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信心銘

信心銘

2011-04-06 15:41:14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惟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惟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隨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繫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元,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凈盡,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惟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 慧律法師香港弘法節選這個世間哪一種東西不會變化?桌子?椅子?燈光?麥克風?指指看,最後指著你們這個身體,會變化,會老、病、死,我這個身體會老、病、死,指指看,天上天下,只要凡所有相的東西,指指看,沒有東西不會變化的。所以,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又何必苦苦的去追求,追求這種不實在的東西?因此人生如幻,宇宙、山河大地是大幻相,無一法非幻。【得失是非,一時放卻。】這個得跟失也是二元對立的,是跟非都是二元對立的,一時放下。所以,你有功夫就在這個地方。「師父!怎麼修行?」就這麼簡單:得失、是非、恩怨,一時放下,一筆勾銷,放下,統統放下,真正的本來的心就會顯露出來。本來的心沒有得失,本來的心沒有是非,本來的心沒有來去、生滅、增減,所以,不放下也不行,你要進入佛的領域,放下就最直截了當的。【萬法一如。】沒有東西可以難得了你。所以,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智慧心、真心,如果不被假相蒙蔽,萬法就一如。因為夢是什麼意思呢?夢就是前塵影事、前塵幻影,如果我們得到法眼凈,自然就沒有夢,這些差別的妄想就會做到放下,達到心一境性,心是專一的境界,如同本性,心一境性,完全一如。所以,師父已經重複強調:心不起妄,就是真修行人,才是真正的三昧,才是真正的一心不亂,才叫做專修,心不起妄,就是真正的專修!(眾鼓掌)自然就萬法一如了。這一句再解釋一遍:眼睛如果不闔眼,保持清醒不睡,種種的夢想、妄想就自然除掉,因為你是醒著的,眼若不睡就是保持清醒。我們的心如果保持清醒,充滿真心、智慧心,不落入二元對立,不妄起差別相,萬法就一如,見性就很容易了。【一如體元,兀爾忘緣。】唯有恢復一如,一如就是不二的心,只有恢復萬法一如。這一如就是根據前面:萬法一如,把這個「一如」重複地使用。唯有恢復萬法一如、不二之心,一如體元,體,「元」就是根本、本源。整句的意思是:唯有恢復萬法一如、不二的真心,這個體的本源就會顯現出來。兀爾忘緣,如果你有這種功夫,「兀爾」就是才能。「忘」就是忘卻。「緣」就是能所不斷,眾生的心都向外攀緣,才會落入能所、生滅的識心分別。「兀爾」就是才能;「忘」就是忘卻;「緣」就是向外攀緣。整句的意思就是:只有恢復當下不二、一如的體——體性的本源,才能忘卻向外追逐、沒有意義的生滅意識心。所以,一個人沒有聽到正法,他的生命就不具有任何的意義,因為絕對沒辦法覺悟醒過來。所以,你想要遠離顛倒夢想,要進入萬法一如,一定要明心見性,師父已經一再重複強調:明心見性,那一種念佛的力量,是一日千里,很容易念佛就有味道,全念即佛,全佛就是念,念、佛不二,體、相、用一如,信、願、行同時具足,一切法無生,一樣求生,這就是佛的真實義。【萬法齊觀,歸復自然。】為什麼萬法要齊觀呢?因為萬法都不離心性啊,同時觀,齊就是平等觀,心性平等之觀叫做齊觀。萬法,你好好地觀察一下,其實法法本空,法法本空就是法法一如,法法一如,完全平等。