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體會二 第一集文字
文字內容留言 0條 瀏覽次數:395次
學佛的體會二 第一集 2013/10/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6-02-00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應胡妮妮大居士的指示,希望我能跟大家在一起座談學佛的一些感受,其實我更希望就是大家咱們在一起互相討論,而不是光我一個人說。我今天上午跟胡居士閒聊,她說應該講一講自己學佛的體會。從哪兒講起呢?我們大家都在一起學佛很長時間了。我首先說的就是學佛首先第一點,不應該離開家庭,不應該離開工作,這個是我的第一個體會。我有一個小孩,十三歲,初中。今天早晨跟胡阿姨、跟慧蓉師兄談,就說跟孩子在一起,我們作為大人來講,有些時候容易居高臨下。現在目前家長跟孩子是兩種方式結合。要不然就不管,藉口自己有工作、很忙、我得掙錢、我有客戶、我是領導、我有很多工作,所以我照顧不了孩子,這是一種狀態。所以把孩子一般都是扔給學校、扔給保姆、扔給電視、扔給網路。再一種狀態就是,好不容易有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了。這第一種狀態是什麼呢,自己給自己找個藉口,我太忙了,我這個不能不幹,我那個不能不幹。你看我當老闆的做生意的,那我有客戶啊,我有買賣啊,掙錢靠我啊,我不掙錢家裡怎麼辦?我不出去跑買賣公司怎麼辦?給自己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把孩子撂在一邊。好不容易跟孩子在一起了,有時間了,結果往往跟孩子在一起,又是一種居高臨下,對孩子更多的是批評和指責,不耐煩、沒有耐心、沒有興趣,完全是應付。所以久而久之,我觀察很多孩子,要不然覺得他們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好不容易父母來到身邊了,父母又沒有深入他的生活,所以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愈來愈冷漠。跟孩子在一起,就指責批評,「你看你坐沒個坐樣,站沒個站樣;你吃完飯你看那嘴也不擦;你看你坐著哩溜歪斜的,腿還翹著,」全是毛病。所以哪個人也不願意跟這種人在一起接觸。所以他唯一能做主的世界就是遊戲機、就是網路、就是電視、就是卡通片,在這個世界裡他不挨批評,他不受指責。這個片子裡邊講的是什麼內容,網路上什麼內容就完全由他自己來定了。我們想教給他的道理,想跟他說的一些……他就接觸不了。我一個兒子十三歲,正好上初中一年級。跟他在一起很具挑戰性,因為他們這個歲數,都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他有很繁重的學習任務。他那個學習任務不是一般的,你看在北京八中上學,最好的學校。所謂最好就是最難的學校,教育質量最高的學校。所以跟他怎麼相處?他開始自己有想法了。比如說,為什麼不能吃肉?如果不吃肉營養不夠怎麼辦?我說,那有動物蛋白,植物也有蛋白。他下面就問,動物蛋白跟植物蛋白有什麼區別?多數家長在這個時候:「行了,行了,別那麼多問題,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其實這個時候正是你不行的時候,你回答不了。周泳杉老師《新世紀健康飲食》上講的那些道理,我們自己看了,自己學了,自己掌握了,這個時候就是給孩子講的時候。《弟子規》上說:「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得用道理講,他服了你,他才是真正的服,否則的話,因為你是我爸爸,因為你掙錢養我,因為我現在什麼都靠你,所以你就對我是這樣。這是一個故事,他就問我:「動物蛋白你不讓我吃肉,那我蛋白不夠怎麼辦?」我說兒子,植物也有蛋白。「植物蛋白跟動物蛋白有什麼區別?」我說周叔叔這個《新世紀健康飲食》上說動物蛋白吸收非常困難,因為我們人類是吃素的,不應該吃肉。「為什麼呀?」我說你看,吃肉的動物牠就沒有槽牙,牠只有前面那個,我們叫虎牙,牠是把肉撕碎了就直接吞到胃裡,牠的胃酸是我們人類胃酸的十二倍,所以牠不用嚼,牠吞下去,胃酸就給它化掉了;而我們人類是不能這樣的,我們之所以有這個牙齒就說明我們不應該吃肉,我們應該吃素。再一個呢,回答你的問題,植物蛋白有沒有?有,比如說杏仁、核桃、花生、豆漿,主食都有蛋白,這種蛋白我們更容易吸收,更安全。他說:「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吃素的,我們的腸子是脊椎的十二倍;而食肉類動物的腸子是牠脊椎的三倍,所以它停留的時間很短。我們人類一般吃進東西要七十二小時才能排出來,而動物牠十二小時就差不多了。所以吃進去這些動物蛋白,這些肉,它很快就排出來了,而我們吃進去的肉要七十二小時停留在身體裡面,而且所有你吃進去的動物蛋白,動物的脂肪,它的排泄得通過皮膚排出來,所以要想皮膚好,那就應該吃植物蛋白。這都是周老師講的,多少年前就聽這個。所以,兒子提了這個問題,確確實實是作為家長來講應該認真對待,不能馬虎,要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你說原來我學佛的時候,孩子看電視我從來不陪。現在為了跟孩子在一起深入他的生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必須深入他的生活才能找到跟他溝通的平台。那天我看《參考消息》上有一篇信息,是什麼美國政府關門了,還是什麼停擺。他說:「你從哪兒知道這個消息的?」「看的報紙。」他說:「你看的是什麼報紙?」我說「爸爸看的是《參考消息》。」他說:「爸,什麼叫參考?」一般家長會怎麼回答?「行了行了,這不就是個報紙的名字嗎?」兒子提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他正在長知識,正是你在他心目中贏得尊重的時候,你能給他解釋嗎,什麼叫做「參考」?一般家長要不然就是不理,要不然就是糊弄——行了,就是個報紙的名字。這不是糊弄人家嘛。我說「爸真的不知道,你這個問題很好。」你得尊重孩子,你這個問題很好。因為他晚上學習,中間休息的時候我們爺倆一塊兒看電視。這個時候我說,你該下一階段的學習了,數學學完該學英語了,我說爸爸上樓到書房去查字典,什麼叫「參考」。在座的諸位能說清楚什麼叫「參考」嗎?我也說不清楚。說不清楚就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我們不懂,「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不懂不能裝懂,不懂就在孩子面前承認我確確實實不知道什麼叫「參考」。上去查字典,查完字典以後記下來,一個字一個字給他寫下來,在什麼辭典上有這個詞;在辭典的第幾頁寫著參考這兩個字;「參考」的基本意思,它有幾個意思,都要給他寫下來,等他下一階段休息的時候,我說「兒子,爸給你查了,參考就是依據他人他事作為參照,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個定義很嚴格,依據他人他事來考慮自己的問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個裡邊又有個「參照」,他還不懂,「爸,什麼叫參照?」參照他人他事,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什麼叫參照?「等等兒子」,參考的「考」六畫,查「參」字找到六畫,「照」字又是不同的筆畫,再跟據這個再查「參」,再找到「照」字。都把它找出來。這個本身就是表法,我要求你學習認真,我要求你學習一絲不苟,我得做到,我不做到,我要求你就沒有力量,你不聽,你不信。你看,到你這兒就糊弄了,到我這兒就不行,你讓我學習認真,每一個問題都要搞清楚,不懂就要問,你看你就不這樣。今天我還把這張紙拿來了,因為我無意之中放在這兒。這是平常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怎麼對待孩子。他就會從你這麼認真……。「行了,爸爸不用了,你別麻煩了。」他還勸我。我說「不行,我說這是日積月累,我一天懂一個詞,一年我就懂三百六十個詞,久而久之,日積月累爸爸就能學成,學習就得這樣,點點滴滴。」