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聖地」人士:馬雲馬化騰都學太極 難得他們傻? [一點資訊]
陳家溝村口立著一個方形大門,書法名家題字「陳家溝」。A12-A13攝影/新京報記者 安鍾汝
陳家溝家庭拳館的學生們。
提到太極拳被質疑,「四大金剛」之一朱天才有些激動。
陳俊凌和他的弟子。
陳家溝一武館內,拳師在指導學生練拳。
5月7日,朱天才正在院子里接受六名記者採訪。一旁的工作人員怒了,「你們不要問大師一些小兒科的問題!」
因為記者始終圍繞「陳氏太極能不能打」提問,在他們看來,這名被稱為陳氏太極「四大金剛」之一的人物,最能代表陳氏太極回復近日鋪天蓋地的質疑。
一直端坐的朱天才也站了起來,情緒有些激動,「不是打才是真功夫,這是沒有知識最低級的認識!」
近日,太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有網友說,「太極拳不能打,是太極操」。
質疑聲最終蔓延到太極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家溝的每一個習武之人都被捲入是非漩渦,而驟起的輿論風暴也激怒了這個被視為太極聖地的村莊。
新京報記者 安鍾汝 實習生 閆蛟 河南溫縣報道
「應戰」
這是一個緊鄰陳家溝主幹道的深宅大院。穿過懸掛著「天才太極院」匾額的正門,進入深邃的天井,兩旁雕欄畫棟。第一個廳堂,擺放著財神爺的神像,神像前面,是一座根雕茶几。
朱天才一襲黑色的中式長褂,端坐在茶几前面。茶,已經斟好,六名記者,六個茶盞。朱天才優雅地揮手,「坐」。
這個七十多歲的老者與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一起被稱為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人們稱為太極大師。
大師一邊泡茶,一邊講太極與傳統文化,綠色的寶石戒指在蒼勁的手指上格外打眼。
優雅的平和的對話很快被人打斷,「太極能不能打?」
「太極拳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些人有目的地謾罵、誹謗,別有用心。」朱天才情緒有些激動,一直端坐的他突然站了起來。
自從有人拋出「太極是中國武術最大的騙局」的言論,輿論質疑指向太極發源地陳家溝——這個一直被視為太極聖地的村莊。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分出個高下是很多習武之人的想法,何況是在這樣的質疑之下。
4月27日,王戰海最先站了出來,他是陳家溝「四大金剛」之一王西安的兒子。他將派出弟子陳前應戰挑釁者,並稱「如果徒弟被KO,他將退出武林界。」
戰還是不戰,有些起誓般的一場約戰,讓這次武林風波再次升級。輿論的目光緊盯著太極村陳家溝。
陳家溝很多人「怒火中燒」,都說要打一場,為太極正名。在廣州開武館的一名拳師也專程趕回陳家溝,「打,必須打。」
但也有人站在了主戰派的反面。陳照森,陳氏太極第十一代傳人。他說,陳家溝的祖訓,「不與狂徒較量,不與無知爭強」。
第二天,另外一位「四大金剛」陳小旺發表告弟子書,稱「約架行為有違武德,涉嫌違法,對此應堅決反對。」
中國武術協會也發表聲明稱,約架涉嫌違法,應堅決反對。陳家溝的挑戰與應戰,截至目前,中止在了唇槍舌劍上。
「馬雲都學太極,他是傻子?」
陳照森說,對於外界對太極拳的挑戰,他不以為然,「我經歷過的挑戰,上百次。」
1985年元月,陳照森到安徽淮北授拳一個月,結束那天晚上,當地四個練武的人攔住他,要和他比。
第一次,陳照森拒絕,第二次,四人又找上門去,在陳照森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發起進攻。
「一個一米九的大個子在後面抱住我,一個從前面進攻。」陳照森說,面對四個人挑戰,他還是贏了。
三年前,他去匈牙利與當地的柔道、跆拳道交流,一個當地人找他挑戰,「他的胳膊我握都握不住,很壯,肌肉很發達。」陳照森說,他用了一招,把對方制服。
最後,這名挑戰者問他,「你很瘦,看起來也沒有肌肉,怎麼那麼大力氣?」
