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偉老師講太極

康偉老師講太極: 拳名太極

   「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

它告訴你,那個規律叫自然規律,您按照那個規律運行,叫自然運行,陰陽按那個方式變化,叫自然變化。

    「一絲不假強為」,「假」是「藉助」,「狐假虎威」,是狐狸藉助老虎的威,老虎後面跟著我哪,誰都怕我。

    「一絲不假強為」,強為--不是自然之為,一丁丁點都叫強為。

    我現在160斤,我往這裡一站,我腳下壓的是多少?160斤。這叫自然,沒加東西,沒減東西。

「強為者皆非陰陽自然之理,不得名為太極拳。」

    那好了,太極拳告訴我們一個特別重要的規定,特別重要的概念:所有的東西,在自然狀態下,進行自然變化。

    只要你不是自然狀態,你就是「強為」了。只要不是自然變化,「皆非陰陽自然之理」。你那個拳就不能叫做太極拳。

 

康老師:真正太極拳「中」的概念,來自於中庸「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但這段話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真正理解和弄清了我們傳統文化中所闡述的這個「中」的概念,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太極拳的「中」說的到底是什麼?才會發現與之前所說的那個「中」是多麼的「大相勁庭」,才能真正去練習太極拳的「守中、用中」,才能知道這是太極拳「獨有」的東西,和身體的「中線」、「重心線」等沒什麼關係。

 

真正的太極拳的修鍊就是一個「殘酷」的過程,太極拳習練的過程又叫「脫胎換骨」的過程,是一個「退去舊東西,生長新東西」的過程,隨著我們努力將現在認知的這些外在力量,外在變化和外在速度等不斷減弱、不斷退去,一種我們現在從未感知的內在力量、內在變化和內在速度悄然的生長了,漸漸的壯大了,不知不覺的替代了我們原來的那些東西,這時你會「豁然開朗」了,你會真切的感知到什麼是「脫胎換骨」的比喻了,你也就是真正進入太極拳的「懂勁」階段了。

 

太極拳講「守常應萬變」,太極拳的「常」,就是「太極勁兒」,如果還沒真正認識那個「勁」呢,就到處去用,那不是開玩笑嗎!

我們每天練習太極拳,就是在太極拳的運動中「求常、知常」的過程。

道德經中講: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不知那個「常」,再努力也是「妄作」,白費勁,其結果只能是「凶」,不好的結果!

所以,我的學生,你不認識那個「勁」之前,不會讓你去推手的,越推離太極拳越遠!

 

我們直直的站立時,大地的反作用力就向上作用於我們的腿和腰上,不信你站著好好體會一下,那個力量一直到你的腰眼兒!

所以,想讓下肢和腰真正的松,就不能扛著這個力量,就必須把它卸掉!

 所以,太極拳一站,就要你曲膝,收胯根,下肢打了一個S型的彎,就是通過這個曲折的彎把腳下向上反的那個力向上卸掉!而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把上面的力量向腳下砸!

所以,一彎腿,腳是向上卸的,腳下是比原來輕了。而不是向下墜的,腳下反而重了!

前輩說:「你要把腳練到腰上」,啥意思?

想想你手上接了力量,你就向回撤這個力量,而不是向前繼續伸。

這個力量,其實你的腳也要一樣,當腳接了地的反作用力量時,不是繼續蹬地加力量,而要向手一樣向回(向上)收撤以卸掉力量,向上撤,就是向腰那裡撤,好像腳能收到腰那裡,這就是「要把腳練到腰上」的意思!

 所以,別的拳彎腿,是降低重心,加大支撐步伐,增加支撐力量。而太極拳的彎腿,是向上卸掉支撐的力量,不支撐,腳下慢慢就「空」了,沒東西了,才會有「腳下空靈」,別人的力按下去,沒有支撐,越按越往下漏,就有了「俯之彌深」,深不見底的效果!

只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被你的下肢真正卸掉了,不頂著你的腰了,你才能真正的把腰松下來!真鬆了腰,你才能真正知道什麼是「尾閭中正」,腰沒鬆開之前「尾閭中正」是不會有的!

 

鄭曼青宗師和黃性賢大師談太極拳:若問餘四十年之心得,卻只有十二字:曰,吞(引)天之氣、接(吸)地之力、壽人以柔。

 

 

康偉老師講太極: 太極拳是練心意的功夫

中國傳統道學文化講:形而下為器,形而上為道!

器,就是器物,看的見,摸的著,是實的東西!實實在在的物質!

道;就是無形無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是虛的東西,但在確實的存在著!

形上形下,道器攸分!

太極拳,練的是形而上層面的東西: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

精、氣、神,都是形而上的東西,無形無象!

而不是練筋、骨、皮的東西,形而下的東西!

 

康老師:用「形」練「無形」的東西!

那個有形的「拳架」,是為了練「精、氣、神」用的工具而已!

思想決定行為!

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會幹出不同的效果,不是人的身體不一樣,而是人的腦子不一樣!

所以,形而上統治形而下!「意氣君來骨肉臣!」

所以,太極拳是練心意的功夫,是頭腦功夫,不是練體力的功夫!

練意不練力!!

無形之神必須由有形之體承載

無形的東西練成了,它的作用又必須通過有形的東西來體現!

