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風水的基本形局
一. 從氣功「站樁」說起
既然風水研究的核心也不過是那個為天地母的氣,而這個氣在氣功、中醫中也都存在。那麼,為了方便大家對風水的理解,我們可以從氣功、中醫這種生活中較習見的、可理解的現象入手,引出風水的內在邏輯。我們先看下面這個「站樁」圖:
參照書中圖例
我們可以看到,「站樁」的基本構形是,面南背北站立,兩膝微曲,身體放鬆,微微含胸,兩手放於腹前做環抱狀,如同兩手輕輕地抱著一個球一樣。站樁時,因盡量選在環境清幽安靜無風的所在,內心排除雜念,調均呼吸,盡量將吸氣引至下腹,所謂氣沉丹心。站一會兒(大約七八分鐘)以後,你的兩手間會感到有一種氣感。兩手微微往裡壓,兩手間會有一點張力。時間長一點身體會微熱,腋下、前額可能會有微汗。這已經是得氣了,氣功站樁的初步效果出來了。風水的基本構形有類於此。
二.風水的基本環境模式
請看下面這個較簡單的風水聚氣模式圖
p76圖3----6
你看這個模式圖是否有些類似於人形呢?尤其它的上半部分,即主山加上左砂、右砂和外砂的構形,是不是也頗象一個人在雙腿微曲、雙臂微抱地呈站樁狀?其左右砂就如同雙腿,外砂就如同雙臂,而左右砂中間的那個小場子,在風水中就叫穴,它是整個構成中最聚氣的場所,人生活在這個場所,或葬於這個場所,就會自然地得天地之旺氣。大的穴地可於此建都會城邑,稍小一點的可建村落,很小的穴就可以用來建陰宅——墓地。
不過上面的模式圖還是一個很簡單的構形,我們再看下邊這個更完整的風水環境模式圖;
p88圖3__1 p137圖5__1
這個模式圖在基本的風水構成外有了豐富的背景及組合因素。如來龍、祖山、外護、朝案、水口等等,呈現出一個理想的有來龍去脈、背山面水、龍虎圍抱、水流環繞、水口關鎖、朝案呼應的風水格局。
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格局的組成成員
1. 昆崙山:群山之祖,龍脈之源。
2. 龍 脈:山川的走勢,連接太祖山、少祖山及父母山的脈絡之山。
3.太祖山:基址後面的為眾山之首的山,龍脈始發的山。
4. 少祖山:從太祖山分支,蜿蜒起伏再起星峰,介於太祖山和父母山之間的山。
5. 父母山:或稱主山、鎮山、坐山、來龍山等,從干龍或支龍而來,為龍脈的盡頭,也是龍脈的聚結處,其下既是脈氣的止聚處——龍穴。
6. 龍穴:父母山下龍脈的止息之處,龍脈生氣的凝聚之點。聚落的選址所在,或陰宅的最佳之點。
7. 明堂:或稱區穴、堂局,也即是龍脈盡頭的空曠之地,也是廣義的龍穴。狹義的龍穴則為明堂中最佳之點。明堂有內外之分,狹義的龍穴之前為內明堂,藏風聚氣最佳。離穴較遠的則稱為外明堂。
8. 抱 水:穴前呈半月或玉帶狀的河流或池塘。它可以界止生氣使生氣不至散泄。好的龍穴前必有水抱。
9. 青 龍:龍穴左邊的山丘,也有稱之為左輔、左肩等。
10.白 虎:龍穴右邊的山丘,或稱為右弼、右肩等。
青龍、白虎左右圍護,使穴地呈聚斂環抱之狀,起著完形藏風聚氣的作用。
11. 護 山:青龍、白虎以外起護衛作用的小山丘。
12. 水口山:水流在明堂前環繞而去,水去處的兩邊的山丘為水口山。隔水成對峙狀,一般成對的稱為獅山、象山,或稱為龜山、蛇山。
13. 案 山:穴前隔水與主山相對的如几案般的低矮山丘。
14. 朝 山:比案山更遠的主山的對景山峰。
雖然看山去名堂挺多,如果要再論起龍虎山外的山丘、水的具體形態、水口的砂山組合等名堂就更多,但總的說來其組合不外龍、穴、砂、水這四項要素,古人叫地理四科。由於在具體使用穴址時還要選準點,辨明朝向,那麼加上「向」這一具體使用時的要素就成為地理五訣。
其實,我們還可以再簡化一下,龍也好,砂也好,不過都是不同形態和作用的山。和山相互陰陽配合的是水,山水的圍合之地是謂風水學要利用的生氣凝聚之穴。這樣說來穴地的圍合要素不過山水而已。所以古人才說風水之學為山水之術,而風水家則自稱山水之士。多麼風雅的一門學門和事業啊!