陳照森告訴他,「我用的勁,不是用的力,力和勁是不一樣的。我用勁截斷了你的經路。」
但是,翻譯不知道怎麼翻譯「勁」和「經路」兩個名詞。
「挑戰從我們走出去的那天就沒斷過,都被化解了。」陳照森說。
大師朱天才也發話,「太極拳是一種道理,是祖祖輩輩智慧積累出來的大智慧,有些人故意或有目的地謾罵,別有用心。」
陳家溝的大師、拳師、習武者、研究者都希望讓質疑者明白,「太極拳不是假的。」
陳氏太極第十代傳人,陳俊凌站在自家武館前說,「我們祖上都是開鏢局走鏢的,太極拳不能打,他們能走鏢?」
陳家溝太極拳研究專家嚴雙軍說,「馬雲、馬化騰都學太極,假如太極拳是假的,他們為什麼還要學?他們是傻子?」
「太極拳傳承到現在,有兩個功能,健身和技擊,現在習練太極拳的人,大部分是健身,以技擊為目的的是一小部分專業拳師。所以現在人都把太極拳當作了健身的東西。」 嚴雙軍比喻,「就像菜刀,很多人是用來切菜,但你不否定它也能用來殺人。」
陳家溝大師們講述著他們曾經一次次挑戰的勝利——一個外國人曾到陳家溝挑戰,結果一位拳師一招把他的腿打斷了;軍閥混戰時期,「陳發科雨佛寺懲匪」、「陳照丕赤手擒槍匪」等故事都傳為佳話。
5月6日,嚴雙軍甚至帶記者們去親身體驗。記者衝上去攻擊拳師,拳師上身稍側,右手握住記者打過來的拳頭,順勢往前一拉,記者朝前方飛出一丈,臉面朝下倒在草地上。
他說,武俠片讓人們對傳統武術有了誤解,以為太極拳在實戰中一招一式很慢,「實際上很快,一招制敵,打必傷人,所以不輕易去打。」
他們試圖維護太極在民眾心中的形象,但外界質疑聲並沒有因此停止。
有稱太極拳為「皇帝的新衣」。還有人發段子調侃太極:你和他講武術,他和你講武德,你和他講武德,他和你講養生,你和他講養生,他和你講實戰,你和他講實戰,他報警。
陳家溝陳氏家族一名老者擔心,「失去人心,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隔山打牛都是炒作」
太極拳發源地這個名片讓陳家溝名聲在外,「但這個正名,也歷經歲月坎坷。」
陳家溝陳氏祖祠前分立著五塊石碑,分別銘刻著吳氏太極、孫氏太極、楊氏太極等五大門派。
嚴雙軍介紹,「這代表著幾大流派認祖歸宗,承認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
陳照森記得,改革開放前,「很多外面的人甚至不知道我們練的拳叫什麼,都叫陳家溝拳。陳氏太極及陳家溝地位的確立,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一些陳家溝的人走出國門交流。」
朱天才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人。他回憶,1981年,新加坡內務部一官員帶了一批新加坡國術總會的人來陳家溝參觀,「先到河北永年再到陳家溝,到陳家溝一看,小孩子老人人人都練拳,真正展示了功夫,他們說這才是真正的太極拳。」
公開資料顯示,河北永年,是太極拳中興之地,誕生了楊氏、武氏太極,並派生出了吳氏、孫式太極。
第二年,新加坡方面向中國方面提出希望陳氏太極拳到新加坡交流,並專門提出一定要陳家溝的。朱天才被選中,「那個時候陳氏太極拳才走向世界。」
此後,陳家溝朱天才、王西安、陳正雷、陳小旺多次到國外交流,「我們四個到九十年代以後,每一年繞地球轉一圈。」朱天才說,「可能我們露面最多,就被稱為四大金剛。」
陳家溝名聲在外,江湖上有了「四大金剛」、「八大天王」的名號,外面的人也湧向陳家溝。
陳俊凌九十年代初在村辦的陳家溝武術學校當校長,他說,「當時,每年會接待幾百批交流人員。」
2000年以後,更多的陳家溝人走出去授拳,陳氏太極名聲越來越旺。陳照森說,他的弟子加起來超過十萬。
隨著太極在中國以及國際上的流行,各路所謂的「太極大師」湧現出來,有一位「大師」閆芳,因為網上流傳的一段拍攝於2012年的視頻為人所知,被稱為「最強太極推手」,能隔空打人。
這些「太極神功」在這次信任危機中被網友扒出來,質疑太極拳「忽悠」。
「這些人其實是假的。」提到上述表演的「大師」,朱天才說。
朱天才說,各行各業都有真假,練太極拳的三億人,出現幾個「蒼蠅」微不足道。武術界早就對閆芳敲警鐘了,但她恬不知恥,那有什麼辦法,遇到這種人,那能怎麼辦?