你讀那《勸學篇》不是說了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千里的路怎麼走出來的?跬步,就是小步,一步一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所以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往往就忘掉我們是學佛的,就忘掉他是一個眾生,就忘掉本著《弟子規》的精神來跟他相處。你看一個查字典涉及到多少面:「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雖然是個小事,但別輕易地處理。「這不就查個字典嘛,算了。」所以我們很多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批評的多,照顧的多,保護的多,真正在一起教育的少,而教育當中,按照我們淨空老法師的意思,身教最重要。所以我們跟任何人在一起,我現在講的是孩子,一定要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你對你的孩子有沒有愛心?你對你的孩子這麼大的愛心你尚且如此馬虎,那我們就要打一個問號,你對待別人能認真到什麼程度?我這個「十一」,跟孩子在一起。我今天早晨跟胡阿姨講,真不容易,因為現在北京重點初中的數學特別不好做,而且它是故意刁難學生,它的目的就是讓你不會做,它叫綜合題。綜合題就是留在最後,我們過去說的思考題,加分題,這個題做會了就給你加十分,做不會就沒有,這是最較勁的題。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孩子不會做題。孩子這個時候不應該背《弟子規》,我們往往感興趣的是背《弟子規》吧。孩子不背《弟子規》我們著急,孩子對人沒禮貌我們著急,但是孩子不會數學題,認為這是世間法,這個不重要,這都是貪瞋痴慢。但是孩子最感興趣就是我這道題不會做,我到了教室我沒面子,別的同學都會做。這個時候他最需要家長幫助他,這時候你能不能跟他在一起,跟他共同面對解決這個困難。他難的時候你把他撂一邊,他不想幹的時候你硬逼著他幹,久而久之這孩子就脫離你了。我們說佛接引眾生,四攝法,當中第三攝,利行,利於你的行為。他現在數學題做不出來,他特別希望爸爸能幫他,這個時候我們幫不幫?第一,幫不幫;第二,你能不能幫,你未必能幫得了。今天我跟胡阿姨講這個題,一加二減三減四加五加六減七減八加九加十減十一減十二加十三加十四,一直加到……二Ο一三,問你這個數學式等於多少。他正好學到絕對值。你說這多難,加二Ο一三個數,兩個正,兩個負,這麼交替著,問你這道題等於多少。他真考不出來,真著急。這時候你讓他背《弟子規》?這時候你再批評他不落實傳統道德文化?他現在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最關注的是我這道題不會做。我們多數家長在這個時候,「怎麼樣,上課不認真聽講吧,現在不會了吧;自己的麻煩,自己解決吧;別人怎麼都會,你怎麼不會呀;你自己身上找找問題。」多數都是批評指責。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他需要你,希望你能把這個數學題給講清楚。我都六十了,這點東西,學的時候就是文化大革命,就沒怎麼認真學,但是你有沒有這種勇氣幫助他解決這個困難?如果說你能幫助他解決了,那你才能在他心目中樹立一種形象,這個爸我指望得上。你不僅完成不了人家的要求,你還摑打人家,還批評人家,這種父親,久而久之,那不就是因為你是我父親嗎?不就是因為你掙錢養我嗎?我就跟兒子說,我說你看,我們分析,因為他們沒有學過數組,我說你觀察,把每四個數用括弧括在一起。一加二等於三,減三減四,三加四是七,對吧?那麼負七正三絕對值是多少?剩下的,負四;五加六,十一;七加八,十五;十一減十五,負四;以此類推,那我們就要問,二Ο一二裡邊有多少個四?我們先放二Ο一三不管,我們先考察二Ο一二以前。二Ο一二除四,五十三個,是不是就是五十三個負四,四個一組嘛,五十三個負四,五十三乘四,二Ο一二,負的;再加最後一個數二Ο一三,加在一起正一,所以這道題等於正一。我這個時候再批評他「上課要認真聽講」,他一句話都說不上來,服得透透的。「我沒上這課,這是爸爸四十五年前學的東西。」他說:「你為什麼呀?」我說:「學佛呀,心裡清淨啊。」「哎喲,這學佛真好,學佛能做數學。」他的家庭教師,這道題,說我拿回去考慮考慮。是啊,大家不必那麼拘謹,就是這麼討論。他說:「這道題我看不出來,我回去我想想,我第二天再給你答案吧。」我說:「你這什麼題,我來跟你一塊研究研究。」他說:「爸,你這麼多年不學了,題拿起來就會啊。」我說:「我也不是會啊」,我說,「你為什麼數學學不好啊?」他說:「為什麼?」我說:「我覺得你怕數學。」他說:「真的,一說數學我就緊張。」我說:「你為什麼緊張,你知道嗎?淨空爺爺說患得患失。你就怕考不好唄,考好了高興,考不好沮喪,為什麼呢?因為考好了,媽媽就讓玩遊戲;考不好,媽媽就罰。你就貪啊,這就是我們佛門中說的掛礙。所以你學數學並沒有從要掌握數學這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你是為了玩兒,你為了玩兒,把學習放在第二位,你老是怕,怕學不好,這個怕——患得患失就是障礙,它就障礙你智慧的觸發。」我經常跟孩子在一起,他愈是做不出來的題,我就覺得我的機會就來了。多數家長我問過他們,都不管,這多費勁哪,這題!你得給他看,得給他總結,這跟咱們大人看個電視劇,讀讀報紙,回家下班了,那多輕鬆。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有求必應,兒子求你幫著做數學,你能不能應?你能應了他,並且圓滿地解決它,下次你再跟他說話,他就聽了。「兒子,別再玩兒了啊,你玩兒了,眼睛不好。」他佩服你,他尊重你,對不對?你這麼難的題爸爸就能做出來,我能指望得上,他心裡有一種影響,有一種威信,有一種力量。我在這講這個意思是說,孩子跟我們在一起,他們會有很多問題,一定要認真對待,就像對待淨空法師這麼樣認真,就像對待佛的經典這樣認真,這是非常重要的。你糊弄他,他就糊弄你;你對他不真,他就對你不親。所以我今天拿出這道題來,就是這個意思。學佛人不是光穿唐裝,不是幹自己想幹的事;說我今天我學佛了我得穿唐裝,我學佛了我得給我媽洗腳,我學佛了我得鞠躬。那我們要問,眾生需要什麼?學佛就是為了度眾生,眾生需要什麼你無所謂,你只想你自己需要什麼。而且師父在講經當中多次提出來,自度才能度他。你看就這數學,你自己做不好,你能幫他嗎?所以印光大師說,佛法是在世間法做出的,沒有世間法就沒有佛法,這多對啊。他的數學你幫不了,他的英語你幫不了,他最需要的時候你總是不能幫助他,他要你幹嘛?你再說話還管用嗎?你看他現在初中一年級,開始學音標了,英語。他念英語念得不好聽,我兒子。這個母音字母——有輔音有母音,這個母音又分成兩種,一種叫長母音,一種叫短母音;長母音給的時間要比短母音時間要長,長多少?百分之五十。所以你念單詞的時候,你要注意,不是都一個音,Nessesary,ne-sse-sa-ry,這四個音階,長度不一樣的。他老說:「我怎麼念的英文不好聽啊?我們同學念的英文為什麼好聽?為什麼外國人說話好聽?」我說:「外國人這個母音特別注意,所謂洋腔洋調就是體現在母音上,我們中國很少有這種音。你要想你的英語好聽,你就得把母音交待明白,該給它一倍半的時間就要給它一倍半。」我說:「你的書上全寫了,你看了嗎?」「沒看。老師說可以不看。」我說:「那可以不看,英語就可以念得不好聽。」「你都看了?」我說:「我都看了。」他就特慚愧,在我面前他一句話都說不上來。他的課本他都沒看,咱們看。看完了以後我說:「你看人老師怎麼說的,書上怎麼說的。」再一個他說我太長的單詞背不下來。我說,人家說了,得按著音階背。每個詞都有音階呀,Agriculture,a-gri-cul-ture,四個(音階),農業,這個詞很大,但是你把它分解成音階呢,每一個音階就很小,就容易背。ne-sse-sa-ry,必須的,四個音階,你給它分成四個音階,它就好背。他用了這個方法,就抱著我,「爸,你真偉大,太謝謝你了,這英語我考八十分以上一點問題沒有。我只要考了八十分,媽媽就讓我玩遊戲!」「惠以真實之利」,你能不能幫助他,是他服從不服從你最關鍵的。那你要說我批評他也容易,「你看書你都不認真,吃完了喝完了,你到學校幹嘛去了你,書都不看。