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狂跌令人質疑滬港通

港股狂跌令人質疑滬港通

              珍妮弗·休斯 2015年05月22日

   自周三以來,三家香港上市大公司的股票市值遭遇腰斬。漢能薄膜(HTF)、高銀金融(Goldin Financial)以及高銀地產(Goldin Properties)的投資者們遭受的賬面損失共計360億美元,但迄今沒有任一基本面原因(比如一項重大聲明)來解釋這種暴跌。

   此番暴跌凸顯了香港股市在股價巨幅波動方面的脆弱性,而且引發了這樣的問題:去年才啟動的連通香港與波動較大的上海股市的滬港通,是否正在改變香港股市的格局?

   迄今為止,運營香港股市的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及其監管機構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證監會),尚未發現在個別股價暴漲或急跌之時有必要進行干預。但日益增多的散戶和動量投資者(其中很多來自中國內地)入場可能迫使當局進行反思。

   問題在於交易量很小的細價股(指每股低於一元的低額股票——譯者注)有能力飆升,獲得表面上把它們推入大型股行列的市值。本周暴跌的三隻股票在過去六個月里上漲超過四倍。上月,漢能薄膜與高銀金融在香港的市值排名分別為第20位和28位。

   「我們有一個面向真實企業的正當市場,然而我們也有像高銀和漢能這樣的泡沫,它們為人們的投機本能提供一個出口,」香港公司治理維權人士大衛·韋伯(David Webb)說。「這兩家公司都有很多警示信號。如果有人近來在購買它們的股票,他們是在押注之後會有更大的傻瓜花更多的錢接手。」

   與其它大型股市不同,香港沒有「熔斷機制」,即股價迅速波動的股票可以被暫停交易,以防止暴跌或暴漲。

   例如,上海的股價單日漲跌幅度被限制在10%之內。東京禁止交易者在股價超出預設限值時買入。紐約在1987年和1989年的股市崩盤後引入了熔斷機制。

   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內地散戶投資者經由去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機制進入香港股市,或許已使得干預變得更有必要。散戶交易者被認為更有可能蜂擁買入或賣出股價快速變動的股票。

   香港約20%的現金交易仍由小投資者完成,在上海這一比例為90%,而紐約為2%。

   自3月以來,在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追捧的前10大香港上市股票中,漢能一直是除了上海電氣(Shanghai Electric)之外交易量最大的股票。

   平均而言,漢能日交易量的約一半來自滬港通南下資金,而對中國平安(Ping An)或騰訊(Tencent)等藍籌股而言,南下資金只佔總交易量的不到4%。

   安永(EY)亞洲金融服務主管包凱(Keith Pogson)表示:「在現實中,這些(高銀和漢能)只能算是三流股票,它們藉助自己的規模假冒為一流股票。鑒於近期漲幅巨大和流動性稀薄,它們總是容易遭遇大幅波動。」

   香港正在考慮推出有限的「熔斷機制」,強制劇烈波動的股票有一段短暫的冷靜期,此舉得到了大多數主要券商的支持。

   一位支持該想法(部分原因是股市香港散戶較多)的銀行股票交易主管表示:「問題在於,香港市場目前允許可以創造大型股的動量。」

   就高銀金融而言,該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由一小部分人持有,這加劇了其股價的劇烈波動。與大多數大型股市一樣,香港實行「自由流通股」規則,要求公司拿出至少25%的股票供公眾交易。

   但在今年3月,香港證監會警告稱,高銀金融「股權高度集中」,它指出,儘管該公司的自由流通股份符合25%的最低標準,但該股實際上由19名投資者持有,只有1.42%的股份由外部人士持有。

   香港證監會今年迄今發布了10宗此類警告,而去年發布了18宗,2013年發布了10宗。

   一些投資者還抱怨稱,香港交易所和監管機構應該對那些長期停牌、套牢投資者的公司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

   香港股市停牌3個月以上的公司總計有37家,市值總計約為120億美元,許多人擔憂,在周三申請停牌之後,漢能薄膜可能加入這一名單。漢能薄膜拒絕就其計劃置評,儘管其母公司漢能集團(Hanergy Group)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集團「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對持有的306億股漢能薄膜也沒有任何減持套現行為。

   香港證監會以不評論個股的政策為由,拒絕評論漢能薄膜和兩家高銀公司。港交所也沒有置評。

    彼得·威爾斯(Peter Wells)和喬·倫尼森(Joe Rennison)補充報道

推薦閱讀:

港股打新今年穩賺60%?五分鐘教你正確姿勢
為什麼港股 IPO 多會引入基石投資者?
朱曉軍、鄧海峰:獵物送到家門口了
如何看待科通芯城因烽火研究的沽空報告單日暴跌 22%?

TAG:港股 | 質疑 | 滬港通 | 人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