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王朝和國家》:大西(明末張獻忠建立的政權)
大西,即西朝,明末著名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張獻忠領導創建的農民革命政權。其前身,是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八大王」部主力。
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張獻忠於鳳陽首稱「古元真龍皇帝」。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相繼於舒城、六安兩度草創政權,建號「天命」。天命二年(1643年),張獻忠據黃州稱「西王」。同年,張獻忠於武昌創建「大西國」,稱「大西王」。大西天命三年(1644年),張獻忠於四川 成都稱帝,國號仍為「大西」,並改元「大順」。大西國全盛時轄今四川和重慶大部地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2571_1.html/ ]大西大順二年(1646年),張獻忠在率大西軍主力於西充鳳凰山抗清作戰中犧牲。其義子孫可望繼任大西軍政權最高領袖,率大西軍轉兵貴州,進軍雲南。大順三年(1647年),大西軍政權以昆明為首府,不再公開使用原有國號。同時,改年號為「興朝」,取「聯(南)明抗清」為其國策。孫可望稱「國主」。興朝三年(1650年),大西軍政權遷首府於貴陽。興朝四年(1651年),大西軍政權改奉南明永曆朝正朔。
南明永曆六年(1652年),永曆帝朱由榔走附大西軍,大西軍成為南明政權實際上的核心軍政支撐力量。永曆十一年(1657年),孫可望降清,張獻忠另一義子、原大西安西王李定國成為南明核心軍事統帥。永曆十四年(1660年),吳三桂殺永曆帝於緬甸,滅亡南明。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國病歿,餘眾降清。大西軍的抗清鬥爭終結。
1、聚義反明
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4月,張獻忠於米脂十八寨聚眾起義,自成一軍,號「西營八大王」,眾數千人。6月,因戰鬥受挫,首次偽降於明總兵杜文煥。次年,獻忠率部反正,並迅速儕身於農民軍三十六營首領之一,「常雄長諸部,李自成不能比也」。8月,農民軍盟主王自用現動搖跡象,獻忠果斷與之分兵。崇禎五年(1632年)秋,王自用欲約降於明官軍,農民軍諸部中,「惟張獻忠、闖塌天不受命」。次年正月,獻忠率軍轉戰山西,進迫省府,「太原大震」。3至6月,入川作戰。崇禎七年(1634年)2至7月,率農民軍十三營號十萬眾,二次入川轉戰,並攻克重鎮夔門(今重慶奉節縣),天下震動。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張獻忠參加了著名的農民軍十三家七十二營首領「滎陽大會」,為與會農民軍高級將領之一。會後,依會議定策,獻忠率部東進安徽,直搗明中都鳳陽府,克鳳陽、焚皇陵,給予明朝廷以政治、心理上的沉重打擊。張獻忠並於鳳陽「列幟自標」,自號「古元真龍皇帝」。
2、縱橫中原
