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斷: 港股歷史上主要股災及影響 1973年香港股災 背景與起因 1972年...
如脫韁野馬般暴漲的股市並未能與經濟因素相契合,行情過急、過劇、過濫的膨脹與擴張,終於樂極生悲,釀成股災。從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數從1700多點跌至500多點,一些炙手可熱的藍籌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次年,中東石油危機爆發,美國、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西方各國股市一瀉千里,恒生指數在上年狂跌75%之後再跌60%!
香港1973股災具體數據一,事件1973年股災暴發前,有兩件事情將群眾的熱情推高至頂點1,滙豐銀行宣布高配送:每股派3塊5的股息及5股送1股。同時,將1股拆成10股細股;2,港府透露,計劃興建地下鐵路。二,成交量1973年1--3月的成交量分別為94.49億,95.43億,94.93億,全季成交284.85億;比1971年全年成交量(147.93億)高一倍,相當於1972年全年成交量(437.58億)的70%三,頂點1973年3月9日(周五),沒有特別的利好,也沒有什麼顯著的資金湧入,指數卻飆升至1774.96點的歷史高點;同時,單日成交達6.19億,相當於比平時正常的成交量高了30%左右;而下一個交易日,3月11日(周一)的成交量,又回落至4.9億。四,時間
1973年3月見頂,至1974年12月150點見底,歷時21個月。其中,僅在下跌14個月時,即1974年5月,出現過一次象樣的反彈,從5月1日的290點反彈至6月14日的466點。影響1973年香港股災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後第一次股災,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從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數從1700多點跌至500多點,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而破產,甚至自殺,一些炙手可熱的藍籌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次年,中東石油危機爆發,美國、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西方各國股市一瀉千里,恒生指數在上年狂跌75%之後再跌60%!政府為冷卻股市,曾出動到消防員以消防條例禁止股民進入華人行買賣股票,即所謂的「消防員到交易所救火」。同時市場出現一些如「魚翅撈飯」、股民辭工全職炒股、「鮑魚煲粥」、「用老鼠斑制魚蛋」、「用大牛(港幣500元鈔票)點煙」等瘋狂現象,而牛奶收購戰進入高潮,置地利用股民對股市知識缺乏,宣布一送五紅股,當年股民沒有「除息」、「除權」的概念,不知送紅股實乃數字遊戲,爭相搶購,加上當年股票過戶需時,凍結大量置地股份造成市場假象,曾經由12元,炒至歷史新高67元。當置地除權時股價調整至六份之一,再加上市場出現假冒合和實業股票,擔心所持股票成為廢紙引起市場恐慌。4月4日稅務局突然在各大報章刊登「買賣股票之盈利須納資本增值稅」,人心更加不安。踏入1974年中東發生石油危機,香港實施燈火管制,和記洋行受到股災波及,由高點44元,下跌至1元多,1975年9月,和記國際召開股東大會,董事局要求股東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財政危機,但被滙豐銀行所代表的股東所否決,而債權人則正循法律途徑要求清盤。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滙豐銀行的建議,由滙豐銀行注資1.5億港元收購和記國際33.65%控股權,滙豐銀行成為和記國際的大股東,由「公司醫生」的韋理(W. R. A.Wyllie)入主整頓。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數下跌至150.11,跌幅達91.54%,只及1969年時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則要待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為打破,其後再跌回其下,要待1986年四會合併及推出恒生指數期貨及引入外資經紀行才正式站穩其上。不料翌年再爆發股災,恆指於1987年10月19日和26日共急瀉33.33%,復見1894點,最後要到1990年打破4000點以及於1993年12月穿破10000點才穩定上升至1997年的16000點之上。港英政府立法局在1974年通過了《1974年證券條例》、《1974年保障投資者條例》。同年4月及8月,香港先後成立了證券登記公司總會、證券交易所賠償基金,期待以此撥亂反正,恢復市場秩序。1987年全球股災起因1987年香港股災是1987年10月期間,由紐約華爾街引發的全球股災,導致香港股市下跌的事件。恒生指數在這次股災一共跌了四成。1984年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後,香港的政治前景轉趨穩定,樓市及股市在1985年至1987年中節節上升。但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紐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突然大幅下跌。亞洲股市在隨後的星期一(10月19日)出現恐慌性拋售,香港恒生指數在當日下跌超過400點。