不過,要介紹風水的構形和原理我們還得按地理五訣來展開。下面我們就具體介紹一下龍、穴、砂、水、向。
三.龍脈:
龍脈不同於青龍。青龍是穴地左邊的砂山,而龍脈是父母山後邊連綿起伏的山脈。由於山脈或百里或千里而來,有起有伏,蜿蜒奔走。如舞動的龍一樣,所以叫龍脈。古人說:「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
古人認為地表的連綿起伏,是地中生氣貫通起伏運動的外在表現。所以,穴地後邊父母山的來脈越遠越生動壯美有勢,則氣脈越好。到了父母山,山脈要止息跌落凝聚而成穴。如此說來穴地雖說不過幾里到幾十里,但氣脈卻是千里而來的。
所以,風水家都特別講究望勢尋龍,強調龍脈要來脈悠遠,生氣連貫,「來脈遠水流則長」,認為「勢遠形深者,氣之俯也」,「龍若真時穴便真,龍如不真少真穴。」
古人對龍脈的認識可以啟悟我們對大地山川的整體性認識。我們平時看山峰,大多應該都是孤立地看待的,未必把山脈看成連貫的整體。但是古人在易學整體觀的指導下,認為大地是有機的整體。「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內一人之制也。」(《淮南子》)並對山川有這樣的比附「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
也許從對水的脈系的整體認識有助於我們對山脈的整體認識。我們知道,水的支流匯入幹流從而形成水系。如黃河水系、長江水系。古人對山脈的認識如同對水系的認識,認為山脈也應整體看待,有干脈有支脈,干脈、支脈共同構成一個山系。而伏於其中的是生氣。
這也有些象樹,或者說象人體。樹有樹根,有樹榦,有樹枝,然後有葉有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呢?也是由骨骼的主幹,如脊柱、髖骨、四肢,及其它支節性的骨骼而構成一個有機的骨架。難怪古人說:「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風水的基本模式構形,其主山不就如同人的脊骨嗎?而青龍、白虎山不就如同人的四肢嗎?古人的整體觀、全息觀運用在了山川上,其哲學觀貫徹得多麼徹底!
既然看風水很講究望勢尋龍,也就是給穴地找到來脈根源,即認宗。那麼,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主要的龍脈是怎樣分布的呢?龍脈的總根源又在哪裡呢?
古人認為,龍脈審辨方法「以水源為定,故大幹龍則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干龍則以大溪澗夾送,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惟田源溝洫夾送而已。觀水源長短而枝幹之大小見矣。」
中國的大江大河莫過於黃河長江,所以中國的山系分布也以長江、黃河兩大水係為界而分為北、中、南三大幹龍。其脈系大致為,北干自崑崙而天山山脈、祁連山脈、陰山山脈、太行山脈、燕山、長白山入東北、朝鮮。中干自崑崙而巴顏咯拉山脈、秦嶺山脈、大別山入東海。南干則自崑崙而唐古拉山脈、橫斷山脈、南嶺、武夷山脈,入彭湖、台灣。
無論北干、中干、南干,都從昆崙山起始,然後分別延伸入中華大地,遍布九州。所以,昆崙山在山川地理的分布上佔據的地位極為重要。古人稱之為「帝之下都」,「天之柱也」。所以昆崙山為風水家所崇尚,往往尋龍點穴追宗認脈都要與昆崙山產生聯繫,尋山必溯「三龍」,稱為「認宗」。由於昆崙山位於中國的西北,地勢最高,所以風水上將西北稱之為天門,東南稱之為地戶,而來龍、主山一般也都位於穴址的西方、北方,水流則大體自西北流向東南。否則有違大勢,難成吉地。
圖p68 3__3
山脈有不同的形態,於是風水也就把龍脈分成不同的種類,有分為九種的(《管氏地理指蒙》),它們是: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飛龍、卧龍、隱龍、騰龍、領群龍。有分為「五勢」的(《博山篇》),它們是:正勢、側勢、逆勢、順勢、回勢。無論分為幾種,風水家將山脈做出不同的區分,是為了利於尋龍點穴,以定吉凶。因為「人法地、地法天」,人天相應,人地相應,山脈的形勢的美惡會給生活於其中的人帶來不同的氣質稟賦和吉凶。不過,本書不對龍脈的種類作過細的介紹,因為我們現代人沒有那麼多的龍脈可辨認可選擇。且每個專題都探討得過細,本書也容納不下。本書要給你一個整體的風水概念邏輯,並在現代人實用的部分多做一些介紹。基本理論這部分內容,重在基本概念邏輯,從而導入到實用部分。
前述還是形法派對山脈的區分,而理氣派則要對山脈辨明陰陽五行性質,其中一種為「五星說」,是將山脈按形態分為金、木、水、火、土五類。其中金形頭圓而足闊,木形頭圓而身直,水形頭平而生浪,火形頭圓而足闊,土形頭平而體厚。另一種「九星說」,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是從洛書九宮來的,後邊九宮飛星將會詳細介紹它們的五行性質。
四.對穴的認識
風水環境模式的核心就是要點穴,要利用穴地的生氣。那麼這個穴的本質是什麼?命之為穴又有何深意呢?