英語到現在音標也不會,幹嘛了,咱們在課堂上?算了,算了,別學了,以後就上街賣油條去吧你。」這孩子你除了罵他,除了摑打他,你什麼都幫不了他。那我就要問問,「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我們希望跟這種人在一起嗎?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幫不了我們,不僅幫不了還摑打、還指責、還批評。所以佛說的四攝法,攝受眾生,第一就要布施。那我們跟孩子講數學題,是不是布施?是布施,布施時間,布施我們的精力,布施我們的時間,是布施吧。是愛語不是?是愛語。因為你講完了以後,「兒子你看,爸爸的意見,還是不能患得患失。為什麼要怕呢?不應該患得患失,這是人類發明的數學,你只要是人他一定能理解,你之所以不能理解,是因為在數學的背後,你有得失,你怕你考不好數學,最後媽媽不讓你玩兒。所以患得患失就是貪心,慢慢慢慢你就沒有智慧了,你就有了掛礙了。」所以我們給孩子講數學,實際上就是布施,就是愛語。什麼叫愛語?關心他的語言,切切實實利益他的語言。我們訓斥他、指責他、批評他甚至諷刺他,這絕不是愛語。這是我們自己的貪瞋痴的表露,所以我們跟孩子在一起,愛語愛在哪裡?所以,「爸爸跟你說,上課四十五分鐘很重要,第二跟同學交流很重要,看看同學是怎麼做的。」英語也是,老背不下來,因為他以後高中準備去美國,去美國要考SSAT,小SAT,特別難,學術單詞要背一萬兩千個。學術單詞,不是咱們吃啊、喝的,都是「討論」這種學術詞。這個他得背,一天四十個,你想想他怎麼背得下來?我們有很多朋友的孩子也在學SSAT,當孩子背不下來的時候,媽媽怎麼說的,爸爸怎麼說的,能不能跟孩子在一起解決這個問題?「讀八遍,背八遍,抄八遍!」就這個。完了以後,「討論。」「不會。」「幹嘛了,你腦子幹什麼呢,腦子,光想著遊戲了?」討論Discuss。就是這麼數落,最後孩子就愈來愈怕英語,因為什麼?你家長老拿這英語跟他的遊戲機掛鉤,所以他就看這個英語就和看遊戲似的,玩兒不成了。所以這個是非常不好的,不應該懲罰。他初中一年級,每天要背四十個單詞,我們作為家長應該跟他在一起,共同面對這個困難,找出方法。我今天早晨跟胡阿姨說,因為他看到英文他必須得說出中文來,這個不容易。Explaination,解釋,名詞,Explaination。你要說「explanation什麼意思,兒子?」「哎呀,想不起來。」因為他平常不用這個詞,誰初中一年級的孩子用解釋這種學術詞。「爸爸非常耐心地給你一個explanation,解釋數學,數學方面給你一個非常詳細的explanation,知道什麼意思了嗎?」「解釋,爸!」這就對了。「習主席到了美國跟奧巴馬discuss兩國的關係。」「討論!」他就知道了,這些東西都不是書上教的,但是他確確實實存在這個把英文翻成中文這個障礙,同時還得把中文翻成英文。我跟你在一起,比如說,種樹。這個「種樹」這可能是他要考的。我就得把英文念出來,把中文留出來,讓他補上英文。就像這樣的,陪著孩子學習是很費精神的,但是它就是《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因為什麼?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這不是我們的分內,我們可以不學,我們可以不跟他在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完全有理由非常堂而皇之地甩給孩子,這是你的問題;我除了批評你、指責你,我沒有權利幫你,我可以不幫,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跟我們離心離德。員工亦復如是,下級亦復如是,爸爸媽媽也是這樣。我們跟孩子在一起,今天慧蓉說,這個一定要多講,因為現在每個人都有小孩,每個小孩都不好教。其實小孩特別好教,你只要是在他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把你召來你還能解決問題,不出十天,他對你服服帖帖的。其實小孩就和訓狗一樣,對不對?就是剛來的時候那幾天你一定得勒住牠,折伏牠,他從各方面都得佩服你,就是師父說的「做好樣子」。吃完飯,就這餐巾紙擦一下,他就走了,我就撿起來;這面擦完了,再疊起來,那面。「爸,髒了,別弄了。」我說,「髒什麼呀,你嘴上擦的東西,怎麼能髒呢!這又不是衛生間的紙。」「哎喲,爸,真是的。」久而久之,他看老爹這麼節約。我說:「兒子,你知道這張紙,九十六道工序才來到咱們家的桌上。」「哪九十六道啊?怎麼可能啊?」「咱們上網查查,看看紙的加工過程,怎麼從樹一步一步來到咱們家桌上,光有錢可辦不了這事。」他看完了他才知道,哦。你對孩子節約的教育不是光說「注意啊,惜福啊,注意節約」,你得感化他,你不是光訓斥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什麼要節約。你那鉛筆你那麼浪費,你知道製作鉛筆的過程嗎?我就從網上,那我也不願意上網啊,我有這工夫讀會兒《無量壽經》多好啊,看會兒老和尚講經多好啊,念會兒佛多好——那就是自私自利。你放著孩子不管你去看經,你去念佛,那都是六道輪迴,那都是造地獄業,為什麼?自私才去地獄。是吧?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認為我們在念經就叫出世了。出世的人首先是沒有「我」,有「我」你就離不開這世間。這個我們都知道,須陀洹見思煩惱的見煩惱放下了,六道就沒他什麼事了,七次人天生還,證阿羅漢。首先得把有「我」的這個觀點放下,從哪兒練?在孩子面前你的「我」都放不下,您說您能在別人面前放下嗎?大障礙!所以我就勸丁嘉麗一定得把「我」放下。從哪兒放?念佛堂怎麼放,就你一個人跟那兒念佛,你怎麼放?就是跟大家在一起,首先是跟家人在一起。我今天早上跟胡阿姨講也是,就是講吃剩飯,也是。剩飯他吃不了,一般家長學佛的就是「惜福啊你,不要命了你,你那一碗浪費了,你以後就少活。」誰也不愛聽這個,他吃飯的時候。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不能失人失時,說話時候不對都不行,該說的不說叫做失人,不該說的說了叫做不對時候。我們跟孩子在一起,師父說我們跟眾生在一起,不要批評,不要指責,不要懲罰,要感化,自己做到。家裡來蘋果了,是綠色的,沒有農藥沒化肥。「爸,這蘋果真好吃!」我說:「那這蘋果怎麼辦?」「擱在冰箱,我慢慢吃,一天一個。」「你慢慢吃」,我說,「那家裡還有阿姨呢,那怎麼辦?」「阿姨?阿姨也得給?」我說:「你想嘛,對不對,你是爸爸的兒子,她也是爸爸的孩子,人家要給你一個蘋果,那爸爸得多高興;那咱要給她一個蘋果,她爸得多高興。」他說:「爸,行了,我明白了,別說了。不就給蘋果嘛。」我說:「家裡三個阿姨,每天一個,這個你來負責。」「行了,我來負責。」跟孩子在一起要這樣。你說孩子要說「為什麼給?」「布施!捨財得財。」他說:「那昨天我捨了一聽可樂給同學,我今天怎麼沒得財?」他經常會問這個問題,「你老說捨財得財,我昨天捨給同學一聽可樂,我覺得我今天也沒有什麼財。」怎麼回答?怎麼回答孩子這個問題?這個很現實,他就覺得,我昨天吃中午飯,那個同學想買可樂,卡上沒錢了,我用我的卡給買一聽可樂,爸,我覺得我今天沒有錢。這個時候怎麼給他解釋,我說「咱們吃的蘋果什麼時候結?」「秋天。」「什麼時候種?」「春天。」「春天跟秋天是一個時間嗎?」他說:「不是。」「別著急啊,沒到呢。好吃不好吃?」「好吃。」「那春天得努力,得種樹,秋天才能吃蘋果;你現在努力,你長大了就有錢。」就是說像類似這樣跟孩子在一起,第一個,一定要把他們看成佛菩薩恭敬,「禮敬諸佛」從孩子、從家人開始。現在我們對父母容易恭敬,但是那個恭敬也是因為學了佛才恭敬,也是為了自己的佛法才恭敬自己的爸爸,並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上來恭敬別人。他們學校也有問答,「你喜歡爸爸什麼?你想跟你爸爸說幾句什麼?」我看他填的都是特別讚歎的。「你爸爸脾氣好嗎?」「好。」「你爸爸有耐心嗎?」「有耐心。」「你爸爸幫你學習嗎?」「幫。」「呦」,他說,「爸,我覺得你沒什麼錯哎!」他特驕傲。他覺得別的同學填回去都不行,「打嗎?」「打。」「罵嗎?」「罵。」「幫嗎?」「不幫。」我一看這個表以後,我真覺得佛法的力量太大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你允許孩子隨便交什麼別的朋友嗎?