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史

從1944年美國隊長被改編成電影到2008年《鋼鐵俠》大獲成功,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數量龐大的漫威角色只有區區22部大銀幕作品。2000年之前超級英雄只在漫畫里風光無限,一到電影中就徘徊在B級片行列,他們寒酸可憐地連影評人都不想多費口舌。直到2002年《蜘蛛俠》大獲成功,超級英雄這個橫行美漫六十幾年的題材才重新贏得大銀幕的青睞。

漫威英雄虎落平陽

1941年3月,漫威的頭牌美國隊長誕生,這個美國主旋律的代表被當時籠罩在二戰陰影中的人們熱烈追捧,他的愛國精神鼓舞人心,直接在獨立漫畫里大顯身手,暴揍納粹。《美國隊長》不僅在美國國內流行,還與同時代的超級英雄漫畫一起被送到戰場鼓舞士氣。但從五十年代開始,漫畫有害論流行,漫畫受到家長抵制並被焚燒。1954年,由於政府和輿論影響,漫畫業不得不自我設限、審查作品,漫畫書的銷量在一年之間下降了75%。但題材的嚴格限制卻催生了更多的超級英雄漫畫,漫威的神奇四俠、蜘蛛俠、浩克、雷神、鋼鐵俠、蟻人、復仇者聯盟、X戰警,都誕生在這個冰河時期。

三十年間的漫威都在慘淡經營,因為數次重組和數次瀕臨破產,所以旗下很多角色的版權被賣掉。現在的蜘蛛俠的拍攝版權在索尼手中(所以復仇者聯盟不帶小蜘蛛玩),福斯則握著神奇四俠、X戰警和死侍(所以金剛狼也不可能跟鋼鐵俠互毆啦,跟死侍互相吐槽倒是有可能)。

漫威雖然擁有數量眾多的超級英雄,但1954年到1985年,30年間卻沒有一部被搬上大銀幕。而在這期間DC的《超人》系列全球大賣,我國還曾引進,引起轟動。從1985年到2002年,雖然漫威角色陸續登上銀幕,但是由於製作公司與導演良莠不齊,電影品質跟著參差不齊,難以與《超人》系列和《蝙蝠俠》系列抗衡,仍然被DC壓得死死。

也許賺吆喝,但絕不賺買賣

1944年,《美國隊長》作為第一部漫威角色改變的電影被搬上銀幕,但與漫畫的成功相反,電影《美國隊長》非常失敗。擅長西部片和B級片的製作公司Republic Pictures當時就因為對角色的武斷改動而臭名昭著,美國隊長也遭此毒手。1944年版的美國隊長不叫史蒂夫·羅傑斯而叫格蘭特·嘉德勒,不是美國大兵而是地區檢察官。但最令漫畫迷們憤怒的是,他標誌性的堅不可摧的盾牌被一把普通的毫無特色的左輪收錢代替,劇情還直接無視了二戰背景,等於去掉了美國隊長最吸引人的特質——愛國情懷,大反派也變成了化名「聖甲蟲」的無趣罪犯。有評論說,這個格蘭特·嘉德勒更像美國隊長他爹而不是美國隊長。

1986年漫威漫畫《天降神兵》(Howard the Duck)被環球搬上銀幕,電影票房在美國本土慘不忍睹,所以國外上映時被改了名字,但依然改變不了其惡名與厄運。它被評為影史50部最差電影之一,製片人喬治·盧卡斯本來指望著它來緩解財務危機,但是慘淡票房使他不得不變賣資產。環球影業的高層弗蘭克·普萊斯引咎辭職,《名利場》報道這件事時在頭條調侃說「鴨子炒了普萊斯」。

1989年漫威最不受超級英雄待見的英雄「懲罰者」被拍成電影,由杜夫龍格爾主演(中文譯名《特警威龍》)。由於漫威僅僅授權製片公司使用此名,所以片中的懲罰者實際上不能具有懲罰者的一切特徵,包括他著名的骷髏T恤,影片更像是一部剝削電影而非超級英雄電影。更加倒霉的是,由於製作方新世界公司的破產,電影不能在美國、瑞典和南非上映,後來不得已只能在1991年做了錄像帶首映。

