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搬」出好家風
●好家風帶動他人——
搬家「搬」出好家風
程建華
讀《焦裕祿傳》,印象深刻的是他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家風。焦裕祿用過的一條被子上有42個補丁,褥子上有36個補丁,他的衣帽鞋襪都拆洗很多次,補了又補,縫了又縫,雖然破舊得很厲害,但他總是捨不得換。
焦裕祿幾乎沒留下什麼遺產,留給兒女值得一生回味的便是好家風。即便活著的時候,有著不算低的工資,可他周濟東家貼補西家,也沒帶給孩子寬裕的物質條件。領導幹部的子女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帶頭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硬是把女兒焦守鳳領到食品廠,還叮囑廠里不能因為自己的緣故給女兒安排輕便活。他的兒子焦國慶回憶道:「我父親沒有啥財產,搬家到蘭考時,除了行李和被褥,就是一些炊具,一個大卡車什麼都沒裝。」
當下在調整改革中,幹部流動較之以往更加頻繁,不少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因崗位調整,搬家在所難免。能否像焦裕祿那樣,做到公是公、私是私,堅決不拿公家一分一毫?這是改革大考面前每名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有的捫心自問。
搬家事雖小,卻是家風一種實實在在的體現,它檢驗的是作風。家風正則作風淳,家風不正則很容易導致作風不正、為官不廉。為了方便辦公和生活,領導幹部家中的生活用品難免會有公家配備。搬家時,稍微「動動手」,把自己家的和公家的一併搬走了之,看似得了便宜,實則敗壞了家風。
搬家雖是家務事,但領導幹部搬家不完全是私事。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語重心長地叮囑:「要操這點心,家裡那點事有時不經意可能就溜過去了,要留留神,防微杜漸。」搬家就是「那點事」之一。部屬和身邊人在搬家中看到了作風、黨風,潛移默化受到影響。如果家風不正,就容易埋下歪風邪氣的種子,長此以往,很容易產生「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結果。相反,自我要求嚴格,也會影響帶動身邊人跟著嚴以自律。曾任總參謀長的傅全有同志,當年從成都軍區司令員崗位調整到蘭州軍區任職,臨行前特地叫來有關人員看公家配發給自己的東西全不全、有沒有損壞,並現場「點驗」交公,走時還將屋子收拾得整整齊齊。傅全有平日生活不講究,其秘書家中的陳設當年也非常簡陋,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連窗帘也是一塊塑料布,用圖釘固定在牆上。
搬家裡面有規矩,有紀律。多搬一件傢具,雖是細微事,但「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小陋習一旦累積不察,早晚因小失大。況且,在日常生活中,領導幹部搬家容易缺少監督。為了搞好服務,讓領導滿意,有些負責人員還常常樂於「當好人」,習慣打「擦邊球」,有時甚至對一些違規問題裝作沒看見。越是如此,對領導幹部政治底線、法紀底線和道德底線的考量就越為嚴苛。否則,搬家帶走的東西越多,自己的威信丟的也越多。
「人走留名,雁過留聲」。領導幹部對待諸如搬家這樣的事情,就是家風、作風和黨風的一場考試,必須自我嚴格要求,做到廉潔自律,搬出風格、水平,搬出領導幹部應有的格局和境界,以模範形象影響和帶動身邊人廉潔從政。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率的搬家打包?
※新鄉搬家公司為您分享搬家的六個技巧
※居民搬家到底怎麼選擇才放心?
※換一個城市搬家,沒有自己的車,東西一箱一箱的多是書跟衣服,還有一台台式電腦,求問怎麼搬最實惠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