相傳,所以往往一個人物有不同的名號。比如這伏羲,還有被叫為宓羲、庖犧、伏犧、伏戲等,所以我們在古書時對這些人名可要注意,別弄混了。依這種說法,八卦是伏羲這位人首蛇身的聖人觀天察地而作出。

  但是,歷史上還有這麼一段傳說。相傳在伏羲氏時,伏羲氏教民「結繩為網以漁」,養蓄家畜,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生活條件,是為一代聖君。那聖君時代會有什麼現象出現呢?想想看,人間有這麼一位聖君,萬民有福啊,上天能不高興嗎?自己兒子這麼能幹,那做父親的怎麼也得送上一份重禮吧。於是乎,祥瑞迭興,天授神物!——嗯,我們只要翻翻歷史就會發現,後來許多朝代有過這種天降祥瑞的記載,有天意巧合的,有人為炮製的,反正真的假的,誰也搞不清到底真相如何。回到正題,傳說伏羲時代,就出現了一種龍背馬身的神獸。這種神獸生有雙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龍鱗,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被稱之為龍馬——扯遠一句,有個成語叫龍馬精神,你明白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精神嗎?這龍馬背負圖點,由黃河進入圖河(今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送庄鄉境內),游弋於圖河之中。伏羲見後,依照龍馬背上的圖點,畫出了圖樣。接著,又有神龜負書從洛水出現。伏羲得到這種天賜的用符號表示的圖書,遂據以畫成了八卦。這就是所謂河圖洛書的傳說。神奇吧。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古人是相信的,而且正兒八經地把它記載下來了,而且,也記載在《繫辭》里!「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然後「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哎呀,這下麻煩了,到底伏羲是怎麼創造八卦的呢?其實,這個問題沒人說的清,反正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言之鑿鑿的說法。這河圖洛書從伏羲時代開始出現後,一向只是口頭相傳有這麼一回事,幾千年都沒人見過真傢伙,就是到底誰得到了這個問題,也莫衷一是,除了伏羲外,還有說是黃帝、大禹、周文王等等,反正,我們只需要知道是被某聖人得到,你我凡夫俗子是想都甭想的。一直到北宋年間,一個叫陳拓的傢伙突然拋出一個據說是河圖洛書的東西,一下子就引發了學界的一場大地震,至今還是一段無頭公案。

  好了,我們也不必再深究下去了。我們只需知道,伏羲創造的八卦,是以爻(音yao)作為最基本的構成單位,符號分別為—(一長橫)和--(兩短橫),前者為陽爻,後者為陰爻,三爻成一卦,共有八個卦,分別是乾卦、坤卦、離卦、坎卦、震卦、巽(音xun)卦、艮(音gen)卦和兌卦。伏羲的八卦有叫先天八卦,區別於後天八卦。為什麼叫先天八卦呢?據說,這是因為伏羲八卦所解釋的是宇宙萬物沒有形成以前的現象,此即所謂先天。而後來的周文王弄出來的八卦解釋的是宇宙萬物形成之後的運動、變化規律,所以叫後天八卦。

  八卦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八卦有方位,而且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與我們現代地圖的方位剛好相反,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乾卦象徵天,而天在上,故在上位(即南方);坤卦象徵地,而地在下,故在下位(即北方)——想想,天南地北是什麼意思啊?天地之間,日月相繞而轉,所以接下來兩卦為離卦和坎卦。離卦象徵太陽,太陽從東方出來,故在左位(即東方);坎卦象徵月亮,月亮從西方升起,故在右位(即西方)。乾卦、坤卦、離卦和坎卦是八卦中的四大卦,形成南北東西四個大方向。

  接下來,震卦象徵雷,八卦中其位置在東北;巽卦象徵風,八卦中其位置在西南。雷產生震動,從而形成風;而風摩擦又產生震動並進而形成雷,因此,震卦和巽卦是相對的兩卦,名為「對宮卦」。至於為什麼象徵雷的震卦在東北,而象徵風的巽卦在西南呢?據說也是聖人觀察自然現象而得出的,因為東北多震雷,而西南多風,是否屬實,尚待考證。

  再接下來,艮卦象徵高山,八卦中其位置在西北;兌卦象徵海洋,八卦中其位置在東南。這也是兩個「對宮卦」。從我國的地理特徵而言,西北多高山,而東南則是海洋。因此,這兩卦的位置比較好理解。

  從上面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到每卦所代表的方位。以前看武俠小說的時候,經常看到大俠口裡念叨:「走乾位,轉巽位」之類的話,覺得神秘莫測。現在明白了吧,那其實就是「先往南,再轉西南」。

