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西漢(一)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在短命的秦朝謝幕後,天下又處於一片混亂。曾經被滅的戰國各諸侯國的後裔紛紛重新立國,並加入到爭奪天下的戰爭中。當此之時,以項羽、劉邦實力最強,也最有號召力。歷史大舞台也因此留下了鴻門宴、蕭何月下追韓信、霸王別姬、垓下之圍、四面楚歌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在卓具軍事才能的韓信的幫助下,上蒼最終選中了知人善用、能行仁義的劉邦一統天下。自此,拉開了又一個絢爛多姿的王朝的大幕。
秦帝國在短短十五年間滅亡,殷鑒不遠,漢朝開國君王因此充滿憂患意識,戒慎恐懼的心情讓他們意識到:可以武力征服他國,保國卻需依靠德治。高祖劉邦稱帝後,就與群臣討論自己勝利的原因。因此漢代是很「自覺」的在創立一個大一統帝國。上至皇帝,下至士人,都在思考:秦為何會滅?漢家天下又該如何興?怎麼做才能建立穩固的漢朝?
漢初賈誼寫了《過秦論》,分析了秦朝滅亡的原因,以此提醒漢朝統治者應以暴秦為鑒戒,施行仁政,以免重蹈覆轍;他還寫了《論政事疏》,提醒文帝裁抑諸王、捍禦匈奴,目地都在為維持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獻策。西漢中期太史公司馬遷作《史記》,目地也在「稽其成敗興壞之理」。
此外,在思想上,西漢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黃老之道,以「無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天下富足,禮義興盛,百姓安居樂業。到武帝時,他一方面喜好求仙訪道,一方面採用了大臣的建議,採取了「獨尊儒術」,使思想逐漸定於一尊,即儒家思想。修道和尊儒就這樣毫不衝突的集於武王一身。道家和儒家也各自沿著不同的軌跡發展著。
事實上,中國的文治武功、典章制度,以至中國人的許多觀念的形成,亦即所謂中國文化的底蘊,都可以回溯到兩漢時代,也就是紀元開始前後的兩百年間。中國在西漢時期出現了比較長時間的繁榮,由文景之治到漢武帝的強盛,使中國人和漢人划上了等號,從此「漢人,漢字,漢族」之說一直沿用到今天。
漢朝因為王莽篡權而分成前漢和後漢。因前漢定都長安,故史家稱其為西漢;後漢定都洛陽,故史家稱其為東漢。
西漢的建立
*高祖身世及異相
高祖劉邦,字季,沛郡豐邑縣中陽里人。父親是太公,母親是劉媼。傳說有一天,劉媼在大澤的岸邊休息,當時雷鳴電閃,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見到有蛟龍在她身上。不久,劉媼就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據說劉邦成年後,就顯出了與常人不同的一面。《史記》說他具有干大事業的氣度,不幹平常人家生產勞作的事。一次他在秦始皇出巡時看到了始皇,不禁長嘆道:「大丈夫就應該象這樣!」 周圍人都很驚訝。
劉邦平素好酒,據說他常常賒酒,然後喝得爛醉。他在做泗水亭這個地方的亭長時,也很喜歡捉弄官署中的官吏。不過,劉邦為人心胸十分豁達,寬厚愛人,而且樂於施捨。
史書記載,高祖是高鼻子,長著一臉漂亮的鬍鬚,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頗有龍相。依照古人說法,有龍相之人必貴為天子。《史記》就記載了幾則故事,以佐證劉邦不凡的命運。一則說的是呂公在給劉邦相面後,認為他絕非尋常之人,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這就是後來的呂后;一則說的是一個老漢經過劉邦家時給劉邦、呂后相面的事,認為他們都貴不可言。還有一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斬殺的故事。
有一次,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押送民?去酈山,民?們有很多在半路上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酈山也就會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豐西大澤中時,說要喝酒,就趁著夜晚把所有的民?都放了。民?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他們在抄小路通過沼澤地時,前邊有條大蛇擋住了去路。劉邦借著酒意拔劍將大蛇斬成兩截。他們繼續往前走了幾里,劉邦醉得很厲害,就躺倒在地上睡著了。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個老婦在哭泣,就問她為什麼哭,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我就是為這個哭啊。」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上了劉邦,等劉邦醒了,那些人便把剛才的事告訴了他,劉邦心中暗暗高興。那些追隨他的人也開始畏懼他了。
《史記》上還記載,始皇巡遊東方的一個原因就是感覺「東南方有象徵天子的一團雲氣」,於是想藉此把它壓下去。劉邦懷疑自己帶著這團雲氣,就逃到外邊躲避起來。呂后卻常常能找到他。高祖非常奇怪,就問她怎麼能找到,呂后說:「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團雲氣,順著去找就能找到你。」高祖心裡更加歡喜。沛縣的年輕人中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因此許多人都願意依附於他。
