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才是真皇帝——多爾袞的好時代
攝政王?真皇帝!——飛揚跋扈多爾袞
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五日,六歲娃娃福臨即位,改明年為順治元年,其叔父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同為「輔政大臣」,繼而稱「攝政二王」。
以攝政王之尊,多爾袞得以掌握清朝軍政大權,自此,刑政拜除,大小國事,皆在他掌握之中,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當年年底,多爾袞就進一步限制諸王貝勒管理政務的權力,實行二攝政王負責制度,並且命令都察院糾察諸王貝勒。而後,他又規定各衙門辦理事務,都應該先啟自己知悉。如此一來,不僅諸王貝勒參政權力遭到削弱,先前與自己並肩攝政的濟爾哈朗,也退居多爾袞之下,從此他自己始專大政。
順治元年(1644)一月,清朝禮部在多爾袞授意下,議定了攝政王居內及出獵行軍的詳細儀禮。從此,諸王和他不得平起平坐,也就是說,多爾袞實際上就成為不坐寶座的皇帝,享有真皇帝的尊榮和權力。
當然,對於主要的政敵,不可能讓對方自動心服口服。於是,待大權在手之後,多爾袞首先拿皇太極長子豪格下手,說他在皇太極死後意圖篡逆,並且把豪格幽囚起來。
在諸人勸阻下,豪格雖然保命,其實有很大一陣子和活死人差不多。他被多爾袞廢為庶人後那麼一軟禁,此後就再不敢和多爾袞一爭高下。
短短的幾個月內,多爾袞真正就把清朝大權集於一己之身。
順治元年(1644),也就是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的順軍隊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當時,清朝大學士范文程很有預見性,看到天下形勢突變,他趕忙上書多爾袞,指出清朝日後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和明朝爭奪天下,而是和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流寇」爭奪天下。為此,清朝軍隊要從根本上改變對中原的策略,應該從先前的燒殺屠掠轉為嚴申紀律,以此來收攬中原人心。同時,范文程建議,清朝還要積極招降籠絡明王朝各級官吏,馬上進軍北京。
多爾袞當機立斷,在數日之內急聚兵馬,基本收拾了所有關外家底,率領滿洲、蒙古以及先前投降的漢軍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部,星夜疾馳,趕往山海關。
四月十三日,清軍抵達遼河岸邊。被李自成大順政權奪了愛妾關了親爹的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馬上派遣副將楊珅至清軍乞降。至此,多爾袞最終得知李自成已經攻佔北京,崇禎確實自縊身死。於是,他馬上提軍,加快行軍速度,趕往山海關。
四月十九日,清軍抵達山海關附近,心急火燎的吳三桂再遣楊珅致書多爾袞,哀求對方請速進兵,配合自己和李自成大軍一戰。
為此,多爾袞複信吳三桂,一改昔日仇恨明朝的態度,聲稱自己和大清上下都對崇禎帝的慘亡不勝髮指,憤怒至極,肯定要率大清仁義之師和吳三桂一起努力滅「賊」。至此,昔日屠戮無數漢人百姓的清朝軍隊,開始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準備入關 「弔民伐罪」了。
這個多爾袞確實是個見風使舵的人精,僅僅在兩個多月前,他掌控下的清廷還曾以「大清國皇帝」名義致書大順軍諸帥,表示說要和李自成等人一起合力攻滅明朝,富貴共之。如今,墨跡未乾,多爾袞指揮下的清軍搖身一變,又成為幫助明朝軍隊剿滅「流賊」的仁義之師了。
四月二十二日,清軍在吳三桂策應下兵不血刃進入山海關,一舉擊潰李自成親率的二十餘萬大順軍。然後,多爾袞為了招徠明朝降將,馬上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且諭令全軍:
「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廬舍,不如約者罪之」。(《清世祖實錄》卷四)
由此一來,清軍每日奔行一百二三十里,沿途未遇任何抵抗。五月初二這天,多爾袞就能夠乘輦由朝陽門進入北京城。
當時,被大順軍禍害多日的明朝北京百姓對清軍也多懷感謝之意,明朝文武官員也出迎五里之外,熱烈歡迎多爾袞入京。
多爾袞大模大樣地進入武英殿升坐,接受明朝眾官和清朝眾官的拜賀,宣布清朝定都北京。
多爾袞之所以決定在北京定都,目的就是要統一全國。但是,當時一些滿洲貴族沒有遠大政治抱負,多爾袞同母兄、英王阿濟格就主張說:
「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諸王以鎮守燕都,而大兵則或還守瀋陽,或退保山海,可無後患」。
依據阿濟格的主意,就是要趁機在山海關到北京這些清軍剛剛佔領的地方大肆屠戮搶劫,然後留派諸王鎮守北京,而清朝主力軍隊可以撤回瀋陽或者退保山海關。
阿濟格之所以如此建議,就是因為他以先朝為例,說在皇太極時期,清軍剛剛佔領遼東之時,由於殺人不夠,使得不少滿人被反抗的漢人殺掉。如今,清軍就要先下手為強,對漢人能多殺就多殺!