古人說,穴「猶人身之穴,取義至精」。人身之穴怎麼理解?廣義理解,就是中醫講的人身的穴位。狹義呢?則特指男女第一性徵那個「穴」。
「天地一大天地,人身一小天地,」「天人相類」,「萬物歸一」。人做為地球產生的一個生命,人與大地有全息對應相諧的關係,人是有生命的,大地也是整體有機的,有網路的。不僅「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而且與人體之穴位相對應,大地山川也有它的「穴位」,它是大地上陰陽交媾生氣凝聚之地,生生之根本,所以,古人說「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穴如此,那麼龍脈也就如人身之經絡了。
至於狹義的穴更好理解。人類孕育生命的地方不就是那個「穴」嗎?那麼人體上還有比這個「穴」生氣更強更有生命力的地方嗎?人體的全部的「精」之所在不就在那裡嗎?正因為「穴」有這個深意,所以,有的風水著作上風水的環境模式圖就像那個「穴」一樣。
如圖,文化 34 環境140
如此,你是否對風水的合理性,科學性有了深一步的理解?
那麼,如何找到和確定穴地呢?從龍脈的角度講,古人認為首先龍脈要真,所謂真龍必結真穴。其次,風水學認為,主幹龍是不結穴的,只有分枝才結穴。這就象樹,樹榦是不長果子的,樹枝樹梢才結果實。穴雖紮根大幹龍,吐露精華卻要在支龍。再次,要看龍脈的行止,山脈有奔走之勢,附近的大地就不會結穴,一直到山脈止息,山勢跌落下來,山下才是結穴之處,
穴地內在的生氣和穴址的山水構形,有統一相諧的關係。也就是外在形式與內在本質有統一相成的關係,古人懂得「有諸內必形諸外,」所以可以通過觀察外在構形確定和選擇有生氣的穴地。風水上說「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內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也,外氣成形,言山川融結而成形象也,生氣萌於內,形象成於外,實相乘以也。」乘是利用的意思,就是氣與形相輔相成。
穴有大小,故穴有大聚、中聚、小聚之別。在書上的風水模式圖中,穴地看上去是一個點,實則大的風水格局穴地是一個區,所以才又稱之為區穴、明堂、堂局等。既有明堂之稱,則穴址必「以潔凈為德,」「惟貴乎寬平」。「堂局最廣闊舒暢者,為藩鎮省城,次者為大郡大州----方圓四五十里,小者亦二三十里------最小者亦必數里」。
穴有不同的構形,按其局部地形的差異,一般分為窩穴、鉗穴、乳穴、突穴四種。
如圖 環境114頁
窩穴形如燕窩,以高山為常見。鉗穴兩腳叉開如鉗,高山平地都有。乳穴,穴星開臂,中間如同生乳,也是高山平地都可見到,突穴,穴星平中起突,又名泡穴,以平地為常見。這種區分,在陰宅下葬選點時有特別的意義。
穴還有上中下不同的位置。模擬人形,《雪心賦正解》中說:「上聚之穴,如孩兒頭,孩子初生囪門未滿,微有窩者,即上頂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臍,兩手即龍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陰囊,兩足即龍虎也。」我們看下面的以人體之「竅」為原型的風水穴點陣圖,則上中下三種穴形象而示,一目了解。
環境114
當然真正的藏風聚氣之穴是陰囊部位的下聚之空,這個穴才是真正的陰陽交媾的地方,「生生之根本」。
另一種觀點認為點穴時風水師要根據不同的山勢,及砂水組合確定生氣聚結的高低位置。生氣聚集在上部的,叫天穴;生氣聚集在下部的,叫地穴;生氣如果聚集在中間,則叫人穴。這其實都要根據不同的山水形勢,因地制宜。