香港1987股災具體數據1987年10月1日恒生指數期貨創下3949.73點新高位後,大市在高位徘徊。10月16日星期五,恒生指數曾下跌超過100點後下午反彈,收市3783.20,下跌45.44點。晚上美國杜瓊斯指數大幅下跌91.55,觸動電腦程序沽盤,引發全球股市連鎖式下跌10月19日星期一,恒生指數開市已下跌120點,中午收市下跌235點,全日收市共下跌420.81點,收市報3362.39,各月份期指均下跌超過300點跌停板。晚上美國杜瓊斯指數大幅下跌508點。10月20日清晨,聯交所主席李福兆諮詢了財政司、金融司及證監專員後,宣布10月20日至23日股市及期市停市四天,以便清理大量未完成交收。10月26日星期一,恒生指數開市後15分鐘已跌去超過650點,全日下跌1120.7點,跌幅高達3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期指更下跌1554點,以每點$50計,每張期指虧損$77700,導致很多期指好倉持有者無法履行合約。以八萬張未平倉合約計,共62億,遠超保證公司的承受能力,10月25日政府外匯基金及多家金融機構出資20億挽救保證公司,港府從股票及期貨交易中征費償還,當日期交所主席湛佑森及副主席李福兆宣布辭職。十月股災後,恒生指數輾轉下跌至12月7日的1876.18,由10月1日3949.73點計,共下跌52.5%。影響:美股暴跌之後,第二天星期二港股就緊急休市了。10月20日早晨香港聯合交易所董事局宣布停市4天(10月20-23日)。結果大批期貨經紀不能履約。24日銀行公會宣布減息,希望能夠使投資者恢複信心。25日晚財政司宣布以期貨市場的主要經紀商及香港期貨公司股東提供的10億港元,加上外匯基金中提取的10億共計20億港元,作為備用貸款,支持香港期貨保證有限公司,拯救期貨市場。10月26日開市,即出現了猛烈拋盤,當天恒生指數大跌1120.70點,以2395點收市,跌幅達33%。恒生指數期貨10月合約大跌1554點,創歷史跌幅最大記錄。27日財政司宣布由外匯基金撥款10億港元,連同中國銀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再貸款10億港元共20億港元備用貸款,並發動香港大財團聯手救市,才勉強保證市場生存。在這次襲擊全球的股災中,惟獨香港停市四天,嚴重損害了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聲譽。很多投資者爆倉出場,更為嚴重的是極大打擊了海外基金對香港市場投資的信心,使股市、期貨市場長期低迷。此次大動蕩暴露了香港不少問題。經歷87年股災後,當時的港英政府委任金融專家戴維森全面檢討本港證券業未來發展藍圖,戴維森在其報告書指出,本港需要建立強勢的證監會,令本港證券業以三層監管架構運作,以加強市場監管。亞洲金融危機
起因1997年1月,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泰國,成了首當其衝的目標。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繫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恒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衝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發生在1997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伴;
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并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係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影響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繫匯率制的穩定。正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繫匯率;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繫匯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聯繫匯率制度,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我們同美元的關係,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香港金融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紅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場驚心動魄的港幣保衛戰告一段落。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讚揚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讚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難取勝而告終,但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儘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擊。2003年SARS(非典)起因當時,香港正在奮力擺脫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緩慢地從「谷底」爬升。但2003年春節後不久,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讓正在復甦的香港經濟陷入了新的困境。
