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點贊張宗厚及其法學理論更新系列談

大漠胡楊誰道書生百無用,以筆作刀斗蒼龍。一曲新歌震舊殿,注1百管大椽布新庭。注2墨經細研出清香,理經激辯更分明。勸君莫念"官管調,』公平自由是聖經。注3

注1;30年前,當時的中國法學界尚籠罩在蘇聯維辛斯基教條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陰霾中。1986年初,張宗厚先生石破天驚地發表了"』對法的三個基本概念的質疑-------兼駁"統治階級意志論』,"階級鬥爭產物論』和"階級鬥爭工具論』』。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萬里同志批示道;「耀邦,喬石同志,此文很有意義。請閱。"耀邦同志也批示,希望對此加強深入研究。在全國對此展開大討論的同時,張宗厚先生又相繼發表了有關以法治國,權力制約,公民主體,權利本位等系列文章,在法學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注2;張宗厚先生提出的』清算維辛斯基,更新法學理論"的倡議,在1988年於珠海召開的有百名法學家參加的全國法理學研討會上,形成了共識。注3;在傳統的中國社會,法律一直被認為是當官的用來管束老百姓的,時至今日,法律才成為馬克思所說的------』法律就是人民自由的聖經"。這也是中國走向法治文明和法治中國的不 二選擇。看到法治建設、法學研究的發展春潮澎拜,對許多先前想到和沒有想到的問題都在展開深入討論,張先生他們早先的探討起到了"鋪路石「和「清潔工」的作用,想來,年界古稀之年的張先生,可以笑慰了.《法學更新論》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2016-08-19修改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歷經幾多風雨的《法學更新論》,已經面世27年了。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它的出版,標誌著以階級鬥爭立論的一個舊法學時代的結束,和一個與時俱進的新法學時代的開始,但誰能想到,在這部歷經磨難的著作問世的前前後後,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為什麼「二張談話」之後又出現了「又一席談」?大法學家陳守一閃爍其詞的背後有何深意?為什麼在現代法學先驅龔祥瑞的指導下,本來準備寫的小冊子一下子變成了20餘萬字的《法學更新論》?《人民日報》1986年3月31日以一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題為《法學理論要更新------記張友漁和張宗厚的一席談》後,在法學界可謂是「平地一聲春雷」,有人興奮、激動,有人失落、沮喪:有人歡呼、支持,有人煩惱、反對;有的甚至向張老「興師問罪」。儘管在此之前,上海《法學》已在1986年第1期上發表了張宗厚的文章《對法的三個基本概念的質疑》,但相對於中國第一大報的重頭文章,其分量和影響,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尤其是對一些中年教師來說,他們覺得,過去我們都是這麼學的,也是這麼教學生的,現在一下子要更新了,讓我們怎麼去面對課堂和學生?此後,儘管有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同志對張宗厚文章的批示「此文很有意義」並推薦給耀邦喬石等中央領導傳閱,有陳守一、錢端升、於浩成等一批著名理論家、法學家公開發表文章支持法學理論更新,但鑒於時任中國法學會會長的張友漁作為法學第一人的身份特殊性,總有些人對此心懷疑慮,有人甚至放風說「二張談話」是記者杜撰的。為了以正視聽,張宗厚和張友漁先生通過電話溝通商定,再作一次談話,於是,便有了發表於1988年5月5日《文匯報》的《法學理論要有新發展--------記著名法學家張友漁和張宗厚的又一席談》。