所以,萬法其實可以用平等的空性觀照一下,就恢復了本性,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眾鼓掌)就是這個道理。萬法齊觀,我們用心性,離分別,平等地觀照,歸復自然,歸復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自然是什麼?就是自然的本體,叫做妙性天然。整句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萬法能夠平等地觀照,了解法法本空,回歸到心性不生不滅,那麼,你自然的本體就顯露出來。本體顯露出來以後,就是是法平等,也沒有什麼高跟下。所以,在座諸位!當你死亡的時候,不管你干到總統、國王,你干到富豪,或者是你很有份量、地位,諸位!人一火化就是一堆骨灰,平等觀其實也不這麼難觀。所以,在《楞伽經》裡面講:要碎為微塵觀,就是你見到什麼相,要把它打碎,碎為微塵,在《楞伽經》這麼講:碎為微塵觀,如是觀照,諸法空無自性,沒有一法不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沒有一法不是從微細的,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質子、中子、分子所構成的。人來自於塵土,要回歸於塵土,佛法,看開了,就是這麼一回事。那麼,就了解沒有高下,萬法一如,自然回歸一切,離種種的語言、思惟、分別,恢復到不可思議的本性。【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泯」就是滅,滅其所以,就是滅掉妄動和妄見,「所以」就是生起的原因。當你有能力泯滅了妄動、妄見那個開始的原因,你找到了根本了,妄動的因、妄見的因,你找到了,不可方比,你就會入於離言、無分別、不可思議的佛性真心。「方」就是方法,就是一定的模式叫做方。「比」就是比喻。當你泯滅了你的內心的妄動和妄見,你找到了根本的原因,這個時候,你將入於如來無分別智,離於言說、不可思議的如來境界,無可方比,沒有任何的方法、一定的模式,也沒有任何的方法、任何的東西,可以去比喻佛性,你就進入不可思議的意思。不可方比,不能用一定的模式,或者是有任何的比喻;任何的方式,都不能形容或者是比喻這個佛性,叫做不可方比。不可方比,不可以固定的模式,也沒辦法用比喻,當然就是不可思議了。止動無動,動止無止。當你止住這一顆動的心的時候,當你想動一個念頭,心動到一個念頭,想要把動止住,叫做止動無動,你會發現:中間加一個「本」就更清楚,本來的本。止動本無動,你會發現,這個動當體即空,本來並沒有動,不需要把它止啊!所以,止動無動,當你動一個念頭,要想把這個動止住的時候,「動」就是所謂的妄動、妄見。當你動一個念頭,想要止住妄動、妄見的時候,卻發現本體本來就沒有動,從來沒有動過,本來就無動,不需要加一個止的動作,叫做止動無動。當你動一個念頭,想要停止這個動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法本來沒有妄動、也沒有妄見啊!動止無止,當你在這個變動的時候,這個動,當你在變動的時候,要令它停止的時候,就是要把動變成停止的狀態,你會發現中間加一個「本」,動止無止,這個意思就是說……中間加一個「本」。這個變動,想要讓它停止的時候,這個動止,就是這個變動想要讓它停止,你會發現,沒有東西可以停止,因為動本來就是不動的東西,動當體即空,就是不動;你今天妄動、妄見,其實是空無自性,本來就空,本來就空,根本不需要加一個力量讓它停止,你只要了解,妄動、妄見放下,就是了,還加一個:我要讓它停止!那就動得更厲害了!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當你把一切起心動念的原因、把一切產生分別心的因素都消化掉的時候,你就會出現全然離開分別言說,沒有辦法比喻的境界;要不然,你要止住動的這個心,卻不知道這個動本身體性本空,本來就無動搖,六祖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對不對?當你以為變動的停止下來的時候,當你要把這個動變成停止的時候,實際上你會發現,沒有東西可以停止的實體。