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的修持方法(蔡惠明)
凈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蔡惠明
一、 中國凈土宗的形成與念佛法門的流行
凈土思想淵源於印度。東漢時凈土經典開始傳入中國,支婁迦讖譯出《無量壽清凈平等覺經》、《般舟三昧經》等,以後竺法護又譯《彌勒菩薩所問經》,《佛說彌勒下生經》,支謙譯出《大阿彌陀經》,良耶舍又譯《觀無量壽佛經》,於是在中國出現凈土崇拜。大致分為彌勒凈土與彌陀凈土兩種。彌勒凈土信仰由東道安首創,一時盛行於北魏,梁齊間還有所聞,不久即衰。彌陀凈土信仰一般認為始於道安的弟子慧遠,他於東太元十五年(390年)在廬山東林寺創建蓮社(亦稱白蓮社),參加的僧人、居士達一百二十三人,他們在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並由劉遺民著文勒石,以門所誓。此後,由曇鸞於北方專修凈業,立難行、易行二道之說,主張以彌陀如來本願為根本,為建立凈土宗奠定了理論基礙。曇鸞以後有道綽,曾講《無量壽經》,以小豆計數執持彌陀佛號近二百遍,每日持念阿彌陀佛。著有《安樂集》二卷,立聖道、凈土二門,認為只有凈土一門是唯一出離之路。善導先住在玄中寺聽道綽講凈土要旨,後到長安,在光明、慈恩雨寺弘揚凈土教義,繼承道綽的傳總,著有《觀經疏》(俗稱《四帖疏》),正式創立了中國凈土。
凈土宗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及世親著《生無生論》為所依經論,稱「三經一論」。善導所著《觀無量壽佛經疏》、《生禮讚》、觀念法門》、《法事贊》、《般舟贊》等為該宗主要代表作。
凈土宗的教義簡單,沒有繁瑣的名相與理論,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自力),以彌陀如來的本願為外緣(他力),自他兼重,內外相應,生極樂凈土。善導把修行的方法分為正行和雜行二類。正行又分為讀誦、觀察、禮拜、讚歎等五種,其中又特別把稱名作為正業,其他四種為助業,突出稱名為最重要。念佛的方法有四種:1、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即稱名念佛;2、觀佛的塑像和畫像,稱為觀像念佛;3、觀想佛的妙相莊嚴(包括《觀經》的十六觀門),稱為觀想念佛;4、觀佛的法身,即諦觀實相,稱為實相念佛;後世唯有稱名念佛最為流行,這與善導的大力提倡有直接的關係。同時信眾們認為這一號稱「教內別傳」的念佛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成效速,不如其他法門但仗自力,猶如蟲出竹節,出事倍功半,稱名兼仗佛的本願力,橫超出竹,事半功倍。只要一心念一彌陀佛,就能於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得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往生極樂國土。但因往生者的因行有勝劣,往生之相有等差,往生後見佛成佛有疾緩,從而又有上、中、下的三輩九品之分。由於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到,自中唐以後廣泛流行。宋明以後與禪宗、律宗、天台宗、華嚴宗等融合,成為佛教的「共宗」。有「家家念彌陀」的說法。十二世紀時日僧源信依《觀經疏》弘揚凈土法門,創立日本凈土宗。他的門弟子親鸞又創日本凈土真宗,至今流行綿延不衰。
二、 凈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凈土法門號稱「教內別傳」,是導百川歸於大海,攝萬行而化於一念的特別法門。如禪、教、律、密均可迴向凈土而成妙行,凈宗也不拒一法,均加融攝。因為任何一法均能達成凈土果德,而凈土學人,為專一故,不必廣涉他宗,分別異同,執著勝劣,評論古今。應當一心念佛,因為彌陀聖號已具足萬德,只要正念分明,迴向凈土,自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切不可朝秦暮楚,三心二意,正當功行積累成熟之際,忽然改弦易轍,使前功俱棄。所謂老實念佛,就是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專心一致,不作他想。初發心者,應厭娑婆五濁惡世,悲痛苦腦;而欣慕極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環境優越,法音宣流,自然激發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只有厭之又厭,才能欣之又欣,待道自然積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要於稱名為核心,往生為目標,善行為助緣。多聞經教熏習,信自己本具佛性,不必被生死所擾,解除世俗所困,一切放下,唯提彌陀正念,心法相應,隨緣而行,運用正知,定慧等持,以觀照力,使心地清明,法喜充滿。智照現前,輕安自在。所謂內存妙德,外弘佛法,莊嚴佛土,利樂有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各宗法門皆是轉識成智的方便。
