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關於中國的夜空你了解多少?
天問 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兩千多年前,屈原矗立在點點星光下懷著滿腔疑惑,寫下這373句1560字的《天問》,仔細品讀,這首長詩非常有意思,那豐富的想像力和欲打破傳統桎梏的大膽,讓兩千年後的我們看到人類對夜空那顆永遠的好奇心,那麼,對於古人而言,夜空意味著什麼呢?
▲清代畫家蕭雲從所作的天問圖,圖中畫有代表太陽的三足烏、代表月亮的的玉兔、代表地形的方陣、代表十二時辰的十二生肖、代表天文的二十八星宿、代表萬物的陰陽魚和八卦。此圖是中國人對天文、曆法和宇宙思考的成果。
陰曆:按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
《易》云:與四時合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為理解時間,中國先民們望向了天空。
夜晚東方天空有一顆星,孤獨、閃亮,它好像在天空中有固定的運行周期。
巧的是,它「運行」的周期基本與寒暑變化的周期相近,大概是360多天,這顆星運行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於是人們稱這顆有規律的明星為大火星,又叫心宿二。
根據現在天文學的知識,我們知道作為恆星的心宿二,相對於地球其實是不動的,而人類觀察到的運動,其實是地球公轉帶來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古人通過觀察大火星,確定的是太陽曆的「年」。
一年應該分為幾個部分?
按冷暖變化而言,無非寒暑,所以古人認為「春秋」就可以代指一年,而將這一年發生的事記錄下來,也就是《春秋》。但這樣來劃分一年,似乎太粗略。
一年應該劃幾份呢?人們很自然的想到了「十」:十根手指頭,用來數數最為方便,所以一年劃十個月吧。
當然,比手指頭數月份更自然的,是看月亮。
月亮每二十九天半圓缺一次,規律性極好,而且很容易辨識,有些陰曆常識的人,抬頭看一下月亮就可以確定,今天是「陰曆幾號」。
▲從朔至望,月亮在天空變幻的臉龐讓古代中國人定下「月」的時間概念。
古人對此現象做了總結,形成了「月」的時間概念,而且將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時叫「朔」,是農曆每月的初一;當月亮繞行至地球的後面,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望」,一般在農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一個朔望,便是「一個月」。
這種根據月亮運行規律紀時的方法就是陰曆,但中國人的曆法並非僅以月相變化為準。
陰陽合曆:日月兼望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人一直使用陰陽合曆。
不過編算這種曆法有難度:以太陽視運動為規律計算的回歸年、以月相變化為規律計算的朔望月和計時的基本單位「日」始終不是整倍數的關係,年與月無法公約,所以要提高陰陽合曆的精準度,就必須調整好三者之間的關係,這可不是件容易事兒。
有一天,人們在初一朔日夜晚,驚奇地發現,深藍色的天幕上竟然掛著一彎月亮!不是月亮的錯,是歷錯了。
這是在距今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元封年間發生的事。當時,皇家採用的是古老的曆法顓頊歷,顯然它不靈了。
太史令司馬遷遂向漢武帝建議大規模地改革曆法,甚至可以從民間徵聘人才。正欲「改正朔、易服色」、借改歷來強化統治的漢武帝下達詔書。
於是,一位名叫落下閎的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長安,後來,這位落下先生在中國天文歷學的歷史上樹立起了一塊里程碑。
最後,經過仔細比較,落下閎和鄧平一組人制定的曆法「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這是中國古代曆法中很重要的內容:晦朔弦望皆是月相,精準推算月亮運行周期變化當然是制定曆法的基本;而推算日月合壁就是推算日食、月食,這要求相當精密的觀測水平和高深的數理天文知識;五星連珠,即金、木、水、火、土五星運行到一條線上。能將這種祥瑞之兆推算準確,也是落下閎一組所定曆法得到高分的重要原因。
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此歷,並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稱新曆為《太初曆》。
▲日食是天象中最令人驚心動魄的,古人對日食也非常看重,因此留下了很多的觀測記錄。通過這些記錄,天文學家可以推算出日食發生的準確年代。製圖/劉揚
人的命,天註定?
