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早教答疑

收集了一些媽媽們的問題,並給予了專業的回答~希望對媽媽們有幫助~

Q:我的寶寶8個月了,從出生到現在,睡眠一直不多,不像一般小孩睡的那麼多,雖然人很精神,而且很好動,還是有點擔心這樣下去有什麼問題,而且她睡的比較晚,現在每天晚上都要到10:30睡覺,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A:不同孩子的睡眠需求是不一樣的,有的多,有的少,這是先天的差異,而且,最新研究顯示:媽媽對孩子睡眠時間需求的估計,都是偏高的,實際上孩子可能不需要那麼多時間。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和生長發育正常,就不要擔心孩子睡的太少。

孩子睡的晚,容易興奮,如果可以排除缺鈣等微量元素的原因,成人不當的教養方式或家庭環境難逃其責,如果成人本身睡的比較晚,或者孩子上床前4個小時還在「睡午覺」,或者家裡的環境不夠安靜的話,孩子睡的晚也是很正常的,可以通過避免白天太晚午睡、提早全家人的睡眠時間、固定睡前儀式等辦法改變現狀。

Q:我兒子剛1周歲,最近發現她稍有一點不如意就開始自己用手使勁拍頭,這兩天更誇張,不願意了就坐在地上,用手使勁拍地更或者用頭撞地,不讓他這樣,他就不聽,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A:寶寶突然變得很急躁,您可以先檢查一下是不是孩子的生活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或者是出現了什麼讓她焦慮的事件,致使她對周圍世界的掌控感受到了影響?

如能排除上述環境因素,就不要太擔心,孩子變得愛打自己的頭,很可能是有了自己的主張,語言卻沒有充分發展,難以很好的言傳自己的需求,如果成人再猜不透孩子的心思,致使孩子的某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原因,孩子需要尋找一種方式宣洩自己。如果是這種情況,您就需要多體察孩子的需要,及時滿足她的合理要求(但不是溺愛),以免讓她產生消極情緒。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就冷處理,讓她自討沒趣,而且全家統一口徑,別睬她,她就收斂了。

另外,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通過語言講道理的時候需要十分注意表達方式,不要用否定句,因為他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限,還不會「拐彎」,很容易把「不要撞牆」之類的句子理解成「要撞牆」等內容,此外,用語言制止這個年齡的孩子時,最好再配上相應的制止動作,有助於孩子更明了更直觀地接受語言傳遞的信息。

Q:我家寶寶1歲半了,平時我跟他說什麼他都能聽懂,可有一個問題,他好像不太愛說話,同齡的孩子大多很會說了,可他只會說一點,比如叫爸爸媽媽,說得很清楚,其它的都不說,急死我了,我告訴他,有什麼事要說出來,可他理都不理,讓我拿東西的時候就用手指……真讓我心煩

A:首先請您放心的是,孩子說話有早有晚,孩子已經會喊爸爸媽媽,應該可以排除器質性的毛病,只是還沒有到爆發的時間而已,我的外甥女瑤瑤兩歲多才會說電報句,後來語言卻發展的一發不可收拾呢。所以,千萬不要為此著急,否則,您越焦慮,孩子越有壓力,越不容易開口說話。

放鬆心態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1)提供豐富的日常刺激:平時多給孩子放些簡單的兒歌,一起給她示範跟著念,或許能激起孩子的模仿興趣。多用具體形象的短句跟孩子講話,類似「你要吃橘子嗎?」「蘋果真香」之類的形象短句更便於孩子學會。(2)給孩子提供表達的機會。平時如果孩子用手指提出什麼要求,可以不必急於滿足,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但不要逼孩子,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也許會有轉機。(3)及時反應和讚賞。孩子從「會說話」到「愛說話」,成人的回應和鼓勵功不可沒。即使孩子說的句子很稚拙,也不要忽視了回應,讓他們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特別是在他們學會某個辭彙之後,如果家長能及時回應她的表達,併當場稱讚她的聰明能幹,孩子的學習熱情便可能因此被強化。