穴不是隨便點的,古人說:「穴不虛立,必有所倚。」也就是點穴要有根據,要說明為什麼這裡是真穴、有真氣?說起來點穴的佐證有很多,如以龍脈證穴,以砂證穴,以水證穴,以土證穴,明堂證穴,朝山證穴,龍虎證穴,纏護證穴等等。以龍證穴前面略有所述,至於以砂證穴,則要砂山不逼不壓,重頭俯伏,層之護衛,內傾有情。以水證穴,則要不見水來,不見水去,堂前環抱,水流柔緩。以土證穴,則土要細而不松,潤而不燥,明而不暗,土重為吉------其它不一一詳述。
五.砂
砂是環抱穴地的小山,砂與主山相伴,共同圍合穴地,使穴地周圍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避風的環境。
不過,砂比來龍要低小,與龍呈隸從關係。古人的觀點認為龍為君道,砂為臣道,臣道自然不可高昂而超過君道。再以人為喻,則龍如軀幹,砂如四肢,甚至手指、足趾,所以砂又有別名為護山、從山等。
砂的主要作用就是與來龍共同圍合穴址,使圍合的環境之內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使區內形成一個獨立的氣場,有砂護衛區穴,則可以使區內不致風吹,起到擋風聚氣的效果。站樁也是同樣的道理,你雙腿微曲,雙臂平舉微抱,這就使胸前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氣場,於是氣形成一個相對閉合的單位,並有序化。
砂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由於砂又講究層層護衛,於是砂這個家族在風水裡邊也就最龐大、最複雜、名頭最多。
以其不同的作用,《博山篇.論砂》中對砂這樣分類,「兩邊鵠立,命曰侍砂,能遮惡風,最為有力;從龍擁抱,命曰衛砂,外御凹風,內增氣勢;繞抱穴後,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參之職;面前侍立,命曰朝砂,不論遠近,特來為貴。「古人的這種比擬,把風水模式說得有點象個「朝庭」。
這個「朝庭」裡邊最重要的護砂是什麼?當然就是一左一右兩邊待立的青龍和白虎,青龍又叫上砂,白虎又叫下砂。這裡邊自然有以青龍為尊的含義。不過,青龍應高大一些,還是白虎應高大一些,應該看來龍在什麼方位,如來龍坐西,自然應該青龍高大一些,以擋北風。如來龍坐北,則白虎應高大一些,以擋西北風。當然白虎高大一些,也要講究有馴服的姿態,這是由白虎的性質決定的,「白虎不能抬頭。」
其次,案山和朝山也很重要,是砂山的主要成員。因為堂前不可開敞而無收,否則穴地則流於曠盪。案山是穴前低矮的小山,其作用一則可收龍穴之氣,一則可擋沖射之水。穴前有案,則穴無散氣之虞。
朝山也在穴前,但比之案山遠而且高。案是几案,而朝的意思則是說遠山如臣子一樣向穴地和主山朝拜。所以,這個山一定要有向主山回頭之勢才好,這就是朝山對我有情,如臣子進見皇上,賓客拜見主人一般,如此賓主互應,穴地才是真正的寶地。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砂就是水口砂,水口砂就是水流經穴前後,流出之地兩岸或水流中間的小山丘。它們好象衛兵一樣把著水口,重重關鎖,就象不讓水流走一樣。如此其地則吉,其民則富。因為水主財嘛!水如果直接流走而不關鎖,其意象則如財直接流走了一樣。水口砂關鎖越多越好,且形式不一,主要的水口砂有:
捍門:水口間兩山對峙。
華表:鎮居水口,巍峨挺峻如高聳的華表。
羅星:水口關攔的小丘、頑石,居羅城之外,故名羅星。
北辰:水口間陡峭的山崖、石山,聳然挺立。
其它的砂山還有下關砂、官星、曜星、鬼星、禽星等等。
水去之一邊又叫做下關,或下手、下臂,該方逆水之砂山,就叫下關砂 。
