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討論】【建議】中西藥結合治療糖尿病
dou_8111 |
|
治療糖尿病,中西藥各有長短,中醫藥的優勢在於改善全身機能,防治糖尿病引起的各種併發症,作用溫和持久,副作用較小,但缺點是降糖特異性療效相對不顯著;西醫的優勢在於降糖針對性強而顯著,但整體調節作用差,對併發症的防治環節相對薄弱,毒副作用相對較大。臨床上只有採用中西醫結合,充分發揮中西藥各自的優勢,達到優勢互補,才能全方位治療糖尿病,收到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消渴丸」是糖尿病治療臨床常用的中西藥合劑,為在中醫古方「玉泉散」和「消渴方」的基礎上化裁,加入常用西藥降糖葯格列本脲(優降糖)研製而成的口服降血糖藥物,主要成分為:黃芪、地黃、天花粉、葛根、五味子、格列本脲等,以生地、北芪滋腎養陰,益氣生津為君;臣以淮山益肺脾之氣、補肺腎之陰,葛根昇陽生津,散精達肺;天花粉清胃熱、養胃陰,潤肺燥,去上中消之煩渴為佐;使以五味子之酸澀,上能斂肺陰,下能固腎生津,內能生津安神,外能斂汗,使水液不急於下趨,因而對改善口渴喜飲、體倦乏力、多食易飢、氣短懶言等氣陰兩虛的中醫癥狀有一定的優勢。益氣養陰相合,能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應;且諸葯均對腎功能有明顯保護作用,故使降糖確切穩定,又能減輕磺脲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即可速治其標,又可兼顧其本,還可調善其後。
糖尿病的治療目前仍以三類基本療法為基礎:飲食和運動、藥物治療、綜合療法進行終身性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中除胰島素是注射用藥外,其它大都是口 服 治療葯,糖尿病治療口服藥物通常分為:純西藥、純中藥和中西結合藥物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純西藥,口服降糖西藥主要有磺醯脲類及雙胍類。純西藥口腹降糖藥物的優點是作用快且效果顯著,控制癥狀迅速,常為糖尿病患者所認可。但西藥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副作用,以肝、腎功能損害較為常見,還有白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貧血及胃腸道反應和葯疹等副作用,使用不當還可能造成嚴重的低血糖而危及生命,而且糖尿病的治療畢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單純使用西藥可能使免疫功能降低,從而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新開發的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對胰島素抵抗患者效果較好,且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但因為價格較貴(目前只有進口製劑),應用範圍有限。 第二類是純中藥類,自古以來就有不少治療消渴症的古方驗方,一般由「玉泉散」「消渴方」和「六味地黃丸」變化而成,中藥人蔘、黃芪、天花粉等在消除「三多一少」癥狀作用明顯,且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純中藥的特點:一是毒副作用極少;二是調整體內各系統的平衡,使糖尿病患者的癥狀改善,甚至可能具有治其本的作用,增強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三是中藥降糖葯起效慢,降糖幅度不大,降糖效果不及西藥顯著,臨床上單用純中藥往往難以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張家慶教授認為:我國在篩選降糖中藥方面進行了不少的研究,不過結論並不一致,而且較少有降糖作用十分顯著的降血糖中藥得到公認。雖然有的中藥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目前難以與口服降糖西藥的作用相比較。 第三類是中西醫結合藥物類,此類治療 充分發揮了中西醫各自的優勢, 集中西醫藥物治療之長,互補不足,既有見效快、降糖作用穩定的優點,又有副作用較少的特點,這是由於中西醫結合治療時,西藥降低血糖 效果確切、起效快 ,中藥 改善癥狀好、降糖作用持久,並 在降低血糖上,與西藥有協同作用, 兩者合用,可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充分發揮了中藥調理治本的優勢,減少了西藥的副作用,從而可保護體內的器官功能。 |
|
|
推薦閱讀:
※是時候討論一下曾經的台灣四小天王的演技了
※劉兆佳:中央帶政改討論回正軌
※(3)討論再討論2
※文化討論的百年輪迴
TAG:建議 | 糖尿病 | 西藥 | 治療 | 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