1990年的《美國隊長》依然沒有獲得在美國本土上映的資格,直到2011年搭著漫威版本的《美國隊長》才小範圍見光了一回,依然沒有好評。1994年的《神奇四俠》更像是個笑話:從來沒準備過上映,New Horizons拍它只是因為要保住這幾個角色的拍攝版權。1998年由新線公司發行的《刀鋒戰士》轉運,4500萬美金的投資,年底就收近一億票房,但是拿大頭的是新線,按照分賬比例2%—10%的票房分賬比例,一億美元分到漫威口袋裡已經所剩無幾。

技術帶著英雄崛起

好萊塢業界將駕臨大銀幕越加頻繁的超級英雄電影「歸罪」於2000年布萊恩·辛格導演的《X戰警》,4500萬的投資為福斯賺回將近三億美元。片中金剛狼伸出利爪,暴風女凝聚風雪,魔形女瞬間變形,變種人各種超現實的炫目打鬥,將電腦特效融入到類型片中,為超級英雄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觀看體驗。

早期電影表達和表現的是一種簡單的技術結果,完全是個人實驗主義在技術下的表現,比如最早的科幻片《月球旅行記》,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雖然有幻想,但是觀眾仍然能清楚地區分。之前的《超人》與《蝙蝠俠》雖然也有特效,但由於技術局限,完全無法像《X特警》一樣創造出如此真實又震撼的視覺效果。電腦特效和數字技術的使用讓幻想世界和現實世界完全模糊了邊界。《X特警》中突如其來的大雪、變種基因吞噬人類的場面以及蛤蟆人伸展自如的長舌與任意的彈跳,使觀眾完全沉浸在影片創造出的神奇世界裡,在電影院里的一百多分鐘短暫地做了一個夢,還能逼真地說清楚夢裡的各種細節。

超級英雄漫畫本身就是幻想。當英雄們在期刊與漫畫書上架著拉風坐椅,手持拉風武器,拉風地打著壞蛋的時候,漫畫迷們可以自由地想像,無拘無束的幻想彌補了定格畫面的不足。但是電影不同,它直接呈現畫面,人物、劇情、道具和拍攝的局限無一不在將這些充滿幻想的英雄們拉回到現實,降低觀眾的愉悅度,因此《X特警》之前大多數超級英雄電影的失敗也不光是導演的責任。超級英雄,他們要求一個更加天馬行空的世界,之前的拍攝技術無法提供支持。

2002年《蜘蛛俠》上映,傻小子托比·馬奎爾手射蛛絲飛翔在紐約高樓大廈的爽勁征服了全球觀眾,這部投資1.3億美元的電影為索尼帶來了8.2億的票房,還有不用耗費一分一毫就收入囊中的巨額商品授權和各類衍生品收益。《蜘蛛俠》的成功讓好萊塢幾大巨頭眼紅不已,由此正式引發了銀幕上的漫畫改編熱潮。從2002年到2007年,漫威漫畫被改編成電影達15部之多,平均每年三部。其中既有《X戰警》和《蜘蛛俠》這樣全球大賣的超級英雄,也有《類人體》和《艾麗卡》這樣賠得血本無歸的啞彈,於是超級英雄成為了賺錢機器,銀幕上的超級英雄混戰也越演愈烈。

不過,漫威在這場混戰中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它作為銀幕故事的原創作者,卻僅能分得2%到10%的票房利潤和頂多1%的DVD發行利潤。所以儘管兩部《蜘蛛俠》的票房達到16億美元,但是賺到盆滿缽滿的是哥倫比亞三星,進到漫威口袋裡僅僅只有7500萬美元。於是憤憤不平且數次瀕臨破產的漫威終於在2008年開始集中爆發。