上述故事是否果真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劉邦有天子之相,應該不是妄言。
* 高祖行仁義關中稱王
秦二世元年的秋天,陳勝等在蘄縣起事,後定國號為「張楚」,許多郡縣都殺了他們的長官來響應陳勝。沛縣百姓殺死了縣令,推舉劉邦做了沛公,然後起事。那些官吏如蕭何、曹參、樊噲等都為沛公去招收沛縣中的年輕人,共招了二三千人。
秦二世二年(前208),燕、趙、齊、魏各國都自立為王,戰國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項梁、項羽在吳縣起兵。因為此時秦朝兵力尚強,秦將章邯先後打敗了陳勝以及新立的魏王。沛公與秦軍交戰,戰勢不利,便投奔了項梁。沛公跟從項梁一個多月後,項梁把各路將領全部召到薛縣,立楚國後代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建都盱台。項梁號稱武信君。此後,項梁兩次打敗了秦軍,因而露出驕傲之色,結果被秦軍偷襲,自己也戰死在沙場。
這時,沛公和項羽正在攻打陳留,聽說項梁已死,就帶兵和呂將軍一起向東進軍。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的東面,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的西面,沛公的軍隊駐紮在碭縣。楚懷王看到項梁的軍隊被打敗,十分害怕,就把都城從盱台遷到彭城,把呂臣、項羽的軍隊合在一起由他親自率領。任命沛公為碭郡太守,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的部隊。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稱魯公。呂臣擔任司徒,他的父親呂青擔任令尹。
而秦將章邯打敗了項梁的軍隊之後,渡過黃河,向北進攻趙國,並大敗趙軍。趙國幾次請求楚王援救,懷王就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曾為末將,向北進兵救趙;命令沛公向西攻取土地,進軍關中。懷王和諸將相約,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做王。
此時諸將中只有項羽因痛恨秦軍,所以願意和沛公一起西進入關。但是懷王手下的老將們告誡懷王說:「項羽這個人敏捷勇猛,卻又姦猾傷人。項羽曾經攻下襄城,那裡的軍民沒有一個活下來,都被他活埋了。凡是他經過的地方,沒有不被毀滅的。不如改派忠厚老實的人,實行仁義,率軍西進,並向秦地的百姓講明道理。秦地的百姓因為他們的君主暴虐而受苦已經很久了,現在如果真的能有位忠厚老實之人前去,不欺壓百姓,才會使秦地降服。項羽只是敏捷勇猛,不能派他去。現在只有沛公一向忠厚老實,可以派他去。」因此,懷王最終派沛公率領大軍向西進。
沛公率兵西進,經過高陽時,守門的叫酈食其的人說:「各路經過此地的人多了,我看只有沛公才是個德行高尚、忠厚老實的人。」於是便去求見沛公。當時沛公正叉開兩腿坐在床上洗腳,酈食其見了並不叩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個長揖,說:「如果您一定要誅滅沒有德政的暴秦,就不應該坐著接見長者。」於是沛公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向他道歉,然後把他請到上坐 。酈食其勸說沛公襲擊陳留,以便得到秦軍儲存的糧食。沛公聽從其言,攻下了陳留。此後,沛公先後在白馬、曲遇、穎陽打敗秦軍,並佔領了韓國的抻轅險道。
為了最先到達關中,沛公加緊西進進程。他先攻取了南陽郡,又以和平方式收下了宛城。隨後所經過的城邑沒有不降服的。這時,趙高殺了秦二世,派人來求見沛公,定約在關中分地稱王。沛公以為其中有詐,就用了謀士張良的計策,派酈生、陸賈去遊說秦將,並用財利進行引誘,乘此機會前去偷襲武關。同時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高興。因此沛公最終大敗秦軍。而這時,秦將章邯已經在趙地率軍投降項羽了,許多諸侯也歸附了項羽。
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的軍隊率先到達霸上(今陝西長安縣東)。秦王子嬰駕著白車白馬,用絲繩系著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前來投降。有些將領主張殺掉秦王。沛公卻說:「當初懷王派我進攻關中,就是認為我能寬厚容人;再說人家已經投降了,又殺掉人家,這麼做不吉利。」於是把秦王交給主管官吏,就向西進入咸陽。沛公下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庫府都封好,然後又退回來駐紮在霸上,等待其他諸侯的到來。
沛公召來各縣的老百姓和有才德、名望的人,對他們說:「我和諸侯們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在這裡做王,所以我應噹噹關中王。現在我和你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其餘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樣,安居樂業。總之,我到這裡來,就是要為你們除害,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害怕!」 隨即,沛公又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縣鎮鄉村去巡視,向民眾講明情況。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悅,爭著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沛公推讓不肯接受,說不想讓大家破費。人們更加高興,惟恐沛公不在關中做秦王。