譬如說我這個妄念,要把它停止,你會發現,這個妄其實是虛幻的執著、不實在的執著意識心,它沒有實體可得,沒有實體就是叫做妄執、妄分別,在佛經裡面講叫做妄識,虛妄的分別心叫做妄識,妄識無體性。所以,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心,真心就顯現。整句再講一遍: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當泯滅其妄動、妄見;「所以」就是產生的原因。當我們滅掉了,這個妄動、妄見所生起的原因,就會進入如來無分別、不可思議的境界真心,這種境界真心,是沒有辦法用方法來推測、了解的,也沒辦法比喻的。當你想要把動的這個心止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動體性本空,沒有東西可以止,所以,不需要動一個念頭,又把動的、動態要把它止住,因為動性本空。當這個變動的時候,要令它停止,你會發現也沒有東西讓你止得住,因為也是沒有東西可以止。【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相對的二元既然不存在,能所俱泯,兩性本空,原是一心。那個一心也不是數量,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當然也不能說有一個一,那麼,一哪裡又有存在呢?一何有爾就是:那麼,一哪有存在的事實呢?兩既不成,一何有爾?兩種相對立的觀念,既然都是唯是一心的產生,那麼,那個一,一心的一,又哪裡存在觀念的一呢?意思就是:相對既然不是真實,那麼,除了自覺,更向哪裡去找一呢?所以,自覺覺悟,覺悟就是聖智,聖智就是絕對,絕對就是沒有一、二、三、四,說一是方便,說二還是方便。【究竟窮極,不存軌則。】究竟窮極就是究竟一切法的真理,窮究真理到達極點的時候,叫做究竟窮極。我們究竟一切法,我們究竟了一切真理,達到最窮盡的極則,這個時候,不存軌則,你會發現,不存在一定的軌則,因為法無定法,叫做不存軌則。為什麼?因為隨著時間跟空間都會改變,會改變就不是事實。所以,你一定要講什麼才叫做正確,就很難講了!譬如說這個衛生紙,看起來是衛生紙。那麼我們現在撕了一個,喔!這個叫做紙屑了,這個不叫衛生紙了。剛剛整張,這個叫衛生紙,那現在?這個叫做紙屑了。這個紙屑,一下子,喔!捏一下,這個叫什麼?喔!這個叫做微塵,一點點的顆粒微塵,顆粒微塵。一張衛生紙一下撕一點點:紙屑。紙屑於捏一點點,把它揉一揉,變成一點點,像灰塵一樣的,叫做顆粒微塵。為什麼一張衛生紙,一下子講衛生紙?一下子講紙屑?一下子講微塵?所以,它沒有一定的法則;但是,無論是紙屑、衛生紙、顆粒微塵,統統是空性,統統是空性。所以,窮究法……究竟窮極就是窮究一切法的極則,你會發現,不存在一定的軌則,因為法無定法,隨著時空變化,唯有空性時時刻刻存在,到達最究竟、最徹底法的極則的時候,這個一切分別、思惟全部沒有;也沒有所謂的真理,也沒有所謂的法,也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時候,契入本心的時候,就會海闊天空,就會任意縱橫。因此窮究極則,究竟法的真理的時候,就會發現,喔!佛陀講的才是對的,法無定法。【契心平等,所作俱息。】我們契入這個真心,究竟平等的時候,我們所作的都止息,一切皆無為,不假造作了,契心平等,才能夠跟無為相吻合。所以,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的意思就是:當契入真心,究竟平等的時候,所有有為的造作統統止息。諸位!歇即是菩提,就顯露出來了。所以,一切無為,不假造作;就算一切的有為,當體即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一切無心,一切無心就是不起妄見,不起妄見就不會亂動,沒有妄執、沒有妄分別,不起顛倒,一切法無心、無為,那麼,萬事就了,無事了,什麼事都沒有!所以,大修行人心中就是兩個字:沒事。沒事,沒事。(眾鼓掌!)有事是自己的事,沒事!【狐疑凈盡,正信調直。】若見本性,心中一切的疑惑全部除盡。正信調直,自性當下不二的法門,有了正確的深信,「調直」就是堅固的信仰,堅固的信仰,所以,還沒有開悟、沒有大悟見性,他這個信心,在經典之作裡面講:如風中毛,風中的毛髮。