  《易傳》中有一篇《說卦傳》,其中「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說的就是伏羲先天八卦圖方位。

  再說說八卦的畫法——注意,字是寫,卦是畫。前面說了,卦由爻組成,爻分陰陽。乾卦由三陽爻組成;坤卦由三陰爻組成;離卦中間一陰爻,上下為陽爻;坎卦與離卦剛好相反,中間一陽爻,上下為陰爻;震卦最下為一陽爻,上面為兩陰爻;巽卦與震卦剛好相反,最下為一陰爻,上面為兩陽爻;艮卦最上面為一陽爻,下面為兩陰爻;兌卦與艮卦剛好相反,最上面為一陰爻,下面為兩陽爻。古人為了便於記憶,將八卦的畫法編成口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如果各位嘗試著把這八卦畫出來,就能明白這口訣的意義,每卦的畫法也就不會弄錯了。

  這八卦,象徵著宇宙間八個大現象。先人將世間萬物簡化成這八大現象,從而來思考複雜萬變的事物,這也是古人偉大之處。既然只用八卦就代表了世間萬物,所以,這八卦的每一卦都有非常豐富的象徵意義。這個問題,留待以後再說。

  最後,再簡單說下先天八卦數。先天八卦圖用數字排列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如果在先天八卦圖上連起來,順序方向是:一條線自正南乾起,走向東南兌,而東方離,而歸於東北震;另一條線自西南巽起,走向西方坎,而西北的艮,歸於正北的坤。

 

   第三節 文王與後天八卦

  據說,伏羲是據今約10000年前時代的人物,他的先天八卦開創了易之先河。後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至周文王時,將此先天八卦演變為後天八卦。

  周是活動於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一個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傳說是帝嚳(音ku,是傳說中的五帝之一)的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商朝時,他的後代古公「亶父」將部落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西部勢力,自稱為「周」。「古公」的幼子「季歷」繼位後,修行道義,發展生產,驅逐夷狄,力量更為強大。很自然的,周和商之間發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事了。當時的商王「文丁」派人將季歷殺死。這。「季歷」的兒子「姬昌」繼位後。這「姬昌」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明白這時候的周還沒有力量與商正式對抗,所以只有將仇恨的種子偷偷種在心裡。他很仁慈愛民,禮賢下士,天下士人都來投奔,周的勢力越來越大。這時候的商也換了新的接班人,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紂王」。請注意:「紂王」的意思是「殘又損善」,是周武王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謚——我們可以注意到,後世很多亡國之君都有這樣類似的惡謚——他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周的發展使商紂感到威脅,於是「紂王」(沒辦法,我們已經習慣這麼稱呼他了)將西伯昌囚禁於羑里七年。當時姬昌已是82高齡的被拘禁在羑(音you)里達7年之久——嗯,這姬昌據說活到了97歲,另外,據《堯典》記載,堯的年齡也在百歲上下,還有其他幾位聖人也如此,我總沒想明白,97歲即使在今天都已是很高齡了,而幾千年前怎麼有那麼多聖人活到如此高齡呢?

  這羑里在今河南安陽一帶,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國家監獄。當初紂王拘禁姬昌時恐怕怎麼也沒想到,這一關,居然關出了一位千古聖人。姬昌在羑里的這7年時間裡,潛心苦學——一個人被囚禁著,想不潛心也不容易啊——對伏羲的先天八卦反覆研究,並推演成後天八卦。

  文王的後天八卦還是伏羲先天八卦的那八個卦,所不同的是,排列順序發生了變化,各位可千萬別小看排列順序的變化,這可是歷史性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是《周易》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步。後天八卦是下面的順序:

  文王為什麼要將八卦的順序作這樣的調整呢?不少學者認為,從伏羲時代發展到夏朝時,氣候有了極其重大的變化,積雪融化,海水上升,到處發生水災。嗯,想起來了嗎?歷史上著名的大禹治水就發生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因此,這時候的天地運行與先天八卦的方位不再一致,因此,文王要改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如果說,先天八卦的排列順序體現的是自然界已形成的大現象的話,後天八卦體現的則是自然界內在的變化和運用規則了;先天八卦講陰陽對待(相對立的兩卦性質相對),而後天八卦則講流行,就是陰陽八卦導化運動的規律,配以五行的相生相剋,這樣一年的四時八正推移,萬物的生長收藏,乃至世間萬事萬物等等的規律都體現在其中了。所以,後世研究、應用八卦主要就是後天八卦。

  這後天八卦的順序究竟是怎麼排列出來的呢?或者說,這樣的排列順序有什麼意義呢?《易傳》之一的《說卦》是這樣解釋的:「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呵呵,看的懂嗎?頭暈嗎?其實,這段文字真的是很費解,還是先解釋下吧:

  首先,「帝」是什麼意義?皇帝?哎呀,讀古書,尤其是《周易》這樣的古書,可千萬不要簡單地望文生義,要不然可就要吃苦頭了。要清楚,《易傳》的成書年代是在戰國時期,那時候可沒有皇帝的稱謂,只有五帝的說法。此處「帝」通常認識是指世間萬物的主宰。按此說法,「帝出乎震」,就是說萬物開始萌芽于震(東方,春分);「齊乎巽」,就是是說萬物暢生整齊於巽(東南,立夏);「相見乎離」,就是說萬物生長旺盛紛相呈現於離(南方,夏至);「致役乎坤」,就是說萬物勤奮發展茁壯成長於坤(西南,立秋);「說言乎兌」,就是說萬物長成收穫喜悅於兌(西方,秋分);「戰乎乾」,就是說萬物歸藏發生矛盾於乾(西北);「勞乎坎」,就是說萬物勞倦靜止休息於坎(北方,立冬);「成言乎艮」,就是說萬物前功已就、後功復萌而始於艮(東北,立春)。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後天八卦充分體現出了一年四季的運行順序和萬物生長之序,這也是後天八卦的科學性所在。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此處的「帝」指天上北辰中的天帝星,「出乎震」,震代表東方,指的是春分時節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方,接下來的話是說天帝星運轉的軌跡,即從東到東南,再到南,西南,一直最後到東北方向。

  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離坎定東西。而後天八卦則是離坎定南北,震兌定東西。其實,對於後天八卦的排列順序可以這麼了解:離是象徵火,慢著,可能有人要問了,前面不是說離象徵太陽嗎?怎麼到這裡又象徵火了?呵呵,解釋下,八卦是用八個卦來象徵世間萬物,因此,每個卦的象徵意義是非常豐富的,一般來說,只要具有相同性質的事物,都可以用同一個卦來象徵(這一點在宋代周易大師邵雍韶康節的《梅花易數》里有比價詳細的介紹,茶客如有興趣可咨參考。友情提示:如要想學會八卦來預算的話,這《梅花易數》可說是必讀書之一哦!)。這點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特別是如果你要想將來學會八卦去算卦的話,這點太重要了,如果不展開你豐富的聯想,這卦很可能根本就沒法解下去的。切記!切記!太陽和火都是非常熱的東西,所以都用離卦來象徵了。

  好了,回到正題。越往南越熱,因此,文王將象徵太陽(火)的離卦定在了南方;而象徵水的坎卦則定在了北方。恩,慢著,可能又有茶客要問了,我國不是北方缺少,而南方多水嗎?這卦位是不是與自然現象不符啊?呵呵,這是由於以我們現今的觀念來推測古人,所以就產生了矛盾。其實,要知道後天八卦是文王推演而出的,而那時候國人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在河南等中原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文王將象徵水的坎卦放在了北方。震卦除了象徵雷外,還象徵木,而東方日光、水分充沛,樹木茂盛,故定在東方;兌卦除了象徵海洋江河外,還象徵金屬,而西方多金屬礦藏,故定在西方。恩,說到這裡,再稍微扯點題外話,這樣的後天八卦排列,其實暗合了東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的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是另外一個很複雜的話題了,以後再介紹吧。

  前面介紹先天八卦的時候說了,有先天八卦數。這後天八卦,也同樣有數,不過,與先天八卦相比,就複雜多了。這後天八卦數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兌七、艮八、離九、五中宮。記住!一定記住!這9個數字一定要記的非常熟悉!古人為了幫我們記住這9個數字,特地編了四句歌詞:「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現在,請茶客們自己動手在後天八卦圖上把這九個數字標上去,然後再看看是什麼結果。是不是覺得很亂啊?是不是覺得這後天八卦數不象先天八卦數那麼有規律啊?呵呵,說到這裡,先跟茶客們強調下;與先天八卦相比,後天八卦實在是太重要了,儘管要複雜的多。周易學上一向有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說法。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其中的奧秘吧:

  先仔細看看下面這個圖:

     巽四 離九 坤二

       震三 兌七

       艮八 坎一 乾六

  有沒有發現什麼奧秘?還沒看出門道?讓我們先回憶下,還記得小學時有沒有做過這樣一道算術題嗎?將1—9這九個數字填入三橫三縱的方格內,使方格內橫、豎、斜每一條直線上的三個數字之和都相等。現在明白了,這道題的出處就在此啊!關於這9個數字如此排列法,據說最早見於《洛書》,那裡面有「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的記載,說的就是這個圖。