秦亡後天下形勢
秦朝滅亡後,天下群雄以項羽實力為最強,劉邦次之,但是包括劉邦在內的諸王都想爭奪天下。這之後的五年,進入了楚漢相爭時期。因為劉邦知人善用,文有蕭何、張良等謀臣,武有韓信為其打天下,所以最終取得了勝利。而其中韓信的功勞最大。可以說,漢高祖劉邦如果沒有雄才大略、卓具軍事才能的韓信的幫助,是不能取得天下的。因此,這一段有關漢室的開國史不能不講講韓信,並將圍繞劉邦、韓信、項羽這三個主要人物講述這期間的爭霸戰。
沛公進入關中接受秦子嬰投降後,有人勸說沛公若想在關中稱王,一定要派兵駐守函谷關,不讓諸侯軍進來,並且逐步徵集關中兵卒,加強自己的實力。沛公採納了這個建議。十一月中旬,項羽果然率領諸侯軍西進。當項羽聽說沛公已經平定了關中,非常惱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關。十二月中旬,到達戲水,並準備與沛公會戰。這時項羽的兵力有四十萬,號稱百萬;沛公的兵力有十萬,號稱二十萬,實力抵不過項羽。恰巧項羽的叔父項伯要救張良,使他不至於與沛公一起送死,便在開戰前夜來到沛公軍營見張良。為解除項羽的疑慮,次日沛公帶百餘名隨從來到鴻門見項羽,向他道歉。沛公因為是帶著樊噲、張良去的,所以才得以脫身返回。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流傳甚廣的「鴻門宴」的故事的來源。
項羽繼續向西行進,一路屠殺,焚燒了咸陽城內的秦王朝宮室。秦地的百姓對項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從他。項羽怨恨懷王當初不肯讓他和沛公一起西進入關,卻派他到北邊去救趙,結果沒能率先入關。所以假意推尊懷王為義帝,實際上並不聽從他的命令。後將其殺死。
公元前205年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地、楚地的九個郡,建都彭城。又違背當初的約定,改立沛公為漢王,統治巴蜀、漢中之地,建都南鄭。而把關中分為三份,封給秦朝的三個降將。
四月,各路諸侯在項羽的大將軍旗幟下罷兵,回各自的封國去。漢王也前往封國,項羽派了三萬士兵隨從前往,楚國和諸侯國中因為敬慕而跟隨漢王的有幾萬人,他們從杜縣往南進入蝕地的山谷中。軍隊過去以後,在陡壁上架起的棧道就全部燒掉,為的是防備諸侯或其他強盜偷襲,也是向項羽表示沒有東進之意。到達南鄭時,許多部將和士兵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們都唱著歌,想東歸回鄉。這時剛剛投奔漢王的韓信勸漢王利用士兵想回歸故鄉的心氣,率兵東進,與諸侯爭奪天下。自此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一步步取得了天下。
* 韓信助劉邦奪得漢室天下
韓信,淮陰人。即使在平民百姓時,心志就與眾不同。歷史上流傳甚廣的韓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就說明他有了不起的大忍之心。
當秦末天下群雄並起時,韓信先追隨了項粱,在項粱手下,卻沒有名聲。項粱戰敗,他又隸屬了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韓信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沒有採納。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了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有什麼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
此後,韓信多次與蕭何交談過,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並多次向漢王推薦,漢王不以為然。韓信見得不到重用,就趁亂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去追趕他,將他追回。漢王對蕭何的舉動十分不理解,蕭何告訴漢王,能助他爭奪天下的非韓信不可,因為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漢王聽從了蕭何的建議,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並設置高壇,布置廣場,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被任命為大將軍後,曾與漢王縱論天下。漢王自認自己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不如項羽。韓信卻首先分析指出了項羽的劣勢,一是項羽只有婦人之仁,二是項羽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三是違背了楚國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導致諸侯們憤憤不平。四是項羽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五是項羽強行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秦地的老百姓把他們恨入骨髓。