在古代,中國的星空對應帝王將相,與平民無緣。
星占所佔的都是國家大事、皇室興衰、戰爭水旱,是非常「突出政治」的。
比如中國古代星占學的一部重要著作——《開元占經》,它編成於唐代開元年間,編撰者是印度籍天文星占家瞿曇悉達,瞿曇氏幾代人都在唐代皇家天文機構中擔任要職。
▲《開元占經》傳世極少,當今流傳較廣的是道光年間的恆德堂刻版巾箱本。由於歷朝歷代對星占書籍的「厲禁」,這部古代星占學的重要著作命運坎坷,險些徹底失傳。攝影/米湯
《開元占經》內容相當豐富,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曆法資料和緯書,還介紹了16種曆法有關紀年、章率等基本數據。
古人認為,星占學家們可以通過天象的變化推導出皇室的興衰與君主的凶吉,所以,古代君主們把星占視為高度機密,生怕有人借天象來「妖言惑眾」,危及自己的統治。
由此,星占學一直被皇家視為禁區,清朝以前各朝帝王都對它實行了絕對的控制,禁絕私習。
而皇家天文台的星占家們則專有「國之利器」,他們通過觀測星象作出的預報或者解釋,常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可以改變歷史。
不信的話,且看下面兩則故事:
《漢書·王莽傳》記載了一次失敗的宮廷軍事政變即與星佔後果有關。
西漢末年,權臣王莽以儒者的身份奪取了漢王朝的皇位,建立了名為「新」的王朝,由於他倒行逆施、肆無忌憚,很快就搞得自己內外交困、眾叛親離。
看到各地造反愈演愈烈,有的武裝已經直逼長安,京城內的衛將軍王涉與人策劃,決定裡應外合,劫持王莽出城獻給義軍。
參與策劃者有大司馬董忠,還有國師公劉歆。
劉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學者,是著名經學家、文學家、曆法家,也是朝廷的「首席星占家」。
當時有一個星占師夜觀天象,恰好看到一顆彗星掃過「宮室」,馬上告訴他們說:「彗星掃過『宮室』星座,劉氏當復興。」於是幾個人更受鼓舞,摩拳擦掌,準備擇吉動手。
經過推算,劉歆認為「當待太白星出,乃可」。
太白星即金星,其運行軌道處於地球軌道的內側,當金星運行到太陽附近,便淹沒在太陽的光輝之中,無法看到,要等金星離太陽遠一點時,才能被看到,這就叫「太白星出」。
按現代推算,金星當時是在地球和太陽之間走過,稱「下合」,即便眼力最好的人,從金星消失在太陽的光芒中,到金星走出來在黎明時再次被看到,也要等12天。
可想而知,一天之內都「夜長夢多」,何況一等就是12天!