崇禎八年(1635年)5月,陝西農民軍兩大主力(闖王)高迎祥、張獻忠部會師,並進圍鳳翔。獻忠率部突破朱陽關,攻入河南。「擁眾二十萬……塵橫四十里……精騎在外,絡繹百里。左良玉、祖寬(註:明將)兩軍……遙望山頭,不敢遐擊。」12月下旬,張獻忠部隊東破和州,兵鋒直抵江浦,威逼明南都南京。次年正月,獻忠會同高迎祥、劉國能等農民軍部隊,「連營百餘里「,」擁眾數十萬」,進逼全(椒)、滁(州)。同月,農民軍轉兵皖、豫。11月,獻忠會同馬守應、拓養坤部聯兵攻破襄陽,明廷震恐。「時河南、湖廣賊十五家,惟獻忠最狡黠驍勁,次則(羅)汝才」。同年,因繼任盟主闖王高迎祥犧牲,農民軍蒙受重大損失,起義一度陷入低潮。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崇禎十年(1637年)2月,張獻忠率數十萬農民軍攻破湖北重鎮隨州,乘勝進軍安慶。農民軍連營百里,「烽火達淮、揚」,「南京大震」。3月,獻忠率部取得安慶豐家店圍殲戰的勝利,先頭部隊東進六合、儀真,揚州告急,明廷被迫調兵增援。10月,獻忠兵分兩路,第三次揮師入川。兵困成都二十餘日,農民軍圍城打援,全殲官軍援兵,斃敵總兵侯良柱,副總兵羅象乾、劉貴。
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張獻忠於南陽戰鬥中負傷,復於鄖西連戰失利,部隊傷亡、疲敝,本部兵力銳減至幾萬餘人,亟待整補,遂移駐鄂西谷城,「就撫」於明兵部尚書、總理六省軍務熊文燦。同年至次年,受張獻忠偽降明廷的影響,羅汝才、劉國能、馬進忠、李萬慶等多支主力農民軍亦相繼「就撫」降明。明廷得以集中官軍主力,「圍剿」堅持戰鬥、不肯投降的李自成部農民軍。李自成軍覆潼關南原,農民起義再陷低潮。
獻忠於谷城就撫期間,被委為明官軍副總兵,獲撥半年軍餉,「挽車輸餉,絡繹不絕」。獻忠則延請谷城舉人王秉貞為謀主,諸生徐以顯、潘獨螯等為重要謀士,多方開源,補充軍資;擴軍十萬,休整練兵。同時,暗中聯絡羅汝才、援助李自成,待機而動。
崇禎十二年(1639年)5月,張獻忠於谷城重新起義。羅汝才聞訊,即提所部鄖(縣)、房(縣)三營四千人馬起而應之。李自成及革、左五營等農民軍主力亦隨之聯動,起義迅即再掀高潮。7月,明軍左良玉部慘敗於獻忠。崇禎將熊文燦撤職下獄,於次年棄市問斬。明廷對張獻忠農民軍的招撫政策宣告破產。
3、血戰湖廣
崇禎十二年(1639年)2月,張獻忠部農民軍在瑪瑙山戰役中嚴重失利,其八歲的親子及一妻並王秉貞俱歿,義子惠兒、張可繼及數名妻妾並軍師徐以顯、潘獨螯、王又天被俘,損失大批將領及部下。次年4月,獻忠率部轉入興、歸山區休整。8月,羅汝才一度動搖欲降,獻忠嚴肅勸誡,助其打消投降的念頭。同年,張獻忠率部於土地嶺、竹菌坪戰役中迭戰連勝,殲敵數萬,擊斬官軍總兵張應元、汪雲鳳,斃敵川中名將張令,明平賊將軍左良玉、著名女將秦良玉僅以身免。「蜀中由是大亂」。9月,張獻忠率軍連續突破官軍三十二道隘口,長驅第四次入四川。10月,獻忠與明軍戰於梓潼,取得大勝。敵哀嘆「十三省大兵喪歿殆盡」。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獻忠率部於開縣黃陵城之戰中,痛殲官軍名將、總兵猛如虎部。陣斬猛如虎兩子猛先捷、猛中捷。2月,張獻忠乘勝率農民軍第二次襲奪明軍政重鎮襄陽。潘獨螯、徐以顯、王又天等復歸獻忠。獻忠焚明襄王府,執殺襄王朱翊銘、貴陽王朱常法等明宗室藩王,沒收其全部財產;繳獲明首輔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督師楊嗣昌積存於襄陽的「五省餉金、弓刀、火藥數十萬」及左良玉家資等;「襄陽守兵數千,軍資山積,盡為賊有」。3月,楊嗣昌在絕望中於沙市服毒自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4、創建大西