在這篇談話中,張友漁先生不僅重提了他的」廣義的法「的概念,而且針對張宗厚提出的」為了避免片面性,我們需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發展、歷史傳統、社會心理、宗教影響、風俗習慣等多個角度去研究和把握法律現象,這樣才能避免把法學史寫成階級鬥爭史,把法學變成階級鬥爭學「,張友漁指出:」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根本上說,法作為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階級的產生和階級鬥爭的需要,也要從經濟條件中去找原因,說法受商品經濟發展的制約,是對的。「這篇談話發表後,對」二張談話「的疑慮漸漸消失了。如果說張友漁先生的主要身份是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那麼真正的法學家並在中國法學界處於泰斗地位的,是時任北京市法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律系主任的陳守一教授。張宗厚早就想去拜訪陳老但尚未成行時,不料,陳老主動打來電話邀請。兩位年齡相差近50歲的學者,一見面,很快成了心意相通、無話不談的」忘年交「。陳老不僅表示支持和讚賞張宗厚的法學理論更新的探索,而且以他積累一生的深厚學問功底指出;決不能把法說成是階級社會的特有現象,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是先有習慣,再有了法律,然後才有了階級和國家。陳老的這個融合了他畢生心血的研究成果,給張宗厚的法學更新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後盾。本來,他們談的很投緣,很順利,但到定稿和準備發表時,陳老表示出了猶豫和為難。原來,在前面的談話中,張宗厚談到,當時全國最權威的法學教材,是陳老主編的《法學基礎理論》,其中還有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痕迹,陳老當時坦蕩的說;」你可以代我宣布,我過去的許多東西都已經過時了。「陳老擔心,如果這話照此發表,可能會影響他的一些學生的情緒,或傷了他們的心。張宗厚知道,陳老在法壇執教四五十年,桃李滿天下,就連他的學生,甚至學生的學生,很多都是教授或副教授。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是要給他們留一些轉圜的時間。於是,張宗厚便提出了一種新的表述方法,陳老一看,說;」好「。所以,後來」陳張對話「發表時,便以陳老的名義說了下面一段話;」既然我是主編,而不是我的專著,就不能只反映我的觀點,更不能說它代表了我的全部觀點。應該說,對某些觀點,我是持保留意見的。現在看來,它應該吸收新的研究成果,重新修訂。我們北大法律系法理教研室的許多同志是勇於探索和創新精神的。我相信此書再次修訂出版時,一定會比原來更加完善。「陳老的」拳拳師摯情,滿滿關愛心「,讓在場的張宗厚深深感動。他沒料到,在陳老講此話的30年後,也是陳老與世長辭21年後的今天,北大法律系的教師中,仍有人在堅持與陳老的追求背道而弛的東西併到處宣揚。張宗厚心哽語塞,深為九泉之下的陳老抱屈。不過,他相信一位哲人所說,」真理是時間的女兒「。公正的歷史和社會實踐的發展,一定不會使陳老的心血白費,一定會讓老人含笑九泉。這裡,必須提起另一位法學大師對張宗厚的鼎力相助。他就是李克強總理的導師、大學問家錢端升的高徒、被人稱為中國現代法學先驅的龔祥瑞先生。龔先生多次約張宗厚到他的寓所深談,對張宗厚提出的問題都認真翔實的解答,並對張宗厚的法學更新探索進行既宏觀又具體的指導。比如,在看到張宗厚發表了《對法的三個基本概念的質疑》和與張友漁、陳守一的對話後,龔老說;這只是一個開端,或是剛揭開了蓋子。下面的關鍵是,你要向什麼方向更新,在那些方面更新,並提出了樹立和尊重憲法的權威,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權利,追求公平正義,制約權力等努力方向。在龔老和多位法學大師的支持幫助指導下,張宗厚的法學更新研究展現了廣闊的視野。當他的研究生院的師弟---------時任首鋼研發公司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的李勇峰邀他為《中國文化觀念變革叢書》寫本書時,原來只是想寫本小冊子,不料,經過奮發努力,他最後奉獻出的竟是洋洋洒洒20餘萬字的《法學更新論》。在這部書即將完稿時,由老一輩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甘重斗主持的全國法學理論研討會在珠海召開。