不允許。這個時候是No,那是必須的,你不能隨便交什麼朋友。你允許孩子隨便看什麼錄像帶嗎?不允許,得有選擇。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叫敦倫盡分,你一定要把父親這個角色扮演好,因為除了你,他不可能有第二個父親。那麼要把這個事情辦好,確確實實是一種修行。因為這個時候我們更想的是看看電視啊,出去繞繞佛啊,跟佛友打個電話啊,煲電話粥啊,一打打一個小時,孩子數學剛好沒人管,然後家庭教師來幫他,花錢唄。所以我們跟眾生在一起,師父講要感同身受,他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他的高興就是我的高興。他通過這一段的輔導,再也沒有被媽媽罰不讓玩兒遊戲,因為門門都在八十分以上。他就解除了這種恐懼,說不讓玩兒遊戲。原來他學習就是為了玩兒遊戲,只要低於八十分,就別想了,這週末,您就甭玩兒了。這個時候,你有這個力量幫他,幫他都到了八十分以上,你再跟他說什麼,他都……「幹嘛還不睡覺啊,都幾點了,不要命了!」你說多重,他都知道你是為他好,因為你曾經為我好過。因為我知道您對我好,所以睡覺讓我早睡,肯定……他得痔瘡,人說得用鹽水洗。太燙,燙他一下,就燙不住了,加點涼的吧鹽又淡了。那你還得加多少鹽呢?還得回去放鹽,那我哪知道有多濃啊,那鹽?就得拿舌頭舔一舔吧,沾著。他都泡過屁股了,我拿舌頭一沾,「呦爸,你怎麼這樣呢,多噁心啊,我都泡過屁股了,您怎麼還……」我說:「這有什麼啊,兒子,你是我兒子,我連你我都嫌髒,那我還能學佛嗎?」當時眼圈就紅了,他就知道老爹對他這種愛,這種不分彼此。因為來不及了,我再到樓下去給你弄水,我怎麼給你兌啊,我再拿鹽,撒一點嘗一嘗,撒一點嘗一嘗,「行了,鹹度夠了,泡吧,兒子。」所以這個時候都是在表法,其實沒有髒和乾淨,你是我最親的親人,我在你身上我什麼都行。他得鼻竇炎,鼻息肉肥大,動了手術,麻醉,全身麻醉,完了以後,我們跟他在一起。那你想,他剛剛麻醉醒了以後他會有副作用,他特別想哭,人在全身麻醉完了以後醒過來特別想哭。所以我們跟他在一起的時候,這七天,住院這七天,做手術這七天,正好他母親也不在身邊,到香港,我就陪他。這七天,我跟他在一起,就做他想做的事情。他在病床上,他想玩兒遊戲,我就跟他一起玩兒遊戲。你要體會孩子的世界,你要深入進去,到底遊戲有什麼意思,到底他為什麼那麼感興趣,它有意思在什麼地方。現在這孩子學習全都是為家長學習,沒有說我自己想學習。當你帶他走進數學世界,他感覺到數學有意思,而且他有面子。他在班上同學都問他,那道題怎麼做的,我給你解釋怎麼怎麼做的。你明白那意思嗎?他那種成功感,誰都不願意失敗,這就是非常積極的對他是個鼓勵。他說我老是考不好,家長又不幫助,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班上抬不起頭來。因為他現在都是青春期了嘛,他也希望小姑娘喜歡他,他也希望他的同學讚歎他、佩服他,不是家裡光有錢,咱們還學習不錯,他也希望。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滿他的願,一定要幫助他成就這樁事情。在這過程當中,確確實實是非常非常佔據很多時間,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不能不耐煩。談談這些體會。牽涉到學英語這個事也是,音標我也很多年不學了,當然我當年學過音標,現在這些音標都要拿出來,照人家書上那嘴型,聽著錄音,自己要先念正確,你念正確完了以後你再指導他。他說:「爸,你什麼時候學的?」我說:「我跟你一塊學啊,我學過忘了,我再複習唄。」他就覺得特別感動。他念得不準確你幫他糾正,因為你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你問我,我問誰啊?上課不注意聽講,這時候回家來問,我們掙錢還來不及呢,成天累得夠嗆,還幫你學英語,錢誰掙啊,你掙去?」一般的家長都是這話,也確實孩子沒什麼說的,除了灰溜溜抬不起頭來,沒別的。所以一定不能這樣對待孩子,要跟他在一起。所以為什麼地藏王菩薩示現在地獄啊?他就是跟我們在一起啊,這個時候你好度啊,油鍋一天炸一萬多次,「知道苦了吧?」「知道了。」「念佛吧?」「念。」「啪」,走了。苦的時候正是覺悟的時候,你不在身邊,你怎麼度他呀?人家給國家主席當公主去了,你去找人家,誰理你呀,沒那工夫呀。我最苦最病的時候,我正需要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在這兒。今天嘉麗老師講,她爸爸,她覺得學佛給她爸爸念《地藏經》,她覺得好。那是你覺得好,她一念《地藏經》,她爸就急,「你看她又盼著我死。天天在我面前,捧著本《地藏經》,地獄怎麼怎麼回事,你說我怎麼攤上這麼一個。」你這《地藏經》為誰念的?為自己念的。老人這時候並不希望聽《地藏經》,他又不明白道理,你天天晚上黑燈半夜的,九點多鐘你給我念這個,你什麼意思嘛,你是盼著我死還是怎麼著?這種佛法,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一定要,孝順,師父今天講的,孝順首先得順著他。你數學不會吧,我順著你數學進入;英語不行吧,我順著你的英語進入,你才能找著機會,他才能跟著你走。所以我們跟眾生在一起的時候,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有自己的主意和意見,應該把他們的想法放在第一位。很多很多這種故事。我每天早上送孩子,六點半從家出來,七點四十以前要到校,路上一個小時十分鐘,這是我們爺倆兒這一天唯一的一個小時。然後我就上班,他就上學了,他再回家洗洗手吃完飯就得寫作業,寫作業就得寫到十點,有些時候十一點。我回家我也不能打攪他,學習完了就得上床睡覺,所以就這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很關鍵,我記得有一次我跟師父去馬來西亞我坐夜航回來的,到了北京六點鐘,下了飛機就送孩子上學,送完孩子上學再回辦公室休息,其實也就休息不了什麼了。那你說我怎麼辦呀,我沒別的辦法。那天問我,說你來香港那天,我們中午十二點一刻的飛機,你是不是又把孩子先送到學校?因為我們孩子學校在西邊,我們機場在東邊,對我來講,我們家離機場只有十分鐘時間。那最自在,就是睡個懶覺,起來念一遍經,然後十一點鐘到機場,最合適了。誰願意六點醒,上鬧鐘,六點半送孩子,七點半送到學校,然後在公司再待兩小時,然後再來機場?但是你要想到,這一個小時,是你跟孩子唯一的單獨在一起的時間,這個時候他會問你很多問題。禮拜一上午你跟兒子講什麼了?講的微信,手機微信,第一個就是丁嘉麗老師轉發的,就是杯子、福報跟漏洞,這三個關係。我覺得這個特別好,因為你老跟兒子講修福啊,改正過錯,他老不形象。他說:「這什麼意思啊?」他就一邊吃飯,我一邊跟他講,我說:「這個人哪,杯子就是量,體現出你的心量,能裝多少水,這個杯子的量就相當於你的心量;這裡邊的水就是你修的福;這個漏洞就相當於你身上的缺點,這杯子講的就是這三樁事情。心量大,缺點多,水也存不住,所以漏要堵住。同時心量要擴大,把杯子增加。那都是空的呀,兒子,漏洞堵住了,心量增加了,怎麼著啊?還得幹呀,水是幹出來的,往裡面倒水,修福啊。」這是一篇。再一個就是穿山甲,也是她的朋友發的,看了以後就掉眼淚。上面說的穿山甲在廣東,穿山甲的殼特別硬,怎麼吃呢?一般都是給拉直了,因為牠知道你要殺牠,牠就團得特別緊。講的就是屠宰過程,一拉直了,肚皮最軟,沒有鎧甲,所以肚皮拉開,把腸子掏乾淨,然後擱火上一燒,一燒那鎧甲就啪啦啪啦就裂,再擱沙地上一抖摟,鎧甲就掉了,然後就可以吃肉了,講這個。但是有一次,有個小夥子就發現,一對夫婦說就要點這隻,就看這隻窩著,怎麼拉也拉不直,這小夥子特沒面子。你看你,你還賣穿山甲,你連殺都殺不了。小夥子就拿錘子砸牠,怎麼砸牠都不伸直,怎麼拉也拉不動,說那乾脆就直接燒吧,燒完了以後還蜷著,鎧甲都掉了,最後那小夥子特沮喪,就說算了,你們再挑下一隻吧。這兩口子說,行,那我們要那隻吧。小夥子就處理那隻去了。突然就發現沙堆這隻穿山甲死了,因為他這麼折騰肯定就死了,死了伸直了,伸直了發現,肚子裡面有一隻小穿山甲,粉紅色的,像小老鼠那麼大,就是為了這個小孩。我說:「兒子,講完了。」不說話了。我說:「什麼感想?我們一頓飯不吃肉都不行,你以為你吃這牛肉餅,牛的媽媽不是這麼個想法嗎?」「哎呦,爸,那以後就吃點雞蛋吧。」他自己就覺悟了。