英雄與反英雄

2008年上映的《鋼鐵俠》為漫威帶來了5.8億票房,是當年的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五(一到四分別是《黑暗騎士》、《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功夫熊貓》、《全民超人漢考克》),雖然《無敵浩克》的票房不及《鋼鐵俠》,但也總算沒有拖後腿。正是這兩部電影展示了漫威的潛在價值,為來年賣給迪斯尼爭了個好價錢。2009年,迪士尼以42.4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漫威,當時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舉持懷疑態度,因為漫畫業縮水厲害,但現在看來,迪士尼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人家看中的是漫威龐大的漫畫角色版權。加上迪士尼在2006年收購的皮克斯,2012年收購的盧卡斯影業,這三個實力都不容小覷的公司使迪士尼改寫了好萊塢的格局。而粉絲們更擔心的是,女孩們的迪士尼接管了男孩們的漫威,天哪,下一步的鋼鐵俠不會變成粉紅色的吧?事實證明,迪士尼這個大金主給了漫威施展實力的更大空間,2012年《復仇者聯盟》全球狂收15億就是最佳證明。

縱觀漫威英雄,除了美國隊長,其英雄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浩克發怒難以自控,鋼鐵俠酗酒又騷包,銀河自衛隊是個犯罪團伙,蟻人愛惹麻煩還打老婆。相比之下,DC那些大部分有道德潔癖的角色就十分高大上,其中蝙蝠俠與超人都有不殺人的原則。但這些缺點卻讓漫威英雄貼近人類,使他們更容易獲得粉絲,也更能豐滿角色性格、增加影片觀賞性。因此在自然騷包的鋼鐵俠風靡大銀幕之後,《超人:鋼鐵之軀》里原本陽光得一點陰影都沒有的超人開始冷酷孤僻變身殺器,《黑暗騎士崛起》結尾一直痛苦自責的蝙蝠俠輕鬆交棒放棄了超級英雄身份。再看《銀河護衛隊》里犯罪團伙拯救銀河系,風光無限的超級英雄們越來越有趣了。

其實嚴格來說,浩克、《銀河護衛隊》中的星爵、樹精、火箭浣熊、卡摩拉、毀滅者,以及《蟻人》中的蟻人,都不算是英雄,他們的行為性格有時更像反英雄。但相比高大上的DC而言,他們比DC日漸拙於幻想的酒瓶裝新酒更有挖掘性,這也是漫威逐漸領先於DC的一大優勢。因為畢竟,這是個出醜都被喜聞樂見的娛樂時代,如果高高在上的超級英雄偶爾犯個傻,那更是求之不得,捧場還來不及怎麼會嫌棄。浩克變身時外形醜陋但是卻擋不住一顆想「細嗅薔薇」的糾結內心,《鋼鐵俠3》里鋼鐵俠用機甲放煙火只為博愛人小辣椒一笑,超級英雄們偶爾的脆弱反而更加激起觀眾的迷戀和喜愛。

漫改電影本來就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所以被搬上銀幕的往往都是擁有龐大粉絲群的一線英雄和絕對主角,比如美國隊長、鋼鐵俠、雷神,但這已經不能讓漫威滿足。《銀河護衛隊》在發布首款預告片時,媒體們都還在質疑:這片子會栽嗎?因為其系列漫畫銷量低,動畫兩年就被砍,儘管時常客串漫威其他動畫片,但他們其實都是一幫二線英雄。不過,《銀河護衛隊》周末首映就獲得了9400萬美元,將保持七年之久的開畫紀錄大幅提升35.6%,漫威不僅證明了自己能將一幫二線英雄的電影做成「票房炸彈」,而且也為日後的《蟻人》和《奇異博士》樹立了運營二線英雄的榜樣,《銀河護衛隊》的成功也極大地減輕了騷包唐尼高額的片酬壓力,其眼光之毒辣,策略之高明,它也向東家迪士尼證明了:老子絕對值四十幾億!所以,不管是英雄還是反英雄,一線英雄還是二線英雄,漫威一個都沒打算放過:都乖乖站好給我接客!

