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念佛與悲智兼修---惟賢長老-人生論壇

     利用這個時間,給大家講一講念佛與悲智兼修。你們念佛很誠懇,昨晚上聽到你們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難得,這種精神是很不錯的。凈土宗所主張的一般來說就 是念佛往生,但有些人忽略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那就是念佛還要有資糧。念佛當然很重要,但是念佛還要積累資糧,在《觀無量壽經》里講,要用心念佛,我們 一般念呢,心、口、耳朵都要結合,口念、心觀、耳朵聽,三結合。保持念佛的正念,三結合很重要。口念洪名,心觀想西方三聖,耳朵聽自己的聲音,聽得清清楚 楚,一句是一句,這就可以做到心不散亂,如果你光是口頭念心裡亂想,耳朵也不聽,這就結合不起來,就念得不專一。三結合就是這個方法。但是還不要忽略了佛 說的三心念佛,什麼三心呢?第一個正直心,第二個深心,第三個廣大心或者稱發願迴向心,這三心很重要的。這個三心念佛就說明念佛不能只是口頭念,著重是內 心,心與口相結合,除了我剛才講的口念、心觀、耳朵聽三結合方法以外,重要的是要保持三心,以三心念佛就是真正的念佛。什麼是直心?直心就是真實的心。正 直嘛,佛經講直心是道場,什麼是道場呢?道場就是修道之場,是佛的境界,所以禪宗講你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就可以見道。什麼是平常心,也就是直心,不虛妄分 別,不攀緣外境,內心不邪,不歪曲,這與佛心就相合了,你有這種心,正直心、真實心,不是歪曲心、不是虛妄心,一點虛假來不得,一點歪曲來不得,一點邪惡 來不得,這個就與佛心相合了,所以,第一要保持正直心,直心相當重要的。第二叫什麼心呢?叫深心。深心就是很深廣的心,深啊,如大海的淵深,就是廣行善 事,一舉一念都與廣大善事相結合,不忘善法,起心動念都在一個善字上。這個『善』字的定義在佛經來講,凡是以利人為前提而不是以損人為前提,結果是他利自 也利,自他俱利稱之為善。善有三種:一、人天善,五戒十善即包括在裡面。二、解脫善,就是修解脫行,聲聞、緣覺、羅漢求身心解脫。三、菩薩善,要修六度四 攝。佛家講的『善』要包括這三個內容,不比普通人說的,我做點好事叫善,佛家的定義很深刻,範圍很寬廣,內容廣大而深微這叫做深心。起心動念與善法相應, 不管小善、大善,不管人天善、解脫善、菩薩善,起心動念無不是善法,很深微的,無所不見、無所不聞,在暗室之中,內心都保持一種善良,這個就是深心。第三 是發願迴向心,又叫做廣大心。什麼是廣大呢?有智慧有慈悲就是廣大,智慧不迷於因果,懂因果的道理,不昧因果,在這個基礎上處處能夠去掉我見,消滅自私自 利的觀點,具足無我見,即是智慧。有了智慧就有大悲觀,眾生平等,冤親平等,因此我要尊重眾生,報眾生恩。大悲心表現在方便行上,處處與人方便,以各種方 式救苦救難,別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別人的安樂就是我的安樂,這叫做無緣慈同體悲。無緣慈就是不分對象,不像世俗之見,要分別有錢無錢,地位高低,有力 量沒力量,這個民族那個民族,這個國家那個國家,慈悲心就不分這些,也不分別是鬼是神,是人是畜生,悲心是廣大的,他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人的安樂就 是我的安樂,這叫無緣慈。視別人的安樂為我的安樂,別人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叫同體悲,因此自己念佛,要處處想到苦難的人、苦難的眾生,以自己所做善事的功 德和念佛的功德迴向他們,不據為己有,使他們都能同沾利益。而且在實際行動上處處方便人,解除別人的苦難,這叫做發願迴向心,又叫做廣大心。我剛才講的兩 種方法相當重要,一種就是口、心、耳結合,保持正念,二種在發心基礎上要保持正直心、深心、廣大心,這樣結合,就能達到真正念佛,不是嘴巴念,心頭又另外 想其他事,或者惡念沒去掉,處處損人的,這個與念佛都不相應。這就是我第一點講的保持三心念佛。