禮拜一,來香港之前,你給孩子這一個小時講哪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到學校了,這可比他在學校學那四個小時管用。良知比知識重要,現在最大問題,家長沒有良知,孩子也沒有良知。每天晚上我都備課,第二天早上一個鐘頭,我給兒子講什麼,看到微信特別好的我存起來,看到報紙上特別好的消息我存起來,看到習主席說什麼了我給存起來,這第二天早晨,這一個小時在車上。我是有準備,但是他沒覺得我有準備。因為有些時候他特別困,因為他剛從被窩裡起來,像這麼冷的天,上車他就不願意說話,他困困耷耷的,這個時候就別給他……「你看你,該學習了就這樣了,一到傳統文化你就打不起精神來,你有什麼福氣呀,你。」每一分鐘都在數落。這個時候孩子不願意聽,不願意聽就不願意聽唄。我說:「那你最想幹什麼呢?」「我自己待會兒。」我說:「那躺爸爸腿上吧。」麵包車後面是橫排呀,可以躺下。他說:「好吧。」就躺我腿上,我給蓋上毛巾被。「爸,你不煩吧,我睡覺不聽故事。」我說:「不煩,佛說了,『身安則道隆』。」「佛都說了?」「身體不好沒法成就道業,睡覺很重要,兒子。但睡好了以後幹什麼更重要。」「對。」就是一定要隨緣。你想你大早上從被窩六點被提溜起來放在車上,那麼冷的天,外面還黑著呢;你說你拉他就要背《弟子規》,肯定久而久之他就變成《弟子規》的敵人了。他覺得《弟子規》對我沒什麼幫助,除了讓我不舒服之外。這種《弟子規》誰願意學?所以我舉這個例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跟眾生在一起相處的時候,一定不能有我們自己的感受,把我們自己的知見、情緒、喜好、脾氣都要放下,心平氣和的、靜心靜氣的跟他們相處,這是無往而不勝,沒有一個眾生你不能相處的,因為什麼?你不是為自己,你不為自己你才有智慧,你不為自己你才能捨得時間,你才能幫助他。你看我跟我兒子講故事,《中華典故》,買了一套書,四本,我看得有……不少,得有好幾百萬字。你想典故嘛,都是古文,很多字咱說實話不認識,特別人的名字,特別有些成語,都不認識。那你說你不認識,「行了,兒子,別管他了,就這麼著吧」。但是你在車上查字典又來不及了,等你查字典這一個故事沒講完就到學校了。我說:「咱們先拿張紙記下來,這個字在第幾頁的故事上出現過。」第二天早上一再上車:「兒子,昨天那幾個字爸給你查了。」拿著《新華字典》多少多少頁,我還假裝「這是第幾聲啊?爸爸看不清楚。」「wō、wó、wǒ、wò,四聲wò。」來得及他就幫我查字典,「什麼旁?」「月字旁。」「四畫。」他就幫我查。一定要給他一個認真的態度。他說:「爸,你這是跟誰學的?」我說:「跟淨空爺爺學的。」「呦,跟淨空爺爺學的。淨空爺爺這麼大歲數了還這麼認真?」我說:「是啊,『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這是老爺爺說的。你才十三你就不學了。」我說,「兒子,那怎麼能成!為什麼那麼多人熱愛他?學出來的,做出來的!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知道嗎兒子?」「誰給淨空爺爺錢?」我說:「也不知道為什麼,他的錢老特多。」「爸,那我能不能有這一天,我也不想錢,錢就老來?」我說:「有啊,『德不孤,必有鄰』,《論語》,孔子說的。『德不孤』,你有德行,錢就來了。『德』這個『德』字就是得到的意思,精神物質全能得,淨空爺爺今天就到了這分兒上。精神物質全得了,身體得到健康得到長壽,錢對爺爺來講不是小事一樁嗎,根本不是問題。」他說:「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學佛。」他說:「但是我還是想吃點肉。」我說:「你想吃點肉我就陪你吃肉吧,跟你一起吃。」從來不批評。他特別愛吃那個餐館的牛肉拉麵。那牛肉拉麵怎麼打呀?你給他煮完了拿回家,第二天早上送他上學吃,那就爛了,所以湯拿一個碗裝著,麵條擀出來,多撒一點乾麵包好。第二天早上早早起床,囑咐阿姨先把湯熱了,把麵條煮熟了,兩個再放到一起,再送到車上。孩子他看見了,你看你喜歡的,你那麼認真給他做到,你喜歡的,你認真的,他就跟上了,他不好意思。他只要一考不好就跟他媽說,「不玩兒可以,但是不能告我爸!」「為什麼呀?」「我不願意讓我爸傷心。你別跟爸說啊。」「那我怎麼說啊?」「你就別說唄,下次我考好唄,考好了一塊兒說唄。」他就特別在意你,其實我一句都不批評,從來不數落他,沒跟他紅過臉。佛法真是特別地有用,特別心平氣和。因為你心平氣和,你才能找出最好的方法來感化他,你才有智慧來對付他。如果你首先做了情緒的奴隸,你被貪瞋痴拽走了,你就沒有工夫考慮他。你看我們一發脾氣你還能考慮對方嗎?你被脾氣左右,你被你的情緒控制了,我們堅實的理論基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好也假的,壞也假的,一顆心。你愈是這一顆心,你就愈有智慧,處理起來問題就愈圓滿,因為你沒有情緒,你不被它控制,你是情緒的主人,你不是情緒的奴隸。學佛能得大利。他說:「爸,我要考不好,你什麼感受?」我說:「我覺得我又感謝你,我又心疼你。」他說:「你為什麼感謝我?」「你看,你學不好習吧,我就生氣,我一生氣吧,我就病,我一病吧,我就活得短,活得短吧,我就早點去西方,這一點來講我特高興。」「哎呦,爸,您可不能這麼說,您可不能早走。那您還有高興的是什麼呢?」我說:「高興的就是早點去西方,不高興的就是我去了西方,你怎麼辦?」他「啪」就抱著我「爸,你不能走,你得陪著我。」所以我說:「那你得讓我高興啊,你得讓我多活幾年啊。你老是這種成績,一會眼睛視力退了,一會學習成績考個四十三分,你這玩意兒,你是我兒子呀,你讓我高興,我高興不起來啊。爸爸高興不高興,爸爸就是那風箏,繩子拽在你手上,你想讓我下來我就下來,你想讓我飛上去我就飛上去,你自己考慮。你別說我,你勸我高興,我高興不起來,我不可能的。就和那十個指頭破了,『你別疼』,能不疼嗎?對不對?爺爺說了『父子有親』,這是天性,你勸就能勸過來?你要能勸過來,我不就成佛了嗎?我過不來,兒子。」我們一定要這樣地教育他。就是說,跟孩子在一起,更多的是感化和啟發他的良心。這種事情很多。早上起來讀故事,對待每一個不懂的字,對待每一個不懂的音,都要查出來。這本身對他就是一種影響。我都六十了,我都可以不學了,我尚且不苟且,他在你面前,他一旦做錯了,或者一旦他有什麼問題,他絕對不會跟你爭辯。你做到了,他就佩服你,雖然他做不到。所以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要急他著急的事,你別管這件事是貪瞋痴慢,還是世間法,還是什麼,你先把他從困難當中解救出來,他就願意聽你的。所以他跟我在一起,他說他最沒有壓力、最高興,同時還指望得上。有些時候他早上起來他不願意聽故事,因為什麼呢?太黑,太冷,太困,那就躺著睡覺唄。睡完覺以後,下車了,「爸,你看今天讓你起那麼早送我,也沒講成故事。」我說:「沒有講成故事,下次再講。」他說:「爸,那我做到不就完了嗎,非得聽故事嗎?」我說:「那行,做到比聽故事更重要。」這寫的是交朋友。我兒子問我,他初中,他會問很多問題。因為他大了,他有很多同學,「爸,你能跟我說說怎麼交朋友嗎?」不是男女朋友,就是怎麼跟同學在一起變成朋友?我說:「交朋友,《弟子規》上怎麼說的?」「《弟子規》沒說交朋友。」「『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那你說你在班上交朋友,那你得看看他是不是好孩子。」他說:「我怎麼看他是不是好孩子?」我說:「《弟子規》上都說了,《弟子規》就是標準啊,你看他對待爸爸媽媽的態度,他有沒有愛心,做事嚴謹不嚴謹,是不是說瞎話,對待作業是不是認真完成。這《弟子規》上都講了。你按照《弟子規》上交,就交好朋友,你要不按照《弟子規》交,那你就交到壞朋友,交壞朋友,『小人進,百事壞』,就把你給毀了。」這個時候孩子會問我們很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都應該是一一地認真對待,把他們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你還別說,你還不能認為他的問題很簡單,很多問題我們都答不上來:你看《參考消息》的「參考」怎麼講,怎麼交朋友,為什麼動物蛋白不如植物蛋白有營養,等等這些情況。就是說我們學佛的人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正是我們修行的時候。