終於,合謀的小頭目中有個意志不堅定者回家把起義的事泄露給了老婆,老婆為保全家庭又去告發,於是王莽火速出兵鎮壓,董忠被當場殺死,劉歆和王涉見大勢已去,只好自殺。
另一則故事,明成祖朱棣曾經因為紅客星犯帝座而殺過臣子。
明朝初年,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其孫子朱允即位,年號建文。
建文帝仁慈柔弱,想改變祖父嚴苛治理的方法,推行新政,但在試圖削弱擁兵自重的叔父諸藩時,由於過於自信,動作遲緩,結果諸藩中實力最強、野心最大的燕王朱棣率先發難,率軍南下,最後攻破南京城,建文帝隻身逃走,下落不明。
朱棣即位,世稱成祖。
由於建文帝重用文人,故前朝文人多對建文帝忠心耿耿,或自盡,或被朱棣所害,如著名學者方孝儒因拒不為朱棣起草詔書,被朱棣凌遲處死並滅門十族。
但有一位叫景清的讀書人,也曾與方孝儒等人謀劃反對朱棣,方孝儒被殺後,他卻幸免於難,而且被朱棣任命為御史大夫,景清不但不推辭,反而欣然受命,天天尾隨著眾官一起上朝,因此被人嘲笑,但景清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這天早晨,朱棣剛起床準備臨朝,一位天文官急急忙忙地進宮稟報:「臣夜觀天象,發現一顆偏紅色的彗星,正犯帝星,這是大凶的預兆,說明陛下身邊藏有刺客,請陛下務必做好防範。」朱棣的皇位是剛剛奪來的,屁股還沒坐熱,對這種預告當然十分警惕,立刻加強了上朝時的護衛力量。
臨朝時,朱棣沒太關心各大臣奏的是什麼,而是眼睛時刻盯在大臣們的衣服、帽子、飾帶上,看有沒有紅色的跡象。
這時,景清走上前來,步子有些不自然,引起了朱棣的警惕,朱棣說:「你身著長袍,走路不便,何不提一提,免得跌倒。」景清一聽此言,下意識的一提長袍,恰好露出了裡面緋紅色的褲子,十分刺眼。
朱棣臉色頓時大變,景清也立刻明白了什麼,奮撲上前,就要犯駕,說時遲那時快,早有準備的左右護衛閃電般地衝上前來把景清撲倒,摁在地上。護衛們剝掉景清的朝服,一套緋紅色的衣服露了出來,腰帶上還別有一把短劍。
朱棣質問:「攜劍上朝,好大的膽子,你要幹什麼?」
景清喝道:「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你背叛了太祖的遺命,是地道的奸臣賊子,我要為故主報仇,可惜沒能成功!」
朱棣哈哈大笑道:「朕上應天命,昨夜早已有天象告警,有紅客星犯帝座,朕豈會遭你等小人暗算?」隨後命人割去景清的舌頭,誅滅十族。
中國古代的星空體系
▲四象。供圖/王玉民
古人把天空分為二十八宿,然後依據東、北、西、南四方各方星宿的形狀,想像出四種神獸形象以指代四方天空,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方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方玄武;西方七宿猶如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方白虎;南方七宿像一隻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方朱雀。後來古人又將其運用於很多方面,與五行、八卦等高度相關。
人們熟悉的「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來源於古代將四象作為行軍打仗的保護神的做法,《禮記·曲禮上》曰:「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
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者,是以坐北向南而言的,這是古代君王的視野方向。
▲三垣二十八宿。攝影/李前進 製圖/劉揚
以三垣二十八宿為基礎,古人甚至在天空中再造了一個人間,每一個星宿都被擬人化、形象化了。
上圖依據二十八宿在實際星空中的位置,用二十八宿的彩色泥塑照片組合製作而成。泥塑照片攝于山西省晉城市府城玉皇廟:廟中二十八宿為元代泥塑,造型生動,繪畫精美,堪稱國寶。
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類似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