官星就是生於案山後邊那些蘊含著龍脈餘氣的小山。
曜星就是來龍的生氣旺盛,結穴以後又向外發泄而形成的小山丘。如龍虎砂的肘後面,龍身的枝腳前後,以及明堂水口間隨帶的小山、巨石等。
鬼星是龍穴後面斜抗支撐的山脈,只有橫龍結穴,才會有鬼星。如果來龍接背結成地穴,就沒有鬼星了。
禽星就是水口的山石,比水口砂還要小些。
無論什麼作用的砂,也無論大砂小砂,由於砂屬臣道,所以砂對穴總要不逼不壓,對龍總要垂首俯伏,且要微向為傾,看似有情,層層護衛,這樣砂才是真正盡了臣道,穴地也才能美善。
且砂的外觀形態還要美觀才好,美觀的、看起來舒服的砂證明穴地吉、貴,如果砂看上去粗陋,讓人感覺不舒服,則地有不吉之氣。
最後,審砂還要參看來龍。風水學認為,砂隨龍以定吉凶,龍貴砂賤,賤而化貴,龍賤砂貴,貴而化賤。
六.水
水對於風水寶地的形成有著特別的重要性。古人說「吉地不可無水」,「來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又說「只見山峰不見水,名為孤寡不成胎,」「見水之法得水為上」。
古人為什麼如此強調水對於吉地的重要性呢?
首先,山水間有著特別的伴生關係,觀水是鑒別來龍的重要佐證,「水來處是發龍,水盡處龍亦盡」,也就是說,知道了水的源頭,也就知道了山的發脈,知道了水的盡頭,也就知道了龍的落脈。
其次,水和生氣息息相關。古人說:「山之血脈乃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脈之貫通也」,又說「水者,地之血氣」,即是說山有了水才能蔭地脈、養真氣,造就自然鍾靈毓秀,生氣發越,這就象人一樣,人氣血充足,精氣神也就健旺;人氣血不足,精氣神也就都沒了。
第三、水也是鑒別穴地真假的重要標誌,風水家說:「大江大河一二十里而來,不見回頭環顧,中間雖有個屈曲,決不結穴,直至環轉回顧之處,方是龍脈止聚(之地)」,又有人說「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也就是說水緩流有融注之情狀如湖如溪,和水迴流環轉的地方,則能聚生氣,結真穴。
第四,水有界氣的作用,《葬書》上說「氣乘見則散,界水則止」。所以,穴前有水就可以納氣蓄氣。
第五,山水相交,陰陽相抱,才能使穴地陰陽平衡,穴地才能成為吉地。因為山主靜,水主動,山為陰,水為陽。如果山水交會,動靜相濟,陰陽合和,則其地自然生氣發越,生機盎然。
即使從現代科學的觀點,我們也知道,如果沒有水,地球上也就沒有生命了。而從周易的觀點來看,先天八卦是乾坤相對的,而後天八卦是離坎相對的。這個卦形變化表達的思想是說乾道創造了萬物,而坤道成就了萬物,而成就了以後呢?水和火來調劑萬物的生長變化,火是天之用,水是地之用,則水火相濟(有卦水以既濟)陰陽調和,萬物自可生機無限。
水雖然如此重要,但不同的水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要講水的質地,就象現代科學利用水要講水質一樣,但風水講水的質地除了現代意義的水質外,還要講水的動靜,水的深淺,水的快慢,水的形態,等等,諸般不同,則吉凶有別。
總的說,古人認為:「左水為美,要詳四喜,一喜環彎,二喜歸聚,三喜明凈,四喜平和,」這都是就水的外在形態來說的。
而對水質有什麼要求呢?水質要「其色碧,其味甘,其氣香」,則「主上貴」。
水既如血,那麼水足則氣旺,所以還要論水的動靜、深淺、聚散。古人說「水本動,妙在靜」。靜才能養氣,所以,「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因水主財,故古人又認為:「水深處民多富,淺處民多貧」,「聚處民多稠,散處民多離」,水散則財散,財散人怎麼不離?