導演演員靠邊站

好萊塢曾經有個傳聞,托比·馬奎爾在演完《蜘蛛俠》後覺得身價倍增,於是要求提高片酬,但製片方很硬氣地回答:鑒於你在電影里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帶著面具,我們換掉你也影響不大。於是可憐的托比乖乖地閉了嘴。雖然《蜘蛛俠》這個十分硬氣的製片方是索尼,但其態度卻也是漫威換掉《蟻人》導演埃德加·賴特事件的明確解釋。

埃德加·賴特這個英國人導演了口碑非常好的「血與冰淇淋三部曲」:《殭屍肖恩》、《熱血警探》和《世界盡頭》,其作品將類型與反類型結合,幽默又時髦且毫無費力,可以看出個人風格十分成熟。且埃德加·賴特本人是《蟻人》的死忠粉,從2006年就開始準備影片的拍攝,無論怎麼看他都是此片導演的不二人選。對於換導風波,漫威官方先發表的聲明是,與他「創作理念不合」。後來漫威的CEO凱文·費奇又說,《蟻人》「仍將基於賴特的理念創作」。這種自己打臉的行為遭到眾多質疑,其中之一便是:埃德加·賴特太風格化,而已經把創作版圖規划到2028年的漫威不需要這樣的創作型導演。

其實早在2008年的《無敵浩克》,漫威就被愛德華·諾頓怒斥過,雖然他自稱憤怒的是漫威公司的創作想法不透明,並且再也不會扮演浩克,但還是能從中窺到點端倪。像諾頓這樣才華橫溢又控制欲強的性格演員最會因為什麼翻臉?被控制。漫威影業從一開始就野心勃勃,要將自己的角色一部部搬上銀幕,因此他們決不能容忍任何打亂影片風格的行為。也許埃德加·賴特創作的《蟻人》會被交口稱讚,但是這些放在龐大的「漫威電影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們寧可請資質平平但好掌控的導演,也不想要才華橫溢的怪才。

已經有不少粉絲在力挺偶像力踩漫威了,但是站在製片公司考慮,這未嘗不是一個明智舉措。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被廣大粉絲捧上神壇的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雖然電影的口碑超高,導演諾蘭也將蝙蝠俠的角色深度和故事內涵挖掘到了一個令其他超級英雄電影難以望其項背的深度,但也正是這樣極端的風格化使華納和DC面臨著延續《蝙蝠俠》系列及對抗漫威的《蝙蝠俠大戰超人》的巨大困難:珠玉在前,何以為繼?

因此,漫威其實很聰明地從一開始就在避免這樣的困境。被聘用的導演必須要服從整體創作思路,因為過於突出的個人風格會干擾到後續其他電影的拍攝。《雷神》導演肯尼思·布拉納並未繼續執導《雷神2:黑暗世界》,愛德華·諾頓在拍攝《無敵浩克》時喜歡「指手畫腳「,《復仇者聯盟》就換成馬克·魯法洛演綠巨人。漫威在收穫了《復仇者聯盟》15億的票房之後更加硬氣,導演演員退出、被開除是經常有的事,《美國隊長》導演喬·庄斯頓到了續集也遭撤換,查理茲·塞隆主演的《怪物》導演派蒂·傑金斯原本選為《雷神2:黑暗世界》導演,也因理念不合換成艾倫·泰勒;《鋼鐵俠》中扮演羅德上校的泰倫斯·霍華德被換成唐·錢德爾;《超膽俠》劇集製作人也從德魯·高達換成斯蒂文·S·迪奈特。知情人士透露,凱文·費奇和漫威高層對電影有絕對的話事權,這讓人有點回到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錯覺,導演和演員都靠邊站,只有親生孩子——角色才是最重要的。任何妨礙自家孩子按自己願意成長的障礙都要除掉,毫不留情。