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率軍轉戰河南,「鹵獲甚盛」,「眾至數十萬」,「勢大振」。8月,因輕敵,獻忠軍在信陽望雲集戰鬥中受挫,折去義子惠兒並一妻及軍師王又天、將領沙黑等。9月,張獻忠與李自成、羅汝才會於葉縣,商定「自成認攻汴,忠認攻鄖陽」。會後,獻忠率部東進安徽,與農民軍革、左五營部會師於英(山)、霍(山)。10月,獻忠義子王國興及潘獨螯等於潛山激戰中犧牲。崇禎十五年(1642年)3月,張獻忠克舒城,在此初設政權,以醫士胡立浦為丞相,設吏、刑二部並各種官職。5月,襲取皖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廬州。8月,攻克六安州,再建農民政權,並建號「天命」。隨即,取得六安夾山嶺反圍攻大捷,致敵「江南大震」。張獻忠回師舒城,設中老營、前、中、後四大營,連營數十里,「方圓數里如城郭」,並於巢湖以西的三河創建了水師營,「水陸俱集於皖口」。天命二年(1643年)正月,張獻忠農民軍冒雪攻克蘄州,殺明宗室荊王朱慈炤,俘元妃劉氏。3月,麾軍攻佔東南重鎮黃州,"獻忠據府稱西王(註:一說秦王)"。5月,西王張獻忠進克漢陽、武昌,俘殺明宗室楚王朱華奎並前大學士賀逢聖、原廣西布政使吳思溫等明重要官員,盡收楚王宮中金銀各百萬。
同月,張獻忠於武昌正式創建」大西國「農民政權。稱大西王,以武昌為京城,更名天授府;以原明楚王府為大西王府。同時,建立中央政權,設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中、前、後、左、右等五軍都督府,以及五城兵馬司。地方上下設省、府、州、縣各級行政單位,設置巡撫、府、州、縣官。其重要文武官員包括:右丞相兼吏部尚書汪兆麟,左丞相兼刑部尚書徐以顯,戶部尚書王志賢,禮部尚書潘綽,兵部尚書周文江,(後)張可望,工部尚書王應龍,前軍都督張其在,水軍都督狄三品,中軍都督張四虎(獻忠義子),天授府知府周綜文等。大西政權還採取了發金賑饑、開科取士等一系列措施。大西軍力在二十萬人以上。
同年,李自成所部農民軍已發展至百萬大軍,並以襄陽為襄京,創建了大順國。政權輔立,大順「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羅汝才並革、左五營首領之一的賀一龍即被李自成斬殺,所部分別被自成兼并。聞獻忠建政,李自成遣人相賀,獻忠賚以重金禮報。雙方相約互為聲援,各自攻取。
5、席捲西南
大西天命二年(1643年)8月,張獻忠率大西軍攻克湘省重鎮岳州,獻忠義子、大西中軍都督張四虎犧牲,左丞相兼刑部尚書徐以顯落水溺亡。同月,大西軍攻克湖南首府長沙,明官軍副總兵尹先民、何一德等率部投誠。大西軍由四營擴編為九營,兵力達五十萬人以上。9月,大西軍軍抵永州。數萬官軍敗兵「望風奔潰,自相殘踏,死者無算」。永州人民開城迎大軍入城。至11月,大西軍兵鋒席捲湖南,「全楚皆陷」。同年9月,大西軍別部東進江西,前軍都督張其在率部進軍萍鄉,「萍鄉士民牛酒遠迎賊,道路相屬」。10月,大西軍僅以一名騎兵登城而輕取吉安。時,大西政權首府天授府(武昌)被左良玉部明軍襲占,潘獨螯之子、大西禮部尚書潘綽犧牲,兵部尚書周文江叛變。11月,大西軍水師營全殲官軍左良玉部水師,取得岳州水戰大捷。「武昌大震,人民走一空」。同年,江西大部地區亦歸大西政權所有。大西政權於湘、贛兩省籍沒宗藩資產、「搜刮富室」,散財賑貧,發粟賑饑,嚴令查還霸佔小民之土地,布告湘省「三年免徵(錢糧),一民不殺」,深得民心。12月,張獻忠率大西軍兵進荊州,與農民軍名將馬守應部合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2571_1.html/ ]天命三年(1644年)正月,大西政權陸續放棄兩湖及江西三省,集結主力部隊,第五次進軍四川。5月,四十萬大西軍水陸並進,向四川成都浩蕩進軍。沿途捷報頻傳,「川東上下,魚潰鳥驚」。6月,大西軍以步、騎、水師嚴圍重慶,進攻六日後破城。執殺明宗藩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撫陳士奇、重慶知府王行儉等人,沒其財產。7月,大西軍以三十萬兵力進擊四川成都,「一路州縣望風瓦解」。大西軍都督溫玉潔在瀘州攻城戰中被俘犧牲,但包括四川瀘州在內的川南、川西南四十七州縣,皆為大西軍所克,且所至多迎降。8月,大西軍攻克成都,將領郝希文戰死。明宗藩蜀王朱至澍並周貴妃、總兵劉佳允自殺,明宗藩內江王被活捉,捕殺明四川巡按御史劉之渤、四川巡撫龍文光等人。
