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二)
強直性脊柱炎自我養生保健
在中藥內服、熏洗的基礎上,配合針灸、推拿治療,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癥狀的緩解更加有效。
(1)刺灸穴位簡介
夾脊(圖2一40)
定位: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 5寸,一側17個穴位。
功效:調節臟腹功能及自主神經功能,主治範圍較廣。
大杼(圖2一40)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功效:強筋骨、清邪熱。用治頸椎病,腰背肌痙攣等。
肝俞(圖2一41)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功效:因《內經》曰:「肝主身之筋膜」「肝者……其充在筋」,通過調節肝俞經氣,達到柔筋養筋功效。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圖2一41)
定位:均位於髂後上棘與後正中線之間,分別適對第1, 2.3, 4骶後孔處,又稱「八髎穴」。
功效: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等。
督脈穴—大椎、陶道、身柱、靈台、懸樞、至陽、筋縮、中樞、脊中、腰陽關(圖2一42)
大椎
定位:俯伏或正坐低頭,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功效:清熱解表、截瘧止病。可通調督脈,用治脊背強痛、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肩頸疼痛、頸肩部肌肉痙攣等。
陶道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功效:解表清熱、截瘧寧神。用治脊項強急、頭痛、熱病、頸肩部肌肉痙攣等。
身柱、靈台、至陽、懸樞
定位:分別位於第3, 6, 7胸椎和第1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功效:均可用於脊背強急、腰背強痛。
筋縮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平肝息風、寧神鎮痙。用治脊背強急、腰背疼痛、腰背神經痛等。
中樞、脊中
定位:第10, 11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止痛。用於腰脊強痛等。
腰陽關
定位:背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祛寒除濕、舒筋活絡。用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等。
4)配穴—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溪(圖2一43、2-44)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足三里為全身強壯穴,輔以扶助正氣、祛除邪氣。
陽陵泉
定位:在小腿外側,排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功效:舒肝利膽、強健腰膝,還具有止痛效果。
三陰交
定位: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效: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並可理氣止痛。
太溪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
功效: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2)艾灸療法
可在家人的輔助下,選用手持灸、灸盒灸、隔物灸(艾絨灸)。以督脈、膀膚經為主,每日或隔日灸治20 - 30分鐘,以皮膚潮紅為佳,幫助調節機體氣血運行。 還可以用灸筒灸(百笑灸),首先拔開灸蓋,將醫用膠布套入灸筒,撕斷醫用膠布底紙,將灸筒粘貼於施灸部位,灸炷放入灸蓋內並點燃,灸蓋套入灸筒,左右旋轉筒身,調節出氣孔大小,使施灸溫度適中。皮膚熱感消失,灸筒壁涼,表明灸炷燃燒完畢,即可移去本艾灸裝置。施灸完畢,用鑷子取出灸炷,放入盛水容器,確保灰燼熄滅。
(3)推拿療法
可先將煎煮後的中藥藥渣用布包裹,稍瀝干,微波爐加熱1分鐘,或用毛巾浸蘸外洗方的葯汁,放在脊背上熱敷15-20分鐘,或先用艾灸等溫熱刺激,調動局部氣血運行,使肌肉鬆緩後,再運用擦法、拍法、按揉法,先從脊柱正中,由下往上3遍,再由上往下3遍;脊柱兩旁同樣先下、後上各3遍手法,以放鬆脊柱或脊柱兩旁(0. 5, 1 . 5, 3厘米3條主線)肌肉,從而緩解癥狀。捏脊手法則l以兩側膀膚經(豎脊肌)為主,刺激相對較強,方法同上。
(4)梅花針療法
先用酒精或碘伏對脊柱(督脈)及兩側豎脊肌(膀胱經)進行消毒,使用梅花針進行叩刺,以患者耐受為度,連續叩刺皮膚,以皮膚潮紅或少量滲血為度。急性期從上而下中重度叩刺督脈、從下而上中重度叩刺膀胱經(逆經脈循行,以瀉其邪氣),緩解期則從下而上輕度叩刺督脈、從上而下輕度叩刺膀胱經(順經脈循行,以扶正氣),可結合走罐以加強舒筋活絡。
(5)刮痧
先在脊柱及兩側豎脊肌塗抹適量凡士林或橄欖油,用刮痧板對督脈及膀胱經進行刮擦,其方法同梅花針療法。
(6)拔罐療法
在以上治療結束後,進行拔罐,可運用閃罐、走罐方式,以進一步疏通脊柱氣血運行。
本文選自《滬上中醫名家養生保健指南叢書》之《常見脊柱病的針灸推拿預防和護養》
叢書總主編:施杞
本冊主編:施杞
(艾草 重樓 附子)
推薦閱讀: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應該怎樣治療?
※what?讓周董真正難受的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與脊柱關節炎的由來
※強直性脊柱炎晚期有什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