Q:我的孩子一歲7個月,平時出去玩時,總想要別人的玩具和吃的。按說我總是定期給孩子買不同的玩具和吃食,應該不那麼稀罕別人那些東西了呀,不知道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

A:「隔灶的飯香」,孩子喜歡別人的東西是正常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外出遊玩前給孩子準備一些平時愛吃愛玩的東西,一旦孩子犯了饞,就拿出來給孩子吃玩,這個時候,可能會發生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放棄對其他小朋友吃食玩具的要求,接受父母提供的吃食玩具,萬事大吉;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盯著別人的食物玩具不妨,父母拿出來的東西也不能轉移她的注意力,這個時候,不妨建議孩子拿著自己的東西跟其他小朋友交換,一般來說,孩子總是對別人家的東西感興趣,這種交換成功的概率極大。

當然,這些都是權宜之計,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才是根本,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習延遲滿足開始,當孩子需要父母幫助或提出什麼合理要求的時候,嘴上積極答應,行動上卻故意放緩,到孩子身邊後甚至可以跟孩子聊幾句,說些「遇到什麼問題啦?」「寶寶這麼耐心地等媽媽,真懂事」之類的話,以此鍛煉和強化孩子的耐心和脾氣。久而久之,孩子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不再會因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即時滿足大哭大鬧。

Q:我家寶寶現在23個月,一直想培養他自己穿脫衣褲和鞋襪,無論我用什麼辦法,都勾不起他學習的興趣,老說「媽媽來」,怎樣能讓他肯學、學好呢?

A:孩子穿脫衣褲和鞋襪的能力,除了和自己的意願有關,還跟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水平和是否掌握了技能要領有關,您可以先觀察一下,孩子的精細動作是否已經發展到可以自己提上襪子穿上鞋子的水平,如果已經能夠勝任各個分解的動作,就繼續排查一下,是否您已經科學地示範了穿脫鞋襪的要領,有時候大人示範的動作不到位或者比較難於模仿,孩子也會罷工的。

如果您確信自己已經做了便於模仿的示範,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孩子的態度問題了,這個時候可以注意幾點:(1)多鼓勵。哪怕孩子比上次有一點進步,也及時分享孩子的驚喜,讓孩子增加一份勝任的自信;(2)正強化。每次孩子能夠自己穿脫,都及時誇讚,或者緊接著陪她做她喜歡的事情,讓孩子在自己穿脫鞋襪與愉悅的情緒體驗之間建立鏈接。如果孩子喜歡五角星之類的獎勵,也可以用獎勵的辦法。(3)善用相關繪本。給孩子找一些關於相關習慣培養的繪本,陪孩子看,給孩子樹立可供模仿的卡通榜樣。(4)不代勞。如果孩子已經學會了自己穿脫,而您培養她獨立生活能力的意願也比較堅決的話,就要下狠心,即使孩子罷工也不代勞,穿脫太慢也要有耐心。事實上,在這一點上,很多父母都容易下不為例,家有老人的家庭,更是難以貫徹到底,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做事太慢,就索性代勞了,或者看到孩子「堅決」不做,就沉不住氣妥協了,這也是讓孩子的好習慣難以固化的原因。這一點是一個原則性的要求,如果做不到,就不能對孩子的期待過高。

Q:我家女兒現在二歲10個月,最近一周發現她一個壞毛病白天有時說要去尿尿時還沒走到尿盆處就忍不住的尿到褲子上了,大概每天都會有一次或是二次。每次都會告訴她不要憋尿,要是有小便就及時的去這樣對身體不好。每次她也會答應著知道了。可做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有時看到她又尿到褲子里也忍不住的去訓斥她可是還是不管用。不知道她現在這種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A:從年齡判斷,可能是孩子進入了佛洛依德所說的「肛欲期」,這個肛欲期一般出現在2-4歲,此時期的孩子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為樂,不排除喜歡憋尿的情況,如果家長能給予尊重,不動輒斥責孩子衛生習慣的倒退,這個肛欲期一般經歷兩個月左右就會結束,但如果成年人對孩子大小便的訓練太嚴厲,孩子就會感覺緊張,心理壓力大,孩子將大小便解在褲子里的次數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時間也就越長。有的孩子幾個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結束肛欲期,孩子的性發展就出現了停滯狀態。