這個毛髮放著,呼!吹東邊,飄這邊,吹西邊,又飄西邊的,飄來飄去,沒有信心。所以,在座諸位!給人家信心是很重要的,培養一個人,要千言萬語,毀滅一個人,只要一句話。這一句話用在佛教,正得其所,要建立一個人的信心是千言萬語,好話說盡了,還不一定建立對三寶的信心,何況……為什麼?謗佛、謗法、謗僧的人,沒辦法往生?這個是重罪,因為他會斷了眾生的法身慧命啊!世間人千言萬語,才能造就一個人才,好話說盡;但是,要毀掉一個人,只要一句話!我們佛弟子啊,千萬為了正法……你這一句話講出來,我告訴你:會傷害佛、傷害法、傷害僧,會傷害這個僧團。我告訴你:犧牲生命,打死不講啊!為什麼?你守住這個口業?臨命終要去極樂世界啊!有時候你不小心,一句話講出來了,本來對三寶很有信心很有信心,一講講,兩句話,哇!umbrella我不來了(諧音),英文的雨傘就是umbrella就是我不來了(諧音),我不來了(諧音),就是英文的雨傘。真的!一個人這麼辛苦的,譬如說你今天培養信心了,你看,千言萬語啊,我從昨天講到現在,不是千言萬語是什麼呢?(眾鼓掌!)就是要培養大家的信心,就是要培養大家,那也是你本性具足的。所以,當我們見本性,我們心中的一切狐疑盡凈了,我們自性當下不二法門,正信絕對是調直,直就是不會彎,堅固的東西就不會彎。所以,正信堅固、調直,直心就是道場,狐疑沒有了,當然就正信了,要不然什麼叫正信?所以,《信心銘》最後兩句話說: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對不對?一真法界,法界一真,就唯除沒有信心的人,沒有信心的人,心就沒有辦法清凈,就沒有辦法調直。所以,信仰是理智的延續,不是感情作用。所以師父告訴你:你一定要去多聽、多聞,參考其他法師的,了解哪個法師講的是究竟義、是真實義、是真正的究竟、是善良的、是美好的,你再下定決心來跟著這位善知識。所以,修學佛法不是盲目的,它是理智的,我們要做理性的主人,不要做感性的奴隸,學佛是理性的、是回歸科學的、是回歸智慧的。世間人講說:Knowledge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可是,我們佛法是:Wisdom is power. 智慧就是力量,有智慧的人是最有力量!是不是?(眾鼓掌!)世間人,知識可以產生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對不對?可是,我們出家、在家,智慧就是力量。因此要客觀、要公正、要比較,你千萬不要說,你今天聽慧律法師後說:只有準聽我的,其他法師不可以看、其他道場不可以親近。諸位!那你不是在追求真理,真理不怕比較,真理愈辯愈明,對不對?怕什麼?(眾鼓掌!)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才不敢聽別的法師。是不是?你要對你的本性要有信心,你有能力分辨正邪,你有能力,因為你現在如果是見性,你就有根本。為什麼?不怕比較,絕對不怕比較。底下:【一切不留,無可記憶。】為什麼一切不留呢?因為無有少法,你留什麼?若有一法,不名般若,經典不是講了嗎?所以,一切不留,無可記憶,還講得真是好,這個三祖真不得了,這一句就搞定了!一切不可以留戀,因為無有少法,沒有東西可以留戀,也無可記憶,因為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唯是一心,三心不可得。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一句話什麼意思?過去的妄想顛倒、意識、分別執著,當體就是空,不可得;現在所有的執著、分別顛倒見不可得,因為當體即空,唯是清凈心存在;未來的心是臆測、是推測,也是不可得,空無自性。所以,過去、現在不可得,唯是一心,一心三際斷,十方本空,十方三際就不可得,就是如如不動的本來面目。所以,你要找到永恆的本性,無有少法,一點都不可以留!為什麼?徹底剷除知見,不留一法,若有少法可得,不名佛法。所以,《金剛經》裡面講:我無法可得;若有少法可得,那麼,燃燈佛就不會跟釋迦牟尼佛摩頂授記,說:你將來成佛叫做釋迦牟尼佛。所以,若悟一切法無生,就是傳佛的心法,其實不必衣缽,衣缽只是表信而已,誰悟,誰就是如來的大使。