隨後,韓信又分析了漢王的優勢,一是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這樣才可以所向披靡;二是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愿,這樣戰無不勝。三是漢王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漢王在秦地做王的。四是根據諸侯的成約,漢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因此如果漢王發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漢王聽了韓信的分析,特別高興,這才相信蕭何之言,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於是自此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這次韓信縱論天下,充分顯示了他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眼光。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公元前205年,漢王繼續向東奪取土地,一些王先後歸降了漢王。同年二月,漢王下令廢除秦的社稷,改立漢的社稷。
四月,漢軍在彭城兵敗,潰散而回。與此同時,項羽派人從沛縣擄來了漢王的父母妻子、兒女,把他們扣留在軍中做人質。諸侯們見楚軍強大,漢軍被打敗,就都背離了漢王而去幫助楚王。
漢王兵敗後,投奔了駐紮在下邑的呂后的哥哥呂侯。途中派人去尋找家室,只找到了兒子孝惠。六月,立孝惠為太子。在下邑,漢王逐漸聚集士卒,準備與項羽再次決戰。為了牽制項羽,漢王派使者說服九江王黥布反楚。楚軍派龍且前去攻打他。黥布戰敗後,歸附了漢王。此時漢王的勢力又開始壯大,韓信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這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反叛的魏王豹。韓信設計取得了勝利,平定了魏地,改製為河東郡。隨後,漢王又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摧毀代國後,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禦楚軍。
韓信卓越而奇特的軍事才能體現在幾次重大的戰役上。一是井陘之戰。為了攻打趙國,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必須突破井陘口。韓信挑選了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持一面紅旗,說:「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旗,立漢赤幟。」並傳令當日破趙會餐。仗還沒打就預料必勝,引起了眾將的懷疑。接著他又派出萬人的先鋒隊,「出,背水陣」。顯然萬人的先鋒隊伍,背水布陣是不合常規的,是違反兵書戰策的,所以連敵軍也「望而大笑」。隨後韓信豎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的開出井陘口。在兩軍相接時,趙軍果然傾巢出動功擊韓信的軍隊,韓信詐敗,拋旗棄鼓,等到他的騎兵乘虛沖入趙軍營壘,換上漢軍赤幟後,韓信率眾拚死反撲,迫使趙軍想回營壘,「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水上,禽趙王歇。」這正象韓信所說的:「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這正是韓信知己知彼,據實靈活的運用戰策的結果,足見其胸中韜略之一斑了。這次戰役史稱「背水一戰」。
打敗趙軍後,韓信下令要活捉成安君手下的謀士廣武君,並親自給他解開繩索,以老師之禮待他,向他請教攻伐燕國和齊國的情況。廣武君受韓信感動,為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上策是在此按兵不動,一方面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並犒勞將士。另一方面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然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也會聞風而降服。韓信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於是派人報告漢王,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用以鎮撫趙國。漢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就封張耳為趙王。
這時,漢王的軍隊駐紮在滎陽南面。為了方便取用糧食,漢軍修築了一條兩旁築牆的甬道,和黃河南岸相連接。漢王跟項羽互相對峙,持續了一年多。項羽多次侵奪漢甬道,漢軍糧食缺乏。項羽於是包圍了漢王。漢王請求講和,條件是把滎陽以西的地方劃歸漢王。項羽不答應。漢王就用陳平的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君臣之間的關係。亞父范增當時是勸項羽一定要攻下滎陽的。善猜忌的項羽便對范增產生了懷疑。范增憤而辭官,結果還沒有到彭城就死了。