我講孩子就講這麼多,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沒有。互相之間可以討論討論,說一說,在一起交流交流也很重要。剛才慧蓉就講了這個數學,五十三個負四等於二Ο一二。慧蓉師兄說,很多家長現在跟孩子在一起,不知道如何當家長,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所以孩子關係很緊張。她有個朋友,嘉麗有個朋友給我發個簡訊,說爺爺八十多歲了,她有個小孩,送到外地《弟子規》學校,兩年了,孩子也特別想家,小學啊,爺爺也特別想孫子,就問我應該怎麼辦,是接回來呢,還是繼續在那個地方學?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跟學校教育的基礎。我不建議把孩子從父母身邊拉開。因為你對孩子有愛,同時你又學了佛,你對孩子的教育實際上是最有效的,你那麼大的愛心你都孩子教育不好,你指望別人能把你孩子教育好嗎?他跟你那麼有感情,他最願意聽你的話,他對你最有安全感,對你最信賴,這是你最好的教育資源,你到別的地方,孩子找不到這種教育資源。所以我們舉這個例子,意思是說,我認為實際上是一種放棄自己教育的責任,覺得好像我給送到《弟子規》學校去了,私塾,住在那兒。其實並不可取,起碼在小學階段並不可取,應該跟著父母,每天應該見到父母。我那兒子有個鄰居。這個孩子是個特別幽默的孩子,非常有意思。但是父母離異了,父母離異了以後,這孩子有點自卑,但是孩子特別會關心人,可能離異家庭孩子懂事懂得早,特別可愛,我們都很喜歡他。但是孩子就是學習成績不好,從北京史家衚衕小學最後弄到匯佳小學,就是一年三十萬,條件特別好,這孩子第一個特別懂事,特別會關心人;第二個特別大方,跟我兒子關係特別好,特別在意我的兒子。弄點餃子呀,你看他多成熟,他比我兒子小三歲,我兒子十三歲,他才九歲,小四歲,他就那麼懂事;端了個餃子來啊,他們倆在交流過程當中,他缺個遊戲卡,他出去就幫他出去買一個,他家有錢。人現在就一個孩子,他好不容易在院裡碰到這麼一個孩子,但這孩子不愛學習,你說你怎麼辦?你讓不讓孩子跟他接觸?你不讓孩子跟他接觸吧,他就沒朋友,但是他又特別喜歡跟他接觸。他每次來我們家玩都看到我兒子不是學鋼琴就是學習,他基本上沒什麼時間,都是很晚了在一塊吃一頓飯。但是有時候我們出去玩帶著他,那這孩子就會對兒子產生些影響,花錢大手大腳啊,學習不認真啊,因為他學習進入不了情況。所以我也挺為難,我又不希望他的壞影響影響到他,但是又覺得他從小沒有個玩伴在一起玩,他很孤獨,都面臨的是大人。所以這對我也是一個考驗。我就,每一次來我們家,你必須得帶著作業來。「那誰教我啊?」我說:「我教你。」他管我叫乾爹,「乾爹!」我說:「兒子來了,來來,坐坐坐,你哥學習呢,你也學習。」「哎呦,老師讓我們寫作文。」「寫什麼作文?」「我不會寫。」匯佳小學,學英語的,史家衚衕沒學下去,到了三年級又給轉到這兒,你想這一弄人就亂了。「寫我身邊的一個朋友。」我說:「那你就寫寫你大哥吧,你們那麼好的朋友,寫寫他。他身上有什麼優點?」「有什麼優點?」我說:「第一個,學習努力不努力?」「努力。」「這怎麼也得三十個字吧。」他說:「是。」「第二個,哥哥節約不節約?」「節約。」「這又得三十個字吧。對不對?」「嗯。」「哥哥彈鋼琴認真不認真?」「認真。」「哥哥的學習努力不努力?」「努力。」我說:「那就行了。哥哥對你好不好?」「好。」「怎麼好?」我兒子,禮拜天啊,那邊做著作業,他到我這來,我就幫他寫作文。寫完了以後,我說:「兒子,你過來,你看看他寫的。」我說,「你給讀讀。」「哎呦,我沒那麼好。」我說:「沒那麼好得做到啊,你看你在你朋友心目中,你以為你幹的好事別人不知道嗎?你是你弟弟的榜樣,對不對,你好意思嗎?」然後他那學校也有作文啊,我說:「那你就寫寫他唄,你跟他相比,你差在哪兒。」他回去以後,說,「乾爹,我這上學幾百次考試就從來沒得過A。就這篇作文第一次得了A。」他媽是東北人,哈爾濱人,他媽說每次都讓我到你家來,乾爹幫你寫作文,幫你弄數學,帶好多包子什麼的就來了。然後我就問兒子,我說,「你看到你的朋友學習進步,你高興不?」「爸,我特高興,我特替他著急。我覺得你能幫他,哎呦,特別高興。」因為我說過,我說:「你看,我就覺得這孩子身上有習氣,你跟他在一起我特別擔心,因為他成天就看動畫片,他不好好學習,他進入不了學習狀況,久而久之他就對學習就沒有興趣,他就破罐子破摔了。」這樣的話你幫助他進步,兒子他不就高興嗎,他也希望他最喜歡的朋友是個特爭氣的人。這個時候我們還有點能力幫助他,他是小學,不是很難。坐不住啊,那孩子,不像中國這孩子,一坐能坐倆小時,坐不住。互相一比就能看出誰有缺點、誰有優點,我說:「你看你這朋友,人一吃飯就知道給爸爸夾菜,比你小四歲,你看你就不行吧,這不值得你學習嗎?」「值得。」我說:「人家弟弟都做到了,你做不到。」「那哥哥都做到了,你弟弟做不到。」最後倆人在一起就互相比上了。他每個禮拜到我們家來玩兒,也是報喜不報憂。「乾爹。」我說:「數學怎麼樣?」「那個老師吧……」我說:「行了,就是考得不好唄,還有什麼說的,就是不行唄。」「我現在語文上來了。」「語文上來是應該的,對吧,花了工夫了。為什麼數學不好啊?」兒子數學好啊,我說:「你教教他,幫幫他,你法布施啊,」我說,「兒子。愈布施愈有智慧。」「真的?」我說:「你不會的數學題你給他講講,你就會了。」所以他每次來也背一大堆書,兒子還花出時間來看他的這個,一邊看就笑,「嘿呦,這點題你還不會。」因為這國際小學,學不到什麼東西。最後他就很覺得驕傲,你看我學了這麼多東西,我跟他一比,他這都不知道,他們連這都還沒學呢,四年級了還學這個。所以,你看,一份付出一份努力,你看你多辛苦啊,你學的東西比他多,但是光你好不行,你還得幫助他。所以他因為喜歡這個弟弟,喜歡這個朋友,他就有一種當哥哥的感覺,有一種責任感,「你再學習不好,我爸就不讓我跟你玩兒了。」因為他媽對他特厲害,那小男孩,他一到我們家就和到了解放區似的,特高興。「我特別不願意回家。」九點鐘就回去睡覺了,不願意回去。不能變成酒肉朋友啊,除了吃喝玩樂不行啊,得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因為兒子他有家庭教師,我就重點幫這孩子。在這過程當中,幫助孩子建立朋友關係。他的朋友是有些習氣,花錢大手大腳,學習不認真,小孩嘛,挺油的,咱們說這孩子特別世故,因為家庭這種關係。但是我們跟這孩子在一起,這「乾爹」不是白叫的,他那天特感動,他說:「你當我乾爹吧。」我說:「當你乾爹有個條件啊。」他說:「啥條件?」我說:「你學習得上六十啊,沒上六十,誰願意當乾爹,出去多沒面子啊,你是誰誰誰乾爹,就是學習最差那個。」幫著孩子交朋友,並且分析這個朋友身上存在的問題,這個是比較重要。這樣的話他覺得你是真在意他。就一件小事,我來之前,他說:「爸,那誰誰誰手機換了,你記一下。」我說:「為什麼呀?」「你記一下。」有些時候他還經常給我下個指示,他說:「爸,麻煩你約一下那誰誰誰,看看今晚能來咱家嗎?」他學習忙,然後我就約他。因為什麼呢,他媽有時候生氣不讓孩子來,我兒子就把我給搬出來了,「爸,你做一下他媽的工作,讓他能來咱們家來玩。」我說:「玩可以,但是你今天的學習怎麼辦?」他說:「你放心,爸,只要他能來咱家玩,我今天的學習保證七點半以前完成。」我說:「他來玩什麼呢?」「玩什麼都行,你說玩什麼就玩什麼。」我說:「那不能玩遊戲。」「可以。」「看電視。」「行。」他特別想讓他來。你只要滿足他願望,你就好跟他談。後來這個朋友也特別願意來我們家,因為他在家裡老挨打,媽媽老說他。我說:「怎麼又換手機了?」「媽給摔了。哎呦,摔得現在燈都不亮了,但是有聲。」我說:「燈都不亮了那怎麼撥呀?」「是啊!我媽說就這麼湊合著用。」我說:「沒法用啊!那怎麼弄啊?」我就給他媽打電話,「你這不是辦法,手機已經黑了,能聽見聲。」他媽打來,一囫圇就接上了,也不知道是誰,你說這手機。我說:「你得給孩子換了啊。」「行,看你乾爹的面子上,給你換了,要不然你乾爹也不幫你了。」孩子不會交朋友,而且交朋友當中,不能保證每一個朋友都是你所想像的那麼好,都落實《弟子規》,都什麼,他不會的。但是你要想找那麼好的孩子也不容易找到,所以跟這倆孩子在一起,就是……。他倆還一塊吃飯,吃飯的時候就他倆人。有好吃的誰都想吃,那互相得謙讓,你給他夾菜,他給你夾菜。那孩子的禮儀比我們孩子好,懂事,嘴甜,說話招人喜歡。因為咱那孩子愣愣痴痴的,成熟得晚,那孩子成熟早。但是剩飯,「乾爹,我實在吃不了了。」「吃不了,那我吃吧。」「這裡邊有肉末。」我說:「那你不能浪費了呀,這豬都殺了,都到你碗裡了,吃不了,也不能浪費了呀。」