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多少父母,肯向孩子示弱


01

昨天看了一段視頻,被感動到哭。

 

一對外國夫妻領著自己的兩個女兒,來到福利院收養孤兒。孤兒還沒有出來,全家人卻已經幸福得不知所措,兩個女孩又跳又笑,夫妻倆在等待的過程中也是激動不已。

 

當那個中國小男孩出來時,全家人迅速圍過去。小男孩只有四五歲,長得很瘦小。

 

外國母親輕輕地跪下來,一點點移到男孩身邊,溫柔的去抱孩子,而那個高大帥氣的外國父親,竟然也在這一刻,慢慢地跪下去,輕輕跪爬著移向那個男孩。

 

這對夫妻跪下來,用和孩子平等的姿勢簡單交流。男孩被母親輕輕抱起,由開始的陌生、反抗、哭鬧到最後露出笑臉,整個過程都是那麼的輕柔溫暖。

 

不同國籍不同語言的父母和孩子,在短時間內親如一家人,陌生感消除,親近感靠近,而這一切都緣於,那對夫婦肯用跪下的姿態與孩子對話。

 

孩子也許什麼都不懂,但卻明白他們應該是愛他的,他們跪下來,用近乎卑微的姿態與孩子交流,迅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沒有想像中撕心裂肺的哭喊、膽怯和惶恐,那個被遺棄的男孩,跟隨著養父母一家愉快地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看完這個視頻,除了滿滿的感動,也有許多感慨。

 

很多時候,父母們並不懂得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講道理並表達自己的感情,結果愛與被愛,教育與接受之間,因為不同頻而變得緊張焦慮,親子關係也漸漸淡漠,嚴重時甚至達到冰火不同爐。

 

父母們不懂得示弱,換言之,是不肯在孩子面前示弱,這就成為親子關係中交流的一大阻礙。

02

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叫溝通邀請,在婚戀或者親子關係中,可以通過語言和動作向對方尋求支持和理解。

邀請本身就帶著極大的誠意,進一步溝通就能獲得意料之中的好結果,溝通邀請才能打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但是,對於父母來說,溝通邀請在一定程度上放不下面子,他們沒有做好角色互換的心理準備,溝通方式還停留在父母強權的階段。

 

許多父母骨子裡還是高姿態,即使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就某件事情與孩子談話時,也是以父母的名義來交流,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與孩子用平等的姿態來交流。當然也就不存在溝通邀請,而後尋求支持理解。

 

前兩天在商場,遇到一對夫婦教育孩子。

 

商場里有滑梯,許多孩子都在玩,那對夫婦的孩子過於調皮,總是用力去推其他孩子。

 

父親把孩子拽到旁邊,很生氣地訓斥著,孩子仰起小臉望著父親,眼裡湧出委屈的淚水,母親在旁邊小聲地打圓場。

 

其實,這對夫婦相對來說還是很負責的,懂得及時教育孩子哪裡不對,只是姿態有些不對等。

 

父親的身高是孩子身高的兩倍多一點,首先在氣勢上,父親壓倒孩子。其次,訓斥的語氣,也讓孩子有些膽怯,心裡裝著委屈,不一定能聽清父親訓話的內容,而母親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孩子孤立無援,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一定是超級大。

 

父母的這種姿態,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種印象就是強勢和強硬。前提沒有溝通邀請,後面的溝通也就是被迫接受。

 

與孩子交流要對等,不要高高在上,那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有的孩子可能唯唯諾諾地聽了,但未必會服。有的孩子則逆反根本不聽,不僅親子關係沒能維護好,教育過程也是失誤的。

03

我家樓下有家快餐店,開得很紅火。店老闆胖得很可愛,肚子圓圓的就像扣著一個大籃球。

 

他們的兒子才上一年級,每天放學就會到快餐廳吃晚飯。

 

有一次,我去吃飯,恰好孩子放學回來。

 

當時店裡不太忙,胖老闆從後廚里走出來,他像招呼客人那樣熱情地喊兒子過來。

 

他兒子樂顛顛跑向他,他把孩子抱起來放在高高的吧台上坐好。然後,他拿齣兒子書包里的畫筆,笑眯眯地對兒子說,我用這支筆在你臉上畫道道,你開心嗎?

 

兒子搖頭。

 

那麼,我用畫筆在自己臉上畫道道,你會不會開心?胖老闆邊說邊把畫筆對準自己的臉。

 

兒子很生氣地推開他的手,不讓他畫。

 

胖老闆還是笑眯眯地說,在你臉上畫,你不開心,在爸爸臉上畫,你也不開心,為什麼呢?

 

兒子氣呼呼地說,太丑了。

 

胖老闆收起笑容,很嚴肅地對兒子說,既然知道丑,為什麼要在小朋友的臉上畫呢?

 

原來,老師給他打電話,說他兒子在學校太調皮,胖老闆是在教育兒子。

 

胖老闆的教育姿態特別好,他沒有居高臨下,也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和兒子以平等的姿態來交流,不知不覺之中讓孩子接受。

 

他不能蹲下去,太胖,坐下來,太喘,他只能把孩子抱起來放在吧台上,潛意識中讓兒子感覺父親和他是平等的,他們是在討論一件事情的對與錯,而不是單純地指責。

 

日本宗教家池田大作曾經對家長們提出忠告,即使是孩子,也有一個人格,也是一個獨立的人,這個前提必須明確。孩子決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構成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一個人格必須用充沛的愛來培養。

04

我有一個朋友,已經四十多歲了,還無法與父母和平交流。

 

他和父親的矛盾比較深,從小到大,父親從來沒有和他好好說過話,不是打就是罵,而他也比較犟,越是高壓下越不屈服。

 

他說,小時候就對父母的做法很不滿,所以從心裡抗拒,即使父母的建議是對的,他也不肯聽,一生都在較勁。

 

沒有人會苛求父母必須為孩子跪,畢竟幾千年的傳統是子女跪父母。

 

但是,身為父母是不是應該學會如何與子女交流,孩子不需要父母去跪,但卻需要以平等的姿態來交流,彼此之間才能擁有支持、理解和最起碼的尊重。

 

父母與子女交流,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姿態要謙卑,不能強制專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願所有父母們,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交流,不要粗暴干涉,更不應該以家長的權威來壓制孩子,真正的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來培養並教育。

 

而與父母處於平等姿態交流的孩子走入社會,積極陽光健康,遇事不卑不亢,並且因為身上兼具父母給予的愛和勇氣,從而具備足夠的底氣來抵禦塵世間的各種紛擾。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看畫展?
孩子上一年級就近視了怎麼辦?
《每日一卦》古代皇帝的奇葩死法
單親家庭有沒有比較童話的方式跟孩子解釋她沒有爸爸?
如何按八字對孩子因材施教

TAG:孩子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