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開放包容,編纂世界水準的民法典
8月24日,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是民法典編纂,鳳凰網大學問頻道(dxw.ifeng.com)作為媒體合作夥伴進行專題報道。鳳凰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是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的演講內容。
今天,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在這裡隆重舉行。首先,我代表中國法學會向出席論壇的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位專家學者、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並向本屆論壇徵文的獲獎者和優秀組織單位代表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國法學家論壇是中國法學會主辦的最高學術論壇。論壇自創辦以來,始終緊緊圍繞和密切關注我國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為匯聚法學、法律界睿智思想、前沿理論、權威觀點的重要陣地,成為推進法治建設實踐、服務領導機關決策的重要渠道,成為引領法學研究方向、推出重大創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法學界、法律界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本屆論壇的主題「民法典的編纂:理論、制度與實踐」十分重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實踐性和針對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決策,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構建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的重大任務,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是具有重大時代意義的法治建設實踐,也是法學法律界和社會各界的多年期盼。
民法典是市場經濟基本法,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領域法律規範系統化、體系化的完美形態。編纂民法典是法制建設的標誌性事件,也是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強勁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於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但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還不成熟,相關法律還不健全且沒有經過實踐的充分檢驗,立法工作者和法學理論工作者對立法規律把握不夠透徹,對如何在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民法典缺乏足夠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制定民法典的經濟社會基礎尚不具備,致使這一工作時斷時續,始終未能完成。最近十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成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單行民事法律相繼制定完畢,學術研究不斷深化,制定民法典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決定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立法理論、立法技術、立法能力和立法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閱。能否編纂一部堪稱世界經典的優秀民法典,這是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共同完成的考題。這也正是本屆論壇以民法典編纂為主題的動因所在。
藉此機會,我談兩點意見,與大家交流,供大家參考。
一、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編纂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世界水準的民法典。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以「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新發展理念,為我國「十三五」乃至今後更長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法治建設確立了基本理念。民法典的編纂,同樣應當遵循和融匯這五大發展理念,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精神、中國氣魄、中國情懷,閃耀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光芒的偉大民法典。
一是踐行創新理念,編纂一部引領創新、激勵創新、保護創新的民法典。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要求,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編纂民法典,不應當也不能局限於現行的民法通則、相關單行民事立法和民法傳統,而要融入創新理念,大膽進行概念重構、觀念更新和體系重組。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既符合法典編纂基本規律,又具有中國特色、代表我國立法工作最新最高水準的民法典。要創新立法理念,適應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信息網路化時代的需要,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要創新編纂體例,既要借鑒國外民法典編纂體例,又要緊密結合我國民事立法傳統和現有民事立法資源。要結合時代特點,倡導制度創新。適應「互聯網+」的時代要求,確認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興權利客體。創新權利保護方式,切實保護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傳統權利和新興權利、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要創新風險防範機制,既為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引領,又有效防範創新可能帶來的問題與風險。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中經過檢驗的創新實踐上升為國家立法,制定一部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法典,這本身就是立法工作踐行創新理念的具體體現。
二是注重統籌兼顧,編纂一部價值兼容、技術規範、體系協調的民法典。統籌法學一般理論與民法學特有思維、符合法治基本規律和中國實踐需要、協調統一的民法典,才有可能對社會生活做出理性的制度安排,對司法審判做出可預期的指引,實現立法者預期的法律效果。民法典要兼顧公平與效率、便利與安全、自由與秩序、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私法自治與國家調控等不同法律價值,實現法律效果與經濟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協調法治思維與民法思維,法學基本範疇與民法基本範疇,民法與憲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環境法、行政法的關係以及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關係,民法典內部總則與分則之間、各分則之間的關係,實現法律體系內部的協調一致。協調民法規範與社會生活的關係,實現民法源於社會生活與回應、引領社會生活的統一。協調立法理念與立法技術,實現制度健全與良法善治的統一。協調民事權利、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實現權、責、利的統一。