我說,「你下次別要那麼多了。」兒子半個饅頭吃不了,我這就是一頓晚飯。吃幾次就再也不浪費了,他就不好意思了。我說:「你少要點,吃不了,咱們還有,你別一次弄這麼多。」「乾爹呀,那為什麼要節約糧食?反正咱也花錢買了,咱也沒有坑人家,害人家。」我說:「我那老師淨空爺爺……」「我爸那老師特棒!淨空爺爺,我爸爸經常去香港看他,特棒!」然後我說:「淨空爺爺說『祿盡人亡』,你一輩子吃多少飯、喝多少水這都是定數,你早點糟蹋完你就早點走;你要省著它一百年你就活一百歲,你吃不完你走不了。」他是東北人,「哎呦,媽呀,不得了了。」他就緊張,打那以後,他就再也不敢浪費糧食。你又幫他吃剩飯,他覺得很不好意思,你又跟他講道理,為什麼不能浪費糧食。像這種在家裡跟大家在一起就是一個學佛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化自己、教化眾生的過程。那我都不吃肉了,你說你那個肉沫雪裡紅拌麵,肉沫雪裡紅麵,剩了半碗,唏哩呼嚕一大堆,裡面他還夾這個菜,夾那個菜,他吃不了了。其實我完全可以不吃,我不吃也沒有關係,都知道我吃素。我就要在你面前把它吃下去。「爸,你真能吃?」不能有分別,肉和飯是一樣的。你不能有分別心,學佛也不能執著。我要是說我就吃素,肉我都吃不了,這又是執著。執著就是煩惱,就是貪心。貪素也是貪。我說,爺爺說了貪肉是貪,貪素不是貪嗎?貪心沒換,貪的對象換了。所以我今天吃他的剩飯,第一個我不能嫌髒;第二個我鍛鍊我自己,我看我能不能,在吃素這麼多年以後,我還能吃肉。這是跟孩子在一起。有一本非常好的書,叫《金山活佛》,這本書是一九二五年的一位高僧叫金山活佛,他在江蘇的金山寺。江蘇什麼縣忘了。這個故事特別幽默,因為金山活佛就相當於濟公和尚一樣,他做了很多特別離奇古怪的事情,他示現神通,示現治病,就和我們看動畫片一樣,看神話故事一樣。我原來也想給這倆小子講點《弟子規》、《二十四孝》,他不愛聽,覺得沒意思。我就挑了本這麼好的書,從台灣買來的《金山活佛》,特別好!我就有時間,我就給他們講這個故事,一段一段地講,講了自己都掉眼淚,金山活佛那真是,那不是一般的功夫。它講金山江天寺,住了一連國民黨的兵,國民黨兵的營長姓張,特別霸道,而且他自己本身信基督教,就講了這段故事他怎麼處理。金山活佛他特別有神通,他一到縣城裡邊去,就追了很多人圍著他,二三百人,有人給他拿錢,有些人給他供養食品,有些人讓他拍一下,他的病就好了,所以他特別厲害。這國民黨的營長他特別討厭金山活佛,因為第一個他是信基督教,他住在寺院裡頭,所以當時那寺院真可憐,兵荒馬亂年間,軍隊沒地方住就徵用寺院的房子住。金山活佛是每天晚上下半夜三點就跑到山上去,就念「誰念南無阿彌陀佛」,他的聲音特別洪亮,整個金山都能聽到,他站在山頭上念。這個張營長就特討厭他,說:「你每天晚上念,念得我們都睡不著覺。」就讓他別念。他說,我多少年了,我就養成這習慣念佛。深更半夜的。他就找兩個戰士,他說,我要斃了他吧,又沒理由槍斃他;我要抓起來吧,我也沒地方關他。乾脆我找倆人給他推下去得了。一千多米的高山吶。半夜啊,夜裡兩點多鐘黑天啊,他上山去了,這兩個戰士就把金山活佛推下去了,從懸崖上。回來跟營長報告,推下去了。營長說,行了,跟誰都別說啊,咱這事就算辦完了。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金山活佛又出來了,金山活佛春夏秋冬就穿一個衲衣,棉衣,夏天也穿個棉大衣。「呦!怎麼又出來了?」又外面溜達去了。「沒摔死啊?」掛在樹杈上了,你想把棉大衣都給刮破了。行!營長恨他呀,有一天就說:「我命令你不能上山每天念了,戰士都睡不好覺。」他說:「您沒來之前,我們一直都念著,都能睡得著。」「反正你要是再念我就軍法從事。」一百五十軍棍打他,你想他就躺在地上,就讓他打,一邊打一邊念佛,打完了以後就抬回屋去了,所有那些寺院的那些僧眾們都掉眼淚。躺在地上讓他打一百五十軍棍,抬到屋裡去,渾身上下都是血。軍棍,一棍子下去不得了。回去以後呢,想這下子老實了吧。沒幾天又出來了。那不折胳膊,就得折腿呀。他一點事都沒有,兩三天又接著出來了。營長說:「這小子太厲害了,打也打不死,摔也摔不死。」恨他。有一天,夏天,金山活佛穿著棉大衣就準備出去了,到街上去,前面掛著個破布袋,每次回來都好幾萬——錢,那寺院買糧食買米全是他的錢。他能看病,街上那些人,金山縣那些人都拿個盆,「你吐口吐沫吧。」吐沫一吃病就好。「擤點鼻涕吧。」擤點鼻涕就好。就這麼神。營長就特生氣,正好看他今天又要出去,招搖撞騙,蠱惑人心。正好南方不是用木桶嗎,大小便,還剩半桶糞,「嘩啦」就折到他身上了,扣他頭上了,那糞桶。一句話不說,把桶拿下來,「哈哈哈,其實糞都是我們拉出來的,跟我們都是一體的。」這人,多厲害,一九二五年,那時人福報厚啊,還能見到這種人。上街了,一看今天金山活佛來了,這傢伙怎麼全是大便吶,身上?這麼臭。這時候師長的太太開著車,一看,這是誰呀,這是師父。她皈依了他了。哎呦,師父怎麼搞得怎麼那麼臭啊!就給他拉到車上來了,就拉回師部了,拉回家裡了。太太就問他,怎麼回事?他還不說。那營長也不知道他跟師長是這層關係。何止是這個,上海警備區司令都是他的皈依弟子,他從來不跟營長面前擺這個譜兒,其實他要擺這譜兒,這營長早就給崩了。然後師長太太就急了,趕快弄水洗澡換衣服。師父啊,你想。就跟咱們的師父似的,你想渾身上下都是大便。就派她的警衛員,「肯定這不是老百姓幹的,誰能這麼幹!肯定是住在你們那兒的軍人幹的。」就拉來四個軍人問,這四個軍人也膽小,一看到了師長家,也不敢說瞎話,就一五一十把金山活佛怎麼被推下懸崖的,怎麼給一百五十軍棍子,最後怎麼又倒大便。這太太聽得氣得不得了,拿起電話就給她先生打電話,「你給我回來!」就回來了,回來以後一說你們張營長住在江天寺,這麼對待咱們師父,派一個排把他押過來!就把那營長押回來了,營長一看,乖乖,這不是坐的金山活佛嗎?沒想到你跟師長是這層關係,我要知道是這層關係,我就不這樣了。金山活佛坐在上面,把槍一拍,「今天老子就要崩了你!」就要崩了他。金山活佛「咕咚」就跪在師長面前了,說:「您可千萬不能崩。過去生當中,我對他不好,所以今天他對我這樣是完全正常的,您就別殺他了。」「那哪行啊!太不像話了。」他太太也不幹,「你還替他說情?」他說:「您不答應,我就不站起來。」金山活佛,多大心量!這兒子也愛聽啊,你想都是這故事,什麼倒一糞桶吧。出家師啊,然後說「行了!我跟你講我完全看在老和尚面子上,我饒你這條狗命。來人,打一百五十軍棍!」這開玩笑呢!這一百五十軍棍下,他可沒人家金山活佛那兩下——打完了,人和沒打一樣。他這打到二十五軍棍,金山活佛又跪下了,求他,「別再打了,差不多了,他知道錯了,你再打我們倆又結怨了。」跟那師長。師長說:「這不能不打了,不斃了他就不錯了,打你還不讓打,憑什麼!這麼不尊重您,您為什麼還要替他說情?」就講,過去生當中我怎麼害過他,您看不到,我都看得到,您就饒了他吧。打到二十五軍棍就不打了,就把他這營長給他撤了,讓那副營長當營長,給他關禁閉,關半個月。關到第五天,金山活佛又求他,說:「算了吧,他知錯了,營裡那麼多戰士,他也得要個面子,您饒了他吧。」最後,「您看您這個關禁閉也不讓關。」他那副營長當營長了,求著把他放了回到營裡了,到了營裡,「咕咚」就跪在金山活佛面前了,「兄弟我這條小命就是您救的,我對您這麼不好。我今天不信基督了,我得跟您信佛。」不僅他學佛,他一個營的士兵全都特別整齊地,您站在操場台上,所有的戰士都皈依,大太陽底下曬著。這故事的開頭就是金山活佛調教這幫士兵,「跪下!」嘩啦都跪下了,一個半小時大太陽底下曬著,也不讓起,紮著武裝帶呀!「站起來,磕頭!」然後就磕頭。等於他是個操練官了,一個營幾百個士兵在那皈依。這是倒敘,為什麼他們這些人皈依呢?就講到張營長。然後張營長不就皈了依了嗎?皈了依以後,金山活佛就化緣去了,化了兩年的緣。張營長脖子底下就長了一個大瘡,他這營長看了所有的醫院都看不好,他說:「現在只有金山活佛能治我,你在哪裡呀?」哎,金山活佛就回來了。他說:「我當時就知道你有今天,我今天回來就是要救你。你這麼謗佛,障礙佛法,不能不報你呀。」張營長奄奄一息了,躺在床上。「但是你必須忍得住疼。」他說:「沒問題,只要能活命。」一把剪刀插到膿瘡,拿嘴吸,兩碗紫血連膿。吸出來以後,那就變成藥了。每天他那寺院門口都有排隊要他洗澡水的,要他痰的,要他吐沫的,要他鼻涕的,他就把這兩碗大紫血送出去,「你們都分著喝了吧,祛百病。」這營長一紮不就暈過去了嗎?等再醒過來,戰士就跟他說,用嘴嘬,嘬出來的,馬上傷口就好了。這營長就管他叫「爹」了,這傢伙。我就跟我兒子講,講這故事,這開玩笑呢?這是什麼境界?為什麼贏得人家的尊重?