2003年,香港經濟出現波動,年初曾一度出現較好發展勢頭,第一季度GDP增長4.5%,但很快因受SARS疫情衝擊,經濟形勢出現逆轉,第二季度GDP衰退0.5%。港股市持續低迷,恒生指數跌至8000點左右的低點。5月份底開始,香港股市在美國與周邊地區股市普遍上揚的大勢下,開始走出低谷,6月18日衝破萬點大並,從谷底反彈20%左右。然而受香港政治社會動蕩的衝擊,港股在7月1日大躍550點,跌幅超過5.5%。影響在非典的特殊情況下,香港特區政府除對病毒採取了科學、嚴格、有效的緊急防禦措施外,還從善如流、深思熟慮,在病魔仍然猖獗的4月下旬及時推出了八項救市措施,涉及金額約118億港元。措施既著眼於解決短期之困,又考慮長遠,推出各項寬減措施切實降低市民負擔和企業經營成本。此外,政府的擔保為重災行業提供了用於支付僱員工資的營運資本,從而避免了可能出現的企業大量倒閉現象和裁員潮當非典新發案例降到個位數時,特區政府又迅速成立了「振興經濟專責小組」,制定了「推廣香港和振興經濟的計劃」,並專門預留了10億港元作為對外推介宣傳之用。中央政府出台多項支持香港經濟的政策,除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外,放寬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人流、物流與資金流等限制,外資開始大舉進入香港,港股再度上揚,10月15日以12056點收盤,這是自2001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12000點;11月到12月中旬進一步上升到12500點左右。2007年港股直通車推遲後大跌起因2007年初,香港道富投資一直在遊說中央政府,要求允許中國內地投資者投資一系列範圍廣泛的海外資產,從而使香港既成為一個投資流出渠道,也成為投資目的地。港股直通車這一政策最初的設想來源於天津濱海新區與中銀國際的業務交流,雙方提出由中國銀行開辦這一業務。作為國家對濱海新區諸項優惠政策中在資本項目下的特殊政策,這一方案上報國務院後獲得了批複。2007年8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後,中國銀行天津分行擬推出的個人投資港股業務。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宣布了「港股直通車」計劃(through-train),立刻引發香港股市大漲。香港股票直通車,令香港恒生指數在短短兩個月內由8月中的不足20000點,升至10月30日的31958點的歷史新高。2007年11月,溫家寶暗示港股直通車還需時間落實 。中央政府無限期推遲「港股直通車」。 11月5日﹐大跌1526點﹐「港股創單日最大跌幅﹐尤其中資股跌幅最重」。
2008年香港股災起因2008年,隨著美國次貸風暴新一波危機爆發,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政困難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數每況愈下,2008年10月27日報出最低位10,676.29點,為04年5月以來的新低。第一次股災是1月中, 美國次貸風暴的影響開始浮現,導致恒生指數於1月16日下跌1386點。雖然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其後宣布救市大計,但市場對此信心不大,令全球股市繼續大跌. 香港由於沒有實施限制沽空,在市場一有消息出現時往往成為沽貨首選地,令股市波幅異常的大。第二次股災是2008年9至10月間,因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同時美國國際集團亦瀕臨破產邊緣而引發的金融震蕩,繼而引發的全球股災。恒生指數由19,300點,在數日期跌到16,300點。後來香港金管局突然宣布注資救市,使恆指一度倒升,最後只微跌4點,維持在17,600點的水平,被市場形容為大奇蹟日. 但到了10月,投資者憂慮環球經濟會因金融海嘯而步入衰退,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恆指再受拖累而大幅下瀉,月底時更一度跌至10,000點邊緣。從07年的歷史高位比較,恆指一年內已回落超過兩萬點,跌幅超過65%。$恒生指數(HKHSI)$ $國企指數(HKHSCEI)$查看原圖
推薦閱讀:
※港股盛宴新一波,一觸即發
※2017年10月19日招行香港及工銀亞洲開戶經歷
※如何評價小米 IPO 估值不斷攀升,2000 億美元靠譜嗎?
※都在罵碧桂園老闆是農民,但最近誰在炒他的股票呢?
※蔡文勝說美圖要用廣告賺幾百幾千億,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