就像氣球一樣,你壓它,它的氣壓力量就彈你,但這個氣壓的力量必須通過氣球皮體現出來!但那個力量又絕對不是氣球皮的力量,而是裡面氣的力量!

我們的身體,最終就是個氣球皮的作用!太極功夫就練成了!

所以,練太極讓我們不斷的松、松、松,松的越乾淨,功夫反而越容易出來,其實就是要我們把身體的作用漸漸撤掉,最後只作為一個內氣體現的載體而已!你撤的越乾淨,內氣作用的體現就越充分!

這就是練太極不硬反軟、不緊反松的道理!

所以,真正有太極功夫的前輩說:練到最後,你的身體就是「一付臭皮囊!」,就是一張氣球皮!

真正起作用的根本就不是它了!

所以,大家前幾天看到的那個視頻,真正起作用的根本不是我的兩隻腳,它可以是沒用的!

這也是內、外家拳的根本區別!

 

康偉老師講太極: 太極拳的尺度

陳鑫太極拳論經典講解 -- 界限說

 何謂「界限」?......足可開二尺五寸。此勉強為之,非天然也!天然者,隨便行步,約不過尺一二寸。上體之手,與下體之足趾齊,此即是界限。

如此則一身上下左右,循環周轉,無不如意。蓋動不越界。

康老師解說:

 這段話是用生活中的常識,來解釋的,啥意思啊?我使勁邁這個腿,能開二尺五,但是他告訴你了,這是勉強為之的,非天然也。我挺舒服的走著的話,不過一尺一二寸。

 「上體之手,與下體之足趾齊」,很多人就去找了,真的把手打開的尺寸和足趾齊,你看彆扭不彆扭?

 我們一定要正確理解「齊」,是「意思一樣」。手腳都是在沒使勁,最舒服的位置。

 我們有時看古典的東西,「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舒適、自然」,這就是您打拳的界限。

 

康老師解說:

 一式一太極,一物一太極,一人一太極,不同身高的人,每個人的分寸是不一樣的。所以以後我們(下面坐的太極拳站長、骨幹們)教大家打拳時,千萬別教大家這是多大,那是多大,(那就)壞了,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尺寸在哪兒?大家看我(演示出步),找到自己的界限,別越界。找到天天遛彎兒的那種感覺。

我以前說過,我們純乎自然往那裡一站,周身放鬆不用力,就好像你和我聊天似的,那是最放鬆的狀態。這個狀態可以縮小可以放大,但是狀態不準變。

(演示手、腿的狀態,逐漸放大出去,直到不用力的最大距離)

 所以前輩已經告訴我們了,別去折騰那二尺五去,折騰多少?一尺二。您有多大,您就站多大,但是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你會越站越大。

 

康偉老師講太極: 虛實與輕重

網友:康老師,我守了常,又如何分虛實呢

康老師:這個還沒講呢!

網友:哦,是靠重心的移動吧!

康老師:沒搞明白「虛、實」的真正概念,你是分不了虛實的!

網友:哦,行拳感覺自己象一桶水在晃蕩!

康老師:現在人說的「虛實變化」,都是在說隨中心移動產生的「輕重」變化!

 但是,「輕重」和「虛實」完全是兩回事!

 把「輕重」當「虛實」,又是個謬之千里的事兒!

網友:好像以前就這樣理解的,原因是因為還沒懂勁吧

康老師:如果是這樣,「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還怎麼解釋?

網友: 這句更煩人、一直搞不懂!

康老師:兩人一撘手,身體重心根本不用動,在接觸點上,就能變換虛實!

網友:「虛」,看似輕,實則重,看似重,實則輕,這麼理解行嗎?康老師

康老師:虛,可以很輕,也可以很重!實也一樣,可輕,可重!

所以,「虛、實」均有輕重,但「虛實」不是輕重!

網友:「虛」是有陰陽輕重的變化,「實」則沒有變化,是嗎?

康老師:不是的,是「虛、實」都會有陰陽輕重的變化,所以,當你沒分虛實的時候,你的重心在兩腳間移動,會讓一隻腳很重,另一隻腳很輕,但都是「實」的輕重而已!兩腳都是「實」,就是「雙重」!你怎麼挪你的重心也沒用,永遠是「雙重」!

所以,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雙重」之病未悟爾!

練了一輩子,玩兒的都是「輕重」,根本不知「虛實」者,大有人在!

網友:原來這樣,那不知虛實地天天守常下來不也是死翹翹嗎

康老師:練太極不能「急」,先分「內外」,分不了內外,是談不到分「虛實」的!

太極功夫就是個循序漸進的東西,跳不了級的!

網友:好的,記住了,康老師

康老師:想分內外,必須先把自己松透了,讓你的「內里」動起來,你才會認識它!

所以,你如果不會「松」,後面的事就談不了!

網友:是不是可以基本解決膝蓋問題

康老師:你如果是兩條「實」腿,膝蓋准要出問題!

 


推薦閱讀:

吳老師漢字大會(75)
從夫妻宮談起(一) - [許耀焜老師專輯]
民國大學老師穿什麼
南懷瑾老師講述:盂蘭盆節與放焰口
陳老師講八字正財的應用

TAG:太極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