他說:「淨空爺爺行嗎。」我說:「淨空爺爺行嗎?比這得厲害!」「真的?」我說:「可不是唄。」「那淨空爺爺為什麼不給治治病啊?」我說:「淨空爺爺治心病,每個人緣分不一樣。」「那淨空爺爺跟您顯過神通嗎?」我說:「沒顯過,淨空爺爺一般不用這種方法,每個人度化眾生的手段不一樣。」就給他講這個故事。講到金山活佛不斃他,給他扣馬桶,最後還幫他嘬,他自己就掉眼淚了,覺得出家師真讓人感動。這太難了,救了你的命還幫你治病,你對我這樣,從山上推下去。金山活佛就這麼牛!他今天要出去化緣了,有哥四個覺得「這,糟老頭子,穿的破破爛爛的,出家師,每天回來包裡好幾萬,咱們今天劫他。」就他一個人啊,劫他。金山活佛就知道今天有人劫他,今天就不去街上逛了,直接拿著兜子裝了一大堆石頭、瓦塊,就奔那路去了。哥四個:「慈悲慈悲吧,我們也餓得不得了,留下買路錢,你一個出家師,一個禿驢和尚,你成天街上斂那麼多錢,咱分點!」金山活佛:「你看你怎麼這麼說話,不就是點錢的事嗎,好商量。」「你把那包給我們。」「真給你們?這都是金銀財寶,都是寶貝!」「拿過來,少囉嗦!」拿過來一看,一堆石頭、瓦塊、土坷垃,就急了,拿刀就要殺他。「哎,別別,別殺,你為什麼要殺我?」「你說你這一袋裡全都是寶貝,這是什麼寶貝?!」「怎麼不是寶貝?」「你寶貝管什麼用?」「買房子、買地、買吃的、買喝的。」他說:「這個能吃,你信嗎?能管飽。」「別開玩笑了,你給吃個試試!」金山活佛說:「你看,這就是饅頭!」呱嗒、呱嗒就吃進去了;「你看,這就是烙餅!」拿著瓦塊呱嗒、呱嗒又吃進去了,一會兒這一兜子東西就全吃進去了。這四個人「嘩啦」就磕頭了。「年輕輕的小夥子,幹點什麼不行呀,要劫道?」勸他們。這一個「十一」就給兒子講金山活佛,反覆講。就講這出家師不容易,他們這種境界。四十多個故事,每個故事都那麼神奇,那真有神通。這是台灣出的,這書,《金山活佛》。如果能要拍成動畫片就更好了,就跟濟公一樣。所以他也是這樣,他這故事特別多,那兒子不愛聽《弟子規》的故事。這也是佛教的故事啊,他也很高興啊,他也有興趣啊;而且他還給他同學去講,它有意思啊;而且他寫作文,「十一」期間你讀書心得,他就讀的是《金山活佛》。你作為父親,你學了佛,發現這個東西契他的機,他喜歡,你就要及時地推薦給他,你要做個有心人。你要給他講「西方四十八願」,他可能現在理解不了,但是你要跟他講金山活佛,他覺得這個東西太……它有意思,寓教於樂,他在樂當中他就有感動。我說:「金山活佛心量大不大?」「大。」有一天,他特別愛吃瓜子,他把那瓜子皮剝了,裡面那瓜子仁出來了,他把皮放在一堆,把仁放在一堆。他覺得這樣吃著痛快。結果呢,他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剝,剝完了,「學習了!」他學習去了。這阿姨就給收拾了,一看一堆瓜子皮,連仁一塊都給倒了。你想他辛辛苦苦半小時,就等著學習再吃瓜子。這就急了,「張阿姨!我的瓜子仁呢?!」就急了。我當時沒說話,我在旁邊,我說:「那你說怎麼辦?瓜子仁。」「罰!」我說:「罰,怎麼個罰法?」「扣工資!」我說:「你扣多少錢合適啊?那照你這麼說,金山活佛應該怎麼罰張營長?」「哦,對。那是。」我說:「你看,你老問爸爸,什麼叫心量,這就是心量。金山活佛這麼對待他,跪下來替他饒命。要擱你呢,瓜子仁你都罰,這要是張營長,你不得拿刀剮了他呀,兒子。」特別好使呀,《金山活佛》。用他們的德行來教育孩子,「你看我們跟金山活佛怎麼比,你不能光樂了就完了,得學,兒子。真有人做到了,不是說講了一個神話故事,學了得用。」不要說對他的教育,對我的教育都很大。我經常拿金山活佛這些故事,四十四個還是四十三個,教育我自己,我們真做不到。這在中國佛教史上,金山活佛還不算一個特別的大德,沒什麼名的就尚且如此。看得我都掉眼淚,我給我兒子讀,我這掉眼淚,他也掉眼淚。為什麼?因為這稱性,大家都是一個心。所以我反覆地給他講金山活佛,然後我就拿金山活佛跟他說事。這種故事特別多。所以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把他的生活變成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作為學佛的人,我們要真是菩薩,我們沒有自己的生活,唯為眾生而求利益,不求聽受美妙音詞和名聞利養,沒有自己,沒有自己你才能跟他和光同塵。因為跟兒子在一起的故事太多了,今天慧蓉師兄說講講跟孩子在一起的這些體會。胡妮妮:早上還有講怎麼教他去感恩母親。胡老師:對,她媽媽老訓他。訓他完了以後呢,「坐正了!那個嘴!芝麻都留在嘴上了!抖著個腿,哩溜歪斜地坐,看你身上那些東西!」說:「爸,我不願意跟媽在一起。我跟媽在一起我就緊張,我覺得跟你單獨在一起特好。」我說:「拉開抽屜。」他一拉開,「這誰的抽屜?」「我的。」「裡邊放的什麼?」「襪子。」「整齊嗎?」「整齊。」「誰放的?」「不知道。」「媽放的。十月份了,夏天衣服呢?衣櫃裡夏天衣服呢?」「不知道。」「媽全給你洗了收起來了。看看底下那塑料箱,打開。」打開一看,「疊得整齊嗎?」「整齊。」「看看衣櫃裡掛的衣服,都什麼衣服?」「秋天冬天的。」「誰掛的?」「不知道。」「媽給你掛的。每天晚上你學習完了十點鐘上床睡覺,書包誰幫你收拾的?你媽給你收拾的。每天早上你一上車,那個豆漿不冷不熱的,正合適喝,誰幫你在廚房熱的?」「媽熱的。」「你的毛衣昨天這還有洞,今兒就縫上了,誰給你縫的?都是你睡覺的時候你媽幫你縫的。」眼淚就下來了。「爸,什麼都甭說了。」「你媽媽不愛你?」當然他媽有她的問題,他媽很執著,他媽有些時候說他說得比較厲害。著急啊,為孩子,怕他學習不好,怕你學習掉隊。但是,我們在處理這個母子之間的關係的時候,當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處理?還是師父說的,走感化的道路。你說,你能說他媽這樣做對嗎?不能說。你能說孩子他媽這樣做不對嗎?孩子肯定有他的問題,只不過是媽媽在處理他的時候,是把自己的情緒放在裡邊了。對待孩子的這種教育,更多的是批評、指責、嚴加訓斥,就是那種不留餘地,不考慮孩子感受,肯定是有這些問題。因為她是他媽啊,她愛他啊,她著急。作為我們這些人在旁邊看著,對孩子更多的就是這種感化,化解衝突。家裡確實有衝突啊,媽媽跟兒子的衝突,因為她管他,這種衝突是不可迴避的。他學習不好,第一個就是他媽媽知道;他不懂禮貌,第一個也是他媽媽要管,要管,管完了就有管和被管的矛盾。那我們作為父親在他身邊,就要知道你媽媽對你有多麼不容易。他都沒意識到,他根本就意識不到。我說:「你看,你看你這襪子,冬天是冬天的,夏天是夏天的。你看你這內衣內褲這個抽屜,囑咐阿姨,每個內褲每件衣服都要燙。天天給你換衣服,天天給你縫衣服。每天早上起來,拿到車上這個飯,不冷不熱,太熱了,來不及吃就到學校了;太冷了,對身體不健康。這都是你媽一點一滴的、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幫你做。你媽從來沒跟你說過,今天我得說說。我不講你媽媽對你的批評和教育是不是有些方法不對,我講講你媽有多愛你。」我問兒子,這哪個更重要?「當然是愛更重要。」「有了這種愛你能不能接受你媽媽對你嚴厲的批評?」「我能接受。」同時不僅能接受,還要改,不讓媽媽著急。這是最圓滿的解決方法。自己成就了,媽媽就不著急了。哪有說,媽媽不希望自己孩子成就的?你學習成績好了,你在班裡優秀了,你媽媽最高興。你讓媽媽高興,就是布施,你不願意布施你就沒福。像這種故事很多,我覺得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良心,包括我們在內。其實孩子有些時候比我們要好教育得多,我們一定要拿出時間來和精力來照顧他們,照顧他們的感受。一定要跟他們在一起,就是我們師父經常講的「和光同塵」。今天數學這道難題就是「光」、就是「塵」;今天他喜歡交這個朋友,朋友身上有問題,我們怎麼轉變他的朋友,這就是「光」,這就是「塵」。「光」和「塵」都沒有了,也就不需要菩薩了。之所以我們需要大夫,就是因為我們有病;之所以眾生需要我們,就是因為我們要給他看病。說起來話很長、很多,今天就先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三)第一集 凈空法師
※家和萬事興(第一集)
※廣修供養—堅求正覺 (第一集)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一集) 1989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