今天如果你言下大悟,你就可以體會到全世界最美的瞬間,就是言下大悟!(眾鼓掌!)所以,你就不必去看什麼煙火秀啦,就看,哎呀!很漂亮,咻~~~砰!咻~~~砰!每年看,每年都差不多,只是多跟少而已,就是這樣子。【虛明自照,不勞心力。】這個「虛」就是透視,用智慧。這個虛跟明非常重要,一切法本自空性,虛;同時具足智慧,當你體悟到一切法虛無,空性的智慧的時候,自照,你的覺照心就出現了,這就是自觀自在,自觀自在。觀自在其實就是自己的本性,你自觀,你就自在,你慈悲,你就是大菩薩,生命的屬性,它就是覺嘛!所以,虛明自照,不勞心力。記得!修行是靠智慧力的,不是靠勞力、體力,硬幹不是辦法,硬幹不是辦法。諸位!我左邊這個人,如果我左邊這個人,每天拜佛、念佛,可是他那個固執己見,跟人群合不來,念佛的人在旁邊,他都是搖頭,可是,他很精進;而這個人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每天只念少許的佛,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我告訴你:右邊的這個人念一句佛就是一切佛;這邊的人念的佛就是數目字而已。為什麼?沒辦法降伏其心,所以,佛法之念佛要能降伏其心,能斷分別見、能斷貪嗔痴,這一句佛號叫做金剛佛號,否則這一句佛號是什麼?(眾鼓掌!)念佛的人,這一層道理不懂得,他就會數數目。有一個居士拿著念珠,剛好坐電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菩薩呀!老婆婆!你今年幾歲啊?她說:我六、七十了!我說:你這念珠念這麼快做什麼?她說:我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你一天念佛怎麼個念?她說:師父!我一天念三萬,從早上就念,有空就念!我說:你在跟佛陀算帳嗎?(眾笑。)說:師父!那您一天念幾句佛?我說:我一天只有念一句。她說:才一句?我說:我這一句,二十四個小時從早念到晚,只有念一句,你看誰的力量大呢?所以,能夠念佛,我們都很讚歎,(眾鼓掌!)能夠進入念佛、能結善緣,很讚歎;但把佛的大般若智慧、見性大法擺在一邊,不能融入這個念佛,你的修行就會很吃力!諸位!你今天你來聽了見性大法,你回去的時候,你看到一切景象,你的心笑一笑。為什麼?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法無來去相,法無生滅相,一切法不可得,你見性了。好!你回去,到哪一個地方,你都是這樣子。反觀回來,這個人念佛用功拜佛、誦經,這個人一起來,就是某某人不對啦、哪裡很可惡啊,這個人是怎麼壞,我是怎麼樣……講一講,拜佛的時候,誦經是誦給佛聽的:佛啊!我這麼認真,您有沒有看到啊?開始一邊念就一邊哭,他那個心境擺不平,因為沒有本性的功夫,他就會在知見裡面一直妄動、一直分別。所以,沒有見性、沒有開大智慧,這個念佛倍感吃力!為什麼?因為他的心中有壓力、煩惱、無明,用阿彌陀佛硬壓起來、硬壓起來……阿彌陀佛……白天也念、晚上也念,因為沒有空慧的思想,就念……念到最後的時候,阿彌陀佛……後來很累了!我們那個信徒也有人這樣子,念到很累了,阿彌陀佛……沒有力量。我說:那你怎麼不去休息啊?我要精進啊、念佛啊!我說:念佛很好,那你煩惱斷了沒有?他說:沒有啊,就是沒有啊!叫他來聽經,不要!所以,他不曉得佛法是不二的,你念佛、誦經,你能離開這一顆心性嗎?哪有一個人離開心性可以修行的?你又不是植物!所以,任何的法,回歸到心性,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性修不二,所有的萬法回歸自性,叫做正法嘛!(眾鼓掌!)對不對?你任何一種佛教的活動,離開清凈的自性,那叫做外道啊!所以,八大宗派爭個什麼勁兒?(眾鼓掌!)諸位!八大宗派互相排斥是沒有道理的。好!你修哪一宗,講講看。講:我修天台宗!天台宗的教祖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再推上去,聽誰的法?釋迦牟尼佛!凈土宗,凈土宗是誰宣說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華嚴經》,《華嚴經》是誰講的?釋迦牟尼佛!你講啊,你講講看!