水必有來處,有去處。水來處,風水上謂之天門,水去處則謂之地戶。水來處要講究寬闊悠遠不見水際,如此則叫做天門開。水去處則要講究重重關鎖不見水去,這叫做地戶閉,戶閉財問不絕,約富貴之地。
水在穴前有不同的情狀,形法派將穴前之水區分為五大局,即朝水局、橫水局、聚水局、順水局和旱龍局。朝水局,水如當面而來,向穴前朝拜。橫水局則穴前之水橫過堂前而去。聚水局又叫注水局,指明堂前臨湖泊、深潭、池水,「一潭深水注穴前」。順水局即是穴前之水隨明堂之勢而去,不見關鎖。旱龍局則指前不見流水,即無水局。
而理氣派則又要將水按不同形態區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水城,這五種水城的不同形態是,金城之形抱身彎曲,木城之形峻急直流,水城之形屈曲之玄,火城之形破碎尖斜,土城之形方正橫平。
無論什麼樣的形局或水城,水也總以克盡臣道為吉,要如臣如賓與主山相呼應,要潺潺流水,緩流環繞,對主山和穴城有回顧之情,如此則其水可基本確定為吉水。
七.再說說土
元論是地理四科,還是地理五決,都沒有把土當做重要的一員,這似乎是前人的一大疏忽,別忘了相地點穴直接要使用的就是土。點穴雖然本質上在於利用生氣,但生氣也要通過穴地的土才能有所栽,有所依呀!
萬物無土不生,穴地土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萬物的生長繁育,自然也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龍穴砂水最終都應歸到土質上,土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穴地的吉凶。更何況古人認為人為裸蟲之首,五行屬土,從這個角度說,人和土就更有本質的聯繫了。
古代的風水家知道土的重要性,所以有人又稱觀風水為「相土嘗水」,那麼相土怎麼相呢?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一是挖土來察看,也就是在天心十道處,或穴位上開挖探井,又叫金井,來察看土的質地,以「土細而不松,油潤而不燥,鮮明而不暗」為好土,稱「生氣之土」。
二是稱量。《相宅經纂》載有兩種稱法「取土一塊,四面方一寸稱之,重九兩以上為吉地,五、七兩為中吉,三、四兩凶地。或用斗量土,土擊碎量平鬥口,稱之,每斗以十斤為上等,八九斤中等,七八斤下等。」
三是驗證土的凝聚力。由於好的土的質地鮮潤堅細,放在手裡捻可以捻成丸子狀,這就是好土。如果土捻不成團,而是散開,那麼這裡的土質就非「生氣之土「了。
四是篩土還坑看土的變化,也就是在基址中挖一個一尺二寸立方的土坑,把挖出的土篩細,然而再添回土坑平滿為止,不踩不按,第二天早上再看土是拱起還是凹下,拱起說明土之氣旺,凹下說明土質氣衰不可用。
還可以看土的顏色。穴地的土顏色因地而異。以五行之氣行於地中而有不同的顏色變化。風水學認為黃紅土為上,青白為次,粉白粉黃近虛,黑色不吉。同時再看土是否鮮明、潤澤、潔凈。顏色好,再符合這些要求就是吉地之土。
據《溫州付志》載,溫州的地址就是東晉大風水宗師郭璞相土而後才動土興建。史裁說他「初謀城於江北,郭璞取土稱之,土輕,乃過江」。後再驗江南之土,江南土吉,於是定址建城。溫州人為感謝他的恩德,於是立祠紀念他。據說現代地質勘探者曾檢驗過,現溫州城地質情況確優於江北,說明史裁不虛,風水驗土之法也不虛。
八.山向
通過來龍、砂水及土質擇定區穴以後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確定穴址的「山向」。即確定明堂的縱軸縣及確定穴址的重心,即狹義的點穴。
形法派立山定向最重朝案,要後對來龍,前向案山,尤其是近案的「秀應之山」為重要的參照,這就是「以近案有情為主」的原則。具體說來就是「秀應之砂左,則穴宜向左;秀應之山在右,則穴宜向右。」以前後照應的縱軸線為準,並左右權衡,照顧到左右的虛實相稱,然後組織橫軸線,這樣縱軸、橫軸必有一十字相交之處,這在風水上就叫「天心十道」處,就是最狹義的穴位所在,亦即陽宅選址建城後城市的中心點之所在。不過,具體定穴點時還有所變通,即以區穴的最高處來做選址的重心,用古人的話說就是「雖廣邈,斷有一片高處,即是正穴。」
理氣派立山向就複雜一些了。它要講陽陽五行,要講二十四山向,要講十二長生宮。
首先,這種方法要根據坐山的發脈處來確定來龍屬於哪一種五行的龍局。土居中央,不論土龍局。這樣依五行共有金、木、水、火四種龍局,分陰分陽則有八種龍格,它們的位置排列如圖。
八龍格二十四山向圖