  好了,關於後天八卦就簡單地介紹這麼多吧。其實,還有很多內容沒提到,不過,想了想還是留給以後再說吧。周易這東西,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內涵實在太豐富了,而且千百年來,不知多少大師在研究,所以,可學可說的實在太多了。

  後天八卦是文王對周易發展所作的一大歷史性貢獻,可謂是豐功偉績了。但據說他老人家還有另一大貢獻,就是將八卦推演而成六十四卦,不過這點比較可疑。六十四卦可比八卦要重要的多了,下次,就給大家介紹六十四卦吧。我們現在所說的八卦,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六十四卦,只不過我們習慣用八卦這個說法而已。因為我們用來研究宇宙間萬事萬物,預測未來之事——呵呵,恐怕很多人對周易最感興趣的就是這點吧——等等周易之學,所用的都是六十四卦。要說周易的精華,可都在那八八六十四卦中了。

 

第四節 六十四卦  

  伏羲畫的先天八卦,每卦由三爻組成,名叫三爻卦。很多學者認為,這也是中國文字的起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事物越來越複雜,三爻卦已不夠用,就形成了六爻卦。所謂六爻卦,其實就是將原來的三爻卦各自本身重疊而形成,後天八卦都是六爻的圖案。比如,乾卦在先天八卦中是由三個—組成,而在後天八卦(六爻卦)中是由六個—組成;其他七個卦都是這樣形成。這八個六爻卦是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八個卦,也叫八純卦。

  宇宙間萬事萬物實在太複雜了,僅僅用八個卦還是不能滿足需求,所以,發展到後來,在八個卦的基礎上,就出現了六十四卦。至於這六十四卦到底是誰推演而出,應該有爭議。一說也是周文王在羑里時推演而成。但問題是,在周文王之前還有兩本寫八卦的書,分別是夏朝的《連山易》和商朝的《歸藏易》。這兩本書原文早已失傳,但大多數學者認為他們的基本原理已被吸納到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里。而《連山易》和《歸藏易》中所描述的也都是六十四卦,與我們今天《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卦名相同,只不過排列順序不同而已。如果此說成立,那麼六十四卦是由文王推演而出的說法就站不住腳了。不過,比較可信的說法應該是周文王將這六十四卦的順序重新進行了排序,形成了我們今天《周易》中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特別提醒各位茶客的是,千萬不要小看排列順序,以為那是無關大局的小問題。前面我們講了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兩者的區別也就是排列順序不同,但後天八卦的原理就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樣的,這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可絕對不是隨心所欲能排列的,《易.序卦》主要講的就是六十四卦的次序,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不過,這點如果展開來講的話,將又是一個很複雜的話題,還是留待以後再詳說吧。

  後天八卦為什麼要用六爻而不是七爻、八爻呢?這個問題孔子在《易.系傳》中作了解釋,說「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所謂「三極」就是天地人三才,三才陰陽相對,三二得六,所以就用六爻。順便再解釋多點,六爻卦中,一般認為上二爻為天爻,中二爻為人爻,下二爻為地爻。這樣的排列中,人爻在天爻和地爻之間,就是所謂「頂天立地」。

  六十四卦是由先天八卦的八個卦相互重疊而成,出了這八個卦各自本身重疊形成的八個八純卦外,還有五十六個卦。這六十四個卦的各自稱謂也是有講究的。八個八純卦還是保持原來的稱謂,即乾卦、坤卦、離卦、坎卦、震卦、巽卦、艮卦和兌卦。另外的五十四個卦,由這八個先天卦兩兩重疊而成,其中,在上面卦為外卦,在下面的卦為內卦,正確稱謂是內卦名+外卦名+形成後的新卦的卦名。說到這裡,有必要先溫習下先天八卦中八個卦的各自象徵意義,即「乾為天,坎為水,艮為山,震為雷,巽為風,離為火,坤為地,兌為澤」。這是先天八卦最基本的象徵意義,一定要熟記在心!以後學周易是經常要用到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其他五十六個卦的稱謂。比如,乾卦和巽卦重疊(乾卦在上,巽卦在下)就形成了姤(音gou)卦,這時候乾卦為外卦,巽卦為內卦,而姤卦的正確說法是天風姤卦;再如,兌卦和和艮卦重疊,兌卦是外卦,艮卦是內卦,形成的是澤山咸卦;再如,離卦和乾卦重疊,離卦是外卦,乾卦為內卦,形成的是火天大有卦;而乾卦和離卦重疊,乾卦是外卦,離卦為內卦,形成的就是天火同人卦。……依此類推即可。

