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二十八星宿觀測方法確定
05-30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觀測方法古代觀測二十八宿出沒的方法常見的有四種:
推薦閱讀:
第一是在黃昏日落後的夜幕初降之時,觀測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星宿,稱為「昏見」;
第二是此時觀測南中天上的星宿,稱為「昏中」;第三是在黎明前夜幕將落之時,觀測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星宿,稱為「晨見」或「朝覿」;第四是在此時觀測南中天上的星宿,稱為「旦中」。在長期觀察後發現,二十八宿出沒的周期和地面上的寒暑和四時變化的周期一致,於是,通過觀測二十八宿的出沒可以確定四時變化和季節。
古時人民為了方便於觀測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運轉,便將黃、赤道附近的星座選出二十八個做為標誌,合稱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這七個星宿組成一個龍的形象,故稱東方青龍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這七個星宿形成一組龜蛇互纏形象故稱北方玄武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這七星宿形成一個虎的形象,故稱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這七個星宿又形成一個鳥的形象,故稱南方朱雀七宿。
由以上七宿組成的四個動物的形象,合稱為四象、四維、四獸。古代人民用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沒和到達中天的時刻來判定季節。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節氣,所以才有左東方青龍、右西方白虎、後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說法。二十八宿的形成與演變 趙永恆、李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100012)一、引言
二十八宿是中國傳統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分別為: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中外學者對二十八宿的起源問題已經爭論了近二百年(參見文[1-3])。關於二十八宿的起源地,有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