每種龍格其氣的旺衰吉凶方位按十二長生宮排列,即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十二方位中理氣派認為唯有長生方向為最吉,其它方向都不可以用做主方向,所以,這種方法點穴立向尋找」長生」方向非常關鍵。
龍格中共有四個陽龍,四個陰龍,陽龍和陰龍其坐山的發脈處、水的流向及十二長生宮的排列是不同的。陽龍的十二向排列呈順時針方向,陰龍的十二向排列呈逆時針方向。陽龍其水的流向是從右向左的,陰龍其水的流向是從左向右的。陽龍的坐山發脈處均在右側,陰龍的坐山發脈處均在左側。與水的來向相一致。我們以甲陽龍木、乙陰龍火為例,試看陽龍、陰龍的差別,其它均可類推。
甲山
乙山
在八龍格十二長生向中除長生外,帝旺、墓庫也很重要,與長生共同構成三合局。但長生是主方向,山勢最宜俊秀朝穴,帝旺在來脈方向,山勢宜高俊,墓庫在水口方向,則要求山勢曲折關鎖。
九.砂水意象(砂水斷)
我們用不短的篇幅介紹了風水的基本環境模式,但這個基本的模式在具體的空間環境中,其整體構形和山水形態肯定是還會有著萬千的變化。這就象人,人的基本外形就是那個樣子的,但不同的人其具體樣貌又千差萬別。風水形態的差別會使風水穴地的氣及氣的運動也產生差別,並從而對穴地的生物和人產生影響。人地相應,於是生活於其中的人也就有了氣質的特徵、吉凶的差別、命運的變化----這也象不同的人,其外形的不同蘊含了一個人資質及運勢的差別。於是可以根據外貌的差別以定人之富貴、吉凶,這就是相學。
風水也可以根據一地的山水外形及構勢——地相,對一地之生民做出一定的富貴吉凶的判斷,這個判斷的理論依據就是全息相應。穴地的意象好,則居於其中的人就吉,穴地的意象不好,則居於其中的人就凶。地有何種形勢的美,則人就有什麼樣的氣質、稟賦,地有何種形勢的陋形,則人就有什麼樣的不吉的氣象和命運。
具體的砂水意象前人有一些相關的闡述,如對砂的意象判斷,總的說來就是,外觀看起來舒服的砂為吉砂、貴砂,外觀看起來不舒服的砂則為凶砂、賤砂。《博山篇》說:「砂有三類,肥圓正為富局,秀尖麗為貴局,斜雍腫為賤局。------破碎的、直強的、狹逼的、低陷的、斜亂的、粗大的、瘦弱的、短縮的、昂頭的、背向的、斷腰的皆砂中禍也。」
《青囊海角經》又說「山厚人肥,山瘦人飢,山清人秀,山濁人迷,山寧人駐,山走人離,山雄人勇,山縮人痴,山順人孝,山逆人虧。」「龍穴端正,富貴天定,左右直長,退敗凄惶,前後尖峰,富貴三公」。「明堂掌心,積玉堆金,」明堂傾瀉,退敗凶絕,四畔山飛,父子東西,」等等。
對水的意象,總的說來則是水主富,以水深而聚有回顧之情為吉水,具體說來就是,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綢。水散處,民多離。水深處,民多富,山氣盛,水氣盪者,一般多會成為政治中心。水氣盛,山氣落者,則大多成為經濟樞紐。還有就是有山無水的地方多為兇悍民貧之地,有水無山的地方則多為驕奢淫慾之鄉。
十.風水基本模式的共性
對基本風水模式的歸結
我們對風水的基本環境模式已做了較具體的單項介紹,現在我們把它們再攏一攏,對這個基本模式得出一個總的認識。
首先這個基本模式的基本取象是什麼?透過這個取象可以讓我們看到怎樣的意含和本質?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基本模式是以大地為場所的,以人體結構為基本範式的,以女陰的生殖力為本質意含的一個組合模式。所以,這個基本模式的本質就是尋找大地上有生氣的場所,尋找有生生之力的更適於人居的自然環境。
其次,這個基本模式在結構上十分注重構形上的完整系統,有人稱之為完形統一。它的構形封閉性很強,龍砂主從有別,重點突出,錯落有秩,中間圍合成一個獨立的生存空間。
這個完形統一的結構其位勢是一個取象於天象上「四象」位勢的排列形式,即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地理上稱之為「四靈」。不過,地理上的四靈,在具體相地時不一定都是四象的標準位置,因地制宜就稱之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其三,這個基本模式不是一個僵硬的圍合結構,它要象一個有機的組合,要講究內聚有情,山要內顧,水要回抱,整個風水模式就象一個有生命的人一樣,和諧鬆緩,生機勃勃,它除了我們前面說過的象一個站樁的人形以外,風水史上還有人稱之為寶座形,或太師椅形,整個穴區山水要呈眾星捧月之勢,或拱迎天子之勢。
第四,風水基本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山和水,或者說是砂和水。龍也是一種砂。這就象整個地球的表面不過是大地和海洋所構成的一樣,整個大地皆屬砂,整個海洋皆是水,山水相互作用,而使穴地富有生氣和生機。.