「沒有假的太極,只有假的大師、假的做法。」被稱為大師的朱天才也反對大師的稱呼,「我認為現在的大師是自封的,即使說你是大師,沒人知道,沒人信的,現在對大師沒有標準,大師滿天飛,都是傳說。」
陳照森也明確表示,「隔山打牛都是炒作,誰也沒有那個能力。打前面這個,後面這個痛,可能嗎?」
太極生意經
「陳家溝很富。」鄰村的村民提到陳家溝,沒有提到陳家溝的太極拳,而是提到陳家溝寬闊的馬路,村民的小樓,以及村民的穿戴。「陳家溝的建設比鎮上都好。」
這座村莊位於溫縣縣城東5公里處,黃河北岸。由於古代沁河洪水頻發,沖刷出無數條溝壑,陳家溝所處位置有三條大溝,被稱為陳家溝。
一入陳家溝,迎賓路比從縣城通往陳家溝的道路還要寬闊,村口立著一個方形大門,書法名家題字「陳家溝」。
大道兩旁有商店、賓館分布,村內有祖祠、太極拳博物館、太極養生館、體育館。
「發展到現在,是不可想像的。」陳照森回憶起以前的情形,「和其他的村子一模一樣。」
那時候的村子沒有現在大,有很高的樹,成片的空地,環境很好,但很窮,房子和院子都是土堆成的,穿的衣服是自家用棉花紡的粗布,吃的主食是紅薯面以及玉米粉做成的窩窩頭,菜是紅薯葉蘿蔔葉,以及村子裡參天的槐樹開的槐花。「一年到頭為吃飯穿衣犯愁。」
陳家溝村村支書陳景約稱,陳家溝人口3040人,700多戶,10個村民小組,在外的拳師200多人,太極拳學校4個,家庭式武館近四十家。太極拳的直接受益家庭超過200戶,幾乎所有的村民間接受益。
在陳家溝,有超過二十多間家庭賓館,飯店近四十家。
一名開飯店的店主說,自己一間四十平米的店,一年租金要一萬七,「比鎮上的租金還高。」
「那些沒有練拳的,沒有開店的,也受益了。」陳景約說,村裡原來有耕地三千多畝,村裡打造太極拳發源地以後,一些企業過來開設養生基地,開武校園,耕地剩下一千多畝,村民耕地被佔用後,每畝耕地每年可以得到超過千元的補償。
「村裡收入最高的還是教拳的,大師級別的高得不可想像。」一位村民說,「他們到外面說自己不掙錢,但他們開奧迪,抽中華,沒錢是不可能的。」
嚴雙軍透露,四大金剛之一的一名大師,被一位企業家請去教拳,一年的零花錢都一百萬元。有一名徒弟,與該大師關係要好,大師不收他的學費,該徒弟送了這位大師一百斤茅台酒。
把太極拳產業化,陳家溝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
1981年,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籌建,當時屬於體育局管,是公辦,雖然不允許教職員工在家裡開武館,但還是有人偷偷開。這被看作是陳家溝太極拳產業化的開始。
2000年以後,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改制,改為民辦。一些教職員工離開學校,開始開設拳館收徒。
陳照森原來就是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老師,改制後,他辦了一家家庭武館,現在有學生二十幾個人,每人每年學費六千元。「有時候也會開培訓班,二百人參加,每人收費幾百元。」
陳俊凌說,「武館的培訓班一般不管食宿,這就推動了家庭旅館和飯店的出現。」
九十年代末,陳家溝村成立旅遊辦公室,陳俊凌擔任主任,開始策劃景點規劃,提出做太極文化旅遊,「從那以後,村裡有了太極文化,出現了太極主題的旅社,飯店,還有人做起了太極服裝。」
在陳家溝的街頭,很多店鋪的門面上都畫著太極圖樣,有的直接叫太極飯店、太極賓館。
陳家溝的未來
在陳家溝普通村民看來,他們遭受質疑,不僅僅涉及尊嚴,還有他們以後的生計,很多人已經靠太極拳吃飯或者準備靠太極拳吃飯。
陳景約說,「村裡的年輕人做這個的越來越多,因為外面想學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機會。」
30歲的陳志偉小時候對未來的設想和村外的孩子一樣,「上大學,當科學家」,但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並不平順,於是就選擇了祖業——練拳。
在陳溝村,也有人對太極拳的過度產業化提出不滿,「好比現在把武術作為商品炒作以後,陳家溝的大師很多,這方面很亂,還沒學個所以然,就想另立門派,在外邊為了掙錢不擇手段。」
一位陳家溝的老者認為,「把武術、太極拳作為商品買賣交易,卑鄙,我們是不允許的,但我們沒辦法。現在練拳是一個出路,屁股後教幾個人,就有吃喝了,糟糕。」
他認為,這次太極拳遭遇尷尬,就是因為平時太極拳被炒作,「被捧到天上,摔下來就疼。」
兩方信誓旦旦的約戰並沒有如期而至。最近幾天,這場武林風波有歸於平靜的態勢,陳家溝依然作為太極聖地,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徒。「某個人改變不了太極拳的地位。」陳照森說。
當地政府部門依然在加快發展太極拳產業的步伐。而且,不止陳家溝,溫縣、焦作市層面也已經把太極當做重要產業和文化名片。
溫縣一名縣級幹部稱,打造太極聖地,是溫縣十三五戰略目標,以太極拳為核心,實現一二產業融合,主要發展培訓,健康產業為主。
去年,焦作市組織了百萬人演練太極拳,申報了世界吉尼斯紀錄。上述幹部稱,現在,焦作正籌劃「世界百城千萬人習練太極拳」,「經過我們一個多月發動效果來看,千萬級是沒問題的。」
「陳家溝現在是一片工地,很多項目都在抓緊建設。」陳家溝的未來,他很看好。
責任編輯:楊昆推薦閱讀:
※4月9日精選財經新聞24小時熱點播報
※旅界簡訊 | 易民宿獲2000萬融資 2016中國赴美遊客消費330億美元
※八字看性格豪爽,未來必會事業發達的人 [一點資訊]
※「夫妻宿舍」被指鼓勵學生早婚,校方強勢回復「外界沒必要瞎操心」
※獨家!同程連續43個月虧損後重歸盈利,做對了哪四步(附內部信)