  至於這六十四個卦到底是怎樣一步一步變化而來的,由於本系列主要介紹周易的作者,就不在這裡展開詳說了,以後再向各茶客介紹。

  

第五節 十翼

  現今流傳於世的《周易》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一是《易經》,這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畫、標題、卦辭、爻辭四部分組成;二是《易傳》,即十篇對《易經》進行了解釋的文章。今天的話題,就是簡單介紹這第二部分。

  《易傳》一共是七種,分別是:《彖(音tuan)》、《象》、《文言》、《繫辭》、《說卦》、《雜卦》和《序卦》,其中,《彖》、《象》、《繫辭》因篇幅相對較長而被後人分為上下篇,這樣總共就有十篇文章了。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附屬於「經」的羽翼。用個通俗的比喻來講,《易經》是一本教科書(在我國古代,四書五經是讀書人的必讀教科書,而《易經》又是「群經之首」);《易傳》就是後人為幫助學習者學習《易經》而編寫的輔導書。

   從這十篇文章的內容來看,《彖》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釋;《文言》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因這兩卦向來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兩卦,是研究《易經》的入門兩卦);《繫辭》是《易經》的哲學綱領,其內容博大精深,為學易必讀之篇,是這十篇文章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我國第一篇對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易卦佔法等作了全面、系統說明的文章;《說卦》是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友情提醒:想學算命、占卦的茶客,要特別學習這一章哦!);《雜卦》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排成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繫;《序卦傳》則講述的是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

  關於《易傳》的作者,傳統說法是由孔子所作。《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漢書?藝文志》則記載:「文王……作上下篇,孔氏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而作為記載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論語》在《述而》篇中也記載:「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自西漢直至北宋,這幾項記載一直都被認為是孔子作「十翼」的證據而幾乎無人提出過異議。

  但是,到了北宋,歐陽修第一個站出來對這種觀點提出異議。他在《易童子問》中對「十翼」提出許多疑問,認為「皆非聖人之作」,「亦非一人之言」。無數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真理,那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需要勇氣的,而一旦開了先河,則從不需擔心會沒有後來者。自那以後,對於《易傳》的寫作年代和作者的問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見解,許多人甚至直接否定孔子與《易傳》的關係,並進而否定孔子與《周易》的關係。更有人提出,在古代,「易」字與「亦」通假,再加上古書不分標點,這樣一來,「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就有可能成為「加我數年,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如照此說,不但孔子作《易傳》的說法不可靠,甚至連孔子學易都成了無稽之談了。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對這個觀點表示不能贊同。首先,這句話在語法上本身就完整,「五十以學」,學什麼呢?雖然古文中常有類似的省略句,但從上下文總可以推斷出一個賓語,那在這個語境中的賓語呢?同時,是什麼事情要五十歲開始學起?難到孔子五十歲以前從未學什麼嗎?難道孔子認為,人可以從五十歲才學習嗎?這話從勵志學角度而言當然也有道理,但從教育學角度而言,卻是有違常理,學什麼東西,尤其是重要的根本性的學識,那當然得從娃娃抓起啊。再說啦,通假字也並不是在所有時候都必須通假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並不是說突然間出現了南山,而是說作者於悠然之中抬頭看見了南山。

  事實上,《左傳》、《國語》記載,春秋時期的人引《易》占卜論事,就有二十餘條,通《易》學的人分布於周、魯、衛、鄭、晉、齊、秦各國,這充分說明《易》學在當時已經非常流行,學習者甚多,可能還是一種時髦。在這種社會氛圍中,作為周遊列國的大學者孔子怎麼會不學《易》、不談《易》呢?而且,《史記?儒林列傳》還記載孔子的傳《易》系統呢。以司馬遷治史之嚴謹,斷不會將一些無真憑實據的說法載入《史記》中。——當然,這話也不能太絕對,《史記》也確實有一些不符事實,特別是一些史前人物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不過,總體而言,《史記》中的絕大部分的記載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前些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殘卷附錄《易傳》六篇(分別是《二三子問》、《繫辭》、《易之義》、《要》、《繆和》、《昭力》)。其中,在《二三子問》中,明確記載了孔子與子貢等學生討論《周易》的對話,這也充分證實孔子晚年確實喜讀《周易》,以致韋編三絕。

  至於後人對《十翼》進行研究,發現一些可疑之處,例如《十翼》中常有「子曰」,認為若是孔子自己著書,不可能寫「子曰」。對此,可以作這樣的推測,這些思想開始是由孔子口講,傳給弟子,經幾代傳授,到戰國中期,一些學者綜合了孔子以來歷代學《易》者的說法,將這些思想整理成系統的文字,才真正成書,形成《易傳》,稱孔子所傳,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含歷代傳《易》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很自然的。因為如果僅僅以有的提法、思想不是孔子所寫,就認為《易傳》與孔子無關,也是不妥當的。相反,如果認為它是孔子所傳,其中每一句話必定是孔子所寫,也未必妥當。

