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殺功臣韓信、英布、彭越?因為陳勝那句話
拜將壇,陝西漢中
劉邦滅掉項羽,被大家擁立為帝,而劉邦也沒有辜負功臣的願望,對功臣大加封賞,尤其承認七個異姓諸侯王的地位:
楚王韓信
梁王彭越
淮南王英布
韓王信
燕王臧荼
趙王張耳
長沙王吳芮
然而從後來歷史的發展來看,除了趙王張耳(漢五年薨,兒子張敖繼位,並娶了劉邦的長女魯元公主)、長沙王吳芮倖存,其他諸侯王都被以種種名義除掉。
楚王韓信先是被降為淮陰侯,爾後被呂后以謀反罪名殺害;梁王彭越則被呂后編織謀反罪名殺掉;淮南王英布見韓信、彭越被殺,被逼反漢,最終被殺。
韓王信的地盤則被置換,封到代地,對峙匈奴,結果韓王信投降匈奴,成為大漢帝國的敵對方。燕王臧荼則因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而自己雖然在楚漢戰爭中歸順韓信,但畢竟是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中的遼東王,所以因恐懼而謀反,劉邦親自征伐,盧綰因伐燕有功,滅掉臧荼後被封為燕王。然而好景不長,新燕王盧綰因陳豨事件,恐懼呂后誅己,也投降了匈奴,做了匈奴的東胡盧王。
劉邦為什麼要逐漸滅掉異姓諸侯王?還是與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關。
陳勝的振臂一呼,可謂說出了那個時代的心聲。所以陳勝建立張楚後,派遣的眾將一度紛紛背著陳勝實現自己的王國夢,武臣自立趙王,武臣派遣的韓廣自立燕王,拿下魏地的周市被身邊人推舉為魏王(不過周市沒有答應),就連不是陳勝隊伍的狄縣人田儋也自立為齊王,他們都不是六國諸侯之後,甚至連六國貴族也不是,卻敢於稱王。
不過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對應的,還有另一種觀念——就是立六國之後為後,所以周市迎接原魏國寧陵君魏咎為魏王(雖然魏咎後來自殺,其弟魏豹繼續做魏王),家族「五世相韓」的張良想方設法找到韓安通過向項梁借兵恢復韓國,張耳、陳余扶持趙國之後趙歇為趙王,就連項梁也在陳勝死後,尋找放羊人楚國之後熊心,而推舉為楚懷王。一時,六國死灰復燃。
然而轉折點發生在項羽滅秦,又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刻。項羽所封的諸侯,有六國之後,有反秦功臣。功臣者,多是隨項羽反秦的親信;而六國之後,則大多改封原六國之地。功臣與貴族,初步達成了平衡。
但項羽的分封引來了諸多不滿,田榮攻齊,陳余攻張耳,燕、遼東火併……最不滿者,劉邦也。所以劉邦以尊義帝之名,打到西楚國都彭城,楚漢之爭大幕拉開。但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是,劉邦的東征,六國貴族之後的國家成了炮灰,直至垓下之戰,項羽成了最後的六國之後。
所以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把漢初之局稱為《漢初布衣將相之局》:
「漢初諸臣,惟張良出身最貴,韓相之子也。其次張蒼,秦御使,叔孫通秦待詔博士。次則蕭何沛吏掾,曹參獄掾,任敖獄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寬魏騎將,申屠嘉材官。其餘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皆白徒。樊噲則屠狗者。周勃則織薄曲吹簫喪事者。灌嬰則貶繒者。婁敬則挽車者。一時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將相,前此未有也。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
然而既然你劉邦可以做得諸侯之上的皇帝,同是普通人出身的諸侯王們為何做不得皇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雖然史料中從未記載諸侯王們的這一心態,但劉邦卻是這麼想的。而且功勞越大,能力越強,對自己就越有威脅。
所以呂后一經謀劃誅滅功臣,劉邦是默許了的。就連漢初三大功臣的另外兩位——蕭何、張良,也得對劉邦有所表示:蕭何自污名聲,受賄買地,轉移劉邦視線;張良索性學赤松子游,隱居漢中留地,不幹政治。
推薦閱讀:
※韓信折壽四十年 民間傳說教育人
※中華智謀(漢)—韓信給仇人賜官
※將帥記 | 易中天說韓信(二):韓信身世之謎
※韓信之死:都是「跑官要官」惹的禍
※韓信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