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岩之義

米 舒

  李岩是明末歷史上的一位「義薄雲天」的貴公子。他是開封杞縣人,其父李精白曾任山東巡撫兼兵部尚書,在崇禎初年因涉及魏忠賢一案被定為「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在魏忠賢一手遮天之際,李精白依附閹黨而丟了官,但他在當地仍為富戶。

  李岩幼年好讀書,涉獵經史,明朝天啟年間中了舉人。據《明季北略》載,當地人都認定李岩「有文武才」「好施尚義」。崇禎末年,河南遭遇天災,杞縣縣令宋某仍催征錢糧,令當地百姓苦不堪言,天性善良的李岩便去面見縣令宋某,為杞縣百姓請命,封建社會的官吏只對上級負責,哪管老百姓死活,宋某隻想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與多刮錢財,對李岩仗義執言,置之不理。李岩無奈,回到家中,將自家僅存的三百餘石糧食去賑濟災民。他還寫了首《勸賑歌》,派人送到當地富戶人家,勸他們「助貧救乏功勛大,德厚流光裕子孫。」 

  李岩的俠義心腸,為百姓所讚譽,但他開倉救災,畢竟是杯水車薪。在官逼民反的形勢下,李自成率殘部經過河南,與李岩一見如故,據《明季北略》載,兩人「相得甚歡」,李自成對李岩的文武之才與兼濟天下之志,很為賞識,對李岩說:「承不遠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岩則表示對李自成的雄才大略非常欣賞,說:「將軍恩德在人,願效前驅。」兩人幾次長談後,李自成對李岩的學識、謀略與義氣皆讚不絕口:「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開基者也。」

  李自成以召集饑民起來造反,曾屢敗屢戰,被稱之流寇。李岩加入李自成起義軍後,面貌一變。李岩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李自成採取這些措施後,頗受百姓歡迎。從此區別於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的形象。

  李岩還使下一計,讓有點文化的士兵扮成商人,在各地廣布流言:「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還編出童謠四處傳唱:「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迎闖王,管教大家盡歡暢。」自此,「從自成者數萬」,李自成也走出了商洛山後的人生低谷。因此,後來兵強馬壯,口碑極好,李岩立了大功。

  李自成率部攻入北京,他與劉宗敏諸將忙於掠金慶功,對李岩的進諫開始「不介意」了。他過去「能納善人言」「凡事皆眾共謀之」的民主作風也不再見了。李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進諫四件,其一是嚴禁軍紀,不準擾民,更不允許士兵對百姓姦淫掠搶。另一條是招撫吳三桂父子,勿激化矛盾。李自成整日陶醉於鶯歌燕舞之中,只批了三個字:「知道了。」其實,根本不予理睬。而李岩的遠見卓識,則引起農民軍內部眾人的反感。

  由於吳三桂開門迎清軍入關,李自成敗退出京,據《綏寇紀略》載,定州失守後,河南全境的人向明朝軍隊投降。導致李自成的起義軍前後受敵。李岩主動請纓,願率兩萬精兵迎敵。軍師牛金星也推薦李岩領兵出擊,但李自成自知手下將士,除李岩文武全才外,劉宗敏只會蠻打,牛金星只會搖筆杆子,唯一可以率兵打仗者僅李岩耳。李自成終於動了殺機,以請李岩吃酒為名,伏兵於宴席外,將李岩及其兄弟李年一起殘殺。

  李岩有妻湯氏,湯氏出身杞縣豪門之家,知書達理,賢良溫淑,品貌俱佳。後來李岩開倉救災,為官府誣告李岩造反,派差役抓捕他。據吳梅村撰《鹿樵紀聞》載,紅娘子率眾救了李岩,後來兩人都投奔李自成起義軍,並結為夫妻,但《明史紀事本末》等正史,均未提及。


推薦閱讀:

84.李岩題聯給崇禎皇帝「畫像」

TAG: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