密宗,密宗的教祖宗喀巴大師,再來,再繼續啊,再往上推,也是釋迦牟尼佛!小乘的《俱舍論》、《阿含》,研究《阿含經》的俱舍、成實,你的教主是誰?釋迦牟尼佛!還爭個什麼勁兒?(眾笑、鼓掌)沒有……只是時空不同、根器不同。對不對?所以,不要互相傷害。佛的十大宗派,大乘八大宗派,小乘兩大宗派:成實、俱舍,加起來十大宗派,如果把十大宗派比喻佛陀的十個指頭,諸位!你咬傷哪一根指頭都會痛的。(眾鼓掌!)讓它自然,滿山遍野,對不對?爭奇鬥豔,沒有什麼不好啊!為什麼你這一宗就叫做最了不起的宗,其他統統不是啊?為什麼?你這什麼宗啊?你這個宗可以離開佛的心性嗎?禪宗講的:當下明心見性;密宗講三密相應;凈土宗講帶業往生,是不是?天台宗講三止三觀;華嚴宗講的一真法界;凈土宗講人帶業往生,哪一法都很殊勝,哪一法都很殊勝!因此只有無知的眾生,分彼分此,互不容忍,互有高下,在佛的角度來看,這個都是人為的因素,人為的因素影響了真理的傳遞,都是自我鬥爭的,這是很可怕的!佛教沒有正知正見,佛教就亂成一團,不懂得互相尊重。對不對?不懂得互相尊重。懂得尊重的,就是佛法。所以,我們念我們的佛就好,其他,你不聽我的,不聽我的,沒有緣,沒有緣,合掌令歡喜;有緣,有緣就好好地冷靜地,互相勉勵一下。一個人要客觀、要理性、要冷靜、要智慧,才能夠契入佛的心。所以,用佛的心在講經,讓一切眾生都體會佛的那一顆偉大的心。如果說講經說法講到最後,所有的人只崇拜那個人,你不是在說法,你是在謗法啊!為什麼?依法不依人。依佛陀的正法,當然會歸到最後,所有的榮耀屬於佛陀嘛,這樣才對嘛!(眾鼓掌!)對不對?哪有所有的榮耀都屬於你?這什麼東東嘛!(眾笑、鼓掌)所以,我告訴諸位:我慧律法師很平凡,所有的榮耀,我們回歸到我們偉大的佛陀,(眾鼓掌!)是佛陀的恩加被我們的。看一下,虛明自照,不勞心力,意思就是:解脫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你只要了解諸法本空,好好地運用智慧。這個「虛」就是空性,「明」就是智慧,用空性的智慧自觀自照,就不勞心力了,一點都不費勁兒,說:得來全不費功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言下大悟!(眾鼓掌!)放下就是,還要搞個什麼勁?搞個十年、二十,摸不著門兒!所以,有一個居士來到講堂說:師父啊!我修行念佛很精進,搞了二十幾年!還有一個老婆婆說:非常感謝您,自從聽了見性大法以後,哇!我真的很感恩!師父!要怎麼表達感恩?我真的太感恩!我說:那你就磕個頭吧!老婆婆就拜一個了。那我如何感恩佛呢?我說:那就再磕一個頭啰!說:師父!您有什麼交代啊?我回去……「有好茶拿一點來。」(眾笑、鼓掌)她說:這個簡單!所以說:你看!有福報的人、大善根的人、大根器的人,就是這麼容易入道;沒有因緣就是沒辦法。送給你聽。我不要!送給你聽。不要!為什麼不要?我就是不要看啊!不看,沒辦法了。是不是?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嘛,唉!(眾笑、鼓掌)(我就:不看就算了!什麼東東啊?)(眾笑、鼓掌)這一句是不可以加進去啦!底下:【非思量處,識情難測。】非思量處,不是一般常識可以讓你思量的,意思就是:要超越一切表相的。說:識情難測,眾生的妄情是很難測出來的,因此我們要了解,不是一般常識可以讓你有思量處的,你用分別心是達不到,用分別心的識心分別,眾生的妄情,是很難測出如來的境界的,叫做非思量處,非一般常識可以讓你思量的;也不可以用分別的識心、眾生的妄情,來測如來的境界的。如來的境界不可思量,一切眾生,一般都是常識、都是知識,要不然就是常常看電視。一般人不是常識就是知識,那個跟生死扯不上,跟了生死扯不上關係的。

推薦閱讀:

土登翁修堪布:聽話 學習佛法的唯一必要的竅訣 即是信心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7)
我師父說丨修行中信心不夠怎麼辦?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8)
患有髕骨軟骨軟化,該怎麼建立起恢復的信心?

TAG: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