第五,這個模式的山水構造是內含著陰陽五行的相互作用、生克制化和均衡統一思想的。山為靜物屬陰,水為流動之物屬陽。青龍屬木,朱雀屬水,白虎屬金,玄武屬水,中央穴地為戊己之土。來龍位居西北是為負陰,抱水位居穴地之前是為抱陽。整個穴地「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
第六,風水的基本環境模式有一些基本要點和對要素的基本要求。這在前人已有所總結,稱之為風水學的「三綱」和「五常」。三綱就是氣脈、明堂和水口。五常則是對龍穴砂水向的主要要求,即龍要真,穴要的(真實),砂要秀,水要抱,而向要吉。
第七,水在風水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地按其海拔有高壠之地和平曠之地兩種。風水學認為」高壠之地,天陰自上而降,生氣浮露。」所以,最怕風寒,宜龍砂圍合,水抱有情,使氣能聚合在穴地,也就是風水的基本構形要完整。但在平曠之地則「地陽自下而升,生氣沉潛。」所以,不怕風吹,無所謂龍砂。但卻一定要有回顧、明凈、平和之水,使生氣得以止聚。所謂平地以水為龍,這也是風水上以得水為上,吉地不可無水的一個重要佐證。所以,風水無水蔭地脈、聚生氣、養生氣就一定不是可居之地了。
第八,風水的基本環境模式有三項基本功能,那就是擋風、採光、和通氣。環境模式的擋風功能是明顯的,來龍與龍虎的基本作用就是擋風,使穴地不受風吹。風水之謂風水,要穴地能藏風而得水,尤其高壠之地,穴地要能擋風,使穴地不受風吹,才能蓄氣養氣。據醫家言,「婦人多因風冷而生諸疾,」(南宋,齊仲甫<女科百問>)又言孕婦生產時「不可使陰戶進風,」產後「須緊防產門入風」(清代《女科秘旨》),中醫家認為風寒是使母體產生疾病的根源,風寒會影響母體的「胎、息、孕、育」。風水穴地取象於女陰,功能有類於女陰,所以環境模式必要擋風,如此才能養氣,使穴地有孕育之力。
穴地宜坐北而南向,這和中國總的地理形勢有關。南向則穴地朝陽,向陽避陰,則穴地乾暖宜於人居。《陽宅十書》說:「凡宅,居滋潤光澤陽氣者吉」。
穴地環境模式圍合擋風,但也要通氣,而不是圍死。穴地向方朝案宜低,則和煦的南風就可緩緩進入風水寶地,這就象人體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結構,但需有九竅與外界相通,把氣口封住人就會死亡,穴地沒有氣口也將成為沒有生氣之地。
第九,風水環境模式的所有要素和其基本功能最終是要達成一個最終目的,就是要對生氣進行疏導、維護、會聚和回收,使穴地成為地善苗茂、宅吉人榮的風水寶地。
第十,按古人的思想,山川雖然不言不語,但大地是有機的,山水是有其精神的,所以審察風水,不可以只見其形不見其神,而是要望其形,得其意。就如同給人看相一樣,要能見其形清而能知其貴,見其形厚而能知其富,見其形薄而能知其貧。凡有其一地的形象特徵,則必有其一定的意義,人地相應,必有驗於人事。所以,很多極貴的風水寶地常有風水師給它一個形象而美麗的名稱,如嫦娥奔月,禽渠吐火,野鹿含花,金鳳展翅,餓虎下崗,等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