9月,張獻忠留義子張可望於成都「監國」,親率大西軍主力出兵,與大順軍爭奪川北地區,將原明軍降將、大順守將馬科部擊敗於綿州。馬科被迫率軍退往漢中。大西軍將領張定國進據保寧,大西政權改綿州為得勝州。至此,除遵義府(今屬貴州省)、石砫(今重慶石柱縣)、黎明(今四川漢源縣),四川省境已盡屬大西政權。
同年3月,李自成大順軍攻入明都京師(即北京),明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自盡,明朝滅亡。4月,大順軍兵敗山海關,原明將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進佔了北京。大順軍退走山陝。5月,原明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於南京即位,即南明弘光帝。
11月,張獻忠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以原明蜀王府為皇宮,登基稱帝。大西國正式成為與西安李自成已建立的大順國、南京的南明弘光帝政權,以及業已入主北京的清朝鼎足而立的第四個國家政權。
大西政權在獻忠之下,分封獻忠諸義子張可望為平東王,張定國為安西王,張文秀為撫南王,張能奇為定北王。其中央軍政構成為:柱國、太師、監軍、節制文武張可望,左丞相汪兆齡,右丞相嚴錫命;吏部尚書胡默(一說江鼎鎮,(後)胡顯),戶部尚書王國寧(一說王國麟),禮部尚書江鼎鎮(一說龔完敬,(後)王尚禮),兵部尚書龔完敬(一說吳繼善,(後)江鼎鎮,(後)李定國),刑部尚書李時英(一說宋日英),工部尚書王應龍;平東將軍張可望,安西將軍張定國,撫南將軍張文秀,定北將軍張能奇;中軍府都督王尚禮,前軍府都督白文選,後軍府都督王自奇,(後)史文,左軍府都督馬元利,右軍府都督張化龍(獻忠義子);五城兵馬司都督王尚禮(兼),水師左都督王復臣,水師右都督王自羽,(後)水軍都督王自奇。軍分一百二十營,以虎威、豹韜、龍驤、鷹揚四營為宿衛。
大西國在政治上,施行對於降官各授以職,爭取人材以及開科錄士等政策;在經濟上,採行沒收前明宗藩及地方政府庫金、向富民大賈徵收錢稅、對新附邊郡免徵賦三年、發放金銀賑濟貧苦,以及鑄造、發行「大順通寶」新錢等政策,以穩定和爭取民心。大西政權嚴懲腐敗及在政治上頑固異心、蛻化變質的文武官員,中央政府右丞相嚴錫命等因之被處決。但同時,大西政權的對內整肅也有所擴大,兩任兵部尚書吳繼善、江鼎鎮,禮部尚書龔完敬,獻忠的義子、神策營都督張君用等皆獲罪被殺,造成了一定不良的後果。在軍事上,在歷時數年的時間裡,動用主力部隊嚴厲鎮壓前明殘餘復辟勢力的軍事叛亂行為,以堅決捏衛新生的大西政權。但是,由於施政失當,叛軍與地方官僚地主武裝相勾結,並遙奉南明名義,拚命擴軍抵抗,加之清軍已逐漸逼近四川等內外部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剿匪鬥爭逐漸演化為曠日持久的四川內戰,大西政權在軍事、政治上逐漸陷入被動局面,獻忠的兩名義子、大西右軍府都督張化龍並都督張廣才皆戰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6、飲恨鳳凰山
大西大順元年(1645年)正月,張獻忠親率大西軍出兵漢南,欲與李自成大順軍爭奪漢中。同月,大西安西王張定國率部擊敗大順漢中守將韓文,奪占漢中,韓文退守西鄉。但大順軍名將賀珍率部馳援漢中,迅速擊敗並生擒獻忠義子、大西虎威將軍張能第於褒城,復又兩敗張定國軍,迫使獻忠放棄了與大順軍爭漢中的打算而旋師西京。大西軍被俘兵將後盡被賀珍釋回。