甘重斗在會議開幕詞中就大聲疾呼要清算維辛斯基對中國法學的影響。在大會發言中,張宗厚成了無可爭辯的主要發言人。這次有來之全國的百名法學家參加的大會,最後就在我國請算維辛斯基和創新法學理論,達成了共識,給張宗厚的《法學更新論》的出版,提供了良好氛圍。在這部應時代之運而生的《法學更新論》中,除了序論和首篇法學更新論外,他又廣徵博引地寫出了民主政治論,以法治國論,制度文明論,民主決策論,權力制約論,社會監督論,法律文化論,法律基礎論,法律起源論,法律中介論,法律特性論,社會管理論,法治層次論,信息方法論,法制工程論,系統工程與法制控制,「魔球」理論與法學體系構造暢想曲,灰色系統理論與量化法學。這19論中,有許多問題都是首次進入中國人法治研究的視野。張宗厚相信,人世滄桑煙雲過,長留烈焰練真金。人類科學發展史無可辯駁的證明,任何人的成功,都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欣慰的是,盡其所能,不負師望,他為此生期望的在心目中無限美好的法治建設,作了些清潔工、鋪路石的工作。也許,稍能抵消他為此所受的磨難的,是書中一些有價值的論述,至今未被忘卻或時而被引用。而且,在構建未來社會主義法治大廈時,或能直接或間接地派上用場。【黎芳 瀟雨】附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有感於法學更新論風雨30年2016-08-25修改2016-08-25修改《法學更新論》發表20多年,不知受過多少「批判」,被扣過多少「帽子」,然而,她正如陳毅元帥詩中所描繪的青松,始終傲然挺立。究其原因,正如李克強總理的導師龔祥瑞先生和龔先生的老師------大法學家、大政治學家錢端升先生所說;「張宗厚的觀點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引自1986年第10期《 法律諮詢》】。【方問天】【 一】若為法盲實難堪, 那知學法也犯難。本是民主自由經, 被人篡成鬥爭篇。階級為綱餘音在, 統治意志價天喊。斗升小民放膽問, 難道巴掌能遮天?【二】感念百姓被誤冤, 鼓盆而歌道根源。浩嘆維氏荒唐論, 遺禍人間數十年。人間自由正義在, 撥亂反正志彌堅。何來琴蕭伴孤衾, 小夢打發五更寒。【三】人生得失何為歡? 一秉初心執真言。長風驅霧好時節, 野花璀璨色如染。身處逆境意勝鐵, 行無愧怍心常坦。自經頓悟興若稚, 堪笑老調誰還彈?【2016.8.25】【轉載】半--------張宗厚先生的法學之路詠嘆調2016-11-21修改微信 分享:[轉自新浪博客]【上官達人】半路出家世事艱, 半夜雞叫有人嫌。半是熱血汗作洗, 半是風雪霜作氈。半是受惠半是創, 半是綠水半是山。半是冷語半是贊, 半是俗人半是仙。注;1、關於「半路出家」和「半夜雞叫」。可參見360、新浪或百度等網路媒體上「張宗厚」詞條下的《張宗厚先生的法學人生二三事》和《張宗厚先生以寬容和平常心看待學術人生》等文章。30多年前,為適應社會發展渴求法治的形勢和廣大老百姓的普遍關切,張宗厚先生的研究重心,從新聞學轉向法學。相當一個時期,他和他的戰友們針對過去長期沿用的脫胎於前蘇聯維辛斯基教條的以階級鬥爭為主線的法學理論提出的「法學更新論」,成為法學界關注的焦點,也成了廣大社會的熱議話題。有不甘心從舊軌道轉軌者便挑剔張宗厚先生是「半路出家」,說什麼「非專業出身的人沒資格對本專業的問提說三道四」。也有人對張先生說,你提的問題是對,我們是打算等時機成熟了再說。言下之意,張宗厚先生他們是「半夜雞叫」。這種把個人考慮放在社會迫需之上,確是做學問者須克服的痼疾之一。注;2;關於「半是受惠」。張宗厚先生曾多次表示,他和他的戰友們所做的,不過是法學殿堂上鋪路工、清潔工當做的工作而已。如果說算成就,那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可參見網路媒體上的《法學更新論的來龍去脈》和《法學更新論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轉自新浪博客]選選
推薦閱讀:

【經驗帖】法科生如何以正確的姿勢充實過假期?
從「證據法學」走向「證明法學」
民事行政監督申請指南Live提綱
講談法學教科書三種

TAG:法學 | 理論 | 點贊 | 法學理論 | 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