楚國多次派出奇兵渡過黃河攻擊趙國。趙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在行軍中安定趙國的城邑,調兵支援漢王。楚軍正把漢王緊緊的圍困在滎陽,漢王從南面突圍,到宛縣、葉縣一帶,接納了黥布,奔入成皋,楚軍又急忙包圍了成皋。六月間,漢王逃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只有滕公相隨,去張耳軍隊在修武的駐地。第二天早晨,他自稱是漢王的使臣,騎馬奔入趙軍的營壘。韓信、張耳還沒有起床,漢王就在他們的卧室里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用軍旗召集眾將,更換了他們的職務。韓信、張耳起床後,才知道漢王來了,大為震驚。漢王奪取了二人統率的軍隊後,命令張耳防守趙地,任命韓信為國相,讓他收集趙國還沒有發往滎陽的部隊,去攻打齊國。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還沒渡過平原津,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軍,但後來聽從了一個叫蒯通的說客的建議,繼續攻打齊國。楚國派龍且率領兵馬,號稱二十萬,前來救援齊國。
韓信與龍且在濰水展開了會戰。這次戰役再次表現了韓信的智慧。龍且不聽進諫,剛愎自用,進兵與韓信隔著濰水擺開陣勢。韓信下令連夜趕做一萬多口袋,裝滿沙土,堵住濰水上游,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去,攻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跑。龍且果然高興的說:「本來我就知道韓信膽小害怕。」於是就渡過濰水追趕韓信。韓信下令挖開堵塞濰水的沙袋,河水洶湧而來,龍且的軍隊一多半還沒渡過河去,韓信立即回師猛烈反擊,殺死了龍且。韓信把楚軍士兵全部俘虜了。
公元前203年,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上書,說:「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正當這時,楚軍在滎陽緊緊的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的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楚軍失去龍且後,項王十分害怕,就派人勸說齊王韓信反叛漢王,希望他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韓信辭謝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齊國人蒯通知道天下勝負的關鍵在於韓信,想出奇計打動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規勸韓信與楚、漢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這樣對天下百姓都有益處。韓信仍然不願背棄漢王,說:「漢王給我的待遇很優厚,他的車子給我坐,他的衣裳給我穿,他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車子的人,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裡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效死,我怎麼能夠圖謀私利而背信棄義呢!」他認為自己功勛卓著,漢王終究不會奪去自己的齊國,於是謝絕了蒯通。
後來,漢王被圍困在固陵時,採用了張良的計策,徵召韓信,並應允齊地歸屬韓信名下,於是韓信率領軍隊在垓下與漢王會師。
公元前202年,高祖和韓信以及其他諸侯軍隊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經過數次交鋒,終於大敗楚軍。項羽的士兵聽到漢軍唱起了楚地的歌,以為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項羽戰敗逃走,楚軍因此全面崩潰。漢王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一直追到東成,殺了八萬楚兵,終於攻佔平定了楚地。只有魯縣人還為項羽堅守,不肯降服,因為懷王當初封項羽為魯公。漢王就率領諸侯軍北上,把項羽的頭叫給魯縣的父老們看,魯人這才投降。於是,漢王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將項羽安葬。然後回師。
項羽被打敗後,高祖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奪取了齊王韓信的軍權。漢五年正月,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建都下邳。
韓信到了下邳,召見曾經侮辱過自己、讓自己從他胯下爬過去的年輕人,任用他做了中尉,並告訴將相們說:「這是位壯士。當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殺掉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推薦閱讀:
※李若暉 | 親親尊尊之間的斷崖——由韋、劉廟議重估西漢經學政制
※西漢軍制
※京氏易傳-西漢-京房(中)
※西漢名將燦若繁星,為何這3位被津津樂道?
※西漢最荒唐的皇帝,為討美人歡心,親手殺死自己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