  但是,「十翼」中確實有些內容相互矛盾,對此,一般學者認為,「十翼」的確不是一人所述、所著,而是春秋戰國時代眾多學者共同研究《易經》的集體智慧的結晶。這些學者大多是承襲孔子思想而來,而「十翼」中也確實有相當部分內容是直接記載孔子學易的心得。想想看,《論語》不是孔子親筆所寫,可記載卻的的確確是孔子的思想啊,也從沒有人否定孔子與《論語》的血肉聯繫。孔子與《易傳》也的確是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繫。而且,有許多學者認為,「十翼」中的《文言》,文學藝術水平極高,應該是孔子本人親自所寫——《文言》所表現出來的文字水平與《論語》相比,確實是技高一籌,老師到底還是比學生要牛啊。

  《易傳》的最大貢獻就是它將卦象所蘊含思想,做哲學的挖掘,完成伏羲、文王「易」思想上的發揮和升華。經過《易傳》的演繹,《易經》里那些簡短的占卜的話,被闡發出很多哲學思想,最終奠定了《周易》在中國學術史上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

  

第六節 本章總結

  本章從開篇至今大致介紹了《周易》的成書經過,洋洋洒洒萬餘字,也到了該得出結論的時候了。

  《周易》的作者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或者說不好簡單地回答。我們不能說《周易》是某一個人的著作,因為《周易》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結果進行高度總結概括後而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的餓規律,歷經數千年而逐步成形。《周易》最初是自然界各種規律的抽象總結,後來又延伸至人類社會,並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文色彩。《周易》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族先人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其中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則是在此過程中作出了卓越貢獻的三位聖人。伏羲觀天察地,推演出先天八卦,這是《周易》得以發展的基礎;周文王在此基礎上推演出後天八卦,並為六十四卦分別作了卦辭和爻辭,這是後世應用《周易》的基礎,至此,《周易》的前半部分《易經》得以完成;而孔子對《易經》進行了充分的人文發展,賦予其濃厚的人文色彩,不但完成了《周易》的後半部分《易傳》,而且使得《周易》完成了從占卜書籍到儒家經典的蛻變(儒家「四書五經」中「五經」的第一經就是《易經》),並最終奠定了其在中國文化的霸主地位。

  《周易》本是占卜之書,並因此而得以逃過秦始皇「焚書」的大劫。不過,也終究受此牽連,在後世發展中始終存在兩種不同的方向:一方面,它是儒家的經典,是「群經之首」,幾千年來,《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結構形式和抽象的符號顯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內涵(千古永輝的義理和複雜神奇的運算機制),吸引著無數先賢在各個領域對其進行研究和應用,形成了龐大的易學研究體系,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其內在的品格和精神已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鑽研於其占卜之術,並始終在占卜上發展,但又因其斷裂的歷史、深奧的文字,後人無法還原先賢的占卜神技,只有另闢蹊徑,但又越走越低端,終致不少神棍打著「文王神卦」的幌子,而淪落為街頭算命之列。

  「新文化運動」以來,傳統文化倍受打擊,被人為地割裂,今人沉迷於西方之學,而妄自菲薄,許多人生平從未看過《周易》一句話,而盲目地聽信宣傳,堅定地認定《周易》就是占卜算命之書。其實,《周易》最初的確是占卜之書,但其占卜之術早已失傳。當今各種占卜之術,假託《周易》之名,其實與正宗《周易》占卜之術可說是毫無關聯。君若不信,可於那街頭算命之人,或者各種「周易」研究所中隨便找一人來試驗,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恐怕連《周易》的書皮都沒摸過。許多人口口聲聲說《周易》是宣講迷信的書,其實他們一生連《周易》的書皮都沒摸過,他們得出這個結論完全是憑著各種道聽途說,還有種種宣傳,人云亦云,這才是迷信!《周易》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既是《周易》的悲哀,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那麼,《周易》到底講了哪些內容呢?敬請關注本書第二章的內容。

 

第二章《易經》的內容之幾對概念

 

本節原打算介紹《易經》中的幾對常見概念,可遇到了極大困難,主要是不會在電腦上畫八卦,嘗試著用文字寫,可無論怎麼修改,都甚不滿意,無奈之下,只好暫時擱置了。唉,其實,電腦中八卦的畫法,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難題,前面很多內容中,也是因為沒圖,只能用文字表述,希望眾茶客們還能看到明白,不過,這次真的是無法達標,所以,只好說聲抱歉了。這幾天都沒更新,其實,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網上找了很多資料,始終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在此,希望茶客中如有知道在電腦上怎麼畫八卦的話,還請不吝賜教!