凈宗學人,應知念佛重在心佛相應,覺照現前。念至能所雙亡,既無能念之我,又無所念之佛,自然正念分明,入三摩地。
至於早晚功課,除誦持凈土三經外,應以彌陀聖號為主。可用出聲念、默念、坐念、繞念等方法對治散亂和昏沉。散亂表現在心猿意馬,妄想紛飛;只有用「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的方法,是正念分明,念念相續,妄想無插足處。要克服自滿懈怠情緒,培養精進心。只有持志以恆,才能堅定不退。念佛修行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遺教經》說:「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不可得,是名精進」。因此只有精進,才能取得成就。
這裡,從祖師所創導的各種念佛方法中,向本刊讀者作介紹,僅供參考:
一、愾念佛法:為宋天台宗山家派遵式大師所創。據宗賾《樂邦文類》卷四,遵式《晨朝十念法》規定每天清晨必須專心念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這樣念佛,盡此一日暫廢。氣應到腹,不可壓得太緊或憋得太久,應心氣不二,凝神而念為妙。習慣成自然,熟練之後,就顯得自然,不急不緩,恰到好處。
二、隨時念佛法:事忙的人,可隨一切處,不論行住坐卧,以佛號攝心,事致一念,寧靜而持,心口一致,久久不忘,自成一片。
三、五會念佛法:為唐代法照大師依據《無量壽經》而建立的。其法主要在於念佛音聲的緩急,以此表達念佛心情安靜和急切求佛攝受的願望。第一會「平聲緩念」,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佛號。第二會「平上緩念」,就是念佛時聲音略高一些。第三會「非緩非急念」,前二會都是緩念此言非緩,就是不在緩慢求稍快。第四會「漸急念」逐漸快念,並帶有急切感。第五會「四字急轉念」,將原來的六字名號轉為「阿彌陀佛」四字,並且要加快,有緊迫感。這種「轉急念」要表達出急求出離、請佛接引的心情,從而達到意志純誠、一心不亂與「能所雙亡」(即「既無念佛之我,亦無所念之佛」)的境地。據《無量壽經》載稱:「清風十歲,出五音聲,微妙工商,自然相和,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一般念佛法會已普遍采照此法。
四、定座念佛法:一日可根據忙閑情,自定二座或四座,每座念佛半小時(或至三、四小時),結合隨息,內觀、默念、金剛持等法實行。
五、早晚功課法:可依陳海量居士編的「在家早晚功課」,而定早晚課誦的修持。加誦《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及《大悲咒》,《楞嚴咒》、《往生咒》等,以啟發對西方凈土的響往,增強定慧。
六、止觀念佛法:依據天台止觀妙而修凈。止為梵文samatha(奢摩他)的意譯,觀為梵文vipasyana(毗舍那)的意譯。「止」是掃除妄念,專心一境;「觀」是在「止」的基礎上發生智慧,辨清事理。台宗認為通過「止觀」,即可悟「緣起性空」之理而成佛道。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 大師特別重視止觀法明,著有《摩訶止》,《童蒙止觀》等書,念佛結合止觀,可以止息雜慮、心專註於一境,正受所觀之法,保持精神上不昏沉,不散亂狀態,入念佛三昧。
七、凈密合修法:於念佛課誦中加彌陀心咒心印、大悲心陀羅尼、楞嚴咒或往生廣咒,或修破瓦法求生西方,也可以專修某部密法作為加行而往生凈土。
八、禪凈雙修法:歷代祖師都有提倡。近代圓瑛大師得法於寧波七塔寺慈雲長老,傳臨濟正宗第四十世;又得法於福州大雪峰寺達本禪師,傳曹洞正宗的四十六世。但他於一九一三年三十六歲時讀永明、蓮池兩大師著述,遂深信念佛法門。改「一吼堂」為「三求堂」,自撰楹聯為「求福求慧求生凈土;念佛念法念侶僧伽。」在他圓明講堂創辦圓明池念佛會,並編述凈土經書多種。在他往生前一年(1952年)總結他一生禪凈雙修時賦詩云:「禪凈雙修四十年,了知凈土即深禪,有人問我其中意,雲在青山月在天。」他主張:「台、賢並弘,行歸凈土,」曾創「楞嚴專宗學院」,被譽為「楞嚴獨步」。
九、菩薩念佛法:以清凈心而發利樂眾生之願,知自心本具一切法而不舍娑婆,歸心安養,智慧具足,由此盡一切力量而行菩薩道,以此迴向法界凈土,也就是一切法皆是念佛之法,不滯留於利上,而以自覺覺他為前提。
以上所列凈土念佛法門行持法,請擇契合自己根機虛修。法無高下,對機的就是無上法,只要依教奉行,必能得大法益。
推薦閱讀:
※各種風水煞氣及化解方法:動土煞
※2013癸巳蛇年化太歲方法
※一個方法練中背部,纜繩水平後拉
※UC頭條:男人如何提高女人緣【男人增加女人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