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中國經濟結構必須成為像1900年左右美國崛起時「三駕馬車」的經濟結構

只有真正認識國情,才能知道我們接下來幹什麼。現在是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我們離開了全球化就要過窮日子,想在全世界爭當第一,就要深切了解國情。基於以上國情,就今後5到10年兩屆黨代會之間的國內外環境談,無非是兩點:一是國內談自己,一是談國與國之間。

1,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除爆發戰爭、重大的自然災害等重大的因素之外,根據現在各國經濟發展潛力,按照歷史數據外推,世界上很多著名智庫早已經判斷,到2030年左右,中國經濟肯定能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但是這更多的是按照歷史數據的外推,包括國內有些專家對中國未來的預測,也是根據個別發達國家和「四小龍」某一階段的人均收入基礎,推出多少年後可以進入更高的人均收入發展階段等情景進行類推的,都是對過去式的總結,是數據的外推,是割捨了一國國內外環境「特有背景」的詳細分析。

2,中國能成為第一強國,這是一種邏輯分析,僅僅預示著一種可能性,並不意味著必然性。不是專家說什麼樣未來就一定會是那麼樣的,這是兩回事。發展道路上還存在著很多重大的不確定性。哪些不確定性是重大的?

第一,全球新民粹主義和反全球化的勢頭是必然的,不管我們怎麼反對,我們的主觀代替不了客觀,全球化部分的倒退是必然的。這一輪美國危機之後的世界經濟,經過10年到現在,慢慢已由各國的經濟問題演變成社會問題,這是必然的。因此美國採取保護主義措施,進行搗亂也是必然的。美國一些戰略家、外國學者比我們早很多年就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變為老大。因為人家畢竟是市場經濟發展史上的「過來人」,人家是個「老人」,我們才剛剛「長大」。人家的研究實力也雄厚,看世界的發展趨勢比我們老成多了。同樣,看到在大國興衰更替中,有人阻礙、搗亂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也是必然的。對此,我們要有非常清醒的判斷。在美國,不管換哪個黨,哪個總統,在對中國崛起這個問題上都是一樣的,這是美國至上這一國家利益的需要。面對這個情況,我們的對外政策核心,關鍵要處理好中美關係,克服修昔底德陷阱。歷史上確實沒有不經過戰爭完成大國興衰更替的。除了美國跟英國。就是美國跟英國還是經過了長期的博弈、討價還價,到了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才真正宣告美國取代了英國。何況,中美意識形態不一樣,價值觀在全球和中國又不同的情況下,這個陷阱能不能過?怎麼過?這是中國在世界崛起中的核心問題,也是到「兩個一百年」之前對外關係的核心。

第二,從長期看,中國經濟肯定能成為世界第一,這是邏輯分析和數據外推的結果。但是經濟上到底能不能成為世界第一,在短期內,涉及我們現在的資產泡沫能不能化解,系統性風險能不能釋放。最近中央政治局特彆強調金融問題。說明最高層領導是充分認識了中國當前金融形勢的險情。中國肯定不會爆發像美國那樣的危機,但是已經存在系統性風險的隱患。沒有爆發,那是因為我們通過大量的貨幣在托著,貨幣供應沒有回歸正常。最近,稍微加強些金融監管,大家馬上就感到金融市場有些震蕩了。我認為從潛在因素分析中國經濟長期沒問題,短期問題沒解決。能不能解決?怎麼解決?會不會影響長期進程?現在還看不清楚,還在摸索中間。我不希望「一行三會」四個監管部門,原來是爭先恐後去創新,現在是爭先恐後加強監管,不講監管協調,這些做法都是很危險的。中國目前的金融形勢,如果四個部門各顧各的去加強監管,不講協調與節奏,市場馬上會出事,這是很簡單的事。所以從短期看,現在還在調整、轉型過程之中,處理不好會影響我們的歷史進程,影響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進程。

第三,長期看,能否挖掘增長的潛力?換句話,如果撇開短期因素,假設能渡過短期問題這個難關,長期看挖掘增長的潛力靠什麼?關鍵是經濟體制與機制。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的關鍵又是什麼?就是改革。我想對此大家都能接受,認識是一致的。現在一些問題分析來分析去,分析到最後,原因就是改革沒到位。這是我想從經濟問題引出的結論:最後是改革。

第四,經濟體制與機制等這些改革問題的解決,從純經濟角度分析,答案又都不難做到,純經濟角度分析也沒有什麼大事。這也是有些外國專家為什麼判斷中國必然崛起的信心所在。我在三四年前有些場合講經濟形勢時也說,從我們的人口、市場、外匯儲備、地區差異、城鄉差距等,即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的幾個因素分析,中國目前是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中絕對的高增長,沒有一個大國可以跟我們比。我們跟小國比沒有意義。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今後5到10年中國肯定是老大,因為從增速趨勢國際比較中大家可以看到。所以從純經濟角度分析,答案不難找到。問題是怎麼實現?當要真正解決這一系列經濟體制與機制問題,一點一點尋根究底,一點一點剝皮分析,剝到最後,概括說,關鍵是政治,是國家管理經濟活動的各種領導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確立執政黨意識,真正全面的實現依法治國。

面對這樣一種國情,面對這樣一種國內國際環境,我們總的戰略應該是什麼?在國內治理實踐方面,要重視新的提法,新的口號,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重視改變體制機制的政策策略和措施,重視接地氣、抓落實這一工作作風的轉變。治理轉軌中的大國,而且改革已近40年,問題已經看得很清楚,真正到了深水區,大的原則也說了不少,現在重要的是觀念要真正轉變,工作要實,管理要細,措施要接地氣。切忌決策教條化、書獃氣,簡單照搬外國模式。工作應該不求面面俱到,要抓重點。突出工作重點,突出階段重點,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今年發改委關於體制改革的一個文件,其中「總體要求」的第一段話,大家可以去看看,多達540多個字,整整排了一大頁,一大堆修飾詞,一大堆排比句,似乎哪句話都重要,哪句話都不敢不寫。但是哪句話是重點?這很要命。

寫文件的不要太關注不斷去創新新口號,新提法。只要意思準確表達、通俗就完了。另外,對於未來發展的方向、目標、戰略、任務、政策、措施等等,這一切固然都很重要,很有必要,需要統一全國意志,振奮人心,統一行動。但是,是不是要在文件中全部和盤托出,都寫入文件,向全世界宣言,向全世界宣示,有必要嗎?我認為應該注意內外有別,盡量避免刺激旁人,被人誇大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反而引起對中國自己不利的因素產生。

國內的問題,突出的是中等收入陷阱問題。能不能把社會穩住,經濟面是基礎,結構調整是關鍵,中國經濟結構必須成為像1900年左右美國崛起時「三駕馬車」的經濟結構。大國經濟結構必須追求國內消費為主的結構,投資和出口是為輔的,這是中國要追求的。只有形成這樣一種結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就穩住了。現在是穩不住的。當然,大國經濟結構形成國內巨大消費市場為主後,增長速度可能就下來了,不可能像現在這麼高了,也就是4%左右甚至不到的水平,對此要有思想準備。來源:中國經濟50人論壇

夏斌,國務院參事、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理事長

關於我們:
推薦閱讀:

一戰後,幫助納粹德國迅速崛起的,其實是美國
第十七節:給想崛起的民眾說說應該如何的正確思維和心態
古墓麗影崛起蘇聯設施,勞拉深入敵營探情報怎麼完成?
中國崛起的本來面目
皮尤:美國亞裔崛起了嗎?

TAG:中國 | 美國 | 經濟 | 中國經濟 | 崛起 | 左右 | 經濟結構 | 馬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