5月,清軍渡過長江攻陷南京,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被擒殺。曇花一現的弘光政權的覆滅,標誌著南明政權從此陷於諸王自雄、「監國」爭立的混亂局面當中。
同年5月,大順國和大順軍的卓越締造者李自成不幸犧牲於湖北九宮山。大順軍余部相繼擁立李自敬(李自成之弟)、李過(又名李錦、李赤心)為主,並重建了大順軍政權。他們與在西南的大西軍政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聯(南)明抗清」的戰略發展道路。9月,大順軍政權對外開始使用南明「忠貞營」的名義活動。此後,忠貞營一度成為南明政權北向抗清的主力部隊,承受著當面清軍主力的強大壓力。由於敵軍的強大,特別是南明政權內部歧視、排擠、敵對甚至在聯合作戰中出賣原起義軍部隊,迫使忠貞營的主力不得不在李自成之孫、李過義子李來亨等將領的率領下,陸續轉軍夔東,重建屬於自己的抗清根據地,以避免遭受敵對力量的前後夾擊。
次年11月,南明桂王朱由榔於肇慶即帝位,年號永曆,以明年為"永曆元年",史稱南明永曆政權。
大西大順二年(1646年),清軍擊敗李自成大順軍,兵鋒直抵漢中陽平關,與大西政權對峙。張獻忠於西京召集大西軍高級將領會議,著手抗清軍事部署。強調萬一自己犧牲,指定張可望為繼承人,同時確定了大西政權將實行「聯(南)明抗清」的國策。7月,獻忠親率大西軍六十萬主力開赴川北抗清前線,設御營於西充鳳凰山。11月,大西軍廣元守將、都督劉進忠叛降清軍,並獻計突襲大西軍西充統帥部。同年12月,清軍依劉進忠計,冒險深入西充鳳凰山,襲擊了張獻忠。獻忠不幸重傷墜馬被俘,旋即犧牲。清軍乘勢總攻,數十萬大西軍猝失最高統帥,導致全軍失去統一指揮,各部建制被打亂,措手不及,全線敗退,倉促突圍,損失慘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此時,大西政權的重鎮重慶,已被前明殘餘勢力、南明平蜀侯曾英乘虛率軍攻陷。大西軍主力於重新集結後反不如曾英兵多。但大西軍迅即回師,哀兵義憤,以少勝多,一舉收復重慶,號稱擁眾二十萬的曾英部南明軍隊頃刻瓦解,曾英中箭死去。同月,獻忠一妻臨產,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等四將軍於綦江「與眾同盟輔孤」,但生下的是遺腹女,且即死。眾人遂依獻忠生前所囑,擁推張可望繼任為大西軍政權最高領袖。大西大順三年(1647年)正月,張可望率大西軍主力出川,擺脫了清軍,轉兵貴州,「所過民皆安堵」。途中,於遵義桃源洞處決了在大西政權主政四川三年中,犯有嚴重錯誤並負有重要責任的左丞相汪兆齡,同時處死了對張可望等主政軍中起實際掣肘作用的張獻忠皇后,整飭了內部紀律,確定並重申了堅持西南、聯(南)明抗清的主導方針,實現了在不利形勢下的主動戰略轉變,並形成了新的以張可望為首之下的四將軍領導體制。張可望等四將軍也在此時恢復了各自的本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
同月,大西軍橫渡烏江,於2月擊破南明守軍,直下貴陽,復分兵長驅攻略雲、貴各地。同月,獻忠義子、大西定北王兼定北將軍艾能奇犧牲,孫可望以部將馮雙禮接掌原艾能奇所部人馬。4月,大西軍迅速進兵,平息了「稱兵二十萬」的雲南蒙自土司沙定洲的叛亂,粉碎了以前明黔國公沐天波為首的當地南明殘餘復辟勢力的頑抗,並迫降了沐天波,掩有了雲、貴兩省全境。但同時,大西軍對貴州的統治並不穩固。主力部隊入滇後,打著南明旗號的前明在四川境內的殘餘勢力即乘虛侵佔了貴州的部分地區。同年8月,大西軍政權以昆明為首府,改原「大順」年號為「興朝」,並為張獻忠建立世廟,追尊其為「太祖高皇帝」,同時,制天子鹵簿、定朝儀、鑄九疊印,並著手編寫「太祖本紀」、撰修大西國史。