    第二點講正念與助念。正念就是執 持名號,像你們昨天晚上都在念佛,這就是正念,這是念佛的正因。六字洪名功德很大呀,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凈化自己。我念佛,我也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 方極樂世界,這是正因。但正因不能離開助因,助因就是天親菩薩《往生論》里講的包括禮拜、讚歎、持誦、觀察、發願迴向。禮拜就是要拜佛。你們歌詠佛的功德 也屬讚歎,早晚上殿唱贊子都是讚歎佛的功德嘛。持誦就是持誦經典,凈土經論或其他大乘經典,要與誦經相結合。觀察就是內心要有正確地觀察,例如《觀無量壽 經》指示十六觀,最簡單的觀察就是觀察佛像放光明,西方三聖像放光明,其他如佛法的基本觀點,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叫四念處,這是 正確的觀點。一切是變化的,沒有常住的,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空,事物有興衰成敗,這一切變化屬於心法現象,就是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切法無我, 包括五蘊無我,沒有一個實在的我體,這就是四念處觀。學佛的人就要基本保持這四念觀,在四念處的基礎上再觀佛像,他就很懇切,這是觀察。發願迴向,要發願 度眾生,發願成佛,發願學修佛法,發願斷煩惱,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四宏誓願。迴向就是以自己的功德, 念佛或者修善法的功德迴向給一切人,迴向就是法布施,以法施人,以你的善法功德施人叫做迴向。我們如果只是念佛,這是正念,結合禮拜、讚歎、持誦、觀察、 發願迴向,就是助念,就是一種助行。有些人說念佛不要誦經啦,這是錯誤的。不要看經啦,也是錯誤的。凈土宗的大德,根據經典就提倡要持誦,怎麼能不誦經 呢?最低限度凈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你要讀誦,不能說不讀嘛,這是助念,也是助行,這是我第二段給你們講的。

     第三段是《觀無量壽經》講的三福業。三福業就是念佛的資糧,實際上的助行。修三福業,這三福業就與現實是相結合的,要注意這個問題,也是我今天要講的中心 思想。念佛人修行,除了念佛以外,就要結合現實,結合社會,結合你的生活培修福德。有些人認為我關門念佛就算了,但根據佛的教義不是那麼回事,那是片面 化,念佛怎麼能與生活脫節呢?怎麼能與社會脫節呢?若是脫節,一個是你念佛沒種資糧,缺乏資糧就缺乏生西的條件,二個世間上的人難免要譏議,批評你念佛人 百事不管,什麼都不關心,只是等死,生西方極樂世界。別人誤解學佛是消極、迷信,所以關門念佛是完全與佛經不相應的,佛經所講的念佛要修三福,三福業就是 實際行動,不與現實生活相違背,特別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世出世間要相結合,出世間智、無漏智是建立在世間智上面的。二諦 融通是什麼意思呢?二諦是勝義諦與世俗諦,勝義諦就是出世間智,世俗諦就是世間智,我們佛法講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緣起就是世間智,性空就是勝義智,兩種 要結合,沒有緣起你見不到性空,有性空才能真正了解緣起,這叫二諦圓融。所以世間智講因果緣起,講因果緣起你就不能違背因果啊,你不能不種善因呀,種善因 就應有實際行動呀,不能說一天念佛就無所事事,好事都不做,什麼都不管了。怎樣才是真正學佛呢?不違背因果法則,止惡行善,要合這個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就 可以進一步證入勝義諦,這是兩種結合。根據這個原理,我們為了證得世間智、勝義智,首先要通達世間智,那就不能違背因果,不能違背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 中,我們應該履行正道,有一條正確的道路,這就是明因識果,止惡行善,履行八正道,進一步學菩薩發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修六度四攝。六度是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行布施就能舍,救苦救難。愛語就是與人相處和合、團結。利行就是行為正當,處處是利 益別人,廣利眾生,這叫利行。同事就是與眾生同甘共苦,生活上處處能夠扶助別人,六度四攝就是在行動上的表現。在凈土經典里,修三福業是很具體的,三福業 包括一切善,即人天善、解脫善、菩薩善。第一個福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善。要孝敬父母,恭敬師長,你念佛不能不孝敬 父母和恭敬師長呀,另外要修慈悲心,廣行十善,十善範圍廣得很,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說四眾壞語言,在意識上戒除貪嗔痴,這就是人 天善,是學佛的基礎。你不履行這個,你就喪失了學佛的基礎,也就不能完成人格。你品德都沒有了,學什麼佛呢,念什麼佛呢?這是第一個福業。第二個福業: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叫做解脫善。學佛的人,要達到身心解脫,意業清凈、身業清凈、口業清凈,那就是不污染。我們這個內心像明鏡台一樣, 保持乾淨,隨時打掃,隨時拂拭,那就要修戒定慧,第二條就包括戒定慧。受持三皈要以三寶為終生的皈依,要具足眾戒,你們居士就要各自守好五戒、八關齋戒或 居士菩薩戒,內容很多呦,這些都是有利於眾生的,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作為一個佛教徒,念佛要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什麼威儀呢?行住坐卧要端正,不要染 污,不要歪邪,這叫做解脫善,達到三業清凈,做到身心解脫,身解脫不為業障所累,心解脫不為煩惱所迫,慧解脫不被無明所染。使內心凈化,就要好好守戒,這 就與生活相結合了,與履行正道相結合了,這是第二條福業。第三條福業:「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菩提心是廣大心,學佛人最終的目標不 是想來世好,不是生天,也不是成仙成神,因為那些都是不徹底的,仍然在三界之中,我們的目的是完成佛道,要成佛果,但如何成佛呢?首先就要度眾生。怎樣度 眾生呢?就是把自己這個生命奉獻於眾生,在群眾中做好事,救苦救難,廣行六度四攝,這就是成佛的因,所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以化眾生而成佛,這就是菩提 心。菩提心包括廣大的智慧和廣大的慈悲,所以第三個福業第一句就是要發菩提心,這菩提心就不是關起門百事不管,各人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是不行 的。要處處想到別人的苦,要把自己投入群眾中。佛在世時,有一個弟子問怎樣才能使一滴水不幹枯,佛告訴他把一滴水投入大海之中就不會幹枯。這個比喻很好, 要讓我們慧命相續,使我們的生命發生真價值,就必須把自己奉獻於眾生,那麼這個人的生命就永遠不幹枯,生命就會永遠有價值。《楞嚴經》上講:「將此身心奉 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要把我們這個身心奉獻於整個十方塵剎國土眾生,才是真正報佛恩。報佛恩就是要學佛法,以佛法的行持來報答佛,你真正能履行佛法, 就能真正報佛恩,若不能根據大乘經典指導自己走大乘道路,你不能夠報佛恩。所以發菩提心內容很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對因果的道理要深信無疑,因果道理是 佛家的根本準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為善多福,行惡遭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經常要讀誦大乘經典,大乘經典意義很深,範圍很廣,目的很 高,必須要以大乘經典為行持。凈土法門屬於大乘法門,因為他目的是成佛,成佛又來度眾生,與現實相結合。最後一句是勸進行者,我們不但自己這樣修,還要勸 有緣人這樣修,使大家都能進一步提高。我以上講的三福業就是凈土資糧,資糧就等於是我們上路必須帶乾糧,以免路上飢餓沒有吃的,這三福業是凈土資糧。不妨 再明確的說,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與生活完全有關係,處家庭、處社會都應這樣。第二個「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 儀。」就是說以三寶為自己的皈依處,不能違背,重要表現就在於護持眾戒,不犯威儀,你學了佛就要守戒,要清凈身心,使內心凈化不染污,雖在六塵境界之中, 而不染污六塵境界,身心才能達到解脫,這叫做超塵出俗的精神。如我們到市中區解放碑去,一般人看到好吃的,好穿的,聽到好聽的,他們就迷惑了。學佛人到解 放碑就不同了,不會貪戀這些東西,生活方面只是衣食具足夠用就算了,少欲知足,生活簡單樸素,用不著貪,他的精神追求就與普通人不同,這叫超塵出俗。保持 這種精神,三業清凈,這就是護持眾戒的根本。既不染六塵,也不是離開六塵,而是在中間做佛事,什麼是佛事呢?在六塵中度眾生,與眾生不相脫離,這就是佛 事,不一定說敲木魚、念誦才是佛事,這也是與實際生活相接觸的,相應的。第三進一步說明大乘精神,「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學菩薩, 修菩薩乘。作為佛教徒,我們要積极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要搞文化事業,慈善事業,凡是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眾生的事,我們都可以搞,不能光顧自己,不顧別人, 只是關門念佛不管門外的事。所以,能這樣念佛很重要,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

    現在有一種歪門邪道,那就是本願法門,我給你們講講。 本願法門來自日本,日本京都有個東本願寺,還有個西本願寺,是日本真宗建的。日本真宗的祖師是誰呢?叫親鸞。他的生活行為是吃酒吃肉,而且娶得有妻室。現 在的日本和尚,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有家室的,而且這個家庭在廟上,不像我們中國的出家人,不像我們中國的寺院。我們的出家人,是在外面招收的,他用 不著招收,生的兒子就是自己的徒弟,自己的夫人就在廟上,他們的佛教就是這種佛教。真宗的內容把凈土裡面的修三福業,守戒、發菩提心,都不講了。你要發菩 提心,讀誦經典,要守戒,要培功德,要做好事,他認為你這個是雜修,你想他好歪曲佛家的理論哪。他提倡什麼呢?就是念一句佛號。他的理論就等於我們準備坐 火車去某個地方,什麼都不用帶,念一句佛號就等於買了火車票,就可以到那個地方去,不管你念多少,你打麻將賭錢也可以念,吃酒也可以念,你只要念一句佛號 就行,這個理論多歪曲啊,簡直歪曲的很!雖然他提倡念佛,但實際與佛的經論,與凈土法門是完全違背的,那惡人就可以盡量作惡,只要念一句佛號,臨終就可生 西,這第一點與我們的佛理本義相違反。第二點就是放縱惡人,以念佛的名義掩護罪惡。現在有人在提倡本願法門,但是處處遭到反對,其中一個人叫聖蘇。這個人 來過重慶,也去過樂至,他最初在江西提倡本願法門,他是九華山人,因為他在九華山提倡這個法門,他的師父就教育他、批評他、呵斥他,他不聽,就被攆下山。 這次我遇到他師父,老法師給我講:這個傢伙邪知邪見的,亂宣傳,我把他攆出去了。這件事,好多居士不知道,他出來後到江西,後到四川宣傳本願法門,江西宗 教局、公安局都要找他麻煩,可是他東竄西竄又竄到四川樂至、重慶來了,他宣傳的是一種邪法,一種歪門邪道。有正信的居士,是看得清楚的,你們一定不要相 信。你想只是念句佛,生活行為不講究,這些人不孝父母,廣行殺戮造罪,只要念句佛就生西了,這是什麼理論啊?凈土經典所講的要有助行,要有資糧,要修三福 業,就是包括人天善、解脫善、菩薩善,要持戒,要發菩提心,要廣種福田,廣行善事,念佛人不講這些怎麼行呢?本願法門與現實不相結合,與佛說的不相應,與 太虛大師提倡的人生佛教以及趙朴老提倡的人間佛教,完全是背道而馳。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是在做人的基礎上把人格提高,再行菩薩道,救苦救難,就是我剛才 講的廣種功德、廣行善事,包括文化事業、慈善事業、福利事業、賑災救苦等等。這就必須要與現實相結合,這就是太虛大師提倡的人生佛教和趙朴老提倡的人間佛 教的重點思想。

    今天利用這個機會,給你們講念佛要不忘悲智兼修,有悲心就有福,有智慧就可以不染,內心達到清凈,這就是必須與現 實相結合。因此,你們在遂寧成立念佛會,除了念佛以外,還可以講經,講開示,另外成立歌詠隊,還有一點就是搞慈善事業、福利事業,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 力,救濟貧窮,賑災修路,施衣施藥,那麼這樣做下去就真正與念佛相結合了,希望你們念佛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能說念佛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念佛要結合三心,要 有直心、深心、發願迴向心,以這種心念佛;在行動上有正行、助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就是禮拜、讚歎、持誦、觀察、發願迴向;另外還有資糧,就是三福業, 這幾種接合起來。生西方分為九品,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根據觀經來解釋:要生下品,首先要保持人天善,修五戒十善,把人做好,與人處好,與人類達到和 諧,做到這一點念佛臨終可以生下品。再進一步,你能持戒,清凈身心,清凈三業,修解脫善,念佛臨終就可以生中品。再進一步,你能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與三 福業相結合,修四攝六度,發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念佛臨終就可以得上品往生,上品往生就與佛菩薩接近了,這是很高的位置。所以根據這些講法,九品善或三種福 業都要與現實相結合,與你們行為相結合,不能說我只念佛,其他百事不管,那是不可以的,這個觀點要改變,要糾正過來。希望你們一方面念佛,一方面福慧雙 修。修福要有悲心,廣行善事,廣種功德,救苦救難,有這個悲心就有福。修慧要多聞經典,多聽、多研究、多思考叫修慧,你能懂因果的道理,懂緣起性空的道 理,就有智慧。念佛人要福慧雙修,才是真正的念佛。在現實中間既可凈化自身,又可凈化他人。所以,我們要發心凈化自己,也要凈化他人,莊嚴國土,利樂有 情,在行動上有所表現,這是很有道理的呀!這是真理。希望你們能夠本著這個精神來念佛,結合慈善文化事業,這樣達到真正的念佛。

    末了,祝你們福慧雙修。

                                                                                                                       2000 年5月21日惟賢長老於重慶慈雲寺宣講

                                                      凈業學人正誠 恭敬整理

 


推薦閱讀:

來自【Excel完美論壇】
人生哲理:漁夫與富翁的故事 - 新手課堂 - 6sigma品質網(龍在天涯)-質量論壇;s...
李涵辰2005論壇版主培訓教材
美麗優雅的段染鉤針菠蘿花披肩,女士秋冬編織,快樂編織論壇
郵市行情能走多遠?畢氏郵品 - 郵票俱樂部 - 中國郵幣卡網論壇 - 0

TAG:人生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