三是增強生態意識,編纂一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民法典。編纂民法典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關注人類的長期共同生存和發展。民法典編纂要導入綠色發展理念,以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為己任,為促進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不僅要關注當代人的生存發展,還應為子孫後代留下生存發展所必需的青山綠水。要將環境保護理念貫穿於民法典編纂全過程,對公序良俗的內涵做「綠色化」拓展, 賦予其維護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倫理要求。要確立環境權利、義務、責任統一原則,做好環境權益救濟體系的私法構造,細化、擴張現有民事責任方式,適應環境侵權責任的預防性、修復性特點,回應環境生態保護的法律需要。要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要完善環境污染責任制度與環境侵權預防機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引導人們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物盡其用,推動形成關愛環境、保護環境的社會風尚,緩解人與生態環境的緊張關係。
四是秉持開放包容,編纂一部立足中國、面向未來、兼收並蓄的民法典。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任何自我封閉、固步自封的想法和做法都行不通,都只能帶來失敗。民法典編纂要有海納百川的心態,有擁抱未來、應對未知的勇氣。民法典編纂要有國際視野,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民事立法理念和立法技術。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法律制度為我所用,這既是經濟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的要求,也是人類文化傳承的必然結果。要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中悠久的法典化傳統、源遠流長的人本主義思想、注重社會和諧穩定的法治觀、獨具特色的倫理觀和婚姻家庭制度。要在保持體系性的同時,為未來修改完善民法典預留空間,為與商事規則、婚姻家庭、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等相關立法的對接預留介面,為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尚在形成之中的民事主體、行為方式、權利類型、法律關係預留髮展空間。要及時將國際慣例、良善習慣、定分止爭司法經驗等吸收、融合到民法典之中。
五是堅守公平正義,編纂一部平等保護、權責統一、合作共贏的民法典。在所有的法律部門中,民法典是真正與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從生活起居到求學從業都息息相關的法律。社會主義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分享改革紅利,從發展中受益。民法典應當為每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提供平等的機會、公平的程序和有效的保護,真正實現不同民事主體一律平等、實質平等。要完善監護、代理等相關制度,切實保護老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使他們不僅有平等的權利資格,更能實際享有平等的權利。要健全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銜接機制,真正做到權責統一,任何人和任何組織都不能遊離於法律之外。要重構市場規則體系,合理規範和引導共享經濟的發展,促進不同市場主體和市場要素在共享中實現共贏。要兼顧法律的原則性與確定性,為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後發展地區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為我國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平等參與國際經濟事務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珍惜機遇,凝心聚力,求真務實,打造人類法典瑰寶。
民法典編纂是一件盛事,更是一件大事。與其他形式的法律相比,法典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這是保證法律權威性、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需要,也是對立法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我們要為國家、為人民、為世界制定一部怎樣的中國民法典,這是黨和政府、時代和人民對當代法學法律工作者的一場大考。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特徵、時代精神、面向21世紀的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歷史考驗的經典民法典,這是幾代中國法學法律人的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法學法律人的不懈努力。為了不負時代、不辱使命,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我想對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提幾點希望。
一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為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民法典不是技術中立的法律規範,也有意識形態的較量和拷問,離開意識形態指導、純粹為編纂民法典而編纂民法典的情形在世界範圍內是很少見的。法學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色彩,民法典不是政治法典,但民法典編纂一定要立足於我國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要服務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最大限度地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尤其是民法學專家要勇於接觸各種不同觀念,並在不同觀念碰撞中闡釋、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牢牢把握民法典編纂的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制定民法典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保護人民的理念,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貫穿於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和各項具體制度之中。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我國民法典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二要開展認真、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為民法典編纂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民法典編纂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程,開展調查研究,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基礎。