新的政權的組織形式類似「三架馬車」,仍以孫可望為最高領袖,尊為「國主」;大西安西王李定國、撫南王劉文秀改以「安西元帥」、「撫南元帥」的名義輔政,君臣間彼此以「兄弟」相稱。重新調整任命了內閣、六部等的組成官員,在安西元帥李定國、撫南元帥劉文秀以下,以楊畏知為華英殿學士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後)大學士雷躍龍,吏部尚書嚴似祖,(後)任僎,(後)馬兆羲,(後)范鑛,戶部尚書丁序焜,(後)范鑛,禮部尚書嚴似祖(兼),(後)范鑛,兵部尚書任僎,刑部尚書雷躍龍,工部尚書仍為王應龍,(後)王尚禮。同時,在貴州設立行營,調整地方各級政權為府、州、縣、衛、所等,滇黔二省地方官皆可望委任「。
興朝年間,大西軍政權革除了原明朝時遺留於雲、貴地區的諸多積弊,實行了有利於政治清明、養息民生的新政,同時,制訂了有利於安定社會秩序與恢復、發展生產的制度和措施。大西軍政權所任命的官員,「道勞不肩輿,炎暑不張蓋,而儘力乎溝血」,「孫可望等立法甚嚴,兵民相安」,「全滇之官,無一人敢要錢者」;在大西軍政權治下的雲南,「外則土司斂跡,內則物阜民安。百姓插蒔恬熙,若不知有交兵者」。從吏風到民風,都發生了自明末以來清新、根本性的變化。大西軍政權還在其轄境內鑄造了「興朝通寶」,與「大順通寶」同時流通,以促進商業貿易的流通、發展。在政治上,此時的大西軍政權著眼全局,仍堅持奉行張獻忠遺囑的聯(南)明抗清的重大戰略方針,並積極致力於建立抗清統一戰線的努力。一方面,利用在雲、貴與前明舊屬所達成的統戰關係,積極溝通、聯繫南明方面,表示願意尊南明政權的永曆皇帝朱由榔為主,同時堅持自身在政治上的獨立性,誠心實意願與南明方面聯合抗清。另一方面,積極溝通、聯絡李自成犧牲後的大順政權及其軍事力量,以重修舊好,聯手抗敵。
從總體上看,興朝年間,該政權的主要特點有三:一是靈活地採取了「建國不建統、紀年不紀號」的相對模糊、低調的,有利於鞏固自身,恢複發展的策略。二是,以「共扶明後,恢復江山」為號召,達到團結雲、貴地區前明政權人員,共建西南抗清基地,和切實落實聯(南)明抗清的重大戰略的目的。三是,該政權宣稱「受命先王」、「恪遵先志」,「王繩父爵,國繼先秦」,表明在實質上,其政權性質依然是原張獻忠大西國政治生命的延續。它與當時的大順政權,均仍然是相對獨立於清朝及南明的政權實體。因此,興朝年間的大西軍及其活動,仍應視作大西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的、難以割裂的組成部分。
7、南下雲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2571_1.html/ ]興朝二年(1649年)正月,孫可望遣楊畏知等為使,赴南明永曆朝廷行在肇慶,具體落實聯(南)明抗清事宜。為著建威於內部以及試探南明方面的誠意,開出了請封在前明歷史上位居諸藩之首的「秦王」一爵的較高條件。迂腐的南明朝廷對大西起義軍採取了歧視、敵對的態度,「議久不決」,並拒絕了秦王之封,只勉強同意封孫可望為較「一字王」低一等的平遼王。南明潯州守將、慶國公陳邦傅更偽造永曆敕書、暗鑄"秦王之寶"金印,遣人冒充永曆朝廷使臣,往昆明偽封孫可望為「秦王」、」監國「。以孫可望為首的大西軍政權與南明朝廷進行了堅決地鬥爭。直至興朝四年(1651年)3月,南明方面為形勢所迫,才不得不正式認可了孫可望的」秦王「身份,並賜名「朱朝宗」。是月起,昆明的大西軍政權正式改奉南明永曆朝正朔,原「大西國」國號從此停用取消,大西軍正式成為南明軍隊的一部分,孫可望改稱秦國「國主」,並積極部署收復失地,出兵抗清。