 

第三節 六十四卦是怎麼來的?

  前一章中,已經介紹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卦名。請注意,先天八卦是三爻卦,也被稱為八經卦;而後天八卦則是六爻卦,是將三爻卦自身重疊而成。但是,由於宇宙間萬事萬物複雜無比,所以發展到後來,在八個卦的基礎上,就出現了六十四卦。所謂六十四卦,其實就是八經卦兩兩相重組成的卦象,而又由於這六十四卦其實是八經卦重疊而成,所以我們習慣上還是常稱為八卦。這六十四卦中,八個後天六爻卦是經卦自身重疊而成,也叫八純卦;其他五十六卦則是兩個不同的經卦重疊而成,請注意兩個八經卦上下位置不同,形成的是兩個不同的六爻卦。

  比如,乾卦和坤卦重疊(乾卦在上,坤卦在下)就成了天地否(音pi)卦,而坤卦和乾卦重疊(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就成了地天泰卦——有個成語叫否極泰來,所說的就是這兩卦——;其餘五十六卦以此類推即可。

  下面是一幅六十四卦的圖,大家可以慢慢開始熟悉這終於粉墨登場的六十四卦了。

  看著前面這幅六十四卦圖是不是看著有點摸不著北啊?是啊,光看這圖,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稀里糊塗的。前面已經介紹了,六十四卦是八經卦兩兩重疊而成,可光憑這點,相信很多人還是覺得稀里糊塗的,如果有人能光憑這點,把六十四卦默誦下來的話,那真是了不起的記憶天才。——不過,在唐宋以前,那歷代無數的讀書人還真是就把這六十四卦給背誦下來了,難道那時候的人都知道類似胡思亂想之類的記憶法?要不就是人的記憶力還真是無窮的,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現代人越來越懶惰罷了。——為什麼要強調說唐宋以前呢?因為,宋朝出現了分宮卦象次序,真正揭開了六十四卦的排列之謎,知道這個次序後,記憶六十四卦就不再是難事了,更重要的是,就真正明白了這六十四卦是怎麼一卦一卦地變化出來的。所謂六十四卦分宮卦象次序圖就是下面這幅圖:

 

乾為天 天風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風地觀 山地剝 火地晉 火天大有

坎為水 水澤節 水雷屯 水火既濟 澤火革 雷火豐 地火明夷 地水師

艮為山 山火賁 山天大畜 山澤損 火澤睽 天澤履 風澤中孚 風山漸

震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風恆 地風升 水風井 澤風大過 澤雷隨

巽為風 風天小畜 風火家人 風雷益 天雷無妄 火雷噬嗑 山雷頤 山風蠱

離為火 火山旅 火風鼎 火水末濟 山水蒙 風水渙 天水訟 天火同人

坤為地 地雷復 地澤臨 地天泰 雷天大壯 澤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兌為澤 澤水困 澤地萃 澤山咸 水山蹇 地山謙 雷山小過 雷澤歸妹

 

  諸位看出這其中的奧妙來了嗎?這很重要的,這不僅關係著六十四卦的變化來由,更是理解卦象變化的基礎,也是往下繼續學習的基礎哦!友情提示一下:光看這卦名是看不出名堂來的,請諸位茶客一定要拿起筆來,一卦一卦地畫出來,再找出其中的規律,千萬不要想偷懶哦!如果你想偷懶,我也沒轍,只能告訴你,接下去的內容,你可就要象聽天書那樣了。所以,再次提醒諸位茶客朋友們,一定要用筆自己把這六十四卦按照分宮次序圖的順序畫出來,至少至少要自己畫出一個宮(每個橫排的八個卦,記住:是橫排的八個卦,不是豎排的的八個卦)!