一般孩子都會經歷過這個階段,順其自然吧,不要訓斥孩子,給孩子一個寬容的心理發展環境,反而更容易幫他度過這個時期。

Q:女兒佳佳現在將近31個月,特別愛纏著我,只要我們一回家,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媽媽陪伴。當然,如果來客人,或有其他的人,就不纏著我。我的問題是:孩子總纏著我,是否不利於她的獨立性發展?如何能讓她不太纏著我?

A:首先,以我個人的育兒體驗而言,孩子在3歲之前黏人都不能算太異常,我的女兒桐桐原來也挺黏人的,現在就不了,有時候自己坐在那裡塗塗畫畫,我過去都怕我打擾她呢。所以,您先放寬心,孩子黏人,有時候是特定年齡段的表現,當然也可能是情感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之故,不管是何種原因,還是盡量讓孩子去黏吧,不要擔心放手讓孩子黏會影響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孩子只有在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滿足,才會自然地走向獨立。

其次,對於一個不到3歲的孩子而言,不黏人常常是需要一些條件的,比如,足夠吸引她的玩具,足夠的活動空間,或者有小朋友相伴等等,如果這些條件難以具備,那麼期待孩子獨立地去打發時間的確有點勉為其難,是否可以嘗試給孩子創造一些條件,比如,準備好看的圖書或玩具,多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或串門?讓孩子能夠體驗到離開媽媽獨立活動的快樂,或許就會少粘您一點了。

另外,也可能,由於您一個人帶孩子,下班後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對您要求太高,因為可能還有許多家務要做,但建議您,回家後再忙,也要盡量先預留一段跟孩子親近和互動的時間,讓孩子確認您的愛,否則,您回家就急於丟開孩子去做其他事,孩子很可能認為您不夠愛她,當然更要想辦法黏住您確認對她的愛了。平時也是,多對孩子說我愛你,多擁抱孩子,讓孩子感到,無論多忙,您都是愛她的,則孩子心裡就踏實了,就不用急著粘著您討愛了。

Q:我的兒子33個月,總喜歡爬上桌子上玩我的護膚品,兩個小手粘得滿滿的,都被他浪費了好幾套了,最怕的是被他吞入肚裡。可是我先後採取了轉移注意力、講道理、樹立榜樣、凶他甚至打他等各種辦法,都改不了她這個壞毛病,不知怎麼辦了。

A:0-6歲的孩子,還處在空間敏感期,喜歡爬上爬下、扔來扔去、鑽進鑽出、東摸西動,在這個「多動」的過程中,孩子逐步體驗著直觀的位置、直觀外的位置、速度與時間的關係等空間要素,建構關於空間的概念。所以,近三歲的孩子愛爬高取物,實際上是空間敏感期的正常表現,家長應該尊重孩子這一年齡特點。

但由於孩子對這個敏感期的體驗是通過不停地在空間里活動進行的,往往很容易觸犯安全的雷區,讓家長擔心,遇到這種情況,最妥當的做法不是制止孩子行動,而是給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凡是不希望孩子拿到的東西,就不要出現在他的視野之內,對於暴露在外難以移動的障礙物,則可以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通過講道理進行時,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少用否定句或者長篇大論,用最簡單的語言正面地表述出孩子能懂的意思即可,否則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容易似懂非懂。

當然,即使孩子能懂的道理,也不要期望值過高,因為他們的自制力還不是很強,明知故犯的情況很容易發生,最妥善的做法,還是安全的環境布置。

Q:孩子很排斥爸爸,只要一見我,就不要爸爸了,東西也不讓爸爸拿,還打爸爸。我以為是爸爸少和他玩遊戲,就故意製造機會讓爸爸和他玩,可是只要我不在,他們相處得還好,我一回家,孩子反應就不同了,還是一樣排斥爸爸,這可怎麼辦呢?