興朝二年(1649年),大西軍政權所轄全部兵力已恢複發展至二十餘萬。興朝三年(1650年)8月,為了在大軍出師前肅清境內的軍閥、敵對勢力,鞏固西南的抗清基地,以孫可望為首的大西軍政權,以依舊盤踞於後方部分地區的南明殘餘勢力為主要的針對目標,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收復川黔戰役。孫可望以南明」秦王「、」監國「的名義,親率大西軍八萬主力自雲南進兵貴陽。貴州的南明匡國公皮熊、忠國公王祥等地方軍閥欲武力抗拒,孫可望果斷下令以武力強行「改編」。大西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進兵,在烏江河之役中,一戰而殲滅皮、王部主力六、七萬人,粉碎了南明軍隊的抵抗,王祥避死真州,皮熊率少數殘兵竄入山中後病死。9月,大西軍收復貴陽,並從此遷首府於貴陽。當年12月,大西軍收復貴州全境。次年,撫南元帥劉文秀奉孫可望之命揮師入川,沿途粉碎了自大順四年(1647年)大西軍撤離渝川後,乘機竊踞川西、川南、川東部分地區害民為惡的多股南明軍閥軍隊,收復了四川大部地區,並與以忠貞營(即大順軍)別部為主體的夔東十三家軍等多支抗清武裝溝通了聯絡。前明在四川的殘餘勢力南明定川侯李占春、靖南侯於大海出川逃鄂。同年10月,降於清軍。川黔戰役以完勝收官。隨即,大西軍政權「安撫遺黎,大興屯田」,使「遠近多歸之」。其在經濟上所採取的有力措施,更使得「一切五穀六畜絲麻之類,無隙可逃」,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復興與發展。在大西軍政權的有效治理下,被收復地區「官絕貪污饋送之弊,民無盜賊攘奪之端」,重新呈現了生機。
南明永曆六年(1652年)正月,永曆政權所轄的南方國土多已淪陷於清軍,南明政府軍相繼丟失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兩廣、兩湖等省,所轄武裝部隊分崩離析,其主力業已為清軍殲滅。永曆帝朱由榔被迫攜家眷及其朝廷僅存的文武官員,從其朝廷駐在地南寧倉皇逃奔原大西軍轄區,以尋求保護。2月,孫可望命遷之於貴州安隆千戶所安置,旋改命名為「安龍府」。「王自入黔,無尺土一民」,「時廷臣扈隨者,文武止五十餘人「。事實上,從這時起,南明政權實際已經名存實亡。其最後的一個小朝廷——永曆朝廷已徹底淪為完全寄居、依附於大西軍政權羽翼庇護下之傀儡政權,以秦王朱朝宗(孫可望)為首的原大西軍政權,已成為南明政權後期南明朝廷唯一賴以生存的政權與軍事支撐力量。
8、兩蹶名王
永曆六年(1652年)4月,朱朝宗率領南明軍隊主力誓師於貴陽,並軍分三路,大舉興兵北伐滿清,收復失地。總兵力達二十四萬人。戰鬥序列為:
駕前軍:秦王朱朝宗親任主帥,以白文選為副,下轄張虎(孫可望即朱朝宗之義子)、總兵黑邦俊、總兵王愛秀、賀九儀、張明志、張岳、劉鎮國、關有才等將領。兵力十萬,內有戰象百餘頭。出貴州玉屏東進湖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東路軍:主帥李定國,以前軍都督馮雙禮、鄂國公馬進忠為副,下轄坐營都督靳統武、左營都督王之邦、右營都督吳子勝、天威營都督高文貴、西鎮營都督張勝、金武營都督劉之講、武英營都督廖魚標、武安營都督陳同能、火器營都督高恩、強弩營都督郭有名、鐵騎營都督王會、鐵騎營左都督卜寧、象陣營都督祿永命等將領。兵力八萬,內有騎兵逾萬,戰象一百六十頭。出貴陽黎平東征湖南。
北路軍:主帥劉文秀,以王自用、張先璧為副,下轄討虜將軍王復臣、滅虜將軍盧名臣、總兵狄三品、總兵姚之貞,以及張先軫、王繼業、楊春普、尹三升、王自奇等將領。兵力六萬,內有戰象六十餘頭。出遵義北伐入川。
