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黴素類口服藥究竟要不要做皮試?

 醫學之聲

來源:"華醫網"微信號;作者:皮皮

文書護理小組在檢查病歷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青黴素類口服藥沒有皮試醫囑。


一石濺起千層浪!其實,關於口服青黴素類藥物用不用皮試在江湖中早有爭論!


A:我們都是在詢問有無過敏史後才開藥的。如果每個服口服藥的都做皮試,大部分病人也不易接受的,在社區上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B:如果都要做,請問該用哪個批號的、哪個廠家的配皮試液?是不是該叫每一盒口服的葯都配一個同批號的皮試液?


C:我們這口服青黴素類的藥品不會做皮試,但對所有患者都會詢問有無過敏史,並在藥房專門登記患者藥物過敏史的本子上記錄過敏藥品信息。


D:用詢問患者是否有過敏史代替做皮試的行為是合理不合法,因為多數患者並不清楚,出了問題後,你的責任是推不掉的!


E:要是每個人都要做皮試才能口服,一是病人怕打針痛才選口服的,要做皮試多數病人不接受;二是做起來醫生身心都很累,總是觀察,總是提心弔膽,乾脆就別用,沒時間耗。


F:現實中很多患者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一無所知,對藥物過敏史不清楚,有的把藥物用後產生的胃腸道反應也認為是藥物過敏。給這類病人看病怎麼知曉過敏史,過敏史可靠性也不準確,保險一點我們都一般避免開這種需要皮試的藥物。


G:執行有難度,能避免不用就避免吧!如果碰巧就是中大獎的節奏!

…… 

眾所周知注射青黴素前必須做皮試,皮試陽性者不得使用。


對於青黴素類藥物中的其他藥物,包括口服青黴素類如阿莫西林等,藥典規定用前都應用青黴素G做皮試。但口服藥的皮試,並非通過口服方式進行,而是與注射劑型的方法一樣,要打針。


事實上,在一項有關醫院口服青黴素類葯是否皮試的調查中發現,只有18%的醫院口服青黴素類葯均做皮試。


我們知道,醫務人員使用藥品的權威依據有:

1、 藥品說明書;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以下簡稱《臨床用藥須知》);3、 衛計委或臨床各專業學科統一發布的「指導原則」「診療規範」等。


阿莫西林等青黴素類葯的口服製劑的說明書和《臨床用藥須知》都要求,使用青黴素類葯前均須做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反應者禁用;原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也特別指出:無論採用何種給葯途徑(口服、注射或外用),用青黴素類藥物前必須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青黴素類過敏史、其他藥物過敏史以及過敏性疾病史,並先做青黴素皮膚試驗。


不僅口服藥能過敏,甚至有文獻報道,有患者自行使用青黴素類滴眼液治療眼病,卻發生急性過敏反應而致死。為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還強調,青黴素類等易產生過敏反應的藥物不可局部應用。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青黴素過敏呢?


從藥物角度看,青黴素類葯本身並不是過敏原,之所以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是其在合成、生產過程中引入了雜質,如青黴噻唑等高聚物所致。因此,雜質含量的高低和過敏反應的發生率是呈正比的,而控制雜質含量就可以控制過敏反應的發生率。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為什麼用同一批次的藥品,有的人沒事兒,有的人卻可導致死亡呢?這是因為,發生過敏反應還與個人的體質有關,有哮喘、濕疹、花粉症、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的人都屬於過敏性體質,都應小心藥物過敏。特別是已有青黴素類葯過敏史的人更應禁用此類葯,並應在就診時主動告知醫生。

青黴素的臨床使用還應規範

確實,口服青黴素類藥引發過敏反應的情況一般要比注射劑少,再加上科普宣傳不夠,皮試麻煩致患者依從性差,導致部分基層醫療機構未經皮試確認陰性,就給患者使用青黴素類葯,造成用藥安全隱患。


不僅如此,阿莫西林在很多普通藥店均無需做皮試就可以買到。因此,規範使用包括青黴素類葯在內的抗菌藥物,是患者、醫院、藥店以及監管機構的共同責任。


而藥品生產廠家更是任重而道遠,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藥品的純度控制雜質含量該是其不斷努力的方向,而在工藝沒有改進之前,應該給大家一個明確的解讀:是廠家配備專用皮試液還是使用哪個批號的注射劑來做皮試更好呢?


只能說我們在安全用藥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薦閱讀:

或許,你不是真的對青黴素過敏!
濫用抗生素,關乎我們自己和孩子的生死存亡——青黴素、重裝騎兵和猛獁象
青黴素皮試結果的判斷

TAG:青黴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