  我們還是以乾宮為例來作個說明吧。乾宮八個卦是: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先看第一卦:乾為天,這是說乾卦最基本的象徵意義是天。乾卦的每一爻都是陽爻,我們在介紹「三易」的時候就說了,《易經》認為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時刻發生著變化,而所謂陽極則變陰,這第一個變化就是從乾卦的第一爻開始。為什麼是從第一爻開始變呢?這還得先解釋兩個概念:內卦和外卦。

  前面已經介紹了,六爻卦是由兩個經卦重疊而成,其中,在上的那個經卦叫做外卦,在下的那個經卦叫做內卦。比如,乾卦,是經卦「乾卦」重疊而成,其內卦和外卦都是「乾卦」;否卦,是經卦「乾卦」和「坤卦」重疊而成,其內卦是「坤卦」,外卦是「乾卦」。

  我們知道,事物總是從內部開始一點一點地發生變化,所以,乾宮卦的第一個變化是從第一爻,也就是內卦的第一爻開始。怎麼變化呢?陰陽互變。乾卦的第一爻是陽爻,所以就變成陰爻。如此一來,現在的內卦第一爻成了陰爻,內卦也就成了巽卦。明白了嗎?還記得巽卦是怎麼畫的嗎?「巽下斷」。嗯,提醒下,茶客有必要複習前面的內容了。好了,現在經過第一次變化後的六爻卦,上面的外卦還是乾卦,而下面的內卦就已經變成了巽卦。而巽最基本的象徵意義是風,所謂巽為風,所以,現在變化後形成的就是天風姤卦。

  好了,羅羅嗦嗦地講了這麼一大段,希望茶客們能明白。現在開始第二個變化,天風姤卦的第二爻繼續發生變化,也是陽爻變陰爻,如此一來,外卦還是乾卦,內卦則變成了艮卦(艮覆碗,想想看艮卦是怎麼畫的),而艮為山,所以,乾宮的第三卦就成了天山遁卦。

  接下來天山遁卦的第三爻發生變化,也是陽爻變陰爻,如此一來,外卦還是乾卦,內卦則變成了坤卦(坤為地),所以,乾宮的第四卦就是天地否卦。

  從天風姤到天山遁再到天地否,這三個卦的變化,等於我們在內在思想中動了一個念頭,一步步地想成熟了,發展到外面,內卦影響到了外卦,於是接下來,是第四爻,也就是外卦的第一爻開始變了,也是陽爻變陰爻。這一變的結果就是,外卦成了巽卦,內卦還是坤卦,於是這一卦就是風地觀卦(巽為風)。

  再接下來,外卦的第二爻也變了,從陽爻變成陰爻,於是外卦就成了艮卦(艮為山),而內卦還是坤卦,所以變化後的新卦就是山地剝卦。

  至此,乾宮已出現了六個卦了,再重複下,這六個卦是: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再接下來是怎麼變化了呢?有茶客可能會說,簡單啊,就是將外卦的第三爻變成陰爻。可是,問題來了,如果這樣變化的話,那麼新的一卦就是坤卦(內外卦均為坤卦)了,如此一來,陽極則陰,那麼事物的變化就是只有兩個階段了,就是一個簡單的反覆了。所以,我們聰明的老祖宗採用的是另一個變法:將外卦的第一爻再變,從陰爻變回陽爻,也就是山地剝卦的外卦艮卦的第一爻變成陽爻,如此一來,艮卦就成了離卦,離為火,所以變化後的新卦就是火地晉卦。

  最後一次變化,則是將內卦變回最初的卦,也就是將火地晉卦的內卦「坤卦」變回本來的面目(注意:是三個爻一起變化)——「乾卦」。這樣,最後變化出來的一卦就是火天大有卦。

  乾宮的八個卦的變化就是這樣形成的,簡單地說,是這樣變化的:一、本體卦;二、第一爻變;三、第二爻變;四、第三爻變;五、第四爻變;六、第五爻變;七、第四爻變回原爻;八、內卦變回原位。每一宮的變化都是如此規律。希望茶客們能自己動手,嘗試著挑選2—3宮自己變化一下,以便加深理解。其中,前面六個卦都比較容易,特別要注意的是第七和第八個卦的變化。掌握了這個變化規律,大家就明白六十四卦到底是如何變化而來的了。

  順便再多說一點:每一宮的第七卦和第八卦是有名堂的,第七卦叫遊魂卦,表示由內在的思想,變成行動,由行動影響到外在的環境,又由外在的環境,壓迫內在的思想發生變化,遊魂就是這樣回來的。而第八卦名叫歸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今後,大家占卜時,這遊魂卦和歸魂卦是比較有用的哦,特別是占卜財務丟失或人物失蹤時,如果佔到遊魂卦,則表示非常不妙,丟失的財物或失蹤的人至少一時半會找不到或回不來的,甚至可能永遠找不到或回不來了;而如果佔到的是歸魂卦,則是比較吉利的,丟失的財物或失蹤的人肯定會找到或回來。當然,如何占卜那是後話了。

 

 


推薦閱讀:

卦爻辯證形式透析——《周易觀品 屯》
《河洛周易擇日學》(
為什麼女人名字不能帶「瓊」字,看完我驚呆了
周易的內容就是經和傳

TAG: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