上述三路大軍中,除張先璧部八千人系原南明政府軍、馬進忠部為前期滎陽十三家農民起義軍外,其餘諸部,皆由大西軍改編而成。
南明東路軍出師後,進展順利,所向克捷。出兵五十餘日,即攻克包括省府長沙在內的府、州、縣城數十座,收復了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區,斬清總兵張國柱于靖州,敗續順公沈永忠部於湘潭,困圍省內清軍於岳、常、辰三州。6月,李定國率軍轉略廣西,相繼攻克繹湖、全州、嚴關,殲滅清定南王孔有德部主力三萬八千餘人。7月,東路軍攻克廣西首府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被迫自殺,其子孔庭訓後被李定國擒斬,清廣西巡按王荃可、署理布政使張星光,南明叛將、原慶國公陳邦傅及其子、原南明文水伯陳曾禹等被俘。8月,南明東路軍乘勝收復了廣西全省,包括孔有德部主力在內的十萬餘廣西清軍被殲。清廷舉朝震恐。9月,王荃可、張星光、陳邦傅父子等於貴陽被朱朝宗下令處決。
同年7月,清順治帝以皇兄敬謹親王愛新覺羅·尼堪為定遠大將軍,率三貝勒、八固山等二十餘員大將並十五萬兵馬,輔以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部,全部兵力共約三十餘萬,大舉征伐南明。朱朝宗檄令李定國撤兵兩廣,回師湖南迎戰尼堪。8月,李定國率東路軍撤出廣西,回師湘、贛,相繼收復永州、衡州、潮陰、永興、安福、永寧、龍泉等縣。11月,尼堪輕敵冒進,李定國親率大軍設伏于衡州,一戰全殲尼堪親率之清軍主力三萬餘人,陣斬清敬謹親王尼堪、貝子喀喇、一等伯程尼並敵將佐數十員,獲得大勝。清廷聞訊,「號天大慟」,「朝野震蕩,人心浮動」,哀嘆「自國家開創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順治帝稱:「我朝用兵,從無此失。」清軍從征貝勒愛新覺羅·吞齊、巴思漢,貝子扎喀納、穆爾佑,固山額真韓岱、伊爾德、阿喇善等將領,因主帥尼堪親王之喪,相繼受到被革爵、革職等嚴厲處分。
南明北路軍劉文秀部在出師後,屢敗當面的清軍平西王吳三桂等部。至當年9月,收復了四川大部地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李定國、劉文秀因功被永曆帝分封為西寧王、南寧王。
駕前軍方面,8月,白文選率軍進抵重慶,配合北路軍劉文秀部一舉收復了重慶。駕前軍兩總兵黑邦俊、王愛秀部一度隸屬北路軍節制,隨同北路軍主力取得了重慶追擊戰的停溪大捷。是役,清軍梅勒章京葛朝忠、佟師聖、白含真,總兵盧光祖、陳德等十餘將領被斬殺,共殲清軍近兩萬人,逃脫者僅百人。在南明東路軍橫掃湖南的同時,朱朝宗親率駕前軍十萬主力出黔中,經玉屏,攻克了辰州,朱朝宗改沅州為貴州黔興府。
在由原大西軍改編而成的南明軍主力三軍並發,乘勝進軍的同時,其他各路南明軍隊也在其勝利進軍的鼓舞下,積極轉守為攻,展開收復國土的戰略攻勢。由李來亨、劉體純等率領的南明忠貞營(大順軍)-夔東十三家軍,在渝鄂邊界表現活躍,並進迫常德;南明漳國公、招討大將軍鄭成功於閩南接連對清軍發動凌厲的攻勢;南明定西侯張名振、兵部侍郎張煌言於江浙屢敗清軍……在長江以南地區,造成了自滿清入主中原以來,南明方面全面反攻而清軍屢敗、困守的全局戰略態勢的重大轉機。
〖待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2571_1.html/ ]推薦閱讀:
※古代盜墓賊盜掘墓地時,唯獨這樣東西從來不拿,一旦拿出則會出事
※古代魚尾奸門面相歌訣註解
※一個人如果穿越到古代,會遇到什麼生活障礙,比如方言不通等,試以一天為例略作說明?
※古代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