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始見於《開元占經》中。
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太微垣包括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鷹等星座的一部分。
▲古代分野圖。分野學說確立了天與地的對應關係,天上的星宿與地上的州域一一對應,甚至單個城市如長沙、武威等都可以在二十八宿中找到其對應的天區。分野體系在唐代完善,因此上圖採用唐代地圖繪製,圖中的古國和古州都早於唐代,周邊二十八宿的順序與形狀為天空鏡像以示投影。
二十八宿又稱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諸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
「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有關二十八宿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1978年,考古學家在湖北隨州的戰國曾侯乙墓的墓葬中,發現了繪有二十八宿圖像的漆箱蓋,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關於二十八宿的實物例證。
在實踐中,古人醒悟到,季節的變化和太陽所處的位置有關,星象在四季中出沒早晚的變化,反映著太陽在天空上的運動,但直接測定太陽的位置又難於辦到,於是古人想出了間接辦法,即由月球所處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陽所處的位置。
月球圍繞地球運轉一周的時間,恰好一天差不多經過一宿,可見,二十八宿的創設是古代天學上的一大進步。
古代觀星,行家看的是暗星
當今世界上有兩大完整的星座體系。
一個是從古巴比倫時期開始出現,在古希臘發揚光大,後來歷經古羅馬、古阿拉伯、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大航海時代而形成的西方88星座體系,也便是如今國際通用的星座體系。
另一個是便是上文介紹的中國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星座體系。
▼ 敦煌藏經洞中的《全天星圖》,現存記載星數最多也是最古老的一幅星圖,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這兩種星座體系的發展幾乎完全獨立,如果對照來看,兩類星座風格迥異。
西方星座形態清晰,以亮星為星座的基本骨架。
而中國星座形態大多不以亮星為骨架,形態甚至星座的位置都顯得隨心所欲。
在世界各民族星座之中,中國星座算是極為特殊的一例:那完全是用群星布置成一幅波瀾壯闊的寫意畫,幾乎毫不在意每顆亮星的確切位置。
中國古代占星家看重的不是亮星,而是那些暗星,只有暗星看起來才似有明滅晃動,才能增加星占上的說辭。
中國古代占星者在天空中找到幾顆星串成半圓形的項鏈狀,命名為貫索。此星座在西方稱為北冕,意為皇冠;在中國民間被稱為八角琉璃井。而在中國古代占星家眼中,這個星座乃賤人之牢獄,也就是關押盜賊的地方。
倘若貫索之中暗星多,則表示天下不寧;若是暗星少,則是天下太平。貫索之中的暗星,數量其實本無變化,看到的多和少,是這些星的明滅所致。
貫索之中的暗星閃爍,或者甘德發現木星旁邊的小紅星,這些記載的真偽在如今看來已不可判斷。
觀星地圖:中國星空之美
歷經幾千年,雖然宇宙中天體未曾發生大的改變,但中國的夜空在燈光掩映之下已經難現古時的燦爛。
一年之中,賞星的最佳季節當屬夏冬兩季。
上古時期所流傳至今的民諺,關乎天文的主要有兩個,一個說的是冬季三星,也就是獵戶座腰帶上一字排開的三顆亮星;另一個是關於夏季銀河的,那便是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如今在城市中,大多見得冬季三星,卻不見夏季銀河。看不到銀河,對於很多人來說,第一反應是抱怨污濁的大氣掩蓋了星光,而實際上淹沒銀河星光的不是大氣污染,而是城市的燈光。
影響星光的種種條件:
影響最嚴重的其實是天氣。例如2009年出現在長江流域的罕見日全食,因為可觀測地區的天空大多被雲層遮擋,讓很多觀測者最終無緣目睹。