A:三歲之前的孩子,由於與母親之間有著天然的母嬰連接,會讓他們對母親有著不一般的親近感,見到母親就不要爸爸很正常的,媽媽要理解這一點,不要把孩子的行為看的很不正常,我的女兒桐桐也喜歡媽媽,排斥爸爸,但媽媽不在的時候,爸爸又成了最親的人,所以,孩子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都是比較意義上的,並不是孩子絕對地討厭爸爸。

您的做法是對的,盡量讓爸爸參與孩子的遊戲,這對三歲之後的男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一來這個時期的男孩子可能經歷一個俄狄浦斯情結,對爸爸產生排斥心理,對媽媽則非常親近。這個時候就不能由著孩子親近媽媽了,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與爸爸多接觸,否則對孩子的性心理發展不利。二來孩子在建立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同性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哦!

Q:女兒3歲前是由奶奶帶大的,現在孩子3歲了,我把她接到身邊上幼兒園,晚上我帶她,每隔10天左右就回奶奶家住上幾天。可是每次從奶奶家回來,小傢伙的情緒都特別的不好,低落、愛發脾氣,請問女兒這是怎麼回事?我該怎麼辦?

A:孩子三歲之前是奶奶帶大的,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基本是跟奶奶在一起的,對您來說,就錯過了三歲之前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期,孩子跟您之間的依戀關係應該不會像跟奶奶那樣牢固,三歲從奶奶那裡接過來之後,尚未鞏固與您的親子關係,就面臨了入園這個事實,這對孩子來說,應該屬於生活環境的大幅度改變,一方面她原有的生活秩序被破壞,另一方面她跟奶奶之間的依戀關係被空間阻隔,新的依戀關係又還在形成之中,出現一些缺乏安全感的行為也是很正常的。但我相信,只要您儘可能給孩子情感滿足,善於傾聽孩子,接納孩子的負性情緒,讓孩子確認您無條件的愛,孩子終會成長一個情緒穩定的小公主。只是這需要時間,需要您等待用愛澆灌的結果。

Q:我女兒31個月,從出生到現在一直身體健康,語言發育很好,手部精細動作還可以,就是會走路後我就發現她的動作不靈活,協調性差,是不是以前爬的太少?還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彌補?

A:孩子各項技能的發展,常常是不均衡的,因為孩子的精力有限,很難同時兼顧各個方面,就像成人總有優長劣短一樣,孩子的各項技能也很難齊頭並進,我的女兒桐桐也是這樣,語言發展好,精細動作好,但大動作一直差強人意,我的建議是您自己先放鬆,別著急,慢慢來。

如果孩子果真如您描述的一樣協調性差,可以考慮感統失調,理論而言爬行動作不發展的話可能會引起這個,但也不必過分驚慌,我的女兒桐桐到了14個月會走路的時候還不會爬呢,貌似也沒有出現多麼明顯的感統失調癥狀,即使真的感統失調,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彌補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讓孩子活動,多讓孩子爬行,多放手讓孩子做事情,不要包辦代替孩子太多,根據心理諮詢專家劉曄萍老師的提法,家務是最好的感統訓練。如果還不放心,也可以帶孩子去做一個感統測試。


推薦閱讀:

我不能離開我媽,媽寶男,能嫁嗎?
一個自稱媽寶男的男讀者給母親寫了一封信。
孩子不停咳嗽,家長需要這樣應對
嫁給一個媽寶男,會給你帶來這樣的故事和感受

TAG:媽媽 | 寶寶 | 早教 | 媽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