民法典編纂需要整合、協調、完善現有民事單行法律,需要對現行重要法律和重要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做出客觀實在的評估。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之中,開展求真務實、形式多樣的調研活動,為民法典編纂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要全面了解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哪些應當保留,哪些應當廢止,哪些應當完善,哪些存在衝突需要協調,哪些經過實踐檢驗的司法解釋應當上升為法律,等等。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經驗、生活智慧的法典化總結。法學法律工作者要對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並且被廣泛接受的風俗、習慣、約定俗成的行規,做紮實全面的調查研究,深入探討並擇優將其納入民法典中。要全面調查不同組織、不同人群對民法典編纂的訴求,著力探尋整合不同觀點、不同意見、不同訴求的方法。要帶著問題做調研,在調研中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要廣泛宣傳動員,為民法典編纂和順利出台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氛圍。民法典編纂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法治建設和改革重大項目之一,既是當前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法治實踐中的大事,又與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單位、每一個企業息息相關。編纂一部符合我國當前和今後發展需要的、能夠為全社會廣泛認同和尊重的民法典,需要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廣泛參與,需要形成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和法律共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結合各自職業特點,發揮各自優勢,在司法審判、法學教育、法律服務等活動中,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關心民法典、關注民法典,主動提出立法建議,深度參與立法討論,積極貢獻民法智慧。在宣傳動員中,要尊重社會各界的不同意見,重視人民群眾的智慧,既要將立法機關的立法思想、立法目的、立法中的重點難點向人民群眾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也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採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法律的主體,使他們真正理解民法典、支持民法典,將來自覺遵守和踐行民法典。
四要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民法典編纂共同努力。在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風俗習慣多樣的社會主義國家,編纂一部系統化的民法典,這在世界法典編纂史上是史無前例的。雖然有國外經驗可以借鑒,有傳統要素可以吸收,但都不可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民法典編纂中,會遇到各種學理問題、制度問題、方法問題、實踐問題,需要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實踐創新。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單單是民法學界的任務,也不單單是民法學界就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整個法學法律界共同面對、共同思考、共同回答、共同解決的問題。制定民法典的工作主體是民法學家,但要真正制定出一部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體現時代精神、人民意願和法治規律的社會主義民法典,就必須動員全國法學法律界的力量,必須凝聚各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理論成果。
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執法機關等法律實務部門的專家要共同討論和思考民事法律實踐中的制度運行情況、存在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環境保護法學、網路法學等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法學專家,要共同研究解決民法典編纂中可能面臨的不同學科理論問題、不同位階和相同位階的法律效力問題、規範銜接問題等。法律實務界和法學理論界要及時溝通、及時交流、共同研討,力爭及時解決、儘快解決、有效解決已經出現和可能預見的法律問題,實現法律制度供給與執法司法實踐的有效對接。當然,我們也期待哲學、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積极參与,從價值哲學、經濟社會理論、法律語言等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民法典編纂建言獻策。
中國法學會作為中央確定的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主要參與單位之一,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一是聯繫面廣。中國法學會廣泛聯繫法學、法律界和政法各部門各單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整合研究機構和實務部門在立法中的優勢,實現效益最大化、效果最優化。二是人才薈萃。中國法學會所屬57個研究會,匯聚了法學各領域、各部門以及新興交叉學科的最優秀的專家學者、最優秀的研究團隊,能夠為法典編纂提供權威、有效的智力支持。三是地位超脫。中國法學會是中立的第三方機構,能夠對現行法律的實施狀況做客觀公正的評估,對社會各方訴求做忠實全面的傳遞,對不同部門、不同群體的意見做中立公允的協調。中國法學會將立足職能定位,充分發揮特有優勢,在民法典編纂牽頭單位全國人大法工委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與有關部門互相配合、取長補短,盡職盡責做好相關工作。希望各位法學專家繼續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支持中國法學會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中央交辦的這項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工作任務。
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的時代,歷史把編纂民法典這項偉大的使命交給了我們。我們一定要聚精會神,凝心聚力,立足中國傳統與現實,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向祖國和人民、向世界和歷史交出滿意的答卷。我們一定會編纂出具有中國特色、民族氣魄、時代精神的優秀民法典,不負時代,不辱使命。我們的民法典一定能成為當代法學法律人留給法治中國的偉大作品,成為中國送給世界的寶貴財富,成為世界民法史上的不朽經典。讓我們同心協力,為了這個目標而共同努力!
最後,預祝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鳳凰網版權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鳳凰大學問頻道。責編:王德民)
推薦閱讀:
※開放式設計成主打 把自然美景收進家
※東北大妞兒太開放了~
※再也不需要挑時間,瑞典冰酒店推出「365」品牌全年開放
※中國資本市場迎大變革:資本項目開放倒逼金融改革
※美國商務旅遊簽證有效期延至10年 澳大利亞每年將向中國開放5000個打·每日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