創造宇宙的漫威

現象級電影《復仇者聯盟》不僅將初出茅廬不過四年的菜鳥漫威變成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片商,更讓觀眾見識到:原來超級英雄們不僅能毆打壞蛋,還能激情互毆!其實這在漫威所擁有的五千多個漫畫角色中根本算不了什麼,如果單看互毆,沒準漫威能拍到地球滅亡。《復仇者聯盟》帶來了超級英雄電影的全新理念:分分鐘有高潮,觀全片無尿點。一會看到黑寡婦尋找浩克,一會看到洛基嘲諷美國隊長……最重要的是,《復仇者聯盟》在緊張刺激又耍賤賣萌的劇情中展開了漫威要鋪陳的電影宇宙。

最開始,漫威有五個類似復聯的團隊,其他四個分別是神奇四俠、X戰警、神盾局和天劍局。八十年代中期漫威將《神奇四俠》賣給福斯,1994年又把《X戰警》也賣給了福斯,於是手中留下《復仇者聯盟》、《神盾局》和《天劍局》。在DC的《正義聯盟》還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復仇者聯盟2》已經定檔於2015年5月1日,《神盾局》第二季已獲續訂,當初被DC死壓身下的漫威終於翻身成「攻」。成「攻」的漫威其實一直非常腹黑,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每年上映的電影都在詳細地計劃著怎麼推倒DC。將幾個主角的獨立電影出完之後,《復仇者聯盟》才上映,接著又馬不停蹄推出新的獨立電影為《復仇者聯盟2》鋪路,期間還利用之前的金字招牌上馬了《銀河護衛隊》,每一步都環環相扣。

在漫威電影宇宙中,鋼鐵俠、雷神、美國隊長、浩克這些超級英雄共同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他們相互往來,互相穿插,他們的世界也有與我們一樣的高樓大廈、汽車商店,也曾遭受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傷害,唯一的不同是:那裡有超級英雄。漫威電影宇宙計劃也算是舊瓶裝新酒,不過與DC的套路不同,它延續了老角色,卻為其賦予了新的背景、新的道具甚至新的情感,以此來贏得老漫迷,獲得新觀眾。2014年處在漫威電影宇宙計劃的第二階段末,2015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2》將是這個階段的終結。第三階段包括《美國隊長3》、《銀河護衛隊2》、《蟻人》、《奇異博士》,以及六部未定名新片。另外還有小熒屏上《神盾局》藏暗線,《銀河護衛隊》與《復仇者聯盟》交叉劇情,短片《尋找雷神鎚子路上的趣事》、《探員卡特》保持熱度。從此計劃來看,漫威嚴謹地簡直就是要當上帝的節奏。

從電影計劃就能看出漫威高層精明的商業策略。當初他們同意被收購,可不僅僅是為了迪士尼的四十幾億美元。漫威與迪士尼是名副其實的雙贏模式,收購漫威一改其品牌充滿粉紅色的甜膩形象,將男孩粉絲也拉入旗下,而且票房上進賬許多,還開發了玩具和和主題公園等周邊經營。漫威也好處多多,通過大金主迪士尼,需要強大特效做支持的超級英雄片才能持續下去,別忘記靠抵押角色借來的5.25億,像《復仇者聯盟》這種超級燒錢的超級英雄電影才能變成現實。吸引漫威的還有,迪士尼通過公主系列已經積攢出超強的開發周邊授權商品的能力,而在好萊塢盈利模式中,商品授權所帶來的利潤差不多佔總收入的13%,且不用付出任何努力,而對於被小男孩和宅客們狂熱追捧的超級英雄電影來說,這尤其是塊大肥肉。此外,迪士尼在跨平台的整合營銷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漢娜·蒙塔納》、《歌舞青春》的大賣,《汽車總動員》變成遊樂項目,《加勒比海盜》從娛樂項目變成電影,對於擁有眾多連載漫畫和完結漫畫的漫威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經驗。

漫威電影大全:www.dytj365.com/special/marvelmovie.html


推薦閱讀:

應該如何看待《死侍》這部電影?

TAG:電影 | 電影史 | 影史 | 漫威 | 漫威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