除去陰雨等人類不可控的天氣因素,影響星空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燈光了。由於傳統照明所用的高壓汞燈、白熾燈等顏色都略微偏紅,當我們用相機對著城市夜空進行長時間曝光後,底片上的天空往往是紅褐色調,這就是燈光賦予現代都市夜空的色彩。
至於工業污染、粉塵等大氣污染物,它們本身對星光的遮擋作用非常有限,但是當光線強烈時,它們對光的散射作用會讓光污染更加強烈。
四季的星空輪轉,讓我們領略到不同的天穹勝景。而中國之大,又給了我們不出國門就可以領略各式星空主題的機會。
經度的差異造成了看到星空先後順序的不同:中國東部地區雖然光害嚴重,卻占著觀測時間的先機;西部有著理想的觀察環境,星空燦爛。在不同的緯度,我們則可欣賞到不同的星空區域,北看北鬥倒轉,南看海角星雲。
▲春觀七星
北斗七星分明,勺口所指的北極星與牧夫座的「大角」、室女座的「角宿一」在夜空中依稀勾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夏沐銀河
銀河貫穿南北,三顆亮星圍繞著銀河展開:織女星、牛郎星分居銀河兩岸,另一顆亮星天津四與周圍幾顆星組成十字架狀的天鵝座,展翅面對銀河。向南望去,如鉤子狀的天蠍座星光璀璨,其中天蠍心臟處的紅色亮星「大火」尤為閃亮,「七月流火」說的就是它。
▲秋望飛馬
秋季夜空稍顯寂寞,頭頂上四顆亮星組成一個巨大的四邊形「飛馬座」,從飛馬座向北望去有W形狀的仙后座。在夜空的東南邊,只有兩顆亮星容易看見,一顆是南魚座的「北落師門」,一顆是鯨魚座的「土司空」。
▲冬射天狼
冬季的中國有著最為華美的夜空:南邊的三星和周圍亮星組成獵戶座,獵戶座的左下方是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在天頂,御夫座的五顆亮星與雙子座的兩顆亮星同樣閃耀奪目。
夜空也是一種景色
淺水的梯田中,星光倒影明亮而穩定
雲南的梯田早已是鼎鼎大名,當白天觀賞、拍攝梯田的人群散去,晚上攝影師獨自來到這裡享受浪漫星空。星光不僅在天上閃耀,更是清晰地映在水田中。這樣的鏡面效果,在深水湖泊邊,幾乎是不可能見到的——一點點風浪就會將水中的星光倒影擊碎。攝影/楊勇
滇池中的金星合月
滇池上空,暮色降臨。金星貼合著月亮,在天空中熠熠生輝。平靜的湖水中,映射著樹木和遠方的燈光,以及月亮與金星的倒影。隨著太陽餘暉的消散,滿天繁星逐漸顯露出來,可滇池中很難看到星光的倒影,這些暗弱閃爍的光線,彷彿被深深的湖水吞沒了。攝影/崔永江
千條星軌,鋪滿天空與水面
鹽湖中很多地方水只有薄薄的一層,水體黏滯程度高,對星光的反射作用尤勝於梯田。長時間的曝光記錄下漫天繁星運行的軌跡弧線,鹽湖中星軌的倒影同樣清晰可辨,場面令人震撼。攝影/陳海瀅
在古代,中國的星空對應帝王將相,與平民無緣。
星占家們通過觀測天象來預測、預知的事都是軍國大事,而這些準確的預言,左右著歷史發展的方向。
而今,繁華的城市燈光和漫天閃耀的星辰,是一對冤家——在城市燈光的包圍中,仰望銀河中的璀璨繁星逐漸成為了都市人的奢求。
如何欣賞我們頭頂的星空美景,是一門古老而浪漫的學問,時至今日,我們又該去哪裡仰望中國天穹燦爛的星空呢?
本文選編於: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03月
《中國星空:何處別緻,何處燦爛?》
撰文/王燕平
責任編輯/高新宇 圖片編輯/孫毅博
《中國國家地理》2014年09月
《尋找夜空之鏡》
撰文/陳海瀅?攝影/陳海瀅等
責任編輯/高新宇 圖片編輯/宋文
《中華遺產》2009年08月
《黃曆:吉凶誰來定》
撰文/劉言 攝影/耿藝 等
責任編輯/康晶 圖片編輯/湯劍華
《星占:人的命,天註定?》
撰文/王玉民 攝影/孫志軍 等
責任編輯/薛立若 圖片編輯/湯劍華
《中華遺產》2015年06月
《時間從哪裡來》
撰文/華夏?供圖/QUANJING等
責任編輯/陳立長 圖片編輯/余榮培
頭圖、封面選自:
《中華遺產》2009年08月
《中國古代天文學:科學還是偽科學》
製圖/李小勇
推薦閱讀:
※102句關於立志的名言
※新茶上市時!關於喝茶,你最該知道的9件事
※關於家居書房文昌位的選擇和布局
※什麼是太歲,關於太歲的說法是什麼
※金鎖玉關關於24山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