對此,多爾袞心懷猶疑。即使清軍如今得到了北京,並不代表可以馬上混一天下。當時,不僅南明政權兵力眾多,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軍勢力也不容小覷。定都北京之後,如果作為國家象徵的皇帝不來,諸王貝勒在北京,肯定也各懷鬼胎,逡巡不前。
想起先帝皇太極曾經的指示:「若得北京,當即徙都,以圖進取。」 最終,多爾袞上疏關外的順治皇帝(其實是上疏給孝庄和孝端兩個皇太后),希望皇帝和後宮都能夠遷都北京,以彰顯定鼎天下的決心。
對多爾袞之議,順治及皇太極後宮諸婦人自然言聽計從,她們馬上安排入京事宜。僅僅花了29天時間,順治皇帝一行就在軍隊護衛下從瀋陽趕到了北京。
十月一日,順治帝福臨在北京登基,從此,清王朝取代明王朝。
北京稱帝之後,眾臣議功,肯定多爾袞第一了,就以順治皇帝名義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對他的功勞加以彰顯。
此時的多爾袞,鞠躬盡瘁,沉迷政務,由表及裡,看上去就是一個百分百的「周公」。
當時,為了統一全國,為了穩住清朝的統治,多爾袞確實絞盡腦汁。
形勢確實不容樂觀。退保西安的李自成大順軍,仍然擁有能征善戰的數十萬軍隊;四川地區,則有張獻忠的「大西軍」數十萬;而且,明朝在江淮以南的殘餘力量還很強大,各鎮總兵手下也有數十萬正規軍。如果在遼闊的中國腹地同這麼多對手作戰,清朝當時的兵力明顯不足。
審度形勢之後,多爾袞根據手下漢人參謀的建議,制訂了如下軍事策略:
「今日事勢莫急於西賊(指李自成農民軍),欲圖西賊,必須調蒙古以入三邊,舉大兵以攻晉豫,使賊腹背受敵。又需先計扼蜀漢(張獻忠農民軍)之路,次第定東南之局(南明政權)」。(《清世祖實錄》卷五)
多爾袞這一軍事布署,就把攻擊鋒芒首先指向李自成農民軍。由此一來,清軍攻打李自成,就造成清朝得天下於「流賊」手中的假象。同時,清朝還能夠在短時間內迷惑南明的弘光政權,讓那些傻人抱有清軍是「友軍」的幻想,不會急於防禦清軍的進攻。趁著南明政權喘息觀望之機,清軍還能避免東西兩面作戰,最終集中主力對各個敵人逐個擊破,一舉取得政治上和軍事上的主動。
日後的事實證明,多爾袞這一毒計,非常成功。清軍依次克取,步步為營,到順治七年底多爾袞暴死之際,中國南方各省的戰事雖有反覆,但大半個中國,基本都在清軍掌握之下……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為何劉邦當上皇帝後,韓信彭越首先被收拾?原因其實很簡單
※哪些皇帝的謚號,一看就很有故事?
※【西漢篇】君王之典範·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
※朱元璋是如何一步一步從一個要飯的奪取天下,建立自己的王朝